如何利用儀式感提高效率

2021-02-07 麥子熟了


文 | 陸雞雞

來源:個人的體驗(ID:tiyan818)

原題:《同學,這篇文章能幫你提高效率喲》

本文來自作者投稿


「很多時候感覺自己效率低下,做事的時候東張西望,老靜不下心。我都快懷疑自己有神經衰弱了。有什麼好辦法能保持專注,提高效率嗎?」


很多同學會在留言裡抱怨自己效率低,問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其實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也都對此束手無策。


工作的時候感覺整個人深陷於泥沼,要麼被外界的誘惑隨意驅使,要麼輸給內心的空洞乏力,最終總是敗下陣來。甚至在工作一天之後,仍舊收穫寥寥。


後來我提升效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便是培養自己的儀式感。


儀式感是一個應用相當廣泛的概念,我們從宗教學、人類學、心理學、社會行為學等各個領域裡都能看見它的影子,甚至在愛情、生活、娛樂活動裡我們都能見到儀式感的存在。但這篇文章將從時間管理、精力管理的角度切入,簡單探討如何將儀式感應用於效率提升。

 



大約2年前,我在上海報過一個空手道的培訓班。在那裡,我曾經體驗過無比艱苦的訓練與意志上的摧殘。我們的老師相當變態,從外貌到身材,和《街頭霸王》裡的隆相差無幾。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手臂和我腿一樣粗的人。


每次訓練開始,老師都會說一聲:「Osu」。只要這個詞一出現,老師周圍一圈的人,神情都會立馬嚴肅起來,連呼吸都會保持一種特有的節奏。


就是這個詞,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儀式感的力量與意義。因為它是一個敬意詞、問候語,象徵著耐力、決心以及堅持。空手道是一項極其嚴格的訓練,需要逼迫自己的體能趨向極限。


訓練者通過象徵性的語言激發自己的鬥志與潛力,向自身傳播信號,讓身體各個方面的機能短時間內迅速達到完美狀態。在個人的思想中建立銅牆鐵壁,不斷給予自己暗示:要克服痛苦,要專注地訓練。


雖然空手道我沒能練下去,但是「Osu」的精神內涵始終影響著我的工作與生活。


後來,我就開始思考將這樣一種充滿儀式感的行為,應用到專注力與效率的提升上。




其實簡單來說,儀式感就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是一種精神上的禮儀。


應用到時間管理上,這種自我暗示就是一條明確的分界線。將人的生活狀態與工作狀態進行劃分。


一旦完成了充滿儀式感的動作,內心便會出現提示。這種提示,能讓自我發生變化。將自己的反應能力、思考能力、專注能力提升到一個「絕對工作」的狀態。


我把這一段時間稱為「神聖時間」。

 



在此另外想提一點的是,很多同學之所以覺得自己效率低,倒並不是因為能力上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沒有將工作狀態與生活狀態作區分。


沒有區分,意味著這兩種狀態會攪成一鍋粥。該享受生活的時候沒有百分百享受生活,該工作的時候沒有百分百地打起精神。


我們應當提倡一種理念,即嚴格限制自己的工作時間,創造「神聖時間」。

 

提姆·菲利斯(Tim Ferriss)有一本書叫《每周工作4小時》(The 4-Hour Workweek)。我當時一咬牙在網上花了100多大洋買回家,從這本書裡得到的最大的收穫就是大部分人的工作效率低得可怕。


我們越是受到嚴格的規定時間內的約束,越是能被激發潛能。我們的執行力、控制力、壓力水平會因此達到新的高度。


這也正是許多人會戲謔地說「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的原因了。


如果你真的想要大幅度提升效率、提升專注度,你就必須明確劃分出工作時間,並且給出明確的時間限制,以此進入神聖時間。


而儀式感最大意義,便在於:它是開啟「神聖時間」大門的一把鑰匙。




以下4個步驟,將會告訴你答案:

 

第一步:擁有一個明確的動機,是儀式感的前提


儀式感能夠幫助你進入「神聖時間」,但很多人也許會覺得迷茫:我要那麼多時間幹嗎?


是的,這就是我拋給你的第一個任務:先想明白你要做什麼,然後再動手。


我需要你非常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標,並且帶有強烈的目的性地投入工作,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效率達人。


讓工作具備明確的目的性,這很重要。你要把自己想像成一頭獵豹,瘋狂地朝獵物奔去。


上文已經提及過,你需要對你的工作時間進行分割,在哪一部分裡,完成怎樣的任務,你必須十分清楚。


我先拿我自己舉例。雙休日,我每一天的「神聖時間」有三塊,內容如下:


上午8:00到11:30 —— 公司老闆要求我寫的PR稿、公關稿、完成待寫小說的大綱、閱讀文學性較強的書籍。


下午13:00到16:30 —— 看推理小說或者看電影,整理讀書筆記,同時記錄深度思考的成果,考慮成果均會做成思維導圖並且列印成冊。


晚上20:30到22:30 —— 根據白天制定的小說大綱寫小說。


我這樣安排時間是有原因的。


上午時間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清晨是一天中效率最高、思維最清楚的時候,所以我會把最艱難的任務放在早上。PR稿需要根據老闆需求調整發布策略,還需細心組稿;小說大綱很傷腦細胞,需要精心布局;文學性較強的書籍、或者哲學類、社科類的大部頭,不挑個好時間去看,我的確會分分鐘睡成死豬。


下午的前半段時間,我的精神狀態有所下滑,因而會看情節性較強的推理小說,或者是看電影。因為這兩種文本會很具有代入感,就算狀體不是特別好,也能夠完成任務。下午的後半段時間,尤其是3點半以後,精力又會充盈起來,所以開始整理讀書筆記,進行思考類、整理類的工作。


晚上的時間嘛,容易天馬行空,越到深夜越容易進入詩意的狀態,所以寫小說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需要劃分出工作時間,然後給每一段工作時間布置合理、可執行的任務。同學們注意,我這邊強調的字眼是合理性,根據自己的需求與愛好,以及不同時間合適幹什麼,來選擇任務。


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獲得一個明確、清晰的動機,這是你專注工作的前提。


進入百分百專注的工作狀態,不僅僅需要儀式感,更需要你有明確的動機,那是你的源動力啊!

 


第二步:建立契約精神


條件允許的話,現在請拿出紙和筆。


在工作中,會出現哪些讓你分心的事,把它寫下來:比如吃零食、摳腳、看手機刷微博微信、接電話、看電視、胡思亂想... ...


是的,把它們寫下來,然後告訴自己,以上這些事,在工作狀態中絕不允許出現。 

這就是在給自己立規矩。


你要明白,儀式感真正的目的是什麼?真正目的不在於做哪些動作,而是在於達成的狀態。


你契約上所要達到的狀態,才是儀式感存在的真正目的!


通俗點說,契約就是在表達以及強化個人意識,你究竟想獲得怎樣的工作狀態,你不應該做哪些事去破壞這樣的狀態。


建立契約的過程很簡單:從建立,到履行。


契約的籤訂者與履行者均為本人,而且是在自由意志之下的承諾。


你需要和自己籤一個協定,約法三章。一旦在儀式進行完畢後,你能夠保證履行諾言,並且不觸犯條例上當初的那些規定。


比如,你可以列出以下這些行為:


工作時間內,挖鼻屎次數不超過1次,摳腳次數不超過1次;

工作時間內,絕不接觸電子設備;

工作時間內,思維緊跟工作內容。工作的唯一目的,是解決任務。除此以外,均不考慮;

工作時間內,肚子餓了也不去冰箱拿東西吃;

工作時間內,不能因為任務艱難而中途放棄。如果選擇執行一樣任務,必須完成... ...


契約精神的核心是信守,一旦協議生效,不可輕易打破。


我剛培養儀式感的時候,會把自己容易分心的舉動列在寫字桌上方的白板上。


如果沒有忍住,就懲罰自己在微信群裡發紅包,一次的金額不少於50元。


當時我建了一個群,把朋友都拉進來並且很明確地告訴他們,我如果觸犯了自己規定的條例,就會來這裡發紅包,一次50。結果我發過一次之後,就把群給解散了... ...


這裡我想強調的是:如果你自覺不是一個擁有契約精神的人,你可以藉助外部力量來實現目標。


比如你可以像我一樣建一個紅包群來約束自己,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親人或者朋友,讓他們來監督。畢竟在自己最親近的人面前失敗,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請牢記,除非特殊情況,不然契約萬萬不可破。


因為每一次對契約的破壞,都是對個人自信的打擊。



第三步:建立隔離區,排除誘惑


文章寫到這裡,可能許多同學會有疑問。「儀式感」究竟有這麼強大嗎?難道我一旦有了契約精神,就真的可以進入專注工作的狀態嗎?


當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張契約絕對無法控制那些容易分心、效率低下的人。


我已經聽過不少人對我沮喪地說,下決心的時候感覺自己總是意志力超強,等到真正要做事的時候又變得拖泥帶水。他真的很瞧不起自己,但又偏偏抵擋不了使自己分心的誘惑。


是的,請相信我,這是正常現象,因為大部分人都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在能夠「短期獲益」的事物面前,很少有人能抵擋住誘惑。


所以,我要在此提出一個概念:建立隔離區。


軍訓時的學生,他們的意志力和專注度遠遠超出平日裡的狀態,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受到了客觀條件的限制!


軍訓時,你絕對不可能攜帶智慧型手機、筆記本,也根本不可能帶點心、零食。你的周圍沒有電視機、沒有空調、沒有他人、沒有Dota、沒有淘寶。太陽底下,面對你的是一位魔鬼教官。能支持你的,只有一瓶水。


軍訓時的專注力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為你處於隔離區。


斷絕一切誘惑的可能,建造一個絕對工作的領域,這就是隔離區。


這是一個最為簡單粗暴的方法。誘惑根本無法影響你,因為他們根本不存在。


我們永遠不要試圖把控制權交到自己手上,因為意志力絕對不可靠,我們要做的是把控制權讓渡出去。這樣一來,即使當我們想放縱了,也無法放縱,只得乖乖幹活。


明白這一點,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隔離。我一般在進入工作狀態之前,至少都會關機和斷網,以此保證不被影響。

 

讀大學的時候,教我社會學課程的老師,是復旦大學的新聞學博士。


我曾經很好奇一個問題:那些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是否也會在工作時分心,也會想刷刷朋友圈微博。


結果我問了那個老師,他承認那些東西的確很好玩,他也會陷進去,這沒有什麼大不了。所以他工作前也會採取隔離誘惑的辦法。

 


第四部:完成儀式動作,進入神聖時間


儀式感的行為因人而異,這是一件比較私人化的事。


我遇見過各種各樣奇葩的人,有的人不在桌子上放一杯可樂,就無法靜下心寫作;有的人需要在工作前唱一支歌開嗓提神;有的人會做眼保健操;有的人會打開窗對著外面高喊一聲德瑪西亞... ...


反正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怎麼做都可以隨心所欲。關鍵在於讓自己充滿神聖感、儀式感,為接下來的工作凝神聚氣,進行強烈的自我暗示,全方位地調節自身狀態。

 

勝間和代是日本非常有名的「職場女神」,19歲時通過日本註冊會計師複試(創下日本史上最年輕紀錄)。歷經安達信、麥肯錫、摩根大通的工作後,獨立成為經濟評論家。2005年被《華爾街日報》評為「全球最值得矚目的50位女性」之一。


在一次NHK採訪勝間和代的過程中,她提起在早年準備註冊會計師考試時,都會放一面鏡子在寫字桌上。從鏡子放上去的那一刻起,她便會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狀態。因為一旦她偷懶,會從鏡子中看得一目了然。

 


我始終相信,儀式感是個人對於自我的莊嚴禮儀,人類能夠藉助它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態,一種全力以赴的狀態。這種小小的自我暗示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它卻是一根強有力的槓桿,能夠大幅度提升人的行為力。


越是喧囂的時代,人越是要學會獨立工作,以此進入一個屬於個人的、神聖的工作狀態。沒有他人的影響,沒有外界的幹擾,為了純粹的目標前行,朝著單純的願望努力,這甚至是一種尋找幸福感的方式。


現代人需要儀式感,也需要神聖時間。這是一段在單位時間內效率最大化的時間,也是一段最為與眾不同的、足以改變個人命運的時間。


很有趣的是,《小王子》中也提到過儀式感這個東西,那是小王子和狐狸之間的一段對話: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狐狸說,「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作者介紹:思小妞。在美帝晃悠的原創碼字人。個人微信(sixiaoniu523)。


— THE END —


關注「麥子熟了」,回複數字 102,查看本月8篇熱門閱讀集結

1 《老娘有錢,關你屁事》

2 《我25歲就把自己殺了,只是到75歲才入土》

3 《男朋友不給你彩禮,能嫁給他嗎》

4 《我發朋友圈又不是為了取悅你》

5 《你還在靠一份工資過活嗎》

6 《關鍵時刻意見不合,高情商的人會怎麼做》

7 《閃婚四年:婚姻不是兩個人的相處,而是一個人的修煉》

8 《深度思考比勤奮更重要》


| 麥 子 熟 了 |

文章百裡挑一,不雞湯不勵志,遇見即改變

投稿郵箱:maizi8090@qq.com


相關焦點

  • excel如何利用剪貼板提高效率
    excel如何利用剪貼板提高效率>在某項工作中需要多次複製某個文本圖片,而文本和圖片放在不同的文件中(或文件夾中),若每次都到不同的文件中去複製則會花費很多時間,導致效率不高。
  • 中學生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四大原則!
    小編建議中學生朋友們不妨從時間管理著手,在提高時間利用效率中,務必要遵守以下四個原則: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一原則:學會捨棄。中學學習的壓力很大,很多人被弄的手忙腳亂。確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也就是確保了自己的時間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如果你今天計劃做五張試卷,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各一張。那麼,請先做你覺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門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張之後,突然天花板掉下來砸到腦袋,到醫院住了一天院,那麼你做的這一張試卷對你的分數提高仍然是極有幫助的。
  • 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特別是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國家,切實提高包括水資源在內的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做好節約工作,十分必要。我國屬於水資源短缺國家。根據2004年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划水資源調查評價成果,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405億立方米,但全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218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31%。近年來,在各地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水資源狀況不斷改善,部分乾涸的河流重新煥發生機。
  • 大學生居家學習如何提高效率?高校教師給出「金點子」
    如何合理制定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成為大學生熱點關注的話題之一。為此,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了北京工業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朱相宇。受訪者供圖  帶著「使命感」「儀式感」學習  朱相宇認為,疫情之下,大學生首先要帶著「使命感」學習。要意識到,自己在家堅守也是抗擊疫情的一種形式。最大限度減少人口流動和接觸,是控制住疫情的有效手段。延期開學,在家堅守,是全國抗擊疫情的一項重要措施。
  • 中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新華網長沙11月24日電(記者譚劍)中國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在日前於湖南長沙召開的全國水資源管理工作會上說,中國政府將把建設節水防汙型社會作為水利工作的重心,強化水資源約束和水環境約束,繼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汙染、水生態系統失衡等問題加劇了當前水資源供需矛盾。」胡四一說。
  • 周百福婚禮特輯 | 如何在求婚時提高儀式感,這些細節不容忽視!
    求婚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具儀式感的事情之一,對於大部分女孩子來說,漫長人生中有人曾為你花費這樣的心思只想和你攜手一生,這份感動值得妥帖收藏。不過對於很多初次求婚的男士來說,如何在求婚時提高儀式感,這些細節不容忽視!
  • 在家上課如何提高線上學習效率?這6個方法,讓學習效率開掛!
    老師慌亂於如何在線教課,沒設備、沒教材、沒方法。學生們忙於應付在線課,聽不懂、不會做、視頻卡住了...說到底,無人監督和無法實操,讓在線學習顯得很低效。那麼對於時間如此寶貴的學生們來說,如何才能提高線上學習的效率呢?
  • 提高寫作效率的的三個方法
    《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的作者山口拓朗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他總是能在截稿當天23:59時,把完成的稿件發送給需要發送的編輯。山口拓朗是一位日本商業撰稿人、採訪記者。他寫了很多本與讀書、教育相關的書籍,他總結了自己18年的寫作經驗,寫了《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這本書。
  • 提高定性數據的再利用效率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定性數據的再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現有數據的使用效率,創新研究方法。定性數據再利用存在哪些優勢?如何更加規範地重新使用定性數據?圍繞上述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學者。因此,數據共享、數據的再利用逐漸受到學者青睞,並被視為普遍的、成本較低的、激發數據有效性的可行性方法。塔蘭特提到,儘管定性數據的再利用為新知識的生成提供巨大潛力,但也對研究人員傳統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更多挑戰。例如,如何獲得數據樣本、如何整理出有用的數據、如何從不一樣的視角對這些數據進行解讀等。
  • 如何求婚才有儀式感,有儀式感浪漫的求婚方式
    有儀式感浪漫的求婚方式,如何求婚才有儀式感?結婚是每個人的終身大事,那麼求婚則是每個人一生難忘的時刻。每個女生都希望自己的男朋友能夠給自己一個浪漫又充滿儀式感,讓她這輩子想到都能夠感動不已的求婚。如何求婚才有儀式感,才能夠滿足女朋友對浪漫的追求,又不落俗套的求婚呢?
  • 如何利用「良性壓力」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最近我在看Timothy Ferriss寫的 The 4-Hour Workweek 這本書,翻譯成中文就是《每周工作四小時》,簡單來說,作者利用各種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 如何寫好「儀式感」
    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中國人向來注重「儀式感」,從個人、家庭方面說,有婚禮、喪禮、生日、祭典等;從國家、民族層面說,有國慶、新年以及各種慶祝日與紀念日。
  • 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效率就是績效、效率就是機會、效率就是職場中的未來,所以職場中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務,即如何快速的提升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或是如何用運一定的方法高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變得尤為重要,我個人總結了以下方法:分清楚工作中的主次,抓住工作重點
  • 如何利用一張白紙提高寫作效率?
    從上往下列出了:聽大課、閱讀、多媒體、現場示範、討論、踐行、教別人,這7種學習方式,學習效率也依次從5%遞增到90%。可以看到普遍學習方式多是前面三種,所以大多數時候,學習效率比較低。費曼技巧就是學習效率可以達到90%學習方式,教別人。
  • 能源化工行業如何利用企業雲盤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而且工作中的文檔都分散存儲在各部門人員的電腦上,在他們利用網絡U盤共享時容易受到病毒攻擊,文檔管理權限不明,洩露數據和丟失等情況。而且還支持自動備份存儲功能,當文檔或硬碟因操作失誤,病毒感染時,可利用備份的數據進行恢復。多種權限管理功能有效保障了各個部門之間的文檔訪問權限。2、強大搜索功能,提高辦公效率用戶可按照時間,作者,標籤等訪問方式,支持不同條件的篩選和全文搜索,幫助員工快速找到所需資料,有效提高辦公效率。
  • 如何提高讀書的效率?
    其實,只要我們懂得如何更加快捷而有效地去閱讀,那閱讀這件事,就會變得簡單許多。其中很多內容,都是屬於作者囉嗦或者與我們感興趣的主題沒有關係的。剩下10%的內容,才是我們要掌握和學習的地方。當然,沒有那90%的內容,我們也許就無法理解那10%的內容。所以我們不能說,放棄那90%的內容,直接去閱讀那10%的內容。
  • 愛她,請給足她儀式感
    會有人不喜歡儀式感嗎?100本的精讀這本身就是一件無比有儀式感的事情而且戲精媽媽還可以給這件已經很有儀式感的事情再加砝碼——給寶寶借閱繪本儀式感:儀式感1.儀式感2.選擇他的滿月日前確認書袋,滿月日時收書袋當作每個月的禮物(一般確認書袋後5天能收到)。儀式感3.每次收到書時記得合影留念,一月一張~記錄陪他長大的精神食糧!親子閱讀時光可以如何變得有「儀式感」呢?
  • 周歲宴 如何充滿儀式感?
    周歲宴 如何充滿儀式感? 抓周,又稱拭兒、試晬、拈周、試周 它是小孩周歲時舉行的一種預測前途和性情的儀式 這算是周歲宴上的一大特色
  • 化繁為簡:提高利用時間的效率,是領導者的必修課
    領導者要想提高利用時間的效率,就要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準繩來確定事序的排列。這要求領導者按工作的輕重緩急系統化每天面臨的雜亂無章的工作,按在系統中起作用的程度、貢獻大小分為不同類別並排定事物的優先次序,在這方面,美國企業管理顧問艾倫·萊金所提出的A、B、C分類法對我們頗有啟發。
  • 作文小課堂:生活需要儀式感,那麼如何寫好「儀式感」呢?
    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中國人向來注重「儀式感」,從個人、家庭方面說,有婚禮、喪禮、生日、祭典等;從國家、民族層面說,有國慶、新年以及各種慶祝日與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