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消息,餓了麼今日宣布在120城聯手26000家線下門店發起「騎士堡壘」計劃,新增6000餘線下門店,讓藍騎士臨時休息,並提供簡餐水飲。同時,116名藍騎士獲得「正義藍騎士」稱號,並被授予金色竹蜻蜓,此前在杭州抬車救人的12名藍騎士也在此之列。
據了解,今年藍騎士驛站迎來全面升級,除新增6000多個站點外,藍騎士驛站也會儘可能為騎手提供除休息外的服務,比如手機充電、免費水果、福利餐等。還有商家自發圍繞驛站開展活動,吸引更多藍騎士來店內等候訂單,比如第一屆「藍騎士杯」電競比賽就已在籌備中。
這是外賣行業進一步的規範化的表現,背後是外賣產業的迅速壯大帶來的改變。
外賣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根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0-2025年中國餐飲外賣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分析:
2019年,中國快遞業務總量累計達到635.2億件,業務收入達到7497.8億元,從業人數已突破1000萬人。在同為「最後一公裡」的配送末端生態裡,餐飲外賣行業發展更為迅速,2019年產業規模已達6536億元,外賣員總數已突破700萬人。
疫情進一步加速了勞動力的產業間流動。從今年1月下旬至今,美團與餓了麼累計新增的超200萬外賣騎手中,有近三成來自製造業工人,有超八成是40歲以下青年。二三十年前,「去沿海地區工廠打工」還是內地無數待業青年的第一選擇,如今,到大城市送快遞、送外賣,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優先職業選項。
中國急速壯大的快遞外賣業,如同一塊迅速膨脹的海綿,正吸納著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動力。曾經忙碌在工廠層層流水線上的「打工仔」們,創造了中國持續高速增長的經濟奇蹟;如今奔馳在城市毛細血管般配送線上的各路騎手們,也被看作中國新興的電子商務經濟引領全球潮流的標誌之一。但從本質而言,這一勞動力群體的轉移,實質上是從過去的低端加工製造業轉入到服務業中同樣相對低端的快遞外賣行業。
新生代農民工嚮往大城市和新興行業,但普遍的初高中文化水平尚不足以支撐他們走上網際網路行業中的核心崗位,而網際網路產業生態中新興的大量基礎性、邊緣性崗位,成了他們中多數人的職業選擇。快遞與外賣行業正是這樣的典型。網際網路生態的擴張,把中國的快遞業和外賣業送上了發展的高速路。
外賣行業市場發展階段
2000年前後,中國民營快遞業一起步就有了迅猛增長。到2005年之後,電子商務進入高速發展期,網購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再次帶動了民營快遞業的狂飆猛進。這一年,網購零售帶來的快遞業務量佔到了快遞總業務量的一半以上,自此,快遞逐漸成為電商服務的重要環節。
到2010年前後,中國快遞業已初步形成EMS、順豐、京東、「四通一達」等巨頭並立的格局。在電商助力下,2014年,中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00億件,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此後仍保持每年100億件增長的超高發展速度,至今已連續六年牢牢佔據世界第一的位置。
這一時期,餐飲外賣行業開始萌發,並以驚人速度搭建起龐大的產業生態。2011年,成立三年的校園軟體「餓了麼」獲得了第一筆百萬美元的投資;2013年和2014年,美團外賣與百度外賣相繼成立。自此,中國外賣業以每年新增用戶過億的速度迅速膨脹,並在2017年確立美團與餓了麼的雙寡頭格局。2019年,中國餐飲外賣產業規模達到6536億元,消費者規模約4.6億人,外賣員總數已突破700萬人。
美團外賣和餓了麼數據顯示,2019年,在美團外賣的400萬名騎手中,20~40歲年齡段騎手佔比高達83.7%。在餓了麼的300萬名騎手中,平均年齡31歲,90後佔比約為47%。
收入,是影響就業意願的最大因素。《2018年送餐員就業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外賣騎手平均月薪為7750元左右,在需求最旺盛的杭州,騎手平均薪資達9121元。
而在傳統製造業工廠則是另一番景象。企業主不會拿出動輒七八千元的工資成本去招聘大量普通工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70494元,絕對薪資不及快遞外賣員群體。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又給製造業蒙上了一層陰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了27.4%。在疫情的衝擊下,許多工廠的營收效益大幅下滑,再提高人力成本並不現實。
隨著消費市場進一步回暖,外賣等服務業將迎來進一步發展。
更詳實的餐飲外賣產業研究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產業研究院《2020-2025年中國餐飲外賣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