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想在社會上吃得開,做到2個方面4個字,不通達都不行

2020-12-17 丁小悟典

人生在世,在社會上能夠立足,做得風生水起才算是一個成功人士。行走江湖,怎樣才能在社會上吃得開?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孔子的學生子張也就這個問題向他進行請教。

子張出身微賤,且犯過罪行,他就急於立足社會,他向孔子問的都是如何混社會的問題,是一個積極進取的人。他曾向孔子問過如何才能保住職位的問題,也問過士如何才能通達,如今他問是如何才能在社會上行得通。

孔子對他說,「言忠信,行篤敬」,做到2個方面4個字:

一是說話方面,做到忠、信2個字。忠,是忠誠;信,是守信。說話要忠誠老實,一是一,二是二,有事實依據,不摻假,並且說出的話,要信守諾言。

忠誠守信是與人交往的基礎,人們才能與之長期交往下去。如果花言巧語,雖然可能讓人聽得舒服,不能讓人從心裡認可。巧言令色往往是一錘子買賣,如果人們發現不忠誠老實,就會再繼續下去。

孔子說,「信則人任焉。」守信,才會有人相信你,信任你,才會去作用你,這就是忠誠守信帶來的良好的效應。

二是做事方面,做到篤、敬。篤,忠厚,篤實;敬,恭敬。就是說行為要忠厚恭敬。做事要實實在在,富有敬業精神,做事本分,不玩花架子,不做虛功。

做事華而不實,出工不出力,肯定是不會出成績的,甚至還會失誤,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這樣的人走到哪裡也沒有會有人喜歡他,更不會重用他,在社會上不要說通達了,混下去都很難。

劉向《說苑·敬慎》記載,孔子對他最得意的學生顏淵也有同樣的要求。顏淵將要西遊於宋,問孔子用什麼立身處世?孔子說做到恭、敬、忠、信。恭敬就會不得罪眾人,遠離禍患;恭敬就會人人喜歡你,受到人們的愛戴;忠誠了人們就能與你交好,與你和睦相處;守信就會使人信任你。努力做到了這4項,人們喜歡你,與你交好,信任你,一定能避免災禍了。這樣,可以治理國家,更何況立身處世呢?

言與行是不可分割的,做人應該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說話要「忠信」,行為也應該是忠信的;行為「篤敬」,言語上也必然是篤敬的。如果嘴上說一套,行動上做的是另一套,是一個兩面人,這樣的人儘早是會識破了,也走不了多遠。

暨南大學校訓

所以,孔子說,如果做到這「言忠信,行篤敬」,不說違心話而且不失約,做事厚實又認真,對這種人誰都信得過,就算到了那些不開化的野蠻部族、國家中去,也是能夠行通的,這就是可以走遍全世界了。

相反,如果講話不算數,做事虛浮草率,做人做事沒誠意,就算是你在自己本鄉本土,即使是鄉裡鄉親,人們都不願意與你合作,跟你打交道,就是熟人圈旦照樣也是行不通的。

做到「言忠信,行篤敬」,是一種長期的行為,要時時記掛在心上,時時落實到行動上去。如何做到這點呢?

孔子說,站著的時候,就好像看見忠、信、篤、敬這4個字就在面前;坐在車裡,就好像看見它刻在面前的擋板上,時時刻刻記著這四個字,照著這4個字去做,你就會處處行得通的。

言行做到「忠信篤敬」,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並不簡單,貴在一個恆字,只有把它時時記在心裡在,處處落實到行動上,在社會人沒有人不信任你,沒有人不徵用你,想不通達都不可能。

#論語#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刪)

我讀《論語》之《衛靈公篇》:

【原文】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裡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

【譯文】子張問怎樣才能行得通。孔子說:「言語忠實守信,行為篤厚恭敬,即使到了蠻貊地區也能行得通。言語不忠實誠信,行為不篤厚恭敬,即使是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站立時,就好像看見『忠、誠、篤、敬』的字樣直立在面前;在車上時,就好像看見這幾個字就在車前橫木上,這樣才能行得通。」子張把這些話寫在衣服大帶上。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丁小悟典,與你一起領悟傳統文化之美。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老師:能真做到這八個字不容易!
    為人處世的道理不要說得那樣多,只要有一個重點,終身都可以照此目標去做的,孔子就講出這個恕道。後世提到孔子教學的精神,每每說儒家忠恕之道。後人研究它所包括的內容,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人家想。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對任何事情要客觀,想到我所要的,他也是要的。
  • 《論語》|生活中不能自說自話,推己及人,方能立足社會事業通達
    有人會說,避害趨利是人之常情,這話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世人心同此理,都是這樣想,自己想得到好處時,別人也想得到好處,自己不想要不好的東西時,別人也不想要。如果人與人都想利己,這個人與人就沒有辦法相處,這個社會就沒有辦法生存。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孔子說得好,為人處世要將心比心,既要自己過得去,也要別人過得去。孔子提出了兩條原則:
  • 小孩起名:15個美不勝收的論語女寶名字,不動心都不行
    「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譯文】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聰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子貢說:「這正是老師的自我表述啊!」2.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 《論語》|怎樣才能成為優秀的老師?孔子說做到4個方面
    孔子開啟私學的先河,但他不是無良的辦學機構,為了掙錢才辦學的,他是一個有擔當的人,如孟子那樣「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想培養更多更有用的治國理政的人才,來挽救動蕩的社會。正是由此,他教學盡心盡力,成為教育家,是後世老師的祖師。一個老師要想成為優秀的老師,應該向孔子學習,從孔子身上應該學些什麼呢?
  • 名字:10個《論語》炯炯有神的男孩名字,個個都是逃不掉的心動
    中國人歷來重視起名,中國的智者們,也都無一不重視「名」的地位。一個人的名字就好像一張極為獨特的明信片一般,在社會交往中,人們最先去了解一個人的便是他的姓名。名字的起源和發展都歷經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每一個過程都是華夏文明的佐證,刻著中國文化最深的烙印。
  • 《論語》: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只是他還稱不上君子,孔子說過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只懂得一個才能或者一種思維,君子是需要變通的。後又有人說冉雍雖有仁德但沒口子,孔子聽後不悅說:「冉雍有沒有仁德我不確定,但何必非要有口才呢?」漆雕開受過刑,還有一些殘疾,加上身份地位階層都不高,所以顯得也有些自卑。當孔子讓漆雕開去做官時,漆雕開回答說他對做官還沒有把握,想繼續求學,晚點再去做官。
  • 狼性:成大器的男人,面對環境,往往能做到4個字,早晚出人頭地
    成大器的男人,面對環境,往往能做到4個字,早晚出人頭地。這4個字就是順勢而為!在大自然數之不盡的動物中,說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狼要說是第一,估計沒有動物敢說是第二,無論面對怎樣的環境,是高原,是荒漠,還是極地,狼都能生存和繁衍下去。
  • 要想在大學吃得開,有關大學的4個「潛規則」,新生要提前知曉
    要想在大學吃得開,有關大學的4個「潛規則」,新生要提前知曉沒上大學之前,相信我們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社會,我們邁入大學的那一刻起就等於一隻腳已經踏入了社會。也正是因為這句話,讓很多即將邁入大學的新生在入學前都感到特別的忐忑不安,害怕毫無社會經驗的自己應付不來和高中截然不同的大學生活。
  • 人際關係上吃得開的人,都有這3個特質,你有嗎
    什麼叫在人際關係上吃得開的人?就是那些在人際關係上呼風喚雨,想怎麼著就怎麼著的人。會不會對這些人非常羨慕?雖然你嘴上不說,但內心肯定會的。因為每個人都想在人際關係上成為這樣的人,沒有人會跟自己的開心過不去。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人際關係上吃得開的人呢,有沒有什麼訣竅和好方法呢?
  • 大連小夥誤入武漢當保潔走紅,懂得這4個道理的人,在哪都吃得開
    為了有地方住,他當天就應聘了武漢第一醫院保潔員的工作,在隔離病區打掃衛生,500元一天,包吃包住。他自己說,當時沒想那麼多,就是看上了「包吃包住」4個字。他一個人在武漢,封城又出不去,總得想辦法先活下去。3月30號,這個小夥已經跟隨大連醫療隊,順利回家了。他的經歷大體如此,堪稱「抗疫神劇情」。但我從他身上看到了4個閃光點,對於當下的我們,太有借鑑意義。
  • 【凱叔講故事】成語故事都是4個字嗎?不一定哦
    於是他就開始想辦法把錢給藏起來,可是他總不放心,藏在櫃裡不行,藏在米缸不行,埋在地裡也不行……在各種辦法都嘗試了一遍之後,他想到了一個很「聰明」的辦法,在紙上寫下「此地無銀三百兩」。可想而知當然被人發現了,王二拿走錢之後也留下了一張紙條......
  • 真正自信的孩子,都出自這2個方面的教育,你都做到了嗎?
    我們都想讓孩子擁有自信這個優點,但是生活中,部分孩子卻表現出了自卑等特徵。如何讓孩子擁有自信?其實,真正自信的孩子,都有這2個方面的教育,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有個小朋友參加了一場馬拉松活動,期間累得氣喘籲籲,但哪怕是走路,他都沒有選擇放棄比賽。爸爸媽媽著急得不行,跟他說難受就停下來,可孩子又繼續跑了起來。最後,孩子幾乎是最後抵達終點的,但是他卻感到非常自豪。這就是孩子第二種自信的來源,每當自己通過努力和堅持解決問題、達成某個目標時,他會獲得強烈的滿足感,內心建立起穩固的自信。
  • 「言必行,行必果」的後面,其實還有6個字,許多人都理解錯了
    孔子一生教出不少弟子,在他去世之後,弟子將他曾經說過的話整理成書,也就是世人說熟知的《論語》。北宋初期的名相趙普,雖然是武將出身,不太喜歡讀書,但他卻對《論語》愛不釋手,並留下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在《論語》一書中,有很多名言警句,歷經千年而愈發經典,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至今被不少人當做座右銘,以此來提醒和鼓勵自己。
  • 讀50個小故事,開心學會《論語》
    那些學得好的同學能張口就來而學不好的小夥伴只能眼巴巴地羨慕著這些學霸。今天,我要給小朋友帶來一冊特別好的書,用故事寫成的《論語》。噫,《論語》還能變成故事?多神奇呀!請跟我來看看吧。要想知道什麼是「欲速則不達」可以看下面這個故事——秋日,陽光和暖,微風輕拂,運動會如期而至。
  • 如何用《論語》起氣質高貴的小寶寶名,將來必定大有可為
    好的名稱能給社會、團體或個人帶來積極意義。一個人的成就大小主要取決於他自己的命運好壞,而名字等後天可變因素是只能起次要的作用,如果一個擁有好運的人配上一個好名字,他的事業可能會更順利;如果配上一個差的名字,可能會在事業時多一點曲折和障礙。
  • 開了4年,車主:我只想說三個字!
    開了4年,車主:我只想說三個字!車型:別克凱越售價為8.39~9.99萬元之間,其中車主購買別克凱越 2015款 1.5L 自動經典型裸車價購買花去7.39萬元,落地一共花去8.6萬元。當時為什麼花8.6萬選擇這輛別克凱越?
  • 《論語》: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孔子把中庸命為最高的道德準則,就連孔子都說自己一輩子都沒見過合乎中庸的人。中庸其實很好理解,但卻很難做到。通俗點來說就是,對世事都要保持適當的力度,不過分執著,凡事把握住事物適當的那個「度」,不偏於對立雙方的任何一方,使雙方保持均衡狀態,追求對立中的統一。接下來這章是雍也篇的最後一章,子貢問仁。
  • 《論語》|孔子告訴子路,成功的人生要做到3個方面
    子路自以為在軍事上比其他弟子優秀,心想老師一定會帶他去,誰知孔子回答大出他的意料之外,不但不帶他去,還間接批評了他。子路的個性特別鮮明,性子比較急,只要有幾個弟子與孔子在一起談論,第一個站起來發言的就一定是子路;他言必行,行動迅速,與人的承諾等不得過夜。
  • 這五十個日常應用的成語,都出自《論語》
    《論語》是四書五經之一,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是兩千年來讀書求學的必修課程,雖然僅僅一萬兩千字,但出自《論語》的成語竟達數百個之多,即使你沒讀過《論語》,但這些成語,你肯定很多都聽過、見過。下面我們就列舉五十個出自《論語》的日常成語:一,朝聞夕死。
  • 打坐時,做到這2個字,輕鬆入定!
    他們認為,打坐可以悟道,可以開慧開悟,甚至能讓人,達到一定的境界。而道家許多門派,都講究打坐,是與天地進行溝通,達到長生養生的必經之路。很多人仰慕佛道倆家的打坐本領,甚至,也想達到溝通天地,但是苦於不知道方法。很多人在不停地尋找中,終於知道,通過入定,就能溝通天地了。打坐能不能溝通天地,很多人抱著不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