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節又是國慶節,當中秋遇上國慶,家和國就遇在了一起。所以,今年的中秋節在和家人共話團圓的時刻,又有了別樣的情致。
中秋節,也叫月節、追月節和拜月節,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四季中的秋季之中,八月十五是八月的一半,人們也叫八月節。
中秋佳節,明月高掛,這晚的月亮是全年12個大圓月中最圓最大的一次圓月,它象徵著團圓,我們在這一天回到家裡和親人相聚,祭月、賞月、吃月餅、喝桂花酒、玩花燈,共話家常,享受著親人團聚的歡樂,所以,有些地方把中秋節又叫做團圓節。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在中秋節這天,遊子思歸,情在故鄉,他鄉的明月總不如故鄉的明亮,月亮中也多了一絲淡淡的離愁。
團圓一刻,睹月生情,那月亮上的暗影,是不是嫦娥在起舞,旁邊還有棵桂樹和搗藥的白兔。
在中秋明月下,人們有了很多賞月、拜月、玩月的習俗,也流傳了下來關於月亮的傳說和神話。雖然人類登月的計劃早已實現,我國的嫦娥號也飛上了月球,但那些美好的神話依然和中秋節一起,代代相傳下來。
嫦娥奔月和拜月的由來
這個神話故事想必大家是知道的。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烤的大地乾裂,海水乾枯,作物凋零,老百姓眼看就無法生活下去了。
這時,一個叫后羿的英雄出現了,他神力驚人,身背弓箭,登上崑崙山頂,拉開神弓,彎弓搭箭,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
后羿立下大功,拯救了黎民百姓,受到大家的尊敬和愛戴,不少仁人志士慕名前來拜師學藝。在學藝的人裡,一個心術不正叫做蓬蒙的人也混了進來。
不久後,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嫦娥。后羿除了傳藝和狩獵外,幾乎天天和嫦娥在一起,夫妻恩愛,人們都很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夫妻。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尋道訪友,恰好遇到在此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粒長生不老仙丹。據說,服下此仙丹,即刻升天成仙。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回來後只好把仙丹暫時交給嫦娥保管。嫦娥將藥藏在梳妝檯的百寶盒裡,不料卻被蓬蒙偷看到。
三天後,后羿帶領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等后羿和眾人走後,他手持寶劍威脅嫦娥交出仙丹,情急之下,嫦娥打開百寶盒,拿出仙丹,想走走不掉,只好自己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馬上輕飄飄地飛離地面,一直向天上飛去。嫦娥心裡還牽掛著后羿,她就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子。
晚上,后羿回來,知道白天發生的事後,又急又氣,拿起寶劍就去追殺蓬蒙,可是,蓬蒙早就逃走了。后羿氣的捶胸頓足,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大聲呼喚嫦娥的名字。這時,他驚奇的發現,今晚的月亮格外的明亮,上面還有個人影在晃動,身影酷似嫦娥。
他急忙派人到嫦娥以前常去的後花園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喜歡吃的果食,遠方遙祭月宮裡的嫦娥。
百姓們知道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也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賢惠的嫦娥祈求平安。從此,中秋拜月的風俗就在民間傳開了。
還有一說,恰恰相反。
傳說,后羿射掉九個太陽後,高傲自滿,經常背著他的神弓,帶兵攻打別的部落。嫦娥就是他搶回來的,搶回來後他要馬上成親,無奈嫦娥以死相逼,后羿只好把她關了起來。
有一天,后羿突然得了一種急病,吃了很多湯藥都不見好。這時,來了一個老神仙,給了后羿一顆仙丹,說吃了這顆仙丹不僅可以去病,還可以長生不老,與天地同壽。
這件事嫦娥知道後,她想,后羿這個人這麼壞,經常發動戰爭,欺壓別的部落。他要是多活一天,世上就會死好多人,嫦娥決心把仙丹找到,就讓人給后羿說,自己願意嫁給他。
后羿得了長生不老仙丹,嫦娥又要嫁給他,高興的忘了一切,馬上安排第二天成親。
這天,正是八月十五,后羿在自己的宮廷裡張燈結彩,大擺筵席,人們爭相祝賀,熱鬧得很。嫦娥打扮的更是漂亮非凡,一走出來,后羿看到笑得鼻子都歪了。
嫦娥笑著端一杯酒走到后羿面前,說:「大王是英雄,又有了長生不老仙丹,我想陪伴大王一輩子,可是我只能活短短的數十年。」說完後,不禁低下頭暗自傷神。
嫦娥又說:「大王要是真心喜歡我,還請大王賜我一半仙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和大王在一起了!」
后羿聽後,心裡這個甜啊,馬上高興地說:「好的,好啊!」說完,他就從貼身的衣褂裡摸出一個金光閃閃的小匣子,正要拿出仙丹,他眼睛賊溜溜的一轉,又笑著說:「等今晚咱們入了洞房,我就分給你。」說完,他又把小匣子揣了起來。
嫦娥只好裝作非常高興的樣子,左一杯右一杯的給后羿敬酒,想把后羿灌醉,拿走仙丹。
等到入了洞房,后羿果然喝的大醉,躺倒在床上。嫦娥急忙從他身上取出匣子,拿出仙丹,輕手輕腳地走出房門。衛兵一看,是大王新娶的王后,也不敢阻攔。
這樣,嫦娥拿到仙丹後,馬上向遠處跑去,她想把仙丹扔到很遠的一個找不到的地方。
沒想到后羿大醉後,不久就醒了,一看嫦娥不在身邊,一摸身上的匣子也不見了,馬上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
他急忙騎上快馬,帶上衛兵,向嫦娥逃去的方向追去。
嫦娥急急忙忙逃出來,哪有后羿的馬跑得快,眼看后羿一幫人馬就要追上自己,呼喊聲震天動地。嫦娥心想,我死了不要緊,仙丹要是被后羿搶回去,老百姓還要遭殃。
她心一橫,就打開匣子,自己把仙丹一口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仙丹,覺得身子輕飄飄地飛了起來,整個身子向天上飛去。后羿在後面看到,急的火急火燎,馬上彎弓射箭,可是越射嫦娥飛得越高,她最後竟然飛到月亮裡面去了。
后羿失去了嫦娥,又丟了仙丹,氣急攻心,不久就離世了。
百姓們知道後,為了紀念和感謝嫦娥,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都要望月和拜月,有人說,裡面還能看到嫦娥的身影呢。
月亮在神話裡是溫潤、柔和、靜謐、安寧的形象,她是女性的化身。
在遠古神話中,太陽和月亮是盤古開天闢地後,兩隻眼睛變成的,人們把陽剛的太陽和陰柔的月亮想像成男人和女人。
壯族有一個神話,說太陽和月亮是夫妻,星星是他們的孩子,太陽嫌孩子太多,常把他們抓來吃掉,月亮媽媽擔心孩子,就在太陽出來時帶孩子們躲起來,等太陽落下去時,再帶孩子們出來玩。
彝族、哈尼族有神話傳說太陽和月亮是姐妹,因為妹妹年紀小,晚上不敢出來,所以做了太陽,膽子大的姐姐做了月亮,在夜晚出來。
我國古代就有祭月、拜月的習俗。《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朝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說明春天祭日,秋天拜月已經是帝王的禮儀。
由此,還演變出一個帝王夜遊月宮的故事。
傳說,中秋節這天,唐玄宗和申天師還有道士鴻都在望月時,唐玄宗覺得月光皎潔,光彩四溢,頓時想要親自去月宮中遊玩一番。
於是申天師作法,口中念念有詞,三人一下子就步上雲頭,來到了月宮。只見月宮門前守衛森嚴,旁人無法進入,只能在外面遊走。
這時,只聽見月宮內仙樂傳來、清音悠揚,婉轉纏綿,實在是悅人耳目。仙女告訴說,這曲名叫《紫雲曲》。
唐玄宗於是默默記下了曲子和音律,返回人間後,玄宗回味無窮,急忙趕製了一曲《霓裳羽衣曲》。
這個傳說雖然說有點神化唐玄宗,美化他的音樂才能,但那個時代的賞月活動,由此可見就已經十分盛行了。
唐代的賞月活動,由於帝王的提倡,已經成為了一種民間習俗,在八月十五這天,人們全家團聚,登臺望月,泛舟賞月,飲酒對月,成為一年最盛行的時候。
而月亮上的陰影,人們也說那是玉兔和桂樹,於是還有了「吳剛伐樹」和「玉兔搗藥」的故事。
傳說玉兔搗的藥曾經救治過北京的瘟疫,北京現在還用泥塑造出各種不同的玉兔形象,每年八月十五家家供奉,祈求吉祥,這就是兔兒爺。
月亮在中秋節這天,變得不同尋常,它高掛夜空,皎潔明亮,又大又圓,代表團圓,寄託情思。
中華文化中世代流傳下來關於中秋的民間故事和傳說,讓我們的節日變得豐富有趣,這些悠久的傳統習俗會和中秋節一樣,繼續流傳給我們的後代,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