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唐獲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新聞—科學網

2020-12-16 科學網

 

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近日宣布,將2014年度的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授予21位獲獎者,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因在孿生素數猜想方面的突出貢獻獲獎。另外20位獲獎者包括科學家、律師、作曲家、詩人、歷史學家等,每人將在未來5年獲得62.5萬美元的資助,且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本年度的21位獲獎者中包括8名科學家,分別是:

Danielle Bassett,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學家

Tami Bond,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環境工程師

Jennifer L. Eberhardt,史丹福大學社會心理學家

Craig Gentry,IBM 託馬斯•沃森研究中心計算機學家

Mark Hersam,西北大學材料學家

Pamela O. Long,獨立科技史學家

Jacob Lurie,哈佛大學數學家

張益唐,新罕布夏大學數學家

麥克阿瑟獎俗稱「天才」獎,創設於1981年,旨在表彰社會各領域最富創造力的傑出人才。獲獎者需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具有非凡的創造力;二是承諾基於已有系列成就,將來取得重大進展;三是具有促進日後創造性工作的潛力。獲獎者將得到可完全自由支配使用的62.5萬美元獎金。(科學網 梅進/編譯)

更多閱讀

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網站相關公告(英文)

 

相關焦點

  • 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揭曉24名獲獎者,沒有華人
    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揭曉24名獲獎者,沒有華人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2017-10-12 09:55 來源:澎湃新聞
  • 2012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公布—新聞—科學網
    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天才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數學天才張益唐就是這樣一個永不言棄的人,他在艱苦的環境下默默鑽研多年,經歷無數次失敗與打擊卻始終沒有放棄,最終才得以大器晚成,一鳴驚人,拿下了世界級大獎。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高知分子,父親更是電氣工程方面的教授。
  • 張益唐:「我在考慮要不要回來」—新聞—科學網
    這裡走出過張益唐、田剛、張平文等數學大家,而許晨陽、張偉、惲之瑋、袁新意、朱歆文等後起之秀也被譽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然而輝煌難免與爭議相伴,包括「黃金一代」在內,北大數學才子們紛紛出走美國的現實,令人遺憾的同時也不免反思。
  • 張益唐獲「晨興數學卓越成就獎」—新聞—科學網
    圖說:第六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昨天在圓山大飯店舉行,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獲頒晨興數學卓越成就獎。以論文「孿生素數猜想」解開百年數學之謎的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獲頒晨興數學卓越成就獎,他勉勵有志朝學術發展的青年學生,不要因困難而退卻。 張益唐在中國大陸出生、現任美國新漢普郡大學講師。當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學術之路並不順利。在獲得教職前,曾擔任會計,也到速食店打工。他對數學的熱情並沒有消失,只要有時間就會想數學。多年來,數論家一直無法有效證明兩個質數間數字到底有多少?
  • 被北大送往美國的張益唐,寧願在美國餐館洗碗,也不願意回國發展
    天賦過人的他,曾經也是北大數學系的一名天才學生,本來在中國學術界或者中國歷史上都可以留下深遠影響力的他,卻最終選擇留在了美國發展,使他留在美國發展的動力,當然也可以說是其他中國人想要不惜一切代價留在美國的動力。
  • 那個寧在美國當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怎樣?
    擔任張益唐數學系主任的是著名的數學家是丁石孫,他非常看中張益唐,傾囊相授,張益唐也沒有讓他失望,他輕鬆拿下了碩士學位,在即將畢業時,張益唐遇到幾何代數領域頂端教授莫宗堅。莫宗堅對他影響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在中國,你永遠無法突破現在的成就,張益唐在這句話下,遠赴美國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師從莫宗堅,以張益唐的數學能力上,是遠遠超過同博士數學家,但張益唐的博士論文卻出了問題。
  • 張益唐:孤獨的數學家—新聞—科學網
    印度主流報紙把作出這一非凡貢獻的人,與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相媲美。 這位作出重大數學突破的就是張益唐,由於對數學界最著名的猜想之一孿生素數猜想的破冰性工作,使他從默默無聞的大學講師躋身於世界重量級數學家的行列。 這是一個永久的疑問:為什麼要研究數學猜想?短視地回答這個問題很困難。純粹數學的研究很像體育比賽。
  • 王男栿入圍「麥克阿瑟天才」獎,美國疫情紀錄片明日首發
    來源:金馬影展官方訊息 IDFA公布非競賽單元名單 眾多優秀紀錄片脫穎而出 「麥克阿瑟天才」獎公布獲獎名單
  • 北大留學生張益唐,59歲獲世界大獎,卻稱「還好我不在中國」
    張益唐,生年1955,一名優秀的華裔數學家,在聲名鵲起前砥礪前行數年,從籍籍無名的大學講師轉變為2014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此間經歷了什麼呢? 勵志成為華羅庚這樣偉大數學家的夢想悄悄紮根,儘管由於當時的政治因素,他沒能好好上中學,但這並無法終止張益唐對數學的追求。給北京一家工廠做工的時候,張益唐常去書店裡翻閱科學書籍。1978年張益唐的刻苦用功得以回報,北京大學錄取了他。1985年待他拿下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後,以公派自費生的身份來到美國普渡大學。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華裔科學家餘金權——從山村裡走出的世界...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特聘研究員、2016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與比利時科學家盧克·塔爾維共同獲頒2019年度「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來自官方新聞發布受疫情影響,身在美國加州的餘金權教授無法親自來滬參與頒獎,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第一時間聯繫到了餘教授並送上了祝賀。餘金權教授所在的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剛剛部分復工,「大家還是很緊張,工作耽誤很多」,餘教授快人快語,「疫苗上市前,不能大意!」
  • 華裔數學天才連獲美國大獎,感言:若在中國發展就取不到如此成就
    但如果這個孩子在海外讀完博後,不僅跑去當了餐廳服務員洗餐盤,還背宗忘祖,那讓那些支持他撫養他的人得是有多心痛啊,今天就讓我們來說說數學天才張益唐。搜搜張益唐可以看到他信息欄寫的是美籍華人數學家,原籍在中國上海,父親是一位電氣工程教授,不過張益唐卻沒有繼承父親的老路,而是選擇了數學這門在當時既冷門、又不好發展的學科。
  • 華裔數學家張益唐:逆境中的數學人生
    (張益唐夫婦。紐約《僑報》) 中國僑網11月26日電 美國《僑報》日前採訪了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夫婦。張益唐儒雅平和,標準的學者形象,一直安靜地獨自坐在休息區沉思。如果不是夫人孫女士引見介紹,沒入休息區零零散散遊客中的張益唐並不引人注意。
  • 華裔數學天才入美國籍,稱在中國無法取得成就,寧願在美國送外賣
    寧願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四處打工,也不願意回中國當教授,接受採訪時稱如果自己在中國,便無法取得成就——這些話讓美籍華裔天才數學家張益唐身上圍繞了諸多爭議,贊同者有之,批判者亦有之。
  • 59歲獲世界級大獎,張益唐:還好我不在中國,不然取不到這個成就
    2013年5月,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名字突然轟動了整個數學界,他在世界數學界最負聲譽的《數學年刊》上發表了研究文章,證明了無窮多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是存在的,從而在孿生素數猜想這一全世界無人能實質推動的數論重大難題上,邁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成為了破解數學領域最著名猜想之一「孿生素數猜想」的核心人物,59歲成功獲得世界級大獎麥克阿瑟天才獎
  • 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送外賣也不願回國,58歲破解世界難題
    「天才,就其本質來說,只不過是一種對事業、對工作過盛的熱愛而已。」來到北大,張益唐開始了自己新的人生旅程,在數學的世界裡不斷地探索。畢業後,張益唐又繼續在北京大學的數學系攻讀自己的碩士學位,在獲得碩士學位之後,又在北大校長的推薦之下,去到美國的普渡大學繼續深造。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公費留學,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
    「很多去了美國的人,以後還會回來。連我現在都在考慮要不要回來。」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中國科學報》的採訪中這樣回答。早年求學經歷1955年張益唐出生在上海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是高知,優越的家庭條件為他創造了學習研究的環境。
  • 北大數學天才淪落到在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但這看似順風順水的求學之旅卻讓張益唐苦不堪言。甚至最後,更是讓他這樣一個數學天才,淪落到在美國刷碗、當起了會計,只能勉強度日,如此長達近三十年。這其中又發生了什麼?如今的張益唐又怎樣了呢?,從北大天才到淪落為洗碗工張益唐,生於1955年。
  • 張益唐:寧願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回北大教書,58歲突破世紀難題
    1977年高考恢復,他匆匆地考了一次,成績不太理想,但第二年重新再考,23歲的張益唐考上了北京大學數學系。張益唐在北大讀書期間非常突出,他不但是1978級公認的數學學習尖子,他還做過學生會主席,具有演講天才,喜歡文學、音樂。當時北大崇拜他的女生甚多。
  • 獨家丨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華人科學家餘金權獲百萬美金捐助
    本周二(12月8日),跨國製藥公司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宣布,捐贈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三百萬美金建立永久Bristol-Myers Squibb冠名講座教授席位,希望能夠提供穩定、不受限制的資金幫助科學家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