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些家長的提問:自己對孩子比較嚴格,平時很關注孩子,發現孩子總是有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學習還偏科,自己就會忍不住批評孩子,但是也沒有多大改善,甚至導致親子關係比較緊張,怎麼辦?
這其實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家庭教育問題。
我在學習治療師課程培訓中,曾經問過學員一個問題:&34;很多參與課程的家長都回答說:&34;。那我接著問,如果孩子說全班英語最高分81?那就滿足了對吧。大家聽了都笑了,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確實很多家長第一時間都會想:&34;。但是卻沒有去誇讚孩子語文和數學都考得很棒。
那麼為什麼我們總是從不好的地方入手呢?這其實是基因在影響我們的想法。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負面偏差。
負面偏差其實源於我們的進化選擇。
叢林時代,你是更多去關注樹上掛著的果子還是兇猛的老虎?顯而易見是老虎。相比於&34;這件好事,&34;這件壞事的後果要更嚴重、更不可逆。這是我們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我們一定是先看到那些給我們帶來傷害和麻煩的事情。
負面偏差是我們通過進化、基因積攢下的&34;。就像新聞事件中的壞事給人印象更深刻、更易引起關注一樣,在家庭教育中,在這種負面偏差的思維模式影響下,我們也會不自覺地關注孩子不好的地方,對孩子比較挑剔,總是習慣於發現孩子的問題,從而打壓、否定孩子。
家長們必須要警惕的是:長期處於這種被打壓的生存環境下,孩子會有很大壓力,導致孩子焦慮、不自信,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對;或者乾脆變得叛逆,產生一種&34;的想法。
各位家長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走出&34;很多年,需要轉換一下思維。我們要改變家庭教育的關注模式,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孩子,更應該去關注孩子以及我們自身的優點,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下面給大家幾點小建議:
1、 改變關注模式:消極關注→積極關注
不要總是把目光放在孩子的缺點上,要積極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家長朋友們可以嘗試寫下孩子的10個優點,最好可以寫上與這10個優點相關的事件,與孩子進行分享。總結下來,你會發現:原來我的孩子已經很優秀了!
2、積極關注
建議家長們在空閒時間做一個積極思維養成的小訓練:可以自己設計一個表格,每天寫下&34;,可以是今天看到的美麗的風景,可以是今天孩子的進步點,也可以是自己的進步點等等。堅持把這件事做下去,平時耐心觀察,你會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情有很多,只是更容易被我們忽略和忘記!
當我們有意識地去關注這些正向的、積極的事物,這些體驗都將幫助我們提升自己的積極關注能力,由此去抑制我們的偏見,令更多的溫暖和喜悅凝聚在我們的家庭中!
3、學會表揚
家長的鼓勵,對孩子來說是最大的肯定,我們要學習&34;鼓勵的語言!
平時家長可能總是對孩子說:&34;,這其實很籠統,甚至會讓孩子覺得你有點敷衍。建議家長朋友要用更準確的語言去表達讚美之情,比如:兒子,你在完成這份作業過程中付出很多努力,還認真查閱資料,你真的很棒;女兒,你的舞蹈棒極了,可以看出你平時練習了很多等等。肯定孩子的付出和收穫,會讓孩子覺得被尊重和重視,孩子會更加自信。
家庭教育的技巧應在愛與悅納的基礎上實施,我們不僅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更要悅納孩子的不足!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他們的優點和可愛之處就會不斷展現,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