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負面偏差",改變家庭教育的關注模式

2020-08-15 宋少衛

最近收到一些家長的提問:自己對孩子比較嚴格,平時很關注孩子,發現孩子總是有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學習還偏科,自己就會忍不住批評孩子,但是也沒有多大改善,甚至導致親子關係比較緊張,怎麼辦?

這其實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家庭教育問題。

我在學習治療師課程培訓中,曾經問過學員一個問題:&34;很多參與課程的家長都回答說:&34;。那我接著問,如果孩子說全班英語最高分81?那就滿足了對吧。大家聽了都笑了,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確實很多家長第一時間都會想:&34;。但是卻沒有去誇讚孩子語文和數學都考得很棒。

那麼為什麼我們總是從不好的地方入手呢?這其實是基因在影響我們的想法。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負面偏差。

負面偏差其實源於我們的進化選擇。

叢林時代,你是更多去關注樹上掛著的果子還是兇猛的老虎?顯而易見是老虎。相比於&34;這件好事,&34;這件壞事的後果要更嚴重、更不可逆。這是我們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我們一定是先看到那些給我們帶來傷害和麻煩的事情。

負面偏差是我們通過進化、基因積攢下的&34;。就像新聞事件中的壞事給人印象更深刻、更易引起關注一樣,在家庭教育中,在這種負面偏差的思維模式影響下,我們也會不自覺地關注孩子不好的地方,對孩子比較挑剔,總是習慣於發現孩子的問題,從而打壓、否定孩子。

家長們必須要警惕的是:長期處於這種被打壓的生存環境下,孩子會有很大壓力,導致孩子焦慮、不自信,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對;或者乾脆變得叛逆,產生一種&34;的想法。

各位家長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走出&34;很多年,需要轉換一下思維。我們要改變家庭教育的關注模式,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孩子,更應該去關注孩子以及我們自身的優點,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下面給大家幾點小建議:

1、 改變關注模式:消極關注→積極關注

不要總是把目光放在孩子的缺點上,要積極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家長朋友們可以嘗試寫下孩子的10個優點,最好可以寫上與這10個優點相關的事件,與孩子進行分享。總結下來,你會發現:原來我的孩子已經很優秀了!

2、積極關注

建議家長們在空閒時間做一個積極思維養成的小訓練:可以自己設計一個表格,每天寫下&34;,可以是今天看到的美麗的風景,可以是今天孩子的進步點,也可以是自己的進步點等等。堅持把這件事做下去,平時耐心觀察,你會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情有很多,只是更容易被我們忽略和忘記!

當我們有意識地去關注這些正向的、積極的事物,這些體驗都將幫助我們提升自己的積極關注能力,由此去抑制我們的偏見,令更多的溫暖和喜悅凝聚在我們的家庭中!

3、學會表揚

家長的鼓勵,對孩子來說是最大的肯定,我們要學習&34;鼓勵的語言!

平時家長可能總是對孩子說:&34;,這其實很籠統,甚至會讓孩子覺得你有點敷衍。建議家長朋友要用更準確的語言去表達讚美之情,比如:兒子,你在完成這份作業過程中付出很多努力,還認真查閱資料,你真的很棒;女兒,你的舞蹈棒極了,可以看出你平時練習了很多等等。肯定孩子的付出和收穫,會讓孩子覺得被尊重和重視,孩子會更加自信。

家庭教育的技巧應在愛與悅納的基礎上實施,我們不僅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更要悅納孩子的不足!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他們的優點和可愛之處就會不斷展現,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相關焦點

  • 修正「負面偏差」,助力孩子應考發揮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在行為上的確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另一方面也有家長心理的「負面偏差」作祟。如果孩子的成績是「語文 98、數學 96、英語 78」,你先關注的是哪項成績?或者「買這隻股票可以賺一萬元」和「買這隻股票否則虧一萬元」,哪句更吸引你?為什麼我們在獲取信息時更容易關注負性信息呢?
  • 想要擺脫心理疾病,必須先改變3種負面思維模式
    實際上這種模式下,偶然中有必然。要問我是自己是如何不依靠任何人、任何外物走出來的,就是因為我通過學習和行動,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模式。負面思維模式就是,看到生活當中遇到的人、碰到的事,總是看到不好的一面或者用負面情緒去處理問題的思維模式。與之相反的就是正面思維模式,同樣一件事情,正面思維模式的人,看到的都是好的,比如遇到困難和挫敗,亦能越挫越勇,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而負面思維模式的人,就可能因此恐懼、焦慮、抑鬱。這個思維模式決定了抑鬱症和所有心理疾病能不能好,更決定了整個人生的命運軌跡。
  • 想要擺脫心理疾病,必須先改變3種負面思維模式(轉)
    相遇是緣,點右上角關注作者後閱讀▲我自己曾經就是一個負面思維模式的人,看所有人事物總是用負面思維去看。雖然我得重度抑鬱症、重度焦慮症直到強迫自殺思維,看似事出偶然。實際上這種模式下,偶然中有必然。要問我是自己是如何不依靠任何人、任何外物走出來的,就是因為我通過學習和行動,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模式。什麼是負面思維模式?
  • 員工負面行為一定要壓制嗎?|反生產工作行為|財產偏差|生產偏差...
    時代的進步,技術的發展,隨著工作場所中的情況日趨複雜,僱員損害其僱主的方式也更加多樣……文/李恩  萬希對於當代組織中人們的偏差行為,曾有調查發現,68.9%的上級主管因給予其下屬負面評價而遭受言語攻擊
  • 如何應對孩子的偏差行為——「網際網路+家長學校」線下家庭教育講座暨銀海學校家長學校培訓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如何應對孩子的偏差行為——「網際網路+家長學校」線下家庭教育講座暨銀海學校家長學校培訓為了幫助家長更好地實施家庭教育,掌握一些應對孩子偏差行為的方法,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銀海家長學校於12月2日晚7點在多媒體教室舉行了以「如何應對孩子的偏差行為」為主題的家庭教育講座,主講嘉賓為心理諮詢師講師盧文軍老師。
  • 4種家庭教育模式,誰才是孩子最適合的?
    那麼哪種教育模式更好呢?本文就是通過分析不同的教育模式,幫助您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模式改變的原因家庭教育模式改變的原因有:學校系統的改變(中、高考制度),法律法規的完善(杜絕童工的出現),母親的時間成本上升,多生孩子的金錢投入上升等等很多原因。
  • 如何改變一個不努力的孩子?正向關注、積極引導,家庭教育旺娃術
    我之前學過一點家庭教育的知識,知道不能強來,可是她根本不懂得控制,不提醒、不去管她就會一直玩下去。我能理解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在電子產品陪伴下長大,但我就是看著她不學習、整天玩,特別焦慮,有時候忍不住就會流眼淚,感覺自己真是太失敗了。
  • 認知偏差:大腦的「非理性」你認知多少?
    在認知科學裡,大腦的「非理性」也常被稱為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也稱認知偏誤、認知偏見,指人們主觀的認知與外在客觀現象的差異所產生的特定模式的判斷偏見。認知偏差可導致感知失真、判斷失誤等各種統稱為「非理性」的結果。
  • 關注家庭教育 共議少年成長 | 石景山「家教課堂」走進社區
    「家教課堂」在石景山區依翠園南社區開講婦聯幹部、校長、教師、專家和家長圍繞家庭教育中的新形勢、新特點、新目標組織首場「關注家庭教育 共議少年成長"座談會座談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圍繞如何與孩子溝通對話如何校正行為偏差
  • 投資中的認知偏差:確認偏差
    這種現象來自於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偏差:確認偏差(Confirmationbias)。確認偏差,也被稱為證實性偏差。是個人選擇性回憶、搜集有利信息,忽略不利或矛盾資訊,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的片面詮釋。確認偏差也指人一旦產生某個信念,就會努力尋找與它相符的例子,並無視那些不符的。
  • 孩子的情緒改變,也許是在表達「負面情緒」,正向引導很重要
    當小孩出現負面情緒後,他們會通過一系列的舉動,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情緒。所以家長會認為自家孩子,可能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但並不會往這方面想。那麼孩子會有哪些表現呢? 孩子的作息發生了改變 有的時候,家長會發現孩子的生活作息,突然出現了改變。
  • 【書林風萃】立德樹人,家庭教育應何為
    反觀社會,有些家庭因為教育方法不當導致育人方式出現了種種問題,比如重功利主義導致的子女片面發展,輕責任擔當導致的子女三觀扭曲,更有甚者因為家庭教育的缺位造成子女性格和行為偏差,最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家庭教育問題已成為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研究課題。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紅臉、白臉」模式,對孩子成長有哪些好處?
    文/滕建躍 家庭教育的「紅臉白臉」模式就是作為教育方的父母兩人,一個人是紅臉角色,教育孩子是比較嚴厲的,孩子犯錯了要隨時指正批評;另一個人就是白臉角色,剛好和紅臉是相反的,就是和孩子做心理溝通,安慰和引導孩子的心靈成長; 紅白臉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出現在一個教育家庭裡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作用呢?
  • 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班招生,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書樣本全國通用
    什麼是家庭教育指導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是指從事家庭教育指導,家庭教育諮詢,親子教育諮詢,親職教育(家長培訓)等的專業人員。孩子改變如何瞬間改變孩子的想法?如何激活孩子的財富基金?孩子的語言開發如何給孩子潛意識下達催眠指令?。。。。。。
  • 戒掉這六種負面的思維模式,你的認知能力會提升到更高層次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或者經歷的增多,潛藏在我們大腦中的某種思維模式,就會被激發或者被塑造出來。我們人類有一些與生俱來的、不是那麼好的思維模式,後天的遭遇就會把這些思維模式放大、增強,從而導致我們受到這種不好的思維模式所影響。
  • 家庭教育 | 「一問一答」第五期來啦~
    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原因,孩子用各種各樣的問題行為來尋求關注和愛。我身邊有一個真實的案例,她家的孩子從小到四年級的時候從來不用媽媽給剪指甲。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走進我們的公益講座,參加了家庭教育海洋計劃的學習。一個多月後她家的孩子開始讓她剪指甲,她感動的淚水都流出來了。通過學習,她也學會了正確的愛孩子,明白了愛是不帶條件的,帶條件的愛是陰謀。
  • 扭轉你的潛意識,消除負面情緒的8個行動
    你是否被負面思想所困擾?由於吸引力法則的關係,你可能會擔心把一些負面的東西吸引到生活中來,而這些東西都不是你想要的。好在你可以通過一些努力來轉變這個情況。我們生活的目標是追求幸福,但是當我們陷入低谷,沒有金錢,沒有愛情,做著毫無希望的工作的時候,似乎永遠無法擺脫這種境況。
  • 告別「影子爸爸」 激發家庭教育「父能量」
    近日,武昌實驗小學校長張基廣建議中小學校設置「爸爸接送日」一事引起社會關注。「一個女性朋友不再聯繫你,可能是她當媽了,或者是她孩子上學了。」一個不無戲謔誇張的段子,道出了社會存在的爸爸「缺席」現象。
  • 別讓情緒左右了你,家庭教育就要讓負面情緒走得遠遠的
    通過與孩子的媽媽深入交流,我發現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出現某種程度的偏差,孩子的媽媽性格很情緒化,平時對孩子非打即罵。一旦孩子犯錯,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犯規動作,媽媽的情緒就像是決堤的洪水,表現得很極端,嚴重時,口口聲聲說孩子沒用,或是哭喊帶孩子一起跳樓,自己打自己耳光,更為過激的是,有幾次還拿刀恐嚇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只要和媽媽在一起時,或聽到媽媽的聲音,情緒特別容易失控。
  • 過度自信、逃避虧損 炒股常見行為偏差有哪些?
    炒股常見的行為偏差  □興全基金 蔣寒盡  大部分人都無法成為《生活大爆炸》中那個理智到極致的Sheldon,即使是Sheldon,在遇見Amy時也會偶爾失去理性。  當非理性思維佔據大腦的時候,股民往往就會產生偏差行為,並且自己通常意識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