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有個「校紅」哲學教授,曾停電摸黑講課兩小時沒學生離開

2020-12-16 澎湃新聞
檔案

蘇德超

男,1975年生。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外國哲學教研室主任;武漢大學歐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哲學評論》編輯部主任。

22世紀人類移居外星,上千年後,你作為一名歷史學家被派回地球考察,發現類人機器人社會還在運轉,你想去看看它們的哲學雜誌上寫著什麼……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武漢大學2018秋季學期哲學核心問題(形上學)期末考試題大意。

出題人是武大哲學學院教授、博導蘇德超。前段時間,這道題在微博上火了,還有人把它搬到「知乎」上,引來24萬人次瀏覽,不少人提交腦洞大開的「答卷」。每學期,蘇德超都會布置意想不到的期末考題,往往都能火一陣子。但他說不想當網紅老師,安安靜靜當個學生們歡迎的「校紅」挺好。

蘇德超在上課

期末考試比科幻 畢業生也來投稿

哲學核心問題(形上學)是武大一門通識課程,學生都不是哲學專業的。然而,這些非專業學生面對的,卻是哲學中最核心、最難懂的分支。蘇德超把形上學稱為「哲學中的哲學」,研究的是非常抽象的問題。諸如「這個世界是否存在」「世上事物是如何聯繫的」等等,「很多問題乍一聽像是神經病問的。」蘇德超笑著自嘲道。

然而,從這次考試來看,這門課應該是挺有意思的。蘇德超批改完試卷後,不定期在自己的微博上曬出高分答卷,不少答卷讓人驚嘆學生腦洞之大。如果不知道背景,人們會以為是一次科幻小說命題大賽。

在很多份答卷中,學生設想機器人的哲學偏向於思考與人類的關係。武大信管院學生葉子綠寫道:「說不定人類也是別的物種的產物呢。如果人類真的是被製造的,那麼製造者是過於精明,還是技術不夠,才會讓人類意識不到自己製造者的存在。」

也有多人設想了機器人「叛變」的場景。如武大物理專業學生劉義坤,寫得很有畫面感:「我用顫抖的手摸起了僅剩沒讀過的《類人黨宣言》,只有一面內容,只有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類,只有類人。一把手槍抵在了我的後背。」政管院的任歡儀甚至設想,自己僅僅因為說出「哲學」兩個字,就被機器人警察逮捕,「我像那位先哲一樣慨然面對那個黑洞洞的槍口,只不過,槍響的那一瞬間,我好像聽見了機器原件碎裂的聲音。」

還有一些蘇德超帶過的往屆畢業生,甚至是其他學校的學生,也通過網絡發來作品。蘇德超說,畢業生社會閱歷更豐富,思考更深,往往答得更好。

每年都出「神題」當成最後一課

相比微博上的一片和諧,在知乎上關於這道題的討論,則多了些許火藥味。有人說,題目預設機器人社會仍按照人類的模式在運作,那麼它們的哲學發展自然和人類社會一致;也有人說,機器人社會根本不會存在哲學雜誌。更有人批評這種出題方式是「一種裝作『有趣』的膚淺風格」,認為大學教授應該很嚴肅地與學生討論人類普遍關切的問題。

蘇德超並沒有發聲反駁。倒是有一些學生為他鳴不平,提醒大家,這是一門面對非專業人士的選修課,首先得吸引學生。

考題在知乎上有24.6萬人次閱讀

了解蘇德超的人都知道,這種出題方式是他一貫的風格。早在2011年底,他的期末考題就曾在網上引發廣泛討論。「一天,你收到一封信……你如此激動,以至短暫失憶,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激烈爭吵的午後。你撕掉它,讓它飄落風中。你不會放過TA……在東湖的倒影裡,你看到了你對一切的看到,包括TA的善良,和你的幸福……」一個朦朧的愛情故事被分為6個小節,每個小節後面,蘇德超都會提問。

有網友評價「能答這套題的人是幸福的」;有人說,「語言真是優美,忍不住跟著念出聲。但說的都是些啥子啊?」有人評價出題人「心思這麼激蕩不安的人怎麼會研究形上學?」懂行的人則分析出,小說裡藏著身心關係、因果關係、時空理論等哲學問題。

此後,蘇德超每年出的考題都讓學生意想不到,有時是一句歌詞,有時是一首詩,很多時候還聯繫到當年的時事熱點,如,阿爾法狗會下圍棋嗎?怎樣評論耶魯大學死腦復活實驗?

武大新聞與傳播學院2017屆畢業生張小榛還記得,2016年她考的題目大意是:一覺醒來你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頭豬。這次考試張小榛得了滿分,她認為自己是靠文學功底佔了便宜。「蘇老師也很熱愛文學,要求學生出色地表達觀點,但他也強調哲學課不是文學課,思想還是最核心的。」張小榛說。

蘇德超說,短短十幾節課,學生對晦澀的哲學問題不可能理解很深,但通過考這種活題,可以自由地表達思想,這其實就是最後一堂課。

停電講課兩小時 學生們一個沒走

哲學是冷門學科,形上學就是冷門中的冷門。2013年,蘇德超「自找麻煩」申請了這門通識課,硬是在同事們都不看好的情況下,把它上成了熱門課。開放的名額由80人調到了120人,還是有學生吐槽「選了四年都沒選上」。

2017年一個晚上,蘇德超剛開始上課就停電了,他宣布摸黑講半小時,不來電就下課。沒想到,黑暗的教室裡一眾學生和蘇德超討論得火熱,等到來電時大家才發現,已經過去了兩個多小時。此時,整棟樓只有這間教室沒散,學生一個沒少。這件事發到網上後,蘇德超的課更火了,有段時間教室裡站的地方都沒有,講臺邊都坐滿了人。

蘇德超也會把課件發上微博

蘇德超有什麼魔力?張小榛說,他和別的哲學老師不一樣,從來不說某某大哲學家曾說過什麼,而是以問題為導向,把生活中的事和當下的熱點新聞引入課堂,讓學生們充分討論。「蘇老師是武漢大學辯論隊的教練,口才一流,但他不會跟學生對辯,往往是同學們經常爭辯起來,下課了還要分個高下。」張小榛說。

蘇德超的名聲自然而然傳到了校外。武漢理工大工商管理專業2016屆碩士畢業生吳昊說,他從2015年聽過蘇德超的一次講座後,幾乎每節通識課都會去蹭課,形上學已經聽了3遍,他就開始聽蘇老師別的課,「一下班就往武大趕,去晚了就搶不到座位,有時只能坐在地上聽。」「蘇老師每次備課都追求完美,PPT做得非常用心。但他卻說,上他的課不用做筆記,不用拍PPT,只要求能跟上他的節奏。」吳昊之前也聽過很多哲學課,他認為只有蘇老師講得最深刻、最通俗,更重要的是能開發思維能力。

蘇德超講課充滿激情

對話

網紅教師只被人片面認識

記者:

為什麼你出的題都這麼與眾不同?

蘇德超:

哲學問題都沒有標準的答案,考題當然不能太死。很多人認為哲學無用,其實這些抽象的東西在我們生活中都是有基礎的,我在上課和考試中,用到學生們關心的熱點問題,就是要讓他們意識到哲學的現實作用。我不去考知名哲學家的觀點,因為它們只應該成為我們學習哲學的「拐杖」,只有思考的方法才是自己最大的收穫。

記者:

你的題在網上都很火,有沒有想過成為網紅教師?

蘇德超:

好多人也找過我,說要幫我包裝成網紅,但我講課的風格不適合成為網紅。我最注重和學生的交流,一堂課可能有一半時間在講臺之下,如果你隔著屏幕,我沒辦法有效地影響到你。能受武大學生的歡迎,我已經很滿足了。

記者:

那你怎麼看待越來越多的網紅教師?

蘇德超:

這些老師被歡迎,一定有過人之處。但網絡上放大的,往往是一些金句、段子,他們真正的水平並沒有被全面認識。現在流行快樂課堂,但我想,學生上課不是看演出,不能一味追求快樂。老師還是要有使命感,不刻意追求流量。

(原題為:《武大個性老師不當網紅當校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武大哲學教授走紅 曾在黑暗中講課兩小時無人離開
    不及回答,教室裡傳來老師的提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們能不能在同樣的意義上說,一千個學數學的學生,就有一千個1+1=2?」  因疑惑而皺起的眉頭還沒展開,又因這個問題重又緊鎖,這位路過的同學收起腳步,與教室內或站或坐著的100多位同學,一起陷入思索。她斜倚著後門框,扶了扶眼鏡,看向講臺上那位40歲出頭、個子不高的教授——蘇德超。
  • 冷門課在武大成「校紅課」,停電兩小時無人離開
    蘇德超在給學生們上課。 武大藝術學院教授江柏安攝不及回答,教室裡傳來老師的提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們能不能在同樣的意義上說,一千個學數學的學生,就有一千個1+1=2?」18點30分,上課鈴響,蘇德超健步走上講臺,看著滿教室的學生,腳步聲未落話聲便起:「一個人疼痛到昏厥,那這個人是否還在疼痛?」 短暫的沉默後,有學生舉起了手。蘇德超正要請他發言,突然停電了,整個教室驀地一黑。黑暗中,蘇德超還是請剛才舉手的學生發了言,並說,大家討論半個小時,如果還沒來電,半小時後就下課。
  • 90多歲白髮老教授仍站立兩小時講課
    截圖來源:@梨視頻90多歲白髮教授站立講課乾貨滿滿>15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潘鼎坤教授再登講臺,儘管已90多歲,但他仍站著講課。>@排骨要加糖醋:感覺很多老師都很敬業我導師昨天沒吃午飯,上課之前啃了幾口麵包。
  • 易中天為何沒在武大轉正?他離職時說:武漢天氣不好
    ,而來自廈門大學的易中天教授,也憑藉著其詼諧幽默的講課風格,收穫了許許多多的粉絲。 易老師講起課來,非常有技巧,特別是能夠抓住同學們的心,再加上其本身富有才華,在課堂上經常妙語連珠,引得眾學生紛紛拍案叫絕。學校有個校規,每節課上課之前,老師必須要點名,查查有哪個學生沒來。
  • 海興花園小區停電兩天 居民摸黑挨餓還得爬樓
    瀋陽晚報記者調查發現,杜先生居住的海興花園小區停電背後引出的諸多問題讓人吃驚:房子沒驗收,住戶用的是臨時電,煤氣沒入戶……  昨日14時,小區負責維修電路的工作人員說,儘管領導要求當日必須修好電路,保障居民的生活用電,可由於居民超負荷用電,即便修好也面臨再次斷電的可能。
  • 西南聯大那些最牛教授的講課趣事
    陳寅恪是當時清華「四大導師」之一,享有「蓋世奇才」、「教授的教授」、「太老師」等稱譽。在清華校園裡,不論是學生還是教授,都稱他為「活字典」、「活辭書」。他講課時,研究院主任吳宓教授是風雨無阻,堂堂必到的聽課者;朱自清等水準很高的教授,也常到教室聽他講學。
  • 濰坊農科院宿舍地下電纜「罷工」 停電兩天兩夜
    11月10日,家住奎文區農科院宿舍的辛女士向本報反映,他們小區5號樓停電兩天兩夜,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不便。記者採訪了解到,停電是電纜出問題造成的,經過搶修,該居民樓已於10日下午5時30分恢復供電。
  • 「叮叮叮」,上課鈴已響起,武大9100名本科生要補兩周課
    武漢大學本科生院院長張紹東介紹,「在前期線上課堂基礎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不放鬆情況下,我們要求學生返校參加補習,老師進一步答疑解惑,這是一所大學的使命。」武大物理學院教授石瑛:這是我22年來,第一次離開講臺這麼久時針指向8時,武漢大學教4樓101教室,120名學生正襟危坐。
  • 來武大看櫻花,也看看武大老校長的朋友圈,有海量老照片…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陳華癸調到華中農學院,1979—1984年間曾出任院長,1980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周如松則一直留在武大物理系任教授。抗戰勝利後,武大師生回到珞珈山。「1929年2月,王世傑出任國立武大第一任校長。國立武漢大學一開始只有三個學院:理工學院、文學院、法學院(社會科學院)。理工學院第一任院長是王星拱,後來出任武大第二任校長。周鯁生是國立武大第三任校長。文學院第一任院長是聞一多,羅家山改名珞珈山系聞一多先生妙手偶得。但武大還沒有搬到珞珈山呢,聞一多就離開了武大。文學院第二任院長是陳西瀅。
  • 「叮叮叮」,上課鈴已響起,武大9100名本科生要補兩周課
    武大物理學院教授石瑛:這是我22年來,第一次離開講臺這麼久時針指向8時,武漢大學教4樓101教室,120名學生正襟危坐。  武漢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石瑛走進教室,為了這「開學第一課」,他早就準備好了「見面禮」——「同學們好,我們有大半年沒見面了!」
  • 合肥聖地牙哥小區過年前停電至今 居民摸黑過春節
    合肥聖地牙哥小區過年前停電至今 居民摸黑過春節 2017-02-20昨日上午,合肥臨泉東路聖地牙哥2期的業主王女士向本報反映,從臘月二十九到現在,居民樓仍有幾十戶家中未能通電,「家裡無法生活,連手機充電都成了難題」。  [反映]電井起火後春節家家要摸黑過  王女士說,起火的居民樓是小區20棟的一單元,該單元每層4戶,共有18層,總戶數在72戶。
  • 大學之所以為大:北大哲學老教授論高等教育
    退休後的2001年,他參加了北大老教授教學調研組(亦即「教學督導組」),並較長時期任組長,深入教學第一線,聽課,做筆記,寫作課後評述,《大學之所以為大——高等教育縱橫談》一書中收錄了「中國名著導讀」、「哲學導論」、「小說的藝術」、「人類的性、生育與健康」四門課的課堂記述。他記述一位教授講授「哲學導論」:「博古通今,融合中、西、印。直接攻讀原著,讓人心領神會,曾使許多學生如醉如痴。
  • 番茄魚、鐵板燒、串串、涮羊肉……武漢大學生不容錯過的「校紅...
    有人跟最最提過不可遺漏的藍精靈餃子店,也有人說過沒吃大連鐵板魷魚就白來了,也有人不辭辛苦排過幾十米隊只為了吃一口油餅包燒麥。你有去過糧道街嗎? 武大雙喜鐵板燒
  • 武大解聘病危教授:高校急劇擴張人事制度存漏洞
    去年夏天,武大一名應屆畢業生在校門前拍照留念。有學者認為,「候鳥教授」現象的最終受害者是學生。  11月20日,武大法律顧問陳儒坤介紹,通過廣州市工商局查詢,張在元在廣州有一家實體公司,旗下有知名品牌,實力雄厚。    而陳翠梅稱,張在元主持的公司在他未病時還不錯,隨著他病情惡化,公司群龍無首,去年底公司人員基本都散了。  「張在元在外面,有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大,他不在乎錢,在乎的是武大城市設計學院院長和武大教授這個身份和平臺。」
  • 武大教授病床上被宣布終止聘用
    讀完這份只有120個字的「證明書」,工作人員匆匆離開,其中包括4年前與他同一天到任的院黨委書記張龍根。張在元在武大城設學院短暫的生活就這樣結束了,淚珠一直從這個59歲的癱瘓男人眼裡流出來,「快得都來不及擦,就把頭髮黏溼了」。     2007年10月底張在元開始在武漢中醫院住院,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 武大要給學生完整的大學經歷
    20多分鐘後,張祥宇來到教4樓101教室,也是第一個進教室的學生。「我們今天的第一節課,意義不一樣啊!」和張祥宇心情一樣,計算機學院大二女生汪千一,也是「心情激動」,早早來到教室。時隔近8個月,再當面聽老師講課,「期待!」其實在黑龍江哈爾濱老家度過從寒假到暑假的這段時光,汪千一也時刻惦記著學校,惦記著武漢,「我也算是新武漢人,期待返校,期待覆課」。
  • 逃學大王沈從文當了老師,結果第一次登臺講課太害羞:人多,怕了
    於是便命令沈從文在大樹下罰跪,這一跪就跪了半個小時。接著毛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語重心長的問他恨不恨自己懲罰他,沈從文倒是誠實的很,也沒有加以掩飾,而是說:「當然恨,恨你不該在同學面前罰跪侮辱我。」學生們將沈從文這般老實的招供,紛紛回以善意的笑容,接著又是繼續講課,但一個小時的課程被沈從文不到半個小時就講完了。下課之後同學們都紛紛議論起這位怪異的老師,沈從文也自感讓胡適大丟面子,畢竟他是胡適聘請的,這般丟臉的情景自然是要胡適感到不愉快的。不過這件事傳到胡適那裡後,他只是笑呵呵的說:「上課講不出話來,學生不轟他,這就是成功。」
  • 明道信道信仰真,陶德麟先生的三個「執著」
    武大人無論走到哪裡,有八個字常在心頭迴響:自強,弘毅,求是,拓新。這八字校訓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陶德麟擔任校長任內擬定的。陶德麟掌校時期,秉承這一校訓精神的武大師生團結一心,砥礪奮進,學校各方面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為武大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武大1994級校友聚會,200人一起聽課吃食堂
    校友們請來的兩位嘉賓,武大副校長周葉中、國學院院長郭齊勇教授,都是大半輩子讀書、教書都在武大的老學長。   一起再聽一堂課   武大1994級共有19個院系,這次來了17個院系的代表。校友代表徐桂華登臺發言時,朗誦了一首抒情詩,把大家帶回東湖邊賞明月、櫻頂上看斜陽、情人坡踏銀杏黃的時光。
  • 在大學講課時習慣拖堂,卻極受學生歡迎,稱自己只算「半個」教授
    曾經有人說「民國時期大師頻出」,在那個多重思想交織融合的年代,誕生了許多的名人文豪,甚至有不少的名聞趣事流傳至今。在那個年代,許多大文豪都有過在學校上課的經歷,連魯迅也曾被蔡元培邀請成為北大的講師,為北大的學生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