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和王二小放牛的還有一人,目睹王二小壯烈犧牲,自願守墓58年

2021-01-07 網易

2020-11-11 11:56:07 來源: 青衣沐殘雪

舉報

  引言

  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有這樣一篇課文,題目叫《小英雄王二小》,文章講述了日本侵略者在王二小的帶領下步入八路軍伏擊圈的故事。當時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發現日軍時便向八路軍傳信兒,讓大家做好伏擊的準備,自己以身誘敵,將日軍全部帶到八路軍埋伏好的地方。雖然八路軍最後把日軍全部殲滅了,但是王二小仍然死在了日軍殘忍的尖刀下。那一年,王二小只有13歲。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人物,便是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人,就是他幫助王二小把日軍逼近的消息傳遞給八路軍的。他目睹了王二小的壯烈犧牲,自願為王二小守墓58年,他就是史林山

  

  01

  王二小犧牲之後,人們都稱他為小英雄,並在46年後被封為烈士,就這樣,13歲少年機智引誘日軍的偉大事跡便被傳開了。王二小真正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小英雄了,人們想要祭拜他,但是卻不知道王二小的遺體和墓碑在哪裡。

  其實,當時還有一名叫史林山的人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當二人發現漸漸逼近的日軍後,王二小立即推開了史林山,讓他將消息報給在村裡駐紮的八路軍,隨即自己獨自一人去面對兇殘的日軍了。誰也沒想到,年僅13歲的王二小在面臨危險時能夠如此果斷,這種勇氣和機智令人敬佩。

  王二小臨危不懼,在面對敵軍時依舊能夠對答如流,讓日軍漸漸放下戒心,跟隨他的引導,步步深入八路軍布好的局中。可是生性多疑的日軍還是在最後發現了蹊蹺,在發覺他們已經進入八路軍的伏擊圈之後,他們殘忍地用尖刀殺死了領路的王二小。13歲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給人們無限的悲痛和遺憾。幸虧史林山沒有辜負王二小的囑託,成功將消息傳給了八路軍,將這一夥日軍全部消滅了。

  

  02

  其實當時的史林山也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而已,在知道小夥伴犧牲後,非常心痛。據史林山回憶,他親眼看見日軍對著王二小亂叫,但王二小自始至終都搖著頭,一個字也不肯說。在走到無路可走的時候,史林山看見王二小抱住了身邊一個日軍的腿,似乎要與其一起墜崖。但日軍反應極其迅速,拿起尖刀刺穿了王二小的身體,隨後日軍將他挑了起來,扔到了幾十米高的懸崖中。這一幕經常在史林山的腦海中回放,他常常想,王二小當時把自己推開,就是把生存的機會留給了自己。這樣救命的恩情一直被史林山牢牢記在心中,這一記就是幾十年。

  原來,王二小被殺害後,遺體就運回了劉家莊村,鄉親們把這位小英雄埋在了家鄉,也算是落葉歸根了。從王二小被安葬好的那天起,史林山就開始了他的陪伴之路。守墓一天,一周,甚至一年,大家都能做到,但是史林山整整守了58年。由此可見,史林山在心中對王二小的感激和懷念,十分深厚。

  

  03

  守墓的史林山每天都會與王二小說話,會將村子的變化講給他聽,會把自己的生活告訴他,會將戰爭的勝利和中國的安定一一說給王二小聽。在史林山的心中,王二小就是自己的哥哥。曾經有人採訪史林山,他說道,其實王二小生前就一直很照顧自己,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不是親兄弟但勝似親兄弟。直到晚年,步履蹣跚的史林山依舊像與王二小約定好一般,每隔兩天便必須親自到王二小的墓前與他說說話。這樣的陪伴任誰聽了都會十分感動。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地為王二小重新翻修了陵墓,並建立了歷史紀念館,王二小的事跡也被列入館中,供人敬仰。得知消息的史林山十分開心,還下定決心要學好普通話,為旅客親自講解王二小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史林山一輩子都用方言與人溝通,為了將王二小的事跡發揚光大,主動提出學習普通話,他對王二小的感激可見一斑。史林山目睹了王二小犧牲,又為他守墓58年,願意去講解王二小的事跡再合適不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抗日英雄王二小是什麼時候犧牲的,一首兒歌告訴我們答案
    王二小出生於1929年的河北上莊村,這裡是八路軍的抗日根據地,正是在革命精神的薰陶之下,王二小從小就是一個兒童團員,平時一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戰士們放哨。這一天早上,鬼子的軍隊來到了上莊村,遠遠看到鬼子軍隊的王二小當機立斷讓小夥伴們回村子裡報信,通知大家進行轉移。
  • 小學課本中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犧牲的時間,答案在這首兒歌中
    ,連小孩子他們都不放過,毫不人道,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我們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之所以有那麼多革命的先烈,才有我們現在的安定生活,所以他們的英勇事跡值得永遠傳唱,王二小出生於1929年,是河北人,當時晉察冀地區都是我軍的革命根據地,我軍的敵後作戰部隊長期深入敵後,為了更好地隱藏起來,與當地的老百姓們都生活在一起,王二小出生的這個村子叫做上莊村,當時這個村子也是八路軍的據點,王二小早早就加入了兒童團員,平時就在村子裡邊放牛,他的任務就是放牛的時候給八路軍放哨
  • 尋訪王二小:童謠背後的少年英雄
    在河北平山、淶源都有王二小紀念地,在河北順平以至山西等地都有王二小式少年英雄的事跡流傳。「六一」前夕,記者踏訪太行山,從多個地方王二小夥伴、研究者口中,還原出多個王二小式的少年英雄,雖難以確認誰就是歌中所唱的那個少年,但能感受到了那少年成為英雄所經歷的苦難與磨礪,一首童謠背後,是一群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之際,堅韌不屈,慨然赴死的壯烈。
  • 小學生國慶節手抄報:王二小的故事
    小編推薦》》國慶節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大全(500個國慶手抄報匯總)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
  • 烈士後代尋找當年守墓人: 閔文元及其子女,你們在哪裡?
    66年後,在歷經風吹雨打、城市變遷後,烈士墓與墓碑消失得無影無蹤……僅有一封蘭州西藏工委寄給陳建祥兒子的掛號信,透露了當年蘭州西藏工委安排的守墓人——閔文元,也許只有他,或者他的子女才能真正確定陳建祥烈士魂歸之處。
  • 面試乾貨 | 音樂課《歌唱二小放牛郎》說課稿—教資/考編通用
    它是一首以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真實故事為題材而創作的敘事歌曲,歌曲濃鬱的民歌風格的旋律,像陣陣清風傳送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放牛娃王二小以自己的勇敢和機智,把日本侵略軍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使我們的老鄉和幹部得到了安全,敵人受到了懲罰,而我們的小英雄卻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 當年,班長把救命饅頭讓給相識38天的新兵,新兵自願為他守墓35年
    當年,我國新疆就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班長把自己的救命饅頭讓給了認識僅38天的遼寧小夥,後來,遼寧小夥為了報答班長自願給他守墓35年。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陳俊貴。然而班長和副班長卻沒有堅持下來,永遠地沉睡在這片土地。最後陳俊貴和戰友陳衛星成功地聯繫到了指揮部,二人也因為凍傷在醫院住了四年。三、為班長守墓出院後的陳俊貴返回老家,在組織的安排下成為一名電影放映員。雖然當時的陳俊貴已經擁有了新的生活,但是卻從來沒有忘記班長鄭林書的救命之恩。
  • 父親在馬石山慘案中壯烈犧牲 為找父親女兒自學7年日語
    父親在馬石山慘案中壯烈犧牲 為找父親女兒自學7年日語  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張寰旭在馬石山慘案中壯烈犧牲,女兒歷盡艱辛找到埋葬地      「我用了整整一生時間尋找父親,不僅是他的屍骨,還有他的精神。」
  • 虞允文墓的守墓人,祖輩已經看守八百年,還有不一樣的待遇
    這是因為虞允文有一個流傳了十幾代的家族為他守墓,哪怕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他們都沒有放棄過祖輩留下的諾言。你可知道這背後的故事?可惜在淳熙元年,虞允文去世,年六十五。累贈太師,諡號「忠肅」。他畢竟貴為丞相,朝中上下無不重視,在下葬當天,墓內不僅陪葬了大量珍貴文物,虞允文生前的吃穿用度物品,還有不少稀奇古玩也都埋進墓內。完全是按照著丞相下葬規格來辦理的,也有不少盜墓賊開始打墓穴的主意。幸好當時的皇帝,為虞允文安排了守墓人。而守墓人代代相傳,到現在已經是第十三代守墓人宋克成了。
  • 85年!龍泉一家因為一句囑託,4代甘當紅軍守墓人
    吳永豐說,他們是紅軍老王的守墓人。1935年老王犧牲後,他們時時守護、年年祭掃,是家庭傳統,更是使命。紅軍老王是誰,與吳永豐一家有什麼關係?1935年至今整整85年,吳家為什麼要這麼做?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劉英、粟裕的率領下,來到龍泉、松陽一帶開展遊擊戰爭,創建革命根據地。當年8月,下乾蘇維埃政府成立,劉英、粟裕、黃富武和陳鳳山等在下乾辦公、生活。紅軍來到下乾後,做了很多事情,如召開了村民大會,宣傳共產黨的好政策,發動群眾參加革命鬥爭。紅軍還在下乾吳氏宗祠的牆上,寫下了「共產黨萬歲」等標語。
  • 【烈士紀念日】守墓筆記:一諾一生,憶英魂情不消
    兩人1984年在遼寧老家結婚,1985年來到陵園守墓,30多年的時光裡,妻子孫麗琴付出了一個普通女人難以想像的大愛。為修通這條公路,在長達10年的會戰中,有183名基建官兵魂留天山,其中就有陳俊貴的班長鄭林書。守墓故事:1980年4月的一天,修築天山公路的基建工程兵某部2團2營被暴風雪圍困,電話線被刮斷。
  • 2人壯烈犧牲!今天,一起送別
    >  來源 |  中國警察網   台州公安   都市快報據路橋公安微信公眾號消息,為沉痛悼念王歆、梁峰兩位戰友,茲定於2019年10
  • 追尋紅色印記 星工坊劇組《歌唱二小放牛郎》首日拍攝花絮曝光
    在最新曝光的首日拍攝花絮中我們了解到,星工坊劇組一早達到位於深圳近郊的拍攝地後,首先舉行了隆重的開機儀式,既是預祝影片開機大吉,在接下來的拍攝中順順利利,同時也是對抗戰年代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
  • 467年,浙江「神秘」家族世代守護一座明代墓!
    奶奶常對爸爸和我說,你們要在這裡好好守墓,至少不會餓死,我們住在這裡,守墓,放牛,放羊。我聽父親說,我們早年的房子著火了,蓋了個茅草鋪,又著火,再蓋,又著火。我出生的第十天,房子全燒光了,一貧如洗。現代社會裡堅守著一份古代的職業守墓人說「只憑自願」現在年輕人可能已無法想像,守墓在古代是一份職業。鄭嘉勵說,守墓,無金錢酬勞,但有墓田,田租收入,可以保障溫飽,還能供奉墓祭。有些地方,守墓人習慣將墓田稱為「一畝三分地」。
  • 神秘守墓大爺,世代隱瞞不敢道出墓主身份,是誰?令他這麼謹慎
    在我國河北省的一座深山中,一位名叫周德瑞的老人日日守護著一座高達一米多的無字碑。我國考古專家順利找到了當時的守墓人周德瑞老人。然而,周老卻拒絕向專家透露任何信息。黃帝,軒轅氏一族首領。炎帝,神農氏首領。
  • 《金剛川》,有多少犧牲就有多少壯烈
    文/王志剛(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當年的那場立國之戰,已經離我們很久、很遠了。或許,時間會模糊很多東西,可是總有一些東西,會被一直銘刻在時間裡,一點點定格,然後一次次迴響、一次次閃光。那個戰場,看似不是我們的戰場,但是卻真切的影響了我們很多人、很多年。《金剛川》的場面,與其說是慘烈,我覺得倒不如說是真實。那年夏天的風,那年夏天的河流,那年夏天無數的年輕人,那年夏天燒焦的身體和灑下的鮮血,都一點點地在多年後的今天搬上銀幕,可以讓我們有機會了解那段歷史。《金剛川》的敘述模式,不同於以往的主旋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