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故事告訴你:做人做事,懂得「知止」,是一種極高的人生智慧

2020-12-11 騰訊網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認為,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得到全部的好處 ,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得「知足常足,知止常止」的道理。所謂「知止」,簡單理解,就是適可而止的意思。以下分享的一個故事告訴你:做人做事,懂得「知止」,是一種極高的人生智慧;看完這兩個故事,我才明白:有一種極高的人生智慧,叫懂得「知止」。

來看這個故事:

有一個獵人,在森林裡設下了機關捕捉火雞,他在火雞經常出沒的地方,放了一個箱子,在箱子外面和裡面都撒上了火雞愛吃的玉米。箱子有一個門,門上繫著一條長繩子,一旦火雞進入箱子吃玉米時,他只要一拉繩子,門就會關上,火雞就會被捉住。

一切安排就緒後,獵人捏著繩子,遠遠地躲在在草叢裡,耐心地等著火雞進入箱子。他原本的計劃,是捕捉十隻火雞。事情進展得很順利,十隻火雞很快就進入了箱子,可就在他準備拉繩子時,有一隻火雞卻跑了出來。

「還是再等等,等到它再進去,我再拉繩子。」獵人心想。可是,就在他等待的過程中,又有兩隻火雞跑了出來,現在箱子裡只剩下七隻火雞了。

「看來,今天不可能捕到十隻火雞了,我還是等到有九隻火雞在裡面時,就拉繩子吧。」獵人主動降低了自己的目標。可就在這時,又有三隻火雞跑出了箱子,箱子裡只剩下四隻火雞了。

「唉,運氣真不好,看來捉九隻火雞都不可能了,我就等到有七隻火雞就拉繩子吧。」獵人再次降低了「目標」。但是,就在獵人調整完目標以後,箱子裡剩下的四隻火雞也都吃完玉米全部跑出來了。結果,獵人這一天一隻火雞都沒有捉到。

回到家裡後,獵人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了妻子,妻子大罵道:「你真是太貪心了!假如箱子裡有九隻火雞時,你拉繩子,就能捉到九隻;有七隻火雞時你拉繩子,就能捉到七隻;有四隻火雞時你及時拉繩子,那也能捉到四隻。可你就是太貪婪了,不懂得知足,這才一隻也沒有捉到。」

獵人的妻子說得很有道理,這個獵人就是因為不懂得「知止」的人生智慧,才會一無所獲。其實,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他們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被名利之心所控制,一條道走到黑,從來都不懂得「知止」,最終反而毀掉了自己的人生。

須知,「知足常足,知止常止」,該收手時就要及時收手,學會見好就收,才能提前規避未知的風險,才能在相對滿足和絕對追求之間重建一種平衡。人不可能無欲無求,但是若懂得「知止」,能夠及時收手,滿足已經得到的,就可以減少欲而不得的焦躁和空虛。

所以說,在人生旅途中,每過一個時期,或者每走完一段路程,我們都應該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身後,看看自己還能不能走回去,或者乾脆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問一問自己:我到底要走多遠?我到底是要去幹什麼?只有經常這樣進行反省,我們才可以放棄對名利的過分執著,不為已經發生的事情而後悔,也不為得不到的東西而煩惱;我們也才能用一種超然的心態對待人生中的一切人和事,在萬丈紅塵的誘惑中神凝氣靜,既能合理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又能堅守住自己內心世界的精神家園,而不是被欲望的深淵所埋葬。

相關焦點

  • 知足是一種智慧,知止是一種境界!
    知足是一種智慧,知止是一種境界!,是中國哲學中獨有的一種智慧,最早見於老子的《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三、知止常止,終身不恥隋代大儒文中子有《止學》一書響絕天下,「止」是中國古人獨特的智慧。《大學》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何謂知止?
  • 修身七境——知止定靜安慮得
    了解了前面所講的理念之後,就可以明白這四句綱要的下文,所謂知、止、定、靜、安、慮、得,這七個層次的學問修養次序,完全是銜接上文四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註腳。有關「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是「大學之道」的七個修證的層次。
  • 做人做事,務必要懂這3個道理!(受益終生)
    做人做事有智慧,不忘本初得始終。在為人處世中,內心保持流水般澄澈,明白做人的原則和底線,在與別人打交道中,別忘了常懷一份善意,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養。為人一世,要懂得這個三個道理,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好運,讓你在人生路上越走越順。01做人,心存善意,是最好的通行證。
  • 一個故事告訴你:真正的強者,反而懂得示弱的智慧!(深度好文)
    真正的強者,反而懂得示弱的智慧,尤其是在求人辦事時,善於通過示弱,以柔克剛,常用的方法,就是裝出「非你不可」「只有您才能幫助我」的可憐相。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心都是肉長的,人都有同情心,厚黑學在洞悉這一人性弱點後指出,在求人辦事時,只是你能厚起臉皮、放下面子,善於示弱,裝出一副「可憐相」,就能通過以柔克剛的手段達成辦事目的。下面分享的一個故事告訴你:真正的強者,反而懂得示弱的智慧!
  • 做人做事:敗於10忌,成於10悟
    從現實看,這種失落往往是人生觀價值觀蛻變滑落的開始。人可以無知但不能無恥。無知不可怕,只要加強學習,就會從無知到「有知」;可怕的是無恥,更可怕的是還不知恥;無恥還不知恥,這種人就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人也要懂得害怕、知道敬畏,知曉做人做事的尺度,知道底線在哪裡、邊界是什麼,明白出界意味著出局、越線等于越軌。
  • 一個知天命的人,必然懂得這兩句「天機」,人生註定越走越順利!
    一個知天命的人,必然懂得這兩句「天機」,人生註定越走越順利!文/處世大絕學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許許多多的美與好,火熱的青春,欣欣的綠草,給生活帶來了很多希望,然而人生註定不是一帆風順的,怎樣才能在生活中逍遙自在是個問題。人生在世,有自知的人是天生的嗎?顯然並不是,一個真正智慧的人,懂得反省自己,知道萬物都其規律而不是盲目追求。
  • 李嘉誠「知止」的大智慧:聰明人會解決問題,而智者會避免問題!
    這可以說是他的人生信條,不過據說他在辦公室還掛著一個條幅,上面寫著兩個字:知止。我認為這兩個字更能代表李嘉誠贏得商業成功的智慧。如果你了解最近幾年李嘉誠在地產方面的動作,想必會暗中翹個大拇指,比起李嘉誠的老謀深算,其他老王什麼的,道行明顯要差一些。不談是非,只從商人的角度來看,李嘉誠才是真正的「生意精」。《紅樓夢》第二回裡提到一副寺廟的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這其實就是在提醒眾生要知止。
  • 比你內心強大的人都懂得牢記這五點人生的處世哲學
    那些比你內心強大的人都懂得牢記這五點人生的處世哲學1 誰能「忍」誰就能「贏」漫漫人生路,誰能路路順,生活中很多時候,你的才能有可能遭遇「失敗」,你的機遇有可能總是「失敗」,你的計劃也有可能「失敗」,但是你的
  • 《素書》:聰明人要懂得用人:知人可以善用,知己方能守身
    《佛說三世因果經》中有句話叫:「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看似深奧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人世間,最簡單明了的事實真相:今日的果,便是前日種下的因;而以後的將來如何,要看今日如何做。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發生,其實不是無故而來,細細拋開,你會發現今日的一言一行,都在決定日後生活的因素。聰明人不僅要明白自己,也要懂得用人的重要,知人可以善用,知己方能守身。大多人到中年一事無成的人,也不過源於看不清自己的糊塗行為。
  • 點到即止的智慧
    此時,有智慧的人通常不會立刻指出問題,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對方主動思考,自己得出結論,如此,體悟會更深刻,看問題更透徹。養成主動思考的能力尤為重要,否則,一味地依賴他人教導時,智慧很難增長。《中庸》講,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一切都要自修自證,自己思考、自己體悟。而對於不擅長主動思考的人,我們要適時、適當加以引導。點到即止可以引導他人思考。
  • 《易經》中闡述的人生智慧,讀懂這3句話,讓你行好運
    很多人認為《易經》只是一個包含佔卜的玄學書,但其實易經中包含的智慧,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多。而其中的人生智慧,更是能讓一個讀懂的人,命運大反轉,轉禍為福。1. 因時乘變,待時而飛有很多的人明明能力很強,也非常刻苦但就是成功不了,其實就是沒有理解到成功的方法。
  • 易經告訴我:給自己的生活留有餘地,才能笑看人生,建議讀一讀
    在古人看來,《周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周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周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 看破不說破,是一種人生智慧
    導語:沉默是金,通常是形容一個人話比較少,同時這個人還有比較大的作為。無論是在自己的生活上還是說工作上,這樣的人往往都會懂得一種人生智慧,就叫做:看破不說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社會好像開始慢慢地青睞,那些說話少,但做事情認真的人了。而對於那些,光說不做,假把式的人開始避之不及了。
  • 一個80歲的老人告訴我:給自己的生活留有餘地,才能笑看人生
    做人做事,我們要懂得,凡事皆有度,過度則有毒。在生活中,我們知道,倒茶七分滿,正可細細品;倒酒半杯多,恰可淺斟酌。一個人做人做事,如果懂得給自己的生活留有餘地,那麼,我們的人生才能更加圓滿,我們才能笑看人生。這些話,其實是一個80歲的老人告訴我的。
  • 人生修養五要素,謹記於心,落實當下,智慧無量!
    所謂「人生無處不修行,生活無處不道場」。文字也是打開心靈的窗口,她傳承了古賢聖人的智慧,流傳於大眾之下。警示著人們的言行舉止,彌補人生未途的缺失,帶給人們帶來無數的精神資糧。所以,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古賢者的般若智慧,來供養人生修養五要素,謹記於心,落實當下,智慧無量。
  • 做人做事必須心存善念,感恩戴德,讓生活更加充實和幸福快樂!
    善良是世間最美好最高貴的品性,卻也最需要情商,最需要智慧。一個情商高的人,能夠時刻令自己舒服,令他人愉悅;懂得在不動聲色間完成自己的善意;知分寸守底線,即便寒冬蕭索也能令身邊的人如沐春風。而一個善良,且自帶高情商屬性的人,是世間最難得的珍寶,是最耀眼的光束。善良是個珍寶,但更需要用高情商來點亮。
  • 學會轉彎,是一種人生大智慧——隨機應變的能力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兩件事情能讓人走得更遠: 一個是前進,另一個是轉彎。前進需要莫大的勇氣,轉彎需要高遠的智慧。 學會轉彎,是人生一種難得的大智慧。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那就是要懂得變通,懂得變通,這個世界就不會有絕路,工作、事業、人生,莫不如此。 只有懂得變通,知曉轉彎的人,才能找到出路,脫穎而出,取得比別人更快的成功方法。課堂上,老師提問:「如果你要燒壺開水,生火生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你應該怎麼辦?」
  • 《道德經》中,「知止」是停滯不前的意思嗎?
    《道德經》 中,「知止」是停滯不前的意思嗎?不是!應該理解為適可而止。《道德經》第三十二章中說,「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怠」。如果不「知止」,就會表現為無節制,表現為亢進。《易經》中有云:「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忘,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這段話是告訴我們:亢所要說明的是,只知道前進,而不知道退讓,只知道生存卻不知道會死亡,只知道獲取卻不知道會失去。這難道是懂得高深道理的人嗎?
  • 弘一法師智慧:做人做事,要懂得這3句話,助你成事
    弘一法師既然是全才,那麼對於做人做事這方面的道理,他自然也是非常精通的。他曾說這樣三句話:凡事不認真不收其效,不嚴肅不成其事,不獻身不明其志。自責之外無勝人之數。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這三句話呢,可以使人變得更加優秀,更好去完成任何事情,在人生中做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01、凡事不認真不收其效,不嚴肅不成其事,不獻身不明其志。這句話講的是做人做事的態度,態度有三點「認真」、「嚴肅」、「現身」。
  • 《易經》:人生最關鍵的3個字,每個字只差一筆,說透人生大智慧
    《易經》是講變易、簡易、不易的書,從看似千變萬化、雜亂無章的天地人萬象中,但卻能總結出規律,來指導人生。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易經》中上、止、正,這三個字。《易經》:人生最關鍵的3個字,每個字只差一筆,說透人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