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是人的一種判別局限絕對才是真理

2020-12-12 世界未來格局

相對只是人的判別標準不是客觀實在,客觀實在中只有絕對真理不存在相對真理!

在相對論中要選擇參照物,參照物的選擇就是人判別的局限,客觀存在中沒有靜態和動態之分,所有物都在動,沒有靜態只有絕對動態,靜態的相對性是人認知的局限!

因為相對不是客觀實在只是人的判別標準,所以相對論的前提是錯誤的。再有時間,空間,速度,和個體是不存在的!即我們看到的地球,月亮,星星等他們並不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把他們判別為個體是由我們的光感系統造成的,實際上宇宙是一體的,人類,地球,太陽都是一體中的某一份。

由於速度的不存在,所以光速是不存在的,質能也是人的判別,客觀中也不存在,宇宙中物質是絕對的,運動是絕對的,宇宙不存在人類所認為的空間,時間,速度,也不存在相對!力也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物的動造成的人的判別之象!絕對的物,絕對的動就是宇宙真相!

宇宙沒有起源,物質是不生不滅的,是絕對的存在,這是人的感知系統無法直接感知和接受的!

相關焦點

  • 唐崇榮牧師:怎樣區分聖經中間的「相對真理」與「絕對真理」
    答:聖經的真理是從絕對的神賜下來的,而聖經的話是絕對沒有錯誤的,所以聖經的真理是絕對的。那你說:「聖經的真理又有相對真理、絕對真理」,我不這樣分。我說在聖經裡面有一些論到相對的事情,有一些論到絕對的事情。所以不是聖經有「相對真理」,聖經有「絕對真理」。
  • 第一波羅蜜就是絕對的真理
    第一義就是絕對的真理,在實相本體當中絕對的真理不是語言表達出來的。所以「即非第一波羅蜜」,實相本體當中的真理並不是世間用語言(用世間有為相法)能表達出來的。就是說「須菩提,那個理呀,你只能順著我說的思維路線去想,而並不是我說的這個話就是這個道理。」
  • 放棄絕對真理,只有相對合理
    所以放棄絕對真理,只有相對合理。我們一直在尋找確定性,這是人類畢生的追求。你懂了嗎?
  • 數學不是真理,更不是絕對真理
    偶然翻最近一本雜誌,讀到了其中一篇文章,作者開篇聲稱:「數學被認為是絕對的客觀真理「。
  • 真理的不可能性與理性的局限——歷史天使的破壞性創造
    ——尼採在當代社會的語境下,我們十分樂於討論理性,並將理性與某種科學結合起來,將其視為一種應當追尋的近乎唯一正確的生活與思考事物的方式。在很多人眼中,科學與理性與真理具有同一性的,透過理性思維與科學手段,我們所理解到的就是這個世界的真理。但事實其實並非如此。
  • 破除絕對真理迷戀
    而是回到更為根本的愛的核心,更加深邃的道統,因為本體論遲遲得不到解決來自於一元論,以及對絕對真理的迷戀,一元論是絕對的謬誤,對絕對真理的迷戀也是一個大大的偏見,我的二元本體論是在回歸,而不是在顛覆傳統,回歸蘇格拉底以前的古希臘哲學傳統,回歸整個人類古文明的核心,因為在人類文明的早期,不管是神學還是宗教,都是二元論的,古人不認為這個世界是永恆存有的,是真實可靠的,柏拉圖是對蘇格拉底的一種背叛。
  • 萬維鋼的認知局限——讀《萬萬沒想到》想到的
    A和C有比較的意思,是同性質的事物,文章裡也是把「人有靈魂」當做一種理論。與「現有」相對的,是「過去、將來、舊、新」,那麼,把上面這句話的「人有靈魂」換成「新的科學理論」,體會下:現有的科學理論已經能夠很不錯地解釋整個世界,似乎並沒有哪些事情非得用新的科學理論來解釋不可。
  • 般若思想也稱為絕對真理
    我們修學般若思想(般若思想也稱為絕對真理)的時候要去觀察,這個絕對真理跟我們現象界的意識層面生命到底有什麼關聯呢?我們學了它又有什麼作用呢?這是好多人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每當我們碰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好像對佛所講的真理總有一個動搖的觀念,信念力不能發生絕對的力量和深度,得到的利益也就不會以圓滿的狀態出現。
  • 2020考研政治:馬原考點之馬哲中的"絕對與相對"
    ,靜止是相對的(也可以說&34;)  (2)時空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  (3)對立是絕對的,統一是相對的  (4)矛盾普遍性是絕對的,矛盾特殊性是相對的  (5)真理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  4.考點解釋:這五個地方的&34;分成兩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同一個事物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  (2)時空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
  • 真理是什麼?愛因斯坦的信仰是宗教嗎?
    有人說真理是語言、數學等意識工具給出的約定,按照這個說法,真理是人類意識中的產物,無論是絕對真理還是相對真理。以此為基礎,真理是認知信息的一種。為了解釋概念上的混亂,就有了「相對真理」,如果這樣,經驗認知是有適用範圍的可以理解,那觀念類認知是各自有各自的真理。看來,把真理理解為一種人類認知,只能有相對真理,並且相對真理還只適用於經驗類認知,觀念類認知中即使是相對真理也沒有共同標準,可以說觀念類認知中並不存在真理,他們的真理是各自都在自己的天空下。
  • 說到教育就沒有絕對真理
    就像世界上沒有同樣的一片樹葉,人也一樣,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世界,人和人怎麼可能一樣呢,即便是雙胞胎,他們外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從本質上說,他們還是兩個不一樣的世界,到底還是不一樣的人,說到人就沒有絕對真理,這是我的職業語錄,後來我發現,其實說到教育也是沒有絕對真理的,因為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而不是都由老師說了算,你認為正確的方法,放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的時候,也許是有不同偏差的,
  • 「師心自用」的局限
    就是把自己的三觀、心理情態當成老師、當成真理,以此去衡量、評判與取捨外界的人與事。誰的內心都有一位「師」,最聰明的大禹也是如此。小至個人,大到宗教。佛教也有小乘、大乘,各宗各派,都有各自解釋的方法。誰的內心都有一位「師」,自以為是也普遍存在。每位哲學家解釋生命的根本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每個黨派制度治理國家也構成了自家的意識思想,都自認為有高明之處。從不懷疑「師」的真理性,全部認定、一貫地正確。
  • 真理是否越辯越明?
    真理是躺在地上,千千萬萬屍體呀,培根說,研究真理,認識真理和相信真理,那是人最崇高的美德,真理是對客觀事物本質,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他又可分為主觀與客觀真理,我覺得今天的主席非常英俊,這是主觀真理,地球繞著太陽轉,這是客觀真理,辯是一種行為不是規律,他建基於兩個或更多的對立觀點之上。
  • 深度學習:技術原理、迭代路徑與局限
    我會比較詳細介紹前饋神經網絡在工程訓練中的流程,其他會把它們分別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可能的局限。前饋神經網絡前饋神經網絡是深度學習中最簡單的神經網絡,一般分為:反向傳播神經網絡(BP網絡),徑向基函數神經網絡(RBF網絡)。在這裡我會相對詳細地梳理這個最樸素的神經網絡是如何落地的。
  • 中國畫的審美,絕對是真理在一小部分人手中的
    都說藝術是服務社會的,但是怎麼服務才是重點,迎合所有人的藝術,不是藝術,中國畫也是同樣。在審美上,絕對是真理在一小部分人手中的。大眾的審美標準基本是扯淡。所以審美的教育,迫在眉睫。
  • 安全數據的判別分析
    Fisher判別法Fisher判別法是一種先進行高維向低維投影,再根據距離判別的一種方法,就是通過將k組多元安全統計數據投影到某一個方向上(或某一低維空間中),使投影后的組與組之間儘可能地分開,然後代入新的安全統計樣品數據,與判別臨界值作比較來確定應將其判別為哪個總體。
  • 陰陽五行說與科學及真理之關係
    其實,真理的英文是truth,與true的意涵相關。可見,所謂真理就是人們關於認識對象的真實的、真正的言說。這樣的界定似乎很明了,然而,「什麼是真理」卻是哲學認識論的一個核心問題,至今也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因為,如何言說才是關於認識對象的「真實的、真正的言說」,說清楚絕非易事。
  • 2014考研政治馬原高頻考點(真理原理重難點)
    但是,這並不表明觀點不同的每個人都有真理。在任何情況下,對於特定實踐活動中的特定的認識對象來說,只能有一種認識是與特定的認識客體的狀態、本質和規律相一致的,這種認識就是真理。 二、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真理是個發展過程,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這是真理問題上的辯證法。
  • olabuy:說到做到才是真理
    執行力在一項事業中是關鍵,光說不做絕對是假把式,行動上必須要有所成,才具有相當的說服力。很多人,在很多時候,都會為自己許下眾多的諾言,但是堅持不了一陣子,就被所謂的懶惰給打敗,於是又恢復到了原有的狀態,一蹶不起。
  • 美是真理唯一的標準!
    我們今天探討真理,真理是絕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它是真的,不是虛假的,是絕對的,所以我們稱絕對真理。如果超出一定範圍,它就會轉化成為謬誤,真理是相對的,我們稱為相對真理。美是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下產生的。真理是我們的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共同作用下出現的。心理上我們通過理性思考在頭腦中出現感性形象,最終讓理性思維稱絕好。因為理性思維揭示了感性形象的內在規律。這種感性在心理面獲得了理性補充和發展,導致了美感的產生。美是真理唯一的標準。我們知道萬事萬物,只有表現本質的東西才能揭露真理,真理是唯一能表現出本質的東西。謬誤也是真理反面揭示,也是真理本質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