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和勇氣-讓孩子習慣面對未知的情境

2020-11-08 美中科技教育促進會

不知道人生下來的時候知不知道害怕,反正初生牛犢不怕虎。

人長大了,故事聽得多了,恐懼在心底象爬山虎一樣滋生,與日俱增。這世上有多少事,做與不做之間,皆因膽怯而無所作為。大多數時候,這種怕,怕的不是洪水猛獸,怕的只是離開舒適的區域,挑戰不熟悉的未知。

女兒放假,我把她從美國「郵」到中國,填了一張無成人陪伴的表格,就這樣踏上萬裡徵途,行前我問她,怕不怕?她想想,回答道:「你聽起來像一個過分擔心的媽媽,兩年前第一次一個人飛時我怕,現在我興奮多過擔憂。」

是的,兩年前第一次單飛,她怕我也怕,我猶豫了很久,訂了票,又猶豫了很久,沒取消這張票,好不容易做好了她的思想工作,周圍有無數親朋好友對我說;「你這當媽的有點狠心。」又好不容易說服了家人,臨行前兩天,砰!馬航MH370掉下來了……無論我多麼理智的分析,飛行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航空公司監管是多麼有力,那天晚上我一夜無眠,女兒小小的人抖動著雙肩哭著對我說害怕……但是我知道,這個時候,我不能怕,我是女兒的榜樣,我不能讓她看到我被恐懼打倒,揪著心把她送上飛機,之後分秒如年。時至今日,當我和女兒外出旅行,看她走在我的前面,充滿自信的穿梭帶路,我才覺得很幸慶當時沒有退縮,但當時的感覺糟的一塌糊塗。

恐懼來源於對未知的失控,勇氣不是逞匹夫之勇,是自信有足夠的知識能力應對未知。人生在世,每天都被無數的不確定包圍,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所以古話才說「以不變應萬變」。我們不能阻止瞬息萬變的未來,但是我們可以教會他們應付萬變的技能。

當麻省理工學院的專家們設計「東風公園科技實踐活動」時,他們的第一目標是讓學生習慣面對未知的情境,科技教育只是手段,學會生存才是根本。虛擬實境可以創造出任何場景:當外星人入侵,扔下一堆東西,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和思維邏輯去處理這件事?當地震發生,需要怎麼運用各種技能自救救人?當生態系統失衡,需要怎樣追根溯源找到解決方案?……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現象本身並不是源頭,我們恐懼是因為我們只期待美好,卻沒有多種計劃針對可能出現的變數或困境,不知怎麼運用已經擁有的知識,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能集中能量專注在可以改變的問題,而不去無謂的擔憂改變不了的東西。其實,如果放下恐懼,也只有放下恐懼,才更能領略挑戰帶來的激情和勇氣。

西諺說,如果只有美好發生在身邊,永遠不會勇敢。給孩子一點冒險,一點好奇,會激起他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虐待孩子是一回事,給他們製造一些小困境,讓他們去解決,讓他們了解生活不是一帆風順,事情不會不付出代價就唾手可得是必須的成長課,又是一回事。為人父母,自然的是羽翼張的大大的,為心愛的寶貝遮風避雨,難的是逼著他們去擔驚受怕,對抗不適應,卻使他們收穫內心的成熟和堅定。

我不用去贅述,未來社會多麼需要有勇氣的人,因為大家都曉得。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更多內容在微信公眾號:美中科技教育促進會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人們內心的恐懼,來源於對未體驗情境的焦慮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們對於事物的恐懼,來自於對事物的一知半解。因為不能全面的了解某一事物,所以總是添油加醋般的自己嚇唬自己。人們可能只知道一半甚至不到一半,另外的部分全憑自己的想像進行填補,在這個過程中恐懼也就產生了。為什麼對於未知的部分,我們會感到恐懼呢?因為發現危險信號是所有動物的本能,其目的是避免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從這個層面來講,恐懼心理是為了讓你活得久一點。
  • 恐懼,逃避不了,又該如何面對
    把恐懼裝起來恐懼說到底就是人的心理活動狀態,通常是指人們在面臨某種危險情境,擺脫無力時的一種強烈壓抑情緒體驗恐懼意味著我們無法控制所產生的擔驚受怕情況,相同平常所說的「害怕」。人產生恐懼心理,是因為對未知的不可確定,不夠了解,不在自己的把控範圍。當意識到情況控制不了、做不到的時候,我們就會無比害怕。當意識到將做未做的事情或情況即將帶來的恐懼,有時可以預先迴避。
  • 面對死亡的恐懼,生存的焦慮,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歡迎本期跟我們一起共讀楊蓓老師的《勇氣與自由》,「面對恐懼」這一章節。失去和未知,表面上看似不同,但在未知當中,實則包含了失去的恐懼。因此,人極欲拓展自己「知」的領域,當能控制的「知」愈多,人就愈有安全感,也似乎離恐懼越遠。這是一條很自然的路徑。
  • 恐懼心理學:真正的勇敢是承認自己的恐懼,並選擇去面對
    這一本書是非常有幫助的,閱讀這本書會讓我們學會去面對恐懼,直面恐懼;恐懼源自未知,它可以把一名能幹變成膽小鬼。一個人在何種程度上戰勝了恐懼,他也就是何種程度上的人……恐懼這個話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我們經常生活在這種陰影裡。為了擺脫妨礙我們幸福地生活的恐懼意識,就大有必要對這一現象認真加以研究、剖析。
  • 老鼠和小狗對未知恐懼的猜測故事,讓孩子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
    不管是「床上的怪獸」還是「床下的怪獸」,不過是小老鼠和小狗對未知事物因恐懼產生的猜測,換個角度看問題 我們常常害怕的東西其實是我們內心的恐懼產生的聯想與猜測。 《床上的怪獸,床下的怪獸》在故事中培養孩子突破思維局限,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孩子自主思考能力。
  • 正能量勵志文案,保持勇氣和自信,坦然面對,戰勝恐懼!
    勇氣才是最重要的。Success is not final.failure is not fatal.it's the courage that continues to count.2、每一次經歷都會讓你獲得力量、勇氣和自信,而你也會因此不再害怕。你必須去做你認為你做不到的事。
  • 告別未知恐懼,重新認識自己
    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有時他們的內心在接受著某種恐懼的煎熬。每個月高額的房貸、車貸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總在暗暗祈禱自己千萬不能生病,這是成年人對貧窮的恐懼。摯愛的孩子因為在學校丟掉一支鋼筆,回家後媽媽大發雷霆,對孩子嚴厲批評,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了自卑的種子,這是孩子對批評的恐懼。
  • 大腦特殊區域決定你是否對未知事物感到恐懼
    在走進一間黑暗、陌生的房間之前,有些人可能會因為恐懼躑躅不前,有些人則會不假思索、昂首挺胸地走進去。科學家們近日發現,大腦中一處名為杏仁核的結構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會感到恐懼、有些人則不會。該結構的形狀類似杏仁,其中包含的神經元與焦慮、孤獨、抑鬱等情緒有一定的關聯。
  • 繪本《第五個》:勇敢面對未知的事情
    三、繪本價值繪本適合於3-8歲的幼兒閱讀,家長可以陪伴其一起閱讀,互動和感受故事的情節變化,情緒波動,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含義!首先繪本名稱是《第五個》,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孩子感知「序數」和「方位」的數學概念,五把椅子上分別坐著五個動物小玩具,讓孩子嘗試數,從左邊數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都是誰呢?反過來,從右邊數呢?讓孩子對序數第幾個有認知,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區分左右!
  • 克服「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對
    克服「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對孩子對於世界還一無所知,對於恐懼也沒有任何感知力。說到底,孩子之所以會「膽小」,無非是父母給予的安全感不夠。父母也是孩子最可信之人,是孩子相信世界、接受世界的基礎。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兒童遊戲治療師勞倫斯在《遊戲力》中強調:父母應該給男孩更多地關懷,給女孩更多地勇氣。對於男孩,父母要注重和他的情感聯結,讓他感受到真切的關懷與溫暖。對於女孩,父母要鍛鍊她的勇氣與膽量,鼓勵她大膽地探索世界。
  • 用「愛」掃除內心恐懼——在《惡靈附身2》中勇敢面對未知的戰鬥
    愛"是《惡靈附身2》的核心所在,正是因為有它的存在,賽巴斯汀擁有了直面內心的勇氣,一場驚心動魄的營救之旅就此展開。畫面與音樂相互結合,烘託出深深的恐懼感對於恐怖遊戲來說,緊張刺激的節奏與壓抑幽暗的場景成為了關鍵要素。
  • 天冥四分:擺脫恐懼
    這兩顆緩慢移動的行星造成的衝突將持續到2015年初,這個階段可能會對我們的生活品質造成重大影響。民眾難以理解目前讓整個歐洲為之震動的經濟問題,專家們對此也一籌莫展。這讓我們又多了一個投射自身恐懼的地方,將恐懼投射到那些我們無法掌控的情境中。  強大的冥王星落在代表權力的摩羯座,這使個人看上去毫無權力可言。企業腐敗,政客墮落,政府效率低下,自私的工會,都成為遭鄙視和被懷疑的對象。
  • 缺乏勇氣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可知,孩子的恐懼是後天產生的,和家長用的方式也有關係。說到底,孩子待在舒適區不願嘗試,就是缺乏勇氣,其形成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2孩子為什麼缺乏勇氣?唯有走出舒適區,不斷提升能力,通過不斷地學習和面對困難,把它們也劃分為舒適區,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不斷嘗試,就會慢慢產生適應和舒服的感覺,不再緊張害怕,有了勇氣。
  • 如何面對內心的恐懼!
    如果他沒看見農夫開車經過,他可能會被自己的恐懼凍死。我們生活在一個客觀的世界裡,但我們常常被自己的主觀恐懼所嚇倒。如果沒有恐懼,為什麼要死?這樣的結局不僅讓我們發笑,也讓我們思考:做一個自信的人,一顆正直樂觀的心是勇氣的源泉,是戰勝恐懼的法寶。我們應該生活在陽光下,讓來自黑暗和醜陋的恐懼無處可逃。
  • 哪幅畫可以代表「未知」?你的答案將揭示你內心最真實的恐懼
    每個人內心裡都有他們潛藏的恐懼,你想知道自己心裡最大的恐懼是什麼嗎?今天蘇米君就為大家準備一個情景測試,通過這個情景測試你就能了解心中的恐懼。問題:你是一家畫廊的所有者,你打算舉辦一個以「未知」為主題的畫展,下面有4幅畫,你覺得那幅畫更適合放置在畫廊中最顯眼的位置來突出「未知」這個主題。
  • 面對孩子的恐懼,一味安撫沒用,做到這3件事才能幫孩子克服恐懼
    直到我看到《魔法歲月》這本書裡說道:「即使我們把女巫和食人魔趕出他們的睡前故事,並且為了避免任何能想像到的危險而密切照料他的日常生活,孩子仍然會從自己幼年生活的衝突中運用想像創造出怪物。「我才意識到,當孩子感受到恐懼時,父母的一味安撫並不能幫他們克服恐懼,父母必須促使或者引導孩子運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恐懼。
  • 書耕 | 直面恐懼,拾起教學勇氣 ——《教學勇氣》讀後感
    讀完《教學勇氣》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好像是我的朋友一樣在跟我對話,給我指引方向,鼓勵我先成為自己,然後重新拾起教學的勇氣。然而我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窮盡整本書,所以選取了最令我有共鳴的第二章作者對教學恐懼的詮釋,來談談我的感受。
  • 那些年流傳在霍格沃茨的謠言:未知才是恐懼的催化劑
    夜幕下的霍格沃茨密室與怪獸的傳說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在千年前,由四位偉大的巫師創立,他們分別是格蘭芬多、斯萊特林、拉文克勞和赫奇帕奇。四位創始人各有招生理念,格蘭芬多看中勇氣,斯萊特林強調血脈,拉文克勞追逐智慧,赫奇帕奇最為包容。由於斯萊特林執著於血脈,他只願意教導純血統巫師家庭的孩子,而不願招收麻瓜出身的孩子,這使得他跟另外三位創始人起了很大的分歧,進而演化成激烈地爭執,最終斯萊特林負氣而走,離開了霍格沃茨。在離開霍格沃茨之前,斯萊特林在校內建了一個所有人都不知道的私人密室,並將恐怖的怪獸放入密室內。
  •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是奧利給?!
    「遇到什麼困難也不要怕,微笑著面對它,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堅持就是勝利,奧利給!」怪鴿大叔這句名言,話糙理不糙。古典恐怖文學大師、克魯蘇神話的創造者洛夫克拉夫特曾說過:人類最古老也是最強烈的情感是恐懼,而最古老也是最強烈的恐懼的類型是對未知的恐懼。大到古人對天地異象的頂禮膜拜,小到你媽讓你走夜路不要回頭,都是未知帶給人類恐懼的例證。
  • 快刀何:賈伯斯面對未知世界的心境
    當然,愚和饑渴,是到位的,但是Stay和若那就是兩回事了。 那如何翻譯為好呢? 保持無知,指的是,能夠向前行走到認知邊界,一腳在已知,一腳在未知,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前方的迷茫。 人害怕未知。 有如害怕黑暗。 害怕極端的寂靜。 害怕孤獨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