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I模型下,產品項目成功的三大關鍵能力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020-12-2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對ROI模式下的產品來說,要想全面跑通並保證一定的產品生命的話,至少要在這幾方面有極強的產品功力積累——產品能力,獲客能力,商業變現能力。

ROI 產品模型是一種極強商業化導向的思維,其依賴的公式是ROI=(收入-成本)/ 成本。

如果轉換下,其實可以用另外一種我們產品人看得懂的公式:獲利係數=(LTV-CPI)/CPI,LTV表示用戶生命周期價值,CPI表示平均用戶安裝成本。

極限情況下,只要LTV>CPI,就可以通過放大量級,實現項目整體收入放大。

簡單明確的計算公式,適用的項目形式偏向於短平快,商業化變現依賴於純廣告流量變現的產品項目。其代表性產品就是一眾工具小遊戲類產品(海外居多),以及國內很多網賺產品。

當然對於所有產品項目及細粒度的產品需求,都有一定的適用性。那些其實看似簡單的甚至LOW的產品,要想真的跑正其實有相當難度的。至少要在三方面有極強的產品功力積累:產品能力,獲客能力,商業變現能力。

01 產品能力

做一個項目,首先要能把項目做出來,依託最基本的產品團隊的產品能力。

產品能力的核心指標肯定是留存、活躍時長。Facebook流傳一個40-20-10留存模型,即次日、七日、三十日留存分別達到40-20-10時,一個產品的DAU才有可能到百萬級別。

在短平快的商業產品項目裡,競爭很激烈。任何一個競爭行業想做成一款能上檯面的產品,基礎的產品功能完整度,各方面用戶體驗,不能落後太多。即以上兩項數據上必須達標,才能讓項目有機會跑起來,這是產品的紅線指標。

這些紅線指標依賴於對用戶核心需求最基本的理解(當然這種理解可以源自產品自己的分析,也可以來自於對競品的「抄襲」),做出相對市場競品無明顯;劣勢的產品體驗。產品體驗基本就是那些,交互體驗、用戶界面、產品穩定性,產品運營能力(不同的產品業務形態會要求到產品運營能力)。

產品是基礎,然後才能去驗證商業模式能否跑正。

02 獲客能力

有了產品之後,就得看能不能獲得用戶。獲客能力有兩點:足夠低的成本,能拿到足夠大的量級,足夠高的時間效率。

低成本意味著產品投入風險低,且後期利潤空間相對擴大。

足夠大的量級是為了能夠放大收入,這一點對於ROI模型尤其重要。

足夠高的時間效率是為了更快搶佔市場,擁有更強的競爭力。獲客除了自然量(此處不做討論),重要的還是投放買量。

網際網路的創業圈裡多數默認的套路——網際網路很多時候就是資本遊戲——花錢圈用戶再想辦法掙錢。

你可以看到巨頭一旦驗證了需求或者商業模式之後,在投放買量、擴大市場、用戶增長上的不遺餘力。

對於渠道特徵的理解以及平臺關係的維護,對於廣告素材方向的把控,無形的投放數據優化,市場波動的把控都是獲客能力的組成部分。

類似於趣步,淘新聞等等廣告變現的短平快的商業項目。看似簡單的項目形式,獲客能力是他們商業模型中重要的一環。但從產品上無法看到。

很多團隊在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有自己的用戶增長團隊,負責在各大平臺投放廣告,給自己的產品帶來用戶增長,同時監控成本數據,用戶質量數據來讓用戶數量良性增長。

獲客能力也依賴於商業變現能力,因為商業變現能力越強,意味著LTV值越高,CPI也可以相應鋪到越高的位置,在廣告市場的競爭中也就能拿到更多的量。

03 商業化變現能力

一個成功的產品不光是滿足用戶需求了,還要能掙錢讓團隊持續運轉。這就依賴團隊的商業變現能力,即用戶LTV高,或者產品ARPU值高。

對於靠廣告變現的短平快項目,意味著足夠高的CPM和足夠多的變現場景!

足夠高的廣告CPM不僅僅接入廣告聯盟那麼簡單。提升程序內廣告填充率,做一套自己程序的廣告SDK,在各大廠商間拿CPM最高的廣告展示,以及直接和廣告需求方對接接入廣告,都是提升CPM的方式。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廣告變現結算方式(不全,可自行查閱):

CPD(CostPer Download)每下載成本:按用戶完成APP下載計費,在應用商店、積分牆、流量聯盟比較常見CPA:(Cost Per Action) 每行動成本。CPA是一種按廣告投放實際效果計價方式的廣告,比如按照一個註冊,搜索行為,瀏覽行為等等CPS(Cost Per Sales)每銷售成本:按完成訂單的用戶數量結算,高質量垂直渠道、返利網站比較喜歡採用這種模式這些都是能夠提升APP等效CPM的手段。以上都要求商業化團隊能夠基於產品形態和用戶屬性去做CPM的調優。另外重要一點就是在權衡用戶體驗的基礎下完成更多的變現場景挖掘,從而增長ARPU值。至於其他付費,電商等變現方式,和產品形態關聯性很強,留給大家想像。

而對於收入來講,用戶的LTV才是最終衡量ROI的核心參數。畢竟精細化運營,應該是要求單個用戶的(LTV-CPI)> 0,也就是單個用戶ROI為正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投放擴大量級放大收入,從而覆蓋其他成本,使項目跑正。商業化能力也是很多成熟業務團隊所依賴的核心能力。

從產品經理的角度看,也許只需要把需求做好,貌似產品就能夠跑起來。

其實遠不是這樣,從項目負責人角度看,以上三項能力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團隊能力矩陣。畢竟競爭激烈的市場,沒看到產品背後的資源能力支撐,複製產品就能成功純屬空談。除了產品的競爭能力,還需要看到隱形的獲客能力和商業化變現能力。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畢竟一個產品項目的成功與否,有時候誰都無法說清楚。我們所做的無非是,在所有關鍵環節上提升項目成功的概率。成功與否,只能交給市場。

#專欄作家#

思考,交流,分享,產品路上與你同行。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 書籍導讀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它一開始給你「產品經理是CEO的學前班」這樣的崇高感,但當你誤以為這是一本預備CEO的修煉寶典的時候,隨著書中逐步講述這個養成過程,你卻會發現你所知道的永遠不夠,應該掌握的方法和技巧還有很多。
  • 產品經理的三大技能
    編輯導語:作為一名產品經理,必備的基本技能是需求分析、互動設計、項目管理;除了這些理論的技能知識,還要把這些技能著重的放在實際工作中。本文作者詳細分析了產品經理的這三大技能,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根據現階段產品經理級別的劃分,大致可以分為初級產品經理、中級產品經理、高級產品經理、產品總監。
  • 一套適合To B產品經理使用的工作方法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所謂「向上溝通」,就是指產品經理根據需求,提供1-2套解決方案,讓需求方(這裡說的需求方可能是業務方,也可能是上級領導)進一步講述需求的本質,便於產品經理深入的挖掘到需求背後的產品價值。「向下協調」,則是指網際網路項目推進的一套方法,也就是更偏向To C類產品的工作模式。看起來,這兩件事貌似並沒什麼困難。
  • 產品經理的三大職業發展方向,你選擇哪條?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細分領域的發展方向,有諸如數據產品經理、中後臺產品經理、C端產品經理、開放平臺產品經理、商業化產品經理、硬體產品經理、策略產品經理等各類方向。另外,產品經理,到高級產品經理後,一般往3個方向發展:(1)資深產品經理(技術路線)即在產品專業路線上深耕,極其擅長特定領域的產品架構和設計,具備產品業務模型的抽象和搭建,專業技能熟練,項目經驗豐富,且具備獨到的產品視野。
  • 數據產品經理從零到一(1):數據產品能力模型構建
    本文嘗試憑藉筆者的理解構建一套數據產品經理能力模型,作為自己未來學習的方向。本文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從招聘市場需求入手,看市場上的招聘高級數據產品經理都需要掌握哪些硬實力;第二部分,結合一些數據產品經理的分享,梳理數據產品經理的朋友圈,因為溝通者一定程度決定了需要掌握多少「共通語言」;第三部分,構建數據產品經理能力模型;第四部分,詳解一些數據產品常常接觸的概念和系統。
  • 產品經理培訓認證三大體系
    UCPM、CPM、NPDP是全球產品經理認證培訓三大體系,那麼這三個證書和對應的培訓各有什麼特點呢?1.UCPM UCPM產品經理證書是由聯合國訓練所CIFAL中心頒證,證書上印有聯合國標誌,頒證機構的權威性使證書持有者的加分效應明顯。
  • 產品經理入門及進階修煉指南:七維能力模型
    我嘗試結合我過往的職業經歷去進行總結歸納,希望將具象化的工作內容進行高度概念化的提煉,形成屬於我自己的方法論體系,幫助我自己完成系統化的能力建設,並以此為理論指導,提高產品實操和理論認識。同樣,希望這套體系化的能力模型對大家有所幫助。要理解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這個崗位名稱談起,首先從字面進行拆分:產品經理=產品+經理。
  • toolbar - toolbar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NLP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子領域,作為AI產品經理,我們至少要知道NLP是什麼,它能做什麼事,這樣我們就能獲得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將遇到的問題和方法連接起來。接下來我從「NLP是什麼、能做什麼、目前遇到的難題」三個方面來簡單介紹下NLP。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蘇傑:大神級產品經理必經的7層修煉
    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這些能力,於是我在2009年初的時候提出了這個口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當時也沒有人知道我,也就沒有人覺得太有問題。還可以從產品類型的角度去細分,今天不展開。產品經理的7層修煉隨著崗位的漸漸清晰,我們也開始去定義一個職業的成長路徑,大家也看看你自己到底走到了哪一步了,以及到達下一步需要做到哪些關鍵的東西。
  • 盤活你的產品,產品經理們需要錘鍊這三大能力
    、產品能力、運營能力,是產品經理能力模型的三要素。他們回國之後,剛好碰上我在做應用商店,所以就進行了一些合作;合作過後,我才第一次意識到:如果自己要去創業,或者說作為一個更高層次的產品經理去打磨一個產品,那麼商業化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工作的前五六年,都是在研究怎麼去設計一個好的產品。但是如何完整地打磨、運營一個產品,讓一個產品真正具有商業化的能力,是我從他們那個創業項目看到的。
  • 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及應具備的能力
    項目產品類崗位通常是每個公司不可或缺的崗位,這些崗位是有計劃開發數據工作的基本前提,通常決定了一個產品或項目未來的方向和具體實施的概念定義。而項目產品類泛指數據項目工作的前端職位,含項目經理、產品經理、UI、UE等。本文將主要介紹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的崗位工作職責及應具備的能力。
  • 【乾貨】牛逼產品經理的18種能力
    在實踐工作中的產品經理,都很難做到全面發展,以下每個能力水平項目,有些達到60分就差不多,但必定有自己的強項,有突出的特點,就是通俗說的特長,整個團隊取長補短,共同發展。下面看下這些大同小異的能力要求:1.
  • 3問產品經理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019年10月19-20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舉辦的【 2019上海產品經理大會】完美落幕。餓了麼高級產品專家 劉瀟老師,她為我們帶來《從基石到武器,業務系統的進階之路》
  • 產品經理|如何打造自己的邏輯分析模式?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筆者與大家分享了幾個邏輯分析模型,講述:產品經理如何打造自己的邏輯分析模式,更好地回答類似於「用戶為什麼會購買你的產品?」這種問題。有一個問題,經常直擊產品經理的靈魂。那就是,用戶為什麼會購買你的產品嗎?你可能會想出很多很多的理由來,比如:你會回答我們的產品價格低,我們的產品質量好,我們比競品優秀。
  • 對標騰訊產品經理能力模型,你還差哪幾點?
    本文依據騰訊產品經理能力素質模型,圍繞4類能力,19點能力項目進行了拆解說明,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產品經理是一個多面手,在日常工作中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從產品的idea到規劃設計,從開發到測試,從上市到運營,以及數據分析、產品培訓等等,不同行業對產品經理的要求也多有不同。
  • 產品經理面試問題: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我的回答大致分為:1)不同階段的產品經理所需要的能力是不同的,比如剛剛入門的產品助理,更多的是了解產品及需求的管理流程,能夠較好的完成產品文檔,一定的溝通能力、項目管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而我這個階段的產品經理更多應該提升自己的:產品規劃能力、能夠負責更加複雜的產品體系。
  • 產品經理必備的項目管理知識點
    項目的概念其實很廣泛,開放一款APP、一次約會、一次寫作、一次調研、一次做飯等等,都可以稱為項目。而且在有些公司裡,產品進來甚至要兼任項目經理,管理項目團隊、協調資源的安排、跟進項目進度等。由此可見,了解項目管理知識對產品經理來說也很重要。
  • 醫療產品經理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越來越多醫療企業設立醫療產品經理(HPM)這個崗位,但是對於醫療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以及能力模型還是模糊不清的。今天我們聊一聊什麼是醫療產品經理,它的工作內容具體是怎麼樣的?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能勝任?
  • 冰山模型:如何提高產品經理的市場價值?6個方面
    如何提高產品經理的市場價值?文章通過「冰山模型」來分析影響產品經理市場價值的各個要素,分析投入哪些要素才能使投資回報率最高。一起來看看~冰山模型是什麼呢?冰山模型,指的是知識/技能、能力、個人特質(價值觀、性格、動機)這幾個要素對人生重要性的佔比理論。
  • 面試官是如何判斷一個產品經理的能力?
    業務能力業務能力包含三個方面:產品能力,基礎工作素養,業務經驗。比如基礎的數據分析能力,成熟需求分析思路,是不是能基於目標完成業務需求等。業務經驗包括有沒有足夠對業務的經驗積累和認識。基礎工作素養包括項目能力,時間管理,工作協調,人際關係處理等等。這一塊的業務能力在產品能力權重佔比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