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朝天區建成全省最大的高山露地綠色蔬菜基地

2020-12-20 網易新聞

(原標題:四川朝天區建成全省最大的高山露地綠色蔬菜基地)

中國網6月6日訊在四川廣元市朝天區平溪蔬菜園區集中育苗場內,一片片綠色映入眼帘,整排綠油油的蔬菜苗生機盎然。

「為保障基地蔬菜用苗供應,我們建造了佔地1000平方米的現代化育苗場,採用了智能化管理、標準化生產以及節水噴灌、無土栽培等新技術,現在我們蔬菜用苗不再愁了。」隨行的園區負責人張安清信心滿滿地向記者介紹。

這,只是朝天區高山露地綠色蔬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朝天區圍繞高山露地綠色蔬菜品牌打造,大力發展高山露地綠色蔬菜產業,積極推動蔬菜生產標準化和加工精細化,全力打造曾家山綠色蔬菜生產供應基地,實現產加銷對接,蔬菜進社區,農民持續增收。

朝天區農業局負責人介紹,目前朝天區建成了以平溪現代農業(蔬菜)示範園區為核心,以中曾路、曾李路、沙曾路、曾兩路、李兩路、響石路、汪流路、李天路沿線為重點覆蓋曾家、李家等9鄉鎮的10萬畝的綠色蔬菜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和100裡綠色蔬菜產業示範長廊,全片區常年蔬菜種植面積達30萬畝,朝天已成為全省最大的高山露地綠色蔬菜生產供應基地,四川省十大特色效益農業(蔬菜)基地,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 ,曾家山高山露地綠色蔬菜基地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全國綠色農業示範區,全省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四川省級精品農業(蔬菜)標準化示範區,中國西部養生基地 。

同時,基地建設所需要的科技支撐能力不斷加強。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朝天區始終堅持把科技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專門工作機構,區有蔬菜產業發展中心,鄉鎮有蔬菜產業服務站,村社有示範戶;區鄉鎮均配備有專職專業技術人員服務產業發展;與四川農科院建立了院地合作關係,並在曾家山建立了全省首個高山蔬菜試驗站,有多位農業專家定點在曾家山開展以蔬菜新品種、新技術試驗、高山綠色蔬菜生產技術標準、蔬菜冷鏈物流研究、重點病蟲害防治攻關為重點的多個技術合作項目。

產品有了,朝天沒有忽略銷售終端的完善。區裡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營銷大戶為主體,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營銷模式,開拓營銷市場,構建營銷網絡。新建專用冷庫,發展冷鏈物流。現已建庫容3000立方冷庫兩座,可以確保每天預冷處理近千噸新鮮蔬菜,有效解決蔬菜長途運輸質量保證問題。曾家山綠色蔬菜已走遍了大半個四川,以及重慶、西安、廣州等11省市60多個一、二級批發市場,市場半徑大幅擴展。

目前,朝天已經發展有生產規模100畝以上蔬菜種植大戶120戶;蔬菜專業合作社8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1家,省級示範社3家;引進金田農業、梓曾食品、璽府農業等3家龍頭企業。同時,品牌打造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曾家山蔬菜」成功創建為四川省著名商標,辣椒、甘藍、蘿蔔、土豆、萵筍、香菇、玉米等7個產品獲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馬鈴薯、甘藍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甘藍2015年獲得國家名優新特產品稱號。(郭蘭 向德孟)

(原標題:四川朝天區建成全省最大的高山露地綠色蔬菜基地)

本文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百縣千村行(284) | 120畝基地內種了49個新品種蔬菜 「怪菜」成...
    朝天區高山蔬菜科技創新與成果示範基地的茄子豐收了。不要小看這塊菜園,它是朝天區高山露地蔬菜轉型升級發展的「母本園」。為篩選推廣適宜朝天區高山種植的優質高產抗病蔬菜新品種,農業科技人員在這裡對蔬菜植株長勢、抗病性、產量、商品性、市場需求等進行綜合對比,然後在朝天區及其類似生態區推廣種植。為此,省農科院在朝天區設立了「川東北山地蔬菜專家大院」,省市10多名蔬菜專家常年掛牌指導。
  • 四川廣元朝天區高山菜成高端菜_農視網_三農領域第一視聽互動平臺
    曾家山位於四川廣元市朝天區。姜全順栽種的10多畝甘藍今年大豐收,畝產近萬斤。「最高每斤能賣一塊,再差也能賣到7毛錢。」他高興地算著帳,「今年甘藍收入8萬來塊沒問題。」只種植甘藍,不怕滯銷?「掰一片嘗嘗,可以生吃的。」姜全順採一顆甘藍遞過來,「全程不打農藥,外地貨商要提前一周才能訂上。」
  • 「朝天旅遊」「擺脫貧困,奔向幸福」廣元朝天區脫貧攻堅工作回眸
    >朝天萬畝現代核桃產業基地 解國斌攝這一樁樁、一件件發生在貧困群眾身上的可喜變化,在朝天區脫貧攻堅工作的坐標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也鐫刻下了朝天區舉全區之力、集全區之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堅實步履。
  • 第二屆美麗中國田園博覽會與會人員參觀廣元朝天區田園綜合體
    曾家山蔬菜成功創建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四川省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四川省最大的高山露地綠色蔬菜基地、四川省首批供澳蔬菜生產基地,曾家山蔬菜被認定為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享有「曾家蔬菜香天下」的美譽,被譽為「生食蔬菜之鄉」、「菜祖文化之鄉」。
  • 四川廣元朝天區:榮登全國康養產業60強縣
    日前,(雁棲湖)健康發展論壇2020暨《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報告(2019)》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論壇發布了2019年全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20強市和60強縣榜單,廣元市朝天區榮獲「全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60強縣」稱號,四川僅5個縣區入選。
  • 豐順:打造全省最大綠色飼料生產基地
    隨著大北農、雙胞胎等項目入駐,一個綠色飼料園逐步成形。 近年來,豐順縣委、縣政府積極踐行生態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園區規劃建設。目前,該綠色飼料生產基地引進了大北農、雙胞胎、立訊飼料、福建海新、現代農業等項目。豐順縣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到2020年全面建成投產後,可實現產能約250萬噸,產值約80億元。
  • 四川新增1處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日前,廣元市朝天區防震減災中心被認定為四川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至此,四川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增加至7處,其中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3處。此次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認定工作,由四川省地震局組織,經各市(州)防震減災部門申報、推薦,專家組按照《四川省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申報和認定管理辦法》考核評審,進行公示無異議,最終予以確認。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創建工作始於2005年,旨在切實加強和推進全省防震減災科普工作,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 每公斤54.98元 龍泉高山蔬菜在省城賣出好價錢
    這個問題,在杭州世紀聯華和平店的生態精品蔬菜專區裡有了答案。日前,龍泉市碩豐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毛月旺在逛這家超市時,驚喜地發現由他供應的龍泉高山蔬菜都賣出了高價,農產品溢價明顯。尤其是高山四季豆,每公斤賣到54.98元,價格遠比一般豬肉貴。  「過去,農民種菜要碰運氣,種什麼、種多少、怎麼賣、賣多少價,心裡都沒底。
  • 四川省第十一屆(冬季)鄉村文化旅遊節在廣元朝天區...
    開幕式上,為四川省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四川省體育產業示範項目進行了集中授牌;朝天區作了文化旅遊資源推介;舉行了四川省鄉村文化旅遊節會旗交接儀式,宣布2021年四川省第十二屆(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將在瀘州市江陽區舉辦。
  • 雲南曲靖將打造全國最大的「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蔬菜供給中心
    緊扣全市發展蔬菜280萬畝,其中規模化種植183萬畝,總產值180億元以上,打造全國最大的「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蔬菜供給中心的目標,重點建設3個產業帶,構建生產端、加工端、交易端為一體的蔬菜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突出6項重點工作。一是規模化推進蔬菜產業帶建設。重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蔬菜供應基地、夏秋外銷蔬菜基地、富源精品魔芋產業基地、「綠色食品牌」蔬菜產業基地、「一村一品」蔬菜專業村等。
  • 綠色蔬菜布局海南市場
    會展開始當日,莘縣人民政府與海南農墾商貿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將莘縣綠色有機蔬菜在海南省進行儲備布局,並在莘縣農產品基地集採直供業務。交易會上,莘縣參會人員詳細了解當地產業發展和產品優勢,依託莘縣特色產業優勢、打造「魯西種苗谷」品牌,走進海南農墾商貿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經過溝通協商,本著「優勢互補、相互促進、長期合作、互利互贏」原則,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莘縣蔬菜的海南市場。
  • 專家學者聚集彭州 為全國「十四五」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出謀劃策」
    工程院院士、瀋陽農業大學教授李天來,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研究員鄒學校著重就發展設施蔬菜、功能性蔬菜提出了建議。研討會結束後,各位專家現場觀摩了彭州市蔬菜工廠化育苗基地、秋冬季蔬菜新品種展示基地、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
  • 德陽將建成世界最大PPS樹脂產業化基地
    德陽將建成世界最大PPS樹脂產業化基地 發布時間: 2008-03-28 來源: 瀏覽次數項目建成後預計將新增銷售收入約50億元人民幣,利稅8億元人民幣,新增就業800餘人,將形成近百億元的工業產值。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方小方出席籤約儀式,副市長李思清主持儀式。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楊震與四川得陽特種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經緯代表雙方籤約。
  • 誓將「生態瘡疤」變為「綠色名片」——朝天區廢棄露天礦山生態...
    近年來,朝天區委、區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礦業秩序整頓、廢棄露天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解決礦產開發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走出了一條秩序規範、治理有效的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新路子,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築牢生態大屏障,實現創建省級生態文明示範區「彎道超車」、助力鄉村振興蓄積力量。
  • 四川廣元朝天區:打造「跨省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實踐樣本
    12月17至18日,由廣元市朝天區5個民主黨派基層組織組成的脫貧攻堅民主監督聯合工作組,遠赴陝西省略陽縣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活動。深入調研 精準監督初冬的略陽縣仙臺壩鎮仙臺壩村,四圍的山尖兒上還頂著一髻兒白雪,但山腳下的仙臺壩村移民安置點食用菌基地裡,卻是機聲隆隆、生產正酣,群眾們正在流水線上忙著製作菌袋。「一個月差不多幹20天。」「幹得多掙得多,工資兩千元到三千元不等。」
  • 搶鮮兒|河北露地甘藍生產實現全程智能無人化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趙紅梅)11月13日上午,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農科院趙縣基地,來自北京的技術員規劃自主作業路徑、下達雙機編組指令後,自動採收無人農機和運輸無人農機便開始了自主作業,不到10分鐘,一壟甘藍被採收得乾乾淨淨。
  • 江蘇大力發展綠色蔬菜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面對今年疫情汛情『兩大考驗』,江蘇用實幹扛起蔬菜大省的責任擔當,認真抓好蔬菜穩產保供,有效保障蔬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全省綠色蔬菜產業呈現出蔬菜生產保持穩定增長、綠色高效技術加快推廣、農機農藝融合加快突破、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支持保障政策加快落地的特點。」
  • 中共蓬溪縣委關於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全省新型工業化產業基地...
    堅持以建成全省新型工業化產業基地為抓手,發展綠色產業,堅定走生態、循環、低碳、高效的綠色發展之路,持續壯大經濟總量,不斷提升經濟質量,打造蓬溪特色現代產業新體系,著力解決經濟總量不大和質量不高的問題。堅持以建成全省鄉村振興示範縣為抓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著力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