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失敗者的吶喊!

2020-12-13 小飛學長

漫畫家朱德庸在《朗讀者第二季》中,談到了自己《寫給童年的一封信》,心中寫道:

你充滿了對人生的各種疑問,現在的我可以給你一些答案。

你曾問:幸福是什麼?幸福不是一輩子平順富有,而是找到一個可以陪你度過人生逆境的人。

人生是什麼?人生就是一座迷宮。你花前半生找入口,然後花後半生找出口。

幽默是什麼?幽默就是一扇想像力的旋轉門,可以把你從陰溼黑暗的地窖,瞬間轉到豔陽高照的海灘。

成功是什麼?成功是,就算所有的價值觀都變成錢的時候,你還是不違反你的「夢天性」,永遠擁有夢。

這篇,已經記不清聽過多少次了。但在今晚,當再次看到的時候,突然淚如雨下。

此時,是周五晚上20:40,在鄭州大學核心教學區北核2號樓的303教室,最左邊,第三排就是我。

我剛剛刷完一套題,除了選詞填空戰略性放棄以外,其他的在容錯範圍之內。

順便,還背了一篇翻譯文章。

今晚來教室的人有點少,可能是因為周五了吧。大家忙碌了一周也該給自己一個機會好好歇歇了。

在寢室和家人打打視頻電話,和男女朋友出去逛逛商場,整點吃的犒勞自己,也未嘗不是一件很棒的事。

晚上一起吃飯時,和朋友說起自己做了三年的公眾號的流量,還沒有另一個朋友剛開的新號一天的流量大。

朋友說,你的定位就錯了,你看周圍像你這樣的還有誰?

接著,他又說,你搞那麼高端的,已經失去了很多。

朋友的話可謂是一針見血,而且我也知道。

但我的內心就是不想。

那不符合自己的調性。

但不得不說的是,我也希望被人看到。

就像心理諮詢師說的,被愛、被需要、被看見是人的基本需求。

當有讀者朋友看,反饋的時候,我就會很開心。

雖然流量很少,心中始終有一個方向指引著自己。

不管有人看否,我都在更新。

因為熱愛,因為對知識的尊重。

更是因為,想把更多的好書分享出去。

不至於在如此資訊洪流的之中,被淹沒。

要是某一本書,甚至只是某一本書中的某一句話能引起看它的人的反思或者啟發,那我就覺得自己做的事是非常有價值的。

每天面對如此眾多的資訊,我們來不及消化成。

媒體、自媒體的價值,更或者說,他們之中是否也有人在製造恐懼和焦慮。

30歲之前,有車有房,還要結婚生子,要是沒有,你就是一個失敗者,你就是一個loser.

最近,我就常常被這些觀點給擾亂了心智,中午的半小時午休都能滿頭大汗的醒來。

就像朱德庸先生提到的:成功是什麼?成功是,就算所有的價值觀都變成錢的時候,你還是不違反你的「夢天性」,永遠擁有夢。

但是,我也會想到在逆境中陪我度過的父母。我有責任,也應該讓他們過好晚年。

人吶,隨著年齡的增大,最先學會的是,妥協。

正如90歲的翻譯家王智量老爺爺說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母親,要是對母親不好,你就不配做人啊。」

By/小飛

2020年12月4日星期五 21:24

相關焦點

  • 沉沉大地上的巨雷——《吶喊》
    《吶喊》,反映了五四時期魯迅高昂的戰鬥激情。《吶喊》就是為前驅  者吶喊助威。魯迅從陳獨秀、李大釗這些先驅者身上看到了新的希望。這正是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所在。不只是華老栓,那麼多的茶客,包括駝背五少爺、花白鬍子、二十多歲的人,他們身份不同、年齡不同,卻都痛罵夏瑜,與劊子手康大叔一鼻孔出氣。  這正是魯迅最感痛心的地方。人血饅頭並未治好華小栓的病,那麼,什麼才能治好中國的「病」呢?魯迅正是要啟發人們思考這一問題。
  • 假如你經歷過失敗,並不意味著你是一個失敗者
    走近百大冠軍145期Laren(氣質形體冠軍):昨天晚上我聽到一個句子這樣說:假如你經歷過失敗,並不意味著你是一個失敗者。這個俚語短句啟發了我。也許昨天你沒有堅持好你的飲食習慣:你不是一個失敗者。Maybe you didn't stick to your diet yesterday: you're not a failure.也許你沒去健身房:你不是一個失敗者。Maybe you skipped the gym: you're not a failure.
  • 薩古魯:做一個失敗者,這意味著你有一個宏大的願景
    如果你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宏大的願景,你就永遠不會真的會足夠好。人們一直和我說:「薩古魯,你已經做了這麼多事情了,這麼多大工程了。」讓我來告訴你我的工程,因為就在前天我又去了查蒙迪山(Chamundi Hill)。 這是發生在37年前事情。我去了查蒙迪山,我坐在那裡。我毫無緣由地就狂喜滿溢——狂喜從我身體裡的每個細胞都迸發著。
  • 《春盡江南》:一個失敗者的故事
    關於這本書,他已經接受過30多家媒體採訪,也獲得了諸多榮譽,但這位「先鋒作家」還是有話要說。當下社會的價值觀太單一「《春盡江南》寫的是一個失敗者的故事。」格非認為,任何時代都有成功者和失敗者。「陳寅恪先生曾說過,一個社會在變動的時候往往有兩種人,一種人是拙者,還有一種人是巧者。
  • 世界名畫《吶喊》裡的人,居然不是在「吶喊」?
    很多人都以為畫裡的禿頂男人是在尖叫或吶喊,然而,非也~~官方的解釋是:那個人是聽到了尖叫,而不是在尖叫!嗯?不是在尖叫?那這幅畫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呢?在一幅黑白版《吶喊》的題詞中,蒙克特意說明了他的作畫意圖:「我感覺到大自然中處處都能聽到大聲尖叫」。也就是說,雖然畫裡的人看上去無疑正在扯著嗓子吼,但是!吶喊的不他,而是自然外力。
  • 奇石《吶喊》到油畫《吶喊》再到《怒吼吧,中國!》
    待估價的纏絲瑪瑙天然圖案《吶喊》這方被收藏者命名為《吶喊》(兀.白嘎力收藏)的產於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的纏絲瑪瑙天然圖案奇石,眉眼清晰,嘴巴盡張,肌肉繃緊,面部變形,這是天地間的吶喊形象,他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
  • 《吶喊自序》課堂討論
    首先,一個時代總是需要一些能「睜眼看世界」而敢於去改變世界的人。無論是康有為、梁啓超,還是胡適、陳獨秀,只有有這樣一群敢於在「鐵屋」中吶喊並敢於做衝破「鐵屋」的嘗試的人存在,一個黑暗的愚昧的社會才有獲得新生的可能。
  • 梁朵:文明的吶喊
    瀘州天立學校高2018級7班 梁朵公元前一世紀,一個城邦被羅馬帝國攻陷,人們哀嘆於歷史的無情,唏噓著文明的命運。2000年後,以色列復國重建,人們驚訝於這個國家的韌性,以及文明背後的語言——希伯來語的力量。我們不禁思考,語言意味著什麼?語言是自我的覺醒,是生命的表達。
  • 一個生鮮電商失敗者的經驗分享
    《一個生鮮電商失敗者的經驗分享》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開闢美國食品零售業新賽道,生鮮電商Weee!從討好「中國胃」開始4 月 9 日,在 Weee!
  • 從《吶喊》到《沉默是金》的人生迭變
    「吶喊」這個詞,也從魯迅的作品集《吶喊》才知道的。老師布置作文的時候,還偷偷的自鳴得意地用上這個詞。以此來標榜自己的特殊,少年人的心性總是帶有一絲炫耀的成分。喜歡大段大段的背誦魯迅的作品:「今晚月光很好,我不見他已經是三十多年……我已經出離的憤怒了,我覺得我生活的非人間…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 一個獨生子女的吶喊,不懂得怎樣與人交流,性格偏於內向
    我是一名獨生子女,現年24歲,我急不可耐地想要吶喊,因為感覺自己的生活狀態很失敗。不懂得與人怎樣交流,性格偏於內向,這應該不只是我,想必有一部分獨生子女和我的處境相同。這是一種心境障礙,由於與外界交流過少造成。
  • 做一名成功的失敗者,更難!
    這就是史學家的史觀導向問題了。 把他寫成病死的,意思是說這個洪天王至死都不明白他是怎麼失敗的,至死還是一個糊塗蛋。 項羽終於知道,失敗是註定的,他就是一名失敗者。所以,他選擇了做一名成功的失敗者,讓失敗定格在烏江的一抹之間。
  • 讀魯迅先生《藥》有感,吶喊自敘中控訴的,這是他的經歷
    章太炎先生有過一句話:「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中國之所以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其文明毅力不倒,就在於中國的國學屹立不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舊社會的中國有無數的仁人義士,也有許多愛國情懷的人寫下了一部部壯美的經典書籍,本片文章將帶大家重溫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小說《吶喊》。
  • 毒液很厲害卻自嘲自己是個失敗者
    和漫威之前的電影相比,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避開了所有的超級英雄,對漫威有所了解的觀眾可能會知道,其實毒液並不是只有電影中主角這一個宿主的。除此之外,毒液還和蜘蛛俠、死侍共生過,毒液的能力還是比較強大的,他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再加上他強大的複製能力,只要共生過的宿主,他都能從他們身上學習到某種特性。可想而知,如果給毒液足夠的時間和機會,那他能成長到一個很恐怖的存在。
  • 世界名畫價值之最:蒙克代表作《吶喊》
    蒙克的《吶喊》成為世界上迄今為止價格最昂貴的藝術畫作。世界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吶喊》(又譯《尖叫》Scream)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1.2億美元(7400萬英鎊)的價格被匿名買家奪得。《吶喊》是挪威著名畫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在1893年創作的一幅象徵主義風格裝飾畫,也可以說是他的代表作。5月2日的紐約拍賣會前,這幅作品在倫敦蘇富比展出一周,原來預計成交價為8000萬美元。這幅拍賣作品是蒙克創作的4幅《吶喊》之一,使用的是彩色粉筆和蠟筆,也是4幅《吶喊》中唯一由私人收藏的作品。
  • 一個創業失敗者,如何走出負債百萬的痛苦?真正的強大從自愈開始
    創業失敗導致負債百萬,是繼續沉淪還是迎難而上?這個問題其實無需回答,方向是肯定的要東山再起。自己失敗,家人不理解,幾近消沉抑鬱,可怎麼才能走出痛苦呢?都說磨難使人成長,這個走出,就是自己的一個自愈的過程。
  • 魯迅小說集《吶喊》
    二是在觀看日俄戰爭教育幻燈片時,畫面上一個被指控為俄軍偵探的中國人被日軍抓捕後要被砍頭示眾,而畫面上許多中國同胞卻麻木不仁。這極大刺痛了他的心靈。他痛感: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他認為首先要改變國人的精神。於是,他棄醫從文,志向文學。1909年回國後,他先後在杭州兩級師範學堂、紹興府中學堂、紹興初級師範學堂等任教。
  • 早醒者的吶喊——從增長的極限到翻轉極限,試圖喚醒更多的人
    現在回過頭來思考,在島上文明消亡前,應當不乏早醒的智者,給島上居民發出警告、勸說、吶喊;可惜的是,他們的吶喊沒有得到重視,沉溺於非可持續發展一時繁榮的島上眾人,依然沉溺其中。也許,消亡前的一剎那,他們曾經醒悟,只是為時晚矣,已經無可挽回。那麼現在,我們是否已經走在了復活節島曾經走過的路上嗎?我想回答:是的。
  • 雙語閱讀:名畫《吶喊》中的人原來不是在吶喊
    大英博物館稱,愛德華·蒙克的經典畫作《吶喊》中的那個人其實不是像人們普遍以為的在吶喊或尖叫,而是在對尖叫作出反應。蒙克在一幅罕見的黑白版《吶喊》上題詞道:「我感覺到大自然中處處都能聽到大聲尖叫」。這句話清楚表達了他的意圖。
  • 沒有這5個技能,在職場就是個失敗者,別不信
    失敗者,易被別人排擠遺忘,但凡被別人惦記著的情況,也是用來當墊背的時候。而且失敗者,還特自欺欺人!永遠都不承認自己的失敗,所以只能越來越失敗,這在職場是早晚是被淘汰拋棄的命。相信,你絕不像成為這樣的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