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壓力巨大,老師無可奈何

2020-12-24 中國網生活

近日,江蘇一家長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迅速引起公眾關注。很多家長在感嘆「壓垮一個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的同時,繼續大倒「苦水」;而老師們也頻頻「發聲」,有人說自己到了深夜11點還在微信群裡回復家長的諮詢信息,還有人稱自己從未在家長群中給學生布置作業……

隨著「家長退群」事件持續發酵,江西、遼寧等省紛紛出臺文件,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法治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從2018年至今,已有遼寧、浙江、海南、河北、廣東、山東、貴州、廣西、山西和陝西等10多個省份的教育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的做法,有的地方還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

脆弱的家校關係再次呈現在人們面前。以家長群為例,其本應扮演家校溝通的橋梁,促進家校共育,卻在無形之中形成一種詭異的博弈,讓家校雙方倍感壓力。

《法治日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家長和老師後發現,這些矛盾背後除了互相抱怨和不理解之外,更多的是對於孩子教育的焦慮。

家長吐槽壓力巨大

老師直言無可奈何

北京市民劉波是一名五年級學生的家長,他對那位「退群」的家長表示「特別理解」,「平日裡,家長們的情緒就算堆積如山,也未必敢在家長群裡對老師正面發作。正因為如此,當有人在公共領域捅破這層『窗戶紙』時,立刻激起了廣泛的社會共鳴」。

在大多數受訪者看來,家長群本應是家校溝通的橋梁,卻無形間成為了「壓力群」。這種壓力來自於「看似留給學生實則留給家長」的作業或者其他任務。

在江西一所學校三年級的家長群中,老師直接點名批評幾名沒給孩子批改作業的家長:「標點符號都打錯了,你當家長的不對孩子負責,不檢查作業,想全部指望老師嗎?」

這樣的話被曝光後,輿論一片譁然。關於老師讓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大部分受訪者表示,作為家長,他們都曾有過批改作業的經歷,以小學為主。

劉波就是其中一位,他坦言,老師雖然沒有直接要求家長必須批改作業,但孩子的作業完成質量高,老師對孩子的印象也會加分。

《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事實上,許多老師並不是為了推卸責任,才讓家長批改作業的,也有很多家長願意參與其中。某些個別案例的爭議,折射出的是教育改革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界限不清的問題。完全把教育的相關工作推給家長,當然不盡合理,但將一切工作推給教師,也未必就是「理所當然」。

李蕾在成都某民辦中學當初中語文老師。她坦言,學校有傳統,每次都在課堂上直接向學生留作業,自己「從未通過家長群向學生布置作業」。

李蕾承認,現在學生「不太好管」,對於個別比較頑皮的學生,她有時會很無奈,會在家長群裡發通知讓家長督促學生完成。「更多的還是通知一些常規要求以及請家長注意孩子最近學習狀態之類的,我也不會要求家長必須回復『收到』。」

在幼兒園擔任小班老師的李君對於家長群也是心有戚戚焉。在她剛入行時,原以為發點上課照片可以讓家長了解一下教學情況,但家長群目前發展成了諮詢群。

「有一次,晚上11點多了,我還在群裡回復家長的問題。一次兩次倒沒事,若每位家長都這樣,我怕連寫教案的時間都沒有了。」李君說。

家長想退群卻不敢

生怕錯過重要通知

對於家長群,更多的人表示自己正處於「想退群,但不敢退群」的兩難境地。

「你可以關掉聲音,也可以選擇消息免打擾,可那些不會消失的未讀信息卻讓家長們無處可逃。」劉波說,不加入微信家長群,信息來源少得可憐,還可能錯過學校的重要通知;加了群,大量的信息容易讓人墜入焦慮之海。

今年國慶前夕,一位家長在開家長會時突然情緒崩潰。由於他經常不回復家長群的消息,被老師點名提醒後,突然失控。他邊哭邊解釋,自己要加班又要盯著孩子,怎麼看得過來。「本來上班壓力就很大,還得盯著老師在群裡發了什麼通知。晚一點回復,就會被老師點名,每天下了班還要看著孩子做作業。有時候顧不過來,就被說不關心小孩,是挺委屈的。」

對於這位家長的情緒失控,受訪的家長們紛紛表示特別理解。

雖然孩子還只是在幼兒園中班,但北京市民林辰還是對家長群的「險惡」深有體會。

按照她的說法,網上流傳著的微信家長群潛規則並非笑談,老師的通知是必選項,家長的討論是可選項,向老師獻殷勤是備選項,可一旦關係到自己的孩子,所有不滿和無奈都要放下,這一切都成了必選項。

孩子上幼兒園後,林辰的手機裡多了兩個微信群,有老師在的是一個,沒有老師在的又是一個。「有老師在的家長群,只是為了方便老師與家長的交流溝通,老師會通報孩子的在園情況、發布重要通知;家長有疑問也會在微信群裡與老師溝通。沒有老師的家長群,就是家長之間互通有無的平臺。」

林辰原以為,在那個沒有老師的群裡發言,可以百無禁忌。直到有一天,她才發現自己想錯了。那次群裡討論元旦時班級集體購買物品,她沒多想就在家長群裡發表了反對購買指定物品的消息,並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法。

「沒多久,就有班級的家委會成員發來私信說,『發表不同意見,請先和家委會私下溝通,以防影響班級團結』。」林辰回憶說,雖然她認真解釋了自己的建議,但隨後被告知指定物品已經得到老師的「拍板」。

此後,林辰沒再吭聲。從那天起,在單位擔任中層領導的林辰開始學習如何在家長群裡「當家長」。

然而,即使學會了謹言慎行,林辰有時候也會不勝其煩,因為「一個班不到30個學生,3個老師,可是群裡總人數將近70人。有的家長把爺爺奶奶、舅舅姑媽都拉進了群。很多時候,老師介紹學生情況時,一些家長會在群裡聊家長裡短,把老師發的內容都淹沒了」。

儘管如此,林辰也不敢開啟「消息免打擾」,「萬一哪天不@所有人,漏掉通知可就壞了」。

所以,林辰每天還有一項工作,就是把兩個家長群全部翻看一遍,防止班級的相關通知信息被淹沒在各類閒聊中。

家長群變成攀比群

努力表現源於心虛

面對與家長群有關的討論,許多網友回想起了自己學生時代的家校關係。一名網友在微博上問出了一個贏得海量點讚的問題——沒有手機和微信的時代,老師們都是怎麼過的?

有媒體報導稱,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其依仗的無外乎兩點:一是通訊發達了,寫段文字發個通知,就可以把家長給安排了;二是現在的一些家長,比之以往有了更高的學歷和能力。但家長群提供的應該是便利,而非壓力;建立的應該是高效的溝通和和諧關係,而不是低效的糾纏和壓迫關係。

建立家長群的初衷,不外乎是為了方便家長了解孩子的狀況,降低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成本。然而,這種看似理想的狀態似乎並不理想。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家長群變成「負擔群」「攀比群」「馬屁群」。

「有人說,在微信盛行的中國,取消家長群的做法似乎並不現實,它終歸在家長了解孩子動向、促進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方面帶來了一定積極影響。然而,隨著技術發展,諸如我們幼兒園使用的家園互動平臺讓很多微信家長群的問題迎刃而解。」北京市民張文笑稱自己是幸運兒,因為她的孩子所在的幼兒園讓家長進入某移動網際網路家園共育互動平臺,平臺可以實現幼兒園動態發布、活動通知、籤到等。

但張文曾經卻為此焦慮過,因為「這簡直不給家長留機會」。她所說的這個「機會」,其實就是「表現的機會」。

「表現的背後就是刷存在感,存在感刷足了,才能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更加關注。」張文說,她也曾反思過,為何當初聽聞沒有微信家長群時會焦慮、恐慌,甚至將互動平臺的便捷視為「不合理」。

「作為家長,在家長群裡絞盡腦汁地努力表現,其實是因為心虛。即使在社會上有再光鮮的外表、再榮耀的頭銜,在家長群裡也都要放下身段,我們要表示的是——我能隨叫隨到。」張文自我反思後意識到,作為家長,她一直生怕自己不夠「優秀」、不夠「靈活」而沒有被老師選上,從而「連累」了孩子。

加入家長群一年多後,林辰感覺到,很多人都說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有一個敵人——「別人家的孩子」,而家長在為人父母的過程中也到處都是敵人——「別人家的家長」。所以,家長群裡的各種明爭暗鬥才會如此風起雲湧。

《法治日報》記者發現,即使各方意見都不統一,但有一句話幾乎是每個受訪的家長、老師都曾提到的——都是為了孩子。(本報記者 趙麗實習生邢懿銘)

相關焦點

  • 特殊學生,家長護短吵鬧,老師無可奈何
    特殊學生,家長護短吵鬧,老師無可奈何。融合教育,想說愛你不容易。這樣的孩子在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家長要和老師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配合,才能獲得有利於他們成長的教育效果。但是在家長眼裡,他們的孩子是最好的,就是寶,除了明顯的掩蓋不住的呆傻,家長才會承認,一些自閉症兒童,有注意力障礙的學生,家長不認為是病,他們覺得只是發育慢一點而已,慢慢長大就好了,應該和正常孩子一樣學習一樣要求。案例故事01.
  • 學生和老師拍手叫好,家長卻無可奈何?
    二、學生和老師拍手叫好 對於提前放寒假的消息最滿意和開心的自然是學生和老師了,儘管目前課業進度有所加快,但分攤到每一周的加課並不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何況大學課程本來就不密集。同時,老師在課堂上也會不自覺的加快進度,挑選重點內容來講,包括直接劃出考試重點,對學生來說反倒更容易應試了。
  • 面對家長群裡的「馬屁精」,老師無可奈何,該設置「免打擾」嗎
    導讀:面對家長群裡的「馬屁精」,老師無可奈何,該設置「免打擾」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面對家長群裡的「馬屁精」,老師無可奈何,該設置「免打擾」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初中生「0分試卷」走紅,班主任無可奈何,美術老師開心不已
    我們在上學的時期,每次測試我們學習的成果時,都會通過考試的方式來進行,如果考試的成績比較好,老師和家長都會表揚你,如果成績很差甚至倒數,老師和家長都會教育批評,因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學習成績則是結果。
  • 大學老師談教育——家長的過度維權對老師的壓力
    我認為「家長維權」與老師因壓力而不敢批評學生在本質上應該是兩碼事。我想,問題試圖反映的是,家長過度維權所導致的後果問題吧。倘若如此,我個人覺得,如果家長過度維權,的確會導致老師壓力過大而不願管教學生。而且,這是一件對學生成長非常不利的事情。
  • 現在當老師真的壓力很大嗎?
    經濟壓力巨大特別是對於男老師而言,經濟方面的壓力顯得尤其突出;男人的工資很多時候不夠養家,更談不上買車買房了;這些對男老師而言無疑是最大的壓力,沒有經濟實力,結婚處對象這事也就更難了。基於這種情況,很多男生已經不選擇當老師了,而是改行做其他更有錢途的職業去了。
  • 老師的壓力,主要來自教學?錯,這幾種壓力,你不做老師不知道
    很多人羨慕教師,其實也有原因,是他們認為教師現在沒有什麼壓力,因為現在作業是學生家長批改的,背誦是家長檢查的。所以他們認為沒有什麼壓力,但是其實教師的壓力一點也不小。也有很多老師在感嘆,我只想做一個教書的人,讓我安安靜靜的教書,因為我們老師不僅僅需要承擔教學任務,甚至還會承擔其他的任務和壓力。領導的壓力還需要承擔很多非教學任務,安全、文明城市、衛生等等。
  • 教育的壓力,老師的不易,家長的焦慮
    昨晚,我也忍不住看了小網紅鐘美美模仿老師的小視頻,也覺得教育部門完全用不著幹預。通過這些視頻恰恰能使我們感受到老師的不容易,真的是苦口婆心啊!其中,教育局要來檢查,讓孩子們把資料帶回家的橋段,讓我想起兒子小學時也曾三番四次把資料帶回來,說教育局的領導要來檢查。原來這不是升學壓力山大的山東省獨有的風景。
  • 小學數學「陰影題」,北大碩士無可奈何?家長:學位證可以撕了!
    數學老師表示這都是六年級的數學題,這道題的周長就是兩個半圓的弧長相加,研究生做不出來?真的可以撕學位證了。不過你拿著北大的證也不容易,是否捨得呢?你可是通過答辯了的人啊!北大碩士無可奈何?對周長的理解陰影部分的周長,難道不是指藍色這個部分嗎?
  • 學生學業壓力過大,主要原因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嗎?怎麼辦?
    從表面上看,現在學生學業壓力過大,主要原因似乎就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但是,從根本上來看,是應試競爭造成的。據我觀察,如今小學五、六年級周一到周五一般情況下需要2小時以上方能完成作業,周末一般情況下需要6小時左右才能完成周末作業。
  • 人生,有太多的無可奈何
    人生,有太多的無可奈何生命中,總有些遺憾,彌補不了;人生中,總有些意外,避之不開。生活,有太多的情非得已,太多的無可奈何。學會樂觀,別讓瑣事,擠走快樂;別讓壓力,影響心情;別讓情緒,淡了笑容。人生,有太多的無可奈何上天是公平的,當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 當大部分家長學歷高過老師,老師就會感到很有壓力,這是真的嗎
    很多人認為,如果一個班級學生的家長,大部分學歷比老師高,老師就會感到有很大壓力,唯恐說錯了什麼被家長鄙視。尤其是小學老師更是如此。確實,現在的家長,學歷普遍要比過去要高,本科畢業的比比皆是,碩士博士也絕對不少見。在有些名校,只要查一下資料,就會發現家長們幾乎全是985名校畢業。
  • 老師:「沒有成績說啥白搭」,第一名學生家長的發言卻讓老師慚愧
    這其實並不完全怪父母,父母選擇更關注孩子的成績其實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做法。家長不能在家做甩手掌柜,得負點責。」小白一下子憋了一肚子火,但一想場合不合適,小白只能忍下來。老師反過頭來邀請第一名學生的家長上臺分享成功育兒經驗。這位家長也是一位媽媽,她的女兒在上次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績。
  • 一年級家長自製桌牌提醒 老師感嘆「壓力很大」
    9月8日,河北邢臺市一所小學一年級的教室裡,家長為孩子自製的桌牌格外醒目。圖為家長用紙殼自製的桌牌標有孩子的名字。「孩子剛上一年級,班裡有幾十名小朋友,老師們更是管理多個班級,為了讓老師記住俺孩子姓名,特意做了桌牌」一位家長說。圖為家長為孩子列印的桌牌。
  • 淺談中學生如何面對壓力家長和老師該如何引導
    中學生是一個處於青春期的特殊的群體,在學習生活中面臨著來自社會、學校、家庭以及自身的種種壓力,由於他們沒有能力自行排解,又不願意和家長老師溝通尋求幫助,因此產生困擾引發心理壓力,而我們絕不能輕視這個問題,它會給中學生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不同程度的傷害,輕者可能會造成憂慮、恐懼、焦慮不安的情緒表現
  • 疫情之下升學壓力巨大!爸媽牢記這4點,能緩解孩子的壓力
    大部分畢業班的家長都比較緊張,因為孩子前段時間上了兩個月的網課,效果不是太明顯,而且感覺有些懈怠學習的樣子,所以現在儘管是返校了,家長的心其實還是懸著的。而對於返校後又被停課重上網課的吉林學子,其實他們的父母可以說是全網最崩潰的家長,因為擔心孩子的自覺性,害怕孩子因此與自己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
  • 學生經歷最長的寒假家長卻瘋了,老師:家庭教育很關鍵
    很多家長都表示趕快開學吧,再不開學我們就要瘋了。而各地的高三學生也陸續的開學很多家長在把學生送到學校之後,家長都非常的開心,言語之間抑制不住的開心,用各種快樂的舞蹈來表達孩子開學的喜悅。甚至有家長坦言說:去折騰老師吧。是什麼情況導致這種原因的呢?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
  • 家長:壓力巨大,網友:考慮周全
    隨著越來越多的省份宣布春季開學時間,不少地區學生陸陸續續地在開學,這讓還未收到通知的家長和孩子們萬分著急。通過網絡,我們能夠體會河南/廣東/浙江等省份一些家長的著急心理,能夠體會到他們所面臨的處境。高三學生4月7日或13日開學?
  • 教育廳發布通知,高校新生迎來「壞消息」,家長無可奈何
    教育廳發布通知,高校新生迎來壞消息,家長無可奈何!2020年高考在各種不利條件下終於落下了帷幕,很多高三應屆生搖身一變成了高校新生,這個時候,高校新生的開學牽動了不少人的心。河南省教育廳針對於2020級的河南省高校大一新生學費進行了調整,這就意味著說今年如果在高考之後報考河南省內本專科院校的學生的話,學費將有一定程度的上漲,這無疑對於高校新生來說是壞消息,家長也無可奈何
  • 寧波家長為這事壓力山大!家長、老師紛紛使出十八般武藝
    難怪一聽老師預約家訪,很多家長就「壓力山大」,一些內心戲明顯是走偏了!聽聽老師和家長都是怎麼說家訪的。 老師預約家訪 家長壓力陡增 市民馬女士的兒子即將成為鄞州一所中學的初一新生,上個雙休日,老師來家訪了。 「老師是提前預約的,我一聽周六老師要來,立馬就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