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欣賞:大型涉禽的白鸛,體態優美的黑鸛,看完真是長知識了!

2020-12-17 尚哥一說

白鸛

白鸛是大型涉禽。其羽毛以白色為主,翅膀具黑羽,成鳥具細長的紅腿和細長的紅喙。僅有兩個亞種,大小略有不同。嘴長而粗壯,在高樹或巖石上築大型的巢,飛時頭頸伸直。白鸛在歐洲是非常有名的鳥,常常在屋頂或煙囪上築巢。為食肉動物,其食性廣,包括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小型哺乳動物和小鳥。覓食地大部分為具低矮植被的淺水區。一夫一妻制,但非終生。雌鳥通常每年產4枚卵,孵化需33-34天,58-64天後出巢。

分布於歐洲,非洲西北部,亞洲西南部和非洲南部。其為長途遷徙性鳥類,在撒哈拉以南至南非地區或印度次大陸等熱帶地區越冬。在歐洲,白鸛有「送子鳥」之稱,被認為是吉祥鳥。白鸛是德國的國鳥。

白鸛為大型鳥類,體長90-115釐米,翼展195-215釐米,體重3000-3500克。壽命26年。翅膀長且寬,可滑翔。飛行時,脖子向前伸,腿向後伸,超出其尾尖。與其他鸛鳥類似,其腿、頸和喙都非常細長。羽毛主要為白色,翅膀處具黑羽。主翼羽、副翼羽、初級覆羽、上翼大覆羽、肩羽、小翼羽為黑色,具綠色或紫色光澤。初級飛羽基部白色,內側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外側羽緣和羽尖外,均為銀灰色,向內逐漸轉為黑色。前頸下部有呈披針形的長羽,在求偶期間能豎直起來。鳥喙為紅色,喙形較直,不向上翹,嘴基較厚,往尖端逐漸變細。眼周、眼先和喉部的裸露皮膚均為黑色,虹膜為褐色或灰色,眼眶周圍的皮膚為黑色。成鳥腿為鮮紅色。雌雄兩性在外觀上完全相同,只是一般雄性體型大於雌性。幼鳥羽毛淺棕色、灰暗,鳥喙、眼周、眼先和喉為黑色。

黑鸛

黑鸛是一種體態優美,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成鳥的體長為1-1.2米,體重2-3千克;嘴長而粗壯,頭、頸、腳均甚長,嘴和腳紅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為純白色外,其餘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可以映出變幻多種顏色。在高樹或巖石上築大型的巢,飛時頭頸伸直。

以魚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動物。棲息於河流沿岸、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有沿用舊巢的習性。繁殖期4~7月,營巢於偏僻和人類幹擾小的地方。

黑鸛大多數是遷徙鳥類,只有在西班牙為留鳥,僅有少數經過直布羅陀海峽到非洲西部越冬,此外在南非繁殖的種群也不遷徙,僅在繁殖期後向周圍地區擴散遊蕩。是白俄羅斯的國鳥。

黑鸛兩性相似。成鳥嘴長而直,基部較粗,往先端逐漸變細。鼻孔小,呈裂縫狀。第2和第4枚初級飛羽外翈有缺刻。尾較圓,尾羽12枚。腳甚長,脛下部裸出,前趾基部間具蹼,爪鈍而短。頭、頸、上體和上胸黑色,頸具輝亮的綠色光澤。背、肩和翅具紫色和青銅色光澤,胸亦有紫色和綠色光澤。前頸下部羽毛延長,形成相當蓬鬆的頸領,而且在求偶期間和四周溫度較低時能豎直起來。下胸、腹、兩脅和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或黑色,嘴紅色,尖端較淡,眼周裸露皮膚和腳亦為紅色。

幼鳥頭、頸和上胸褐色,頸和上胸具棕褐色斑點,上體包括兩翅和尾黑褐色,具綠色和紫色光澤,翅覆羽、肩羽、次級飛羽、三級飛羽和尾羽具淡皮黃褐色斑點,下胸、腹、兩脅和尾下覆羽白色,胸和腹部中央微沾棕色,嘴、腳褐灰色或橙紅色。

相關焦點

  • 拯救受傷黑鸛 它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飛行時腿上夾著鐵夾繫著長...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記者 張晴悅)今天,一條拯救受傷黑鸛的消息在不少西安人的朋友圈裡刷屏,也讓很多愛鳥人士的心揪了起來。因為這隻於12月9日下午2點出現在西安湖公園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條腿上竟夾著個鐵夾。       鳥類攝影愛好者張曉華是第一個發現這隻受傷黑鸛的人。
  • 「鳥中大熊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出現在富川龜石溼地公園
    近日,多隻「鳥中大熊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出現在富川龜石溼地公園,這一景況實屬罕見。看這裡,看這裡······「鳥中大熊貓」——黑鸛黑鸛是一種體態優美、體色鮮明、性情機警的大型侯鳥,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巢湖邊飛來近百隻稀有鳥類 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11月24日下午,近百隻東方白鸛飛臨巢湖半島國家溼地公園,在此逗留覓食。攝影愛好者錢茂松先生拍攝到了這壯觀的一幕。而據權威數據顯示,今年記錄到的東方白鸛的數量是往年的三倍。
  • 德國國鳥白鸛,為何被稱為「吉祥鳥」?
    白鸛是大型涉禽。其羽毛以白色為主,翅膀具黑羽,成鳥具細長的紅腿和細長的紅喙。嘴長而粗壯,在高樹或巖石上築大型的巢,飛時頭頸伸直。壽命26年左右。白鸛為食肉動物,食性廣,包括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小型哺乳動物和小鳥。覓食地大部分為具低矮植被的淺水區。一夫一妻制,但非終生。
  • 《體型勻稱高傲的白鸛》神醫-協助拍攝
    白鸛(學名:Ciconia ciconia)是大型涉禽。其羽毛以白色為主,翅膀具黑羽,成鳥具細長的紅腿和細長的紅喙。僅有兩個亞種,大小略有不同。嘴長而粗壯,在高樹或巖石上築大型的巢,飛時頭頸伸直。白鸛在歐洲是非常有名的鳥,常常在屋頂或煙囪上築巢。
  • 動物的社會性:鸛類是啞鳥,那著名的德國「白鸛村」又怎麼形成呢
    白鸛和紅鸛一樣,是一種更大型的涉禽,體長約1.7米,站立時身高約0.9米,全身白色,而兩翼尖端黑色,具金屬色澤。長嘴巴尖直粗壯,黑色,頸細長;朱紅色的雙腿很長,像高蹺的形狀。這樣,白、黑、紅三色交相輝映,使它顯得十分文雅和清秀。
  • 黑鸛棲身拒馬河 「野味」餐廳變「野保」
    北京多地發現黑鸛身影黑羽白腹、紅喙紅腿,在河灣淺灘間,時而優雅涉水覓食,時而成群結隊遨遊天空,體態優美、活動敏捷,它們就是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黑鸛,作為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極其珍稀。時下正值候鳥遷徙季,四處遊憩的黑鸛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關於黑鸛的新聞也頻上熱搜:黑鸛25年以來首次重返永定河、黑鸛首次現身密雲水庫……事實上,房山拒馬河流域也是北京地區黑鸛的重要棲息地之一。黑鸛是一種生性極為挑剔的環境指示性動物。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副主任紀建偉介紹,黑鸛對棲息環境要求很高,特別是對覓食水域要求特別高,需要水體食物豐富、水質清澈。
  • 【動物保護】山河屯:永勝林場營救白鸛
    日前,山河屯林業局有限公司永勝林場幹部職工在清理場區積雪的時候,偶然間發現在場部東側的小池塘的涵洞口處,停留著一隻大鳥,當時這隻長腿長喙、渾身雪白、翅膀黑羽的大鳥,呆立在冰冷的溪水中
  • 動物百科知識;鳥有多少種類,那飛行最高最快的鳥,又是哪種
    小型鳥類高度不超過300米,大型鳥類為3000-6000米。 如果說飛得最高的鳥,當屬兀鷲和大天鵝,其飛翔高度超過9000米,它們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白鷺涉禽:它們喜歡在水邊或沼澤生活,但大多數不會遊泳。共同的特點是腿長、頸長、嘴長,適於涉水取食,如黑鸛、白鷺、朱䴉、丹頂鶴等。
  • 貉、獐、狗獾、黃麂、豪豬……一大波上海鄉土動物在此亮相
    該展區以上海溼地生境、丘陵密林生境營造為主,展示在這兩種生境中棲息的動物物種,既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水獺、獐、豹貓、華南虎、東方白鸛等),也有本區域的代表性物種(豬獾、狗獾、貉、綠頭鴨等)。據園方介紹,整個展區以上海溼地生活環境、丘陵密林自然形態為特色,儘量讓動物生活在模擬自然的展區裡。
  • 「送子鳥」首次起舞九段沙 白鸛為一級保護動物(圖)
    近日,九段沙自然保護區管理署的工作人員和上海野鳥會的志願者在九段沙溼地進行常規鳥類調查時,首次發現並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鸛。這隻白色大鳥正張開著黑色翅膀,優雅地在灘涂上散步起舞。  白鸛一直被人們視為吉祥鳥,素有「送子鳥」之稱。
  • 動物百科知識;同為鳥類,為啥它們的頭和爪子都不一樣呢
    蒼鷺、白鸛等涉禽類在淺水處捕食,長長的頸,長長的腿,長長的喙使它們捕起食來得心應手。 鷹、鷲等猛禽的足強健有力,趾端有長而銳利的鉤爪,捕獲的動物很難逃脫。鶴、鷺、鸛等涉禽的足較長,適合淺水中行走,既不會弄溼羽毛,又可以擴大視野範圍。
  • 東方白鸛的死亡之旅
    被毒死的東方白鸛,被投毒者賣到餐館的價格,並不與它們的稀有程度成正比。它們與蒼鷺(天津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等尖嘴長腿鳥類似,值200多元。  毒鳥者林龍說,野生鳥類在當地大多按只論價,從幾元錢到上千元不等。
  • 上百隻鳥兒在瀘州這棵樹上築巢,還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
    近期,永樂鎮簡陽村又發現一株百年古樹,樹上也聚集了上百個鳥窩,白鶴、蒼鷺、白鸛等野生鳥類生活在一起,宛如人類社會中的「大雜院」。百年古樹養百鳥暮春時節,黃桷樹才發出新芽,遠遠望去,光禿禿的樹枝上聚集著上百個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鳥巢,一個挨著一個,仿佛點點繁星綴在枝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