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真的是一字不誤嗎?上帝也是不完美的

2020-12-12 時光溯洄者

#聖經的故事#

「以現代理性看耶穌的話,破洞很多。要不求甚解地去解,不求甚解就是一種解。」

這段話出自木心,被收錄在陳丹青的「上課筆記」 ——《文學回憶錄》中。區區幾十個字,卻把宗教與理性間的平衡點一語道破,也為我們生活提供了一個解——「不求甚解」。

01在教徒群體中的三年經歷,讓我印象深刻

對這句話的敏感與讚賞,很大程度上與我在美國基督教高中的三年經歷有關。我於本該在國內讀高一的那年選擇了來美國,在美國一所基督教的高中讀十年級。坦白講,我來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信教,相反,我是一個比較堅定的無神論者。我來的最初目的也不是為了接觸基督教,而是為了有更好的渠道通往美國的好大學。

在基督教的圈子裡,有一個問題飽受教堂牧師、信徒、和基督教學者之間的爭論——《聖經》真的一字不誤嗎?

大部分的基督教徒都是支持派。他們認為,作為上帝留給人類的禮物,《聖經》必須準確無誤,因為上帝是完美的。如果《聖經》中有任何差錯,也就間接地說明了上帝不是完美的,那麼那個「全知、全能、博愛」的上帝則就不存在了。

反對派則更多被現代的理性所說服。在反對派看來,「耶穌在水上行走」和「用一桶魚餵飽上千人」的故事,用現代科學的眼光看,實在讓人難以信服。

但是這難道證明了上帝不存在?基督教中,教徒最重要的是「信仰」,英文作「faith」。最讓一個基督徒引以為豪的莫過於自己有超越所有人信仰。大大小小的教堂中,牧師們都會反覆強調:「as Christians, we must have strong faith in God.」

這裡所謂的「strong faith」(堅定的信仰),在我眼中其實與他們所唾棄的「blind faith」(盲信)如出一轍。在他們眼中,上帝是至高無上,毋庸置疑的存在,我們以人類的理解去解釋上帝的存在,就好像一條金魚想要搞懂人類的數學題,是不可達成的。

在Bill Nye(美國科普明星)與Ken Ham(基督教學者)的辯論中,當被粉絲問到:「需要什麼才能放棄自己的立場而去相信對方的世界觀」的時候,Ken直言不諱地說:「Nothing.」 對他來說,上帝是毋庸置疑的。在這種觀念下,即使理性告訴一個基督徒,上帝的存在很可疑,他也不應該去否定上帝的存在。於是反對派主張:《聖經》中的很多故事,其實是寓言故事,就如《伊索寓言》和《安徒生童話》一樣,雖然用的是隱喻,卻揭露了上帝的思想與安排。

站在教義爭論的角度講,反對派的論點似乎不太站得住腳。然而,反對派的這種思維方式,卻非常值得我們每個普通人仔細品味。

02不一樣的解說

雖然說我上的是一間教會學校,但學校裡卻也有一些和我情況類似的無神論者,有些是留學生,有些則是被信教的父母強迫從公立學校轉來的學生。他們的共同點當然是不信神,而他們中很多人則隨之自然而然地唾棄聖經和基督教的教義,也不太看得起其他的基督教徒。

或許是想集中教導我們這些無神論者,我們學校特地把校裡的「對聖經不太了解的同學」分在了同一個聖經班(其實就是無神論學生,但是我們這些無神論學生不會公開表明我們不信上帝,所以學校用了另一種名義把我們分在了一班)。老師對我們非常好,也很有耐心地和我們學習《聖經》裡的每個故事,然而幾乎沒有一個學生有任何的思想改變。

有一天,我們的聖經老師生病請假。來代課的是她的兒子,也是我的電腦老師。和校長及大部分學校的老師不同,我的電腦老師相信上文中反對派的觀點——《聖經》更多的是寓言故事而不是史料。

那一天,他給我們全班做了一個講話:「或許在座的很多同學都對《聖經》有所懷疑,甚至是無神論者。但其實這重要嗎?

「我作為一個基督徒,也對《聖經》中的很多故事存疑。耶穌真的能在水上行走嗎?耶穌真的能讓殘疾的人康復、讓死去的人復活嗎?以現代物理學和生物學的角度看,這些故事都非常可疑。研究那些生物學、物理學和歷史學的問題和矛盾更多是學者和專家們的責任,而我並非一個史學家,也並非是生物學家。《聖經》對我個人而言,更重要的是裡面的教義。耶穌可能沒有在水上走,耶穌可能也沒有能讓殘疾的人康復、讓死去的人復活,但這些故事都被上帝和先知們放在了《聖經》裡,說明它們都有存在的意義,都有被我們讀的意義。

「你們有的是無神論者,但誰說無神論者不能讀《聖經》呢?對我們普通人而言,那些物理學和生物學的問題和矛盾,其實都不妨礙我們理解《聖經》的主旨,不應該成為我們不讀《聖經》的理由。不同教派的基督徒也好,異教徒也好,無神論者也好,只要《聖經》能給你一絲絲為人處事的啟示,《聖經》對你就是有價值的。我們對待《聖經》,甚至對待所有書與事,都不能因為在表面上的一些無傷大雅的細節,而錯過了其內在對我們真正有用的精髓。」

我猜這位電腦老師在很多人眼裡一定不是最虔誠的基督徒,但他的這一番話卻讓我感觸尤深。

03

他讓我想起了《文學回憶錄》中的講師——木心先生。在《文學回憶錄》中,雖然木心並非教徒,木心對於《聖經》的喜愛不亞於世界上任何一本書。他的態度也很明確:「實實在在說,我之所以讀佛經,讀《聖經》,繼之考察禪宗六祖,又泛泛而論探索了經院哲學,這樣做的意義大至有二:一,真理有無可能;二,精神上的健美鍛鍊。」而對於如何讀聖經,木心先生也給出了答案:「以現代理性看耶穌的話,破洞很多。要不求甚解地去解。」

同樣是聖經,非教徒的木心先生對《聖經》的理解,卻比很多基督教徒要深刻。對木心而言,《聖經》的價值不取決於耶穌是否真的能在水上走,不在於耶穌是否真的能讓人起死回生,而在於耶穌的言行中的智慧。如果把《聖經》限制在了真與假,對與錯的框架內,那麼它所剩下的所能夠被攝取的營養及樂趣,就也就寥寥無幾了。

雖然對於普通無神論者而言,聖經也未必是我們必讀書目之一,但我的電腦老師和木心這種「不求甚解」的態度,卻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思維方式。

04

我曾經在一位大學文學教授家做客,有另外一個客人問到:「什麼是『雅』?」 那位教授回答:「『靜』就是『雅』。」 我對這個「雅」的定義印象深刻。如果「靜」則為「雅」,那麼反之,「俗」則可以解釋為「不靜」,抑或「躁」。

我認為,「不求甚解」的更深一層含義,就是「包容」。而把「包容」做到極致,則是「靜」。

我喜歡看村上春樹的作品,《國境以南,太陽以西》、《尋羊冒險記》、《舞!舞!舞!》和《海邊的卡夫卡》等都是我的最愛。我留意到網上很多很多書評嘲諷其他人讀不懂讀不透村上春樹作品的內在含義,也有人認為村上春樹關於「性」的描寫俗不可耐。

雖然我寫不出細緻入微的書評,也不敢說自己明白村上春樹作品裡的所有隱喻,但我從來都不會在意。在我看來,我讀村上春樹的作品,目的都不是讀課本那樣一字一句仔細琢磨,非得嚼出個什麼東西。

相反,我只是純粹在享受閱讀的過程,享受在村上春樹筆下離奇古怪的情節中穿梭的樂趣。某些時候忽然有所感觸,或是忽然頓悟,我便馬上記下我的感想。正如陶淵明那句「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 便欣然忘食。」

以「不求甚解」的態度讀書,等於是以包容的心態讀書——包容書中的誤差,也包容自己的愚笨。以「不求甚解」的心態讀完一本書,少了的是對書和自己的水平的懷疑和焦躁,平添許多「每有會意」後的那份「欣然」。如果把讀書看作是日常生活,過於計較細節與無傷大雅的小事,只會使自己變得焦躁,難以相處,或稱為「俗」。

「不求甚解」地生活不代表沒有原則的生活,而是以包容萬象的心態活著,寧靜而不躁地活著。不求即刻頓悟世間所有道理,但能「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份包容,這份灑脫,也就是我們通往「雅」的「解」了吧。

相關焦點

  • 上帝常常不聽禱告嗎
    上帝是一切國度的主宰。耶穌說,國度是你的,權柄是你的榮耀也是你的。那我們怎麼在神的國度享受神的同在,利用神的資源,做成神的工作呢?上帝常常不聽禱告嗎?以利亞擦乾口水,天使說,你好嗎?以利亞說,好什麼,求死都不能。以利亞是一個應該受佩服的人。他講一句話,我不比我的祖先。這樣的人真的胸懷大志,如果一個青年人,說,我要死了,因為我沒有孔子厲害,我要用過他。全本《聖經》只有一個人這樣求,這種人,現在有沒有啊?你有沒有這樣禱告過嗎?我要超過某某人。
  • 《聖經》:為什麼上帝對人類說謊?
    在《聖經》的「創世記」篇中,詳細記敘著上帝創造萬物的過程。而人類是最後被創造的,上帝把人類安置在伊甸園中。上帝又用亞當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妻子便是這樣產生的。那時候人類都是赤身露體,認為這很正常。但是,上帝為什麼對亞當說不能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實」呢?
  • 保羅華許牧師:聖經中最可怕的經文「上帝是良善的」
    《聖經》是神對人所說的話,當人遵行聖經的話生活時,道路會恆通,人生會蒙福。但《聖經》中最可怕的經文就是「上帝是良善的」,因為我們是全然敗壞。保羅華許牧師再次強調,罪人只能靠著耶穌基督的拯救才能脫離聖潔公義神的震怒和審判。
  • 【信仰問答】葛培理:我們如何理解聖經無誤?
    問:你能舉出聖經無誤的例子嗎?答:簡單地說,因為上帝是不會錯的。聖經是上帝的話,所以聖經也不會有誤。前兩個前提在聖經中有清楚的教導。上帝是不可能說謊的(來6:18,多1:2)。《民數記》23章19節說:「神非人,必不至說謊;也非人子,必不至後悔。他說話豈不照著行呢?
  • 聖經解密:財主真的不能進天國嗎?
    比如創世紀第一章,講到女人的後裔要勝過那古蛇,如果不是通讀整個聖經,就不知道這個後裔就是以賽亞等眾先知一再預言的彌賽亞耶穌基督,而勝過蛇的時間是啟示錄裡面才有說明,也就是說,聖經開篇第一卷的一節經文,需要貫穿正本聖經進行解讀,才可能不理解錯,不然我們也會犯下夏娃一樣的誤解,以為上帝應許她的後裔,就是她的第一個兒子,從而給他起名該隱,意思是上帝賜給她一個兒子,也就是伊甸園裡面上帝應許的那個後裔
  • 你怎麼知道《聖經》是上帝的話?
    如果《聖經》不是上帝的話,那《聖經》有可能,第一,是人的話,第二,是天使的話,第三,是魔鬼的話,因為能講話的有上帝、魔鬼、天使和人。如果《聖經》不是上帝的話,那是人的話嗎?是魔鬼的話嗎?是天使的話嗎?《聖經》是上帝的話,因為上帝啟示人以後,他是這樣交代吩咐我們。《聖經》上提到越過4800次提到「耶和華如此說」,而孔子的《論語》一次都沒有這樣講。孔子沒有說過上帝對我說,孟子也沒有說過,老子也沒有說過,諸子百家裡都沒有說過這樣的話語。
  • 愛因斯坦相信上帝嗎?他的「上帝之信」和聖經,拍賣再次引發爭論
    上周五,在蘇富比拍賣的是愛因斯坦在1932年寫下的一本聖經:「這本書是取之不盡的生活智慧和安慰的源泉。」與此同時,佳士得正在拍賣1954年的一封信,其中愛因斯坦宣稱:「上帝對我來說只不過是人類弱點的表達和產物,聖經是一系列光榮但仍然是原始的傳說。」
  • 聖經解密:上帝信仰vs阿拉丁神燈
    那麼,上帝真的存在嗎?祂能夠賦予我人生的意義嗎?祂能給予我繼續面對如此隨時可能再來的艱難時刻勇氣嗎?如果上帝存在,並且是仁慈的,那人生為何要面對那麼多的苦難呢?那麼,我之所以經歷那麼多的苦難,也是因為如此,仗著學習過幾天無神論,無法無天,不按著上帝的律法行事,卻自高自大,弄虛作假,肆意妄為,所以天理循環,報應不爽!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
  • 聖經有提到過「恐龍」嗎?
    讀者會問,若是上帝詳細說出創造過程,不是更讓人驚嘆上帝的偉力,從而激發對上帝的讚美和敬拜嗎?但上帝沒有詳寫。只是告訴你:上帝一說,「事就這樣成了」。反而在聖經中,一些看上去不大的事兒,上帝卻記載得非常細緻,如那個摩押女子路得掀開波阿斯的被子,悄悄躺在他腳下的一幕,竟寫得歷歷在目。世上哪卷歷史書會寫這樣的小事?上帝眼中的重要與否,跟人的看法真的是不同啊。
  • 聖經解密:上帝為啥不拯救祂的子民脫離死亡呢?
    而更多人對於50名神父死於疫情的評價是:真的不知道輕重啊!這不是添亂嗎?總而言之,在這場疫情的災難和死亡裡面,人們可憐神父的有之,佩服神父捨己為人的精神的有之,然而更多的人,給予神父的行為的評價更多的是指責和嘲諷!
  • 讓我們經歷生離死別的上帝 真是全能的嗎:淺談「全能」的定義
    我們需要一個回應,以便於我們可以在以後的道路可以堅持這份信仰,也讓它支持我們勇敢地走下去,否則真的太難了。2我們稱呼上帝為父,祂卻帶走了我們的摯愛,沒有像與亞伯拉罕商量那樣,單方面地行動了。我們的抱怨不合理嗎?還是我們對上帝的認識有什麼誤解?上帝創造了世界,難道不應該對全世界負責嗎?
  • 晚清《聖經》「God」漢譯之爭,God是如何被翻譯成上帝的?
    利瑪竇在華時期,最初,他選用中國典籍中的「天」和「上帝」來翻譯「Deus」;後來,他了解到朱熹將「天」解釋為一種義理,認為不符合「Deus」之意,便棄用了,轉而使用「天主」和「上帝」。利瑪竇去世後,龍華民反對「天」和「上帝」這兩個譯名,認為它們不能表現出「God」的真正含義。
  • 第18集)10講問題解答-1教義的權柄-關鍵的教義-聖經無誤論
    第 10 講問題解答一 教義的權柄;關鍵的教義;聖經無誤論 錄入: 小天使  Q1:您一直講到說,教義在信徒身上的權柄,是跟它符合聖經的程度而決定的。不過,我想我們很多弟兄姐妹那些對預定有保留的,可能他們就是對預定有保留,而且做出很多不必要的、也聖經不許可的推論。「既然神預定了誰得救,為什麼還要傳福音呢?我也不用信主了。」這種的推論本身,第一是沒有道理的,第二是不合乎聖經的,第三是聖經不容許的。 所以假如你 真的要做一位亞米念主義者呢,背後那個哲學是很恐怖的。
  • 《古蘭經》抄襲《聖經》了嗎?
    然而,先知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是個文盲,不要說研讀《聖經》,就是去了解《聖經》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對他來說都有著極大的困難。《古蘭經》和《聖經》雖不乏相似之處,但差異也是巨大的。如《古蘭經》和《聖經》都描寫了世界創造的過程。《聖經》中的有關描寫主要集中在《創世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
  • 唐崇榮:《聖經難解經文》良心是上帝的代表
    節選自 唐崇榮牧師 聖經難解經文 第十一講 神的公義上帝是聖潔的,所以他給我們聖潔的呼召。上帝聖潔的本性成為我們被造的形象。所以人是唯一有道德觀念可能性的活物,這樣聖潔的本性,神就把一個代表放在我們裡面,這就是良心的功用。
  • 如果你不讀聖經,請把家裡的聖經都扔掉
    以至於他們對真理非常的清楚,當教會當局掌權者偏離的時候,他們會冒著生命危險出來反對,並不是因為他們看當局不順眼,而是他們心裡的真理讓他們出來維護真理。不讀經,我們心裡就沒有神的話。我們沒有神的話,我們拿什麼來行道?憑感覺嗎?還是憑我們周日在教會聽到的三言兩語。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我們信,信不下去;不信,又不敢。
  • 感恩節:十大聖經經文默想上帝的恩典!
    聖經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是「恩典」(Grace)。神學上,最有名的神學家之一的奧古斯丁也對「恩典」一詞闡述過很多,奧古斯丁自從皈依基督教後就一直在努力捍衛上帝的仁慈和正義,其表現就在於他把上帝的恩典作為其它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神學是信仰的核心表達和闡述。
  • 聖經解密:上帝眼中的生與死
    而更多人對於50名神父死於疫情的評價是:真的不知道輕重啊!這不是添亂嗎?總而言之,在這場疫情的災難和死亡裡面,人們可憐神父的有之,佩服神父捨己為人的精神的有之,然而更多的人,給予神父的行為的評價更多的是指責和嘲諷!
  • 進深:聖經論 第二十課 | 聖經無誤論(二)
    他們認為現代人不會聽從聖經的無誤權威,所以把聖經的道德教訓留下,將歷史和科學的部份拋棄。他們樹立了人本主義的理性為最高權威,用人的理性來決定什麼是神的話,以人的理性作為神,用人的理性取代了聖經。B. 新福音派或開放福音派的說法與錯誤1、這些神學家聲稱相信聖經所講的福音真理,相信耶穌是救主,只是他們認為聖經包含了神的話,但不都是神的話。
  • 如何使用而非濫用聖經?
    在臺灣,有的神學院申請入學的條件是要求考生有純正的信仰……,然後進到神學院受教,老師一再強調聖經無誤論……。我個人並不是不贊同這樣的言論,問題是在世上已經不存在聖經真正的原稿(手稿)。各位若忠於聖經的態度的話,應該承認聖經既然是從古抄本翻譯過來的,自然難免有誤(不是上帝的錯誤,而是人的有限或非故意的錯誤),好比拼錯字或是字序的顛倒……等等。雖是如此,我們深信上帝所要傳達給人類的真理全然完整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