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廉吏傳》之瓊州清風 揚廉史冊

2021-02-19 海南廉政

海南歷史上的廉吏,除赫赫有名的海瑞外,不乏佼佼者。明清兩代,海南人才輩出,進士舉人數以百計,為官作宦卻無一貪墨瀆職、虧行敗德者,而清廉幹練,操守高潔者卻不勝枚舉。除了這些從本土走出去的傑出官吏,更有許許多多來自外地的清官廉吏,他們勤政愛民,深受海南人民的愛戴和懷念。而今明兩天,海蓮君將為大家帶來《海南廉吏傳》的系列故事,傳承他們的廉政精神。今天,我們先來說說那些給我們帶來瓊州清風,揚廉史冊的廉吏。

(海瑞故居還有一個別名「清正園」,這裡還是海南省一個重要的廉政教育基地。)

(海瑞被譽為中國十大廉吏之一。圖為海瑞故居的海瑞雕像。)

在海口市紅城湖旁邊的海瑞故居紀念園中,不但常年免費對公眾展出海瑞這位大明清官的事跡,那裡還有「中國十大廉吏」和「海南十大廉吏」的圖文資料,讓參觀者一飽眼福。

海南歷史上的廉吏何其之多,並未限於「十大」,既有本土走出去的傑出官吏,也有來自外地的廉明官員,他們身上的清廉、勤政和愛民之風,既是瓊州之幸,也是中國之幸。

在我國正在轟轟烈烈地反腐倡廉的風潮之中,古代海南廉吏的故事,不能說不起著正面、積極的鏡鑑作用。而重讀他們的故事,尚能萌生穿越時空的感動。

封建時代,自宋代以上,海南屬邊鄙蠻荒之地,罪臣宦謫之區,雖隸屬中央版圖,但守土之官每畏險遠,多有怠政待遷之意。更有甚者,專以搜括地方特產以賄賂朝中權貴求升遷。最典型者,如漢武帝末年的珠崖太守孫幸,徵調當地百姓上繳「廣幅布」,百姓因此家破人亡,奮起反抗,攻郡殺幸。又如唐代郡守韋公幹,抓捕百姓為奴,把官衙當作私家作坊,營造各類金珠寶貝,還劫掠過往商船,殺人越貨,無惡不作。

但與這類酷吏相反的是,其時也有一些廉潔自守、造福地方的好官。如:東漢時期的僮尹,曾任儋耳(即今儋州)太守,不僅自身廉潔,還告誡僚屬毋貪珍賄,移風易俗,深受百姓愛戴;唐代的王義方、貶官海南,以詩書禮義教化百姓,使風俗變易,促進地方開化。

儘管宋元以前,海南的官吏多為貶官罪臣,也有不少貪官、酷吏,但與之相反的是,也有一些潔身自愛,造福一方的好官。

貶謫之地 不乏清廉官吏


唐德宗貞元初年,李復為廣州刺史,渡海至瓊平叛,奏請設立瓊州都督府,恢復地方治安,撫綏百姓。又教導當地百姓「陶瓦為屋」,改變瓊人住茅屋的習慣,變茅屋為瓦屋,以避颱風。

宋代張岐,宋真宗時以秘書丞出任瓊州知州。在他任上,禁止所屬官吏不能收受群眾的饋贈,以清廉自守,深得群眾的敬重。

宋代,瓊州的特產沉香為權貴階層的上等奢侈品,因此守土的地方官經常壓價收購甚至以勢搶奪,以上貢為名,勒索敲詐,成為地方民眾的一大禍害。神宗元豐年間,瓊州安撫使朱初平與劉誼向朝廷上奏,對此不法行為嚴加制止,免除了百姓的痛苦。同時,針對當時海南四州軍賦稅問題的雜亂現象,朱初平還上報朝廷,進行改革,減輕百姓負擔。

南宋初年,崔與之任廣西提點刑獄,浮海巡視海南。獎廉劾貪,成效顯著。當時,海南特產苦丁茶,州縣強徵作為貢品,又強徵婦人織吉貝布,一時成為民之大患,崔與之了解實情後,一律奏請罷廢。瓊州人感激他的善政,將他的事跡編寫成《海上澄清錄》。經過調查地方行政情況,他又上疏朝廷,言及地方十大弊政:一是監牢裡犯人過多,人滿為患;二是違法審查案件,刑訊逼供;三是犯人每因冤案致死;四是官吏貪贓枉法;五是老百姓受村官欺侮,承受的勞役不均;六是地方守軍到處騷擾百姓;七是濫追錢糧賦稅,苦逼百姓;八是到處抓人捕人,製造事端;九是奸詐狡猾的訟棍製造訴訟;十是州縣禍害百姓。後人將這十事刊刻成文,名曰《嶺海便民榜》。他曾將自己的從政心得書成座右銘:「無以嗜欲殺身;無以貨財殺子孫;無以政事殺民;無以學術殺天下後世。」可謂一代廉吏,風採昭然。

南宋末年,有紀應炎,任澄邁縣主簿,廉潔有守。曾有富人向他行賄,將銀子埋藏在大米中送給他。他發覺後,立即歸還並加譴責。後升任南海知縣。

宋代以前這些在海南地方留芳世代的廉吏典型,雖未完備,亦可見一斑。

明清兩代,海南人才輩出,進士、舉人數以百計,為官作宦無一貪墨瀆職、虧行敗德者,清廉幹練,操守高潔者不勝枚舉。除赫赫有名的海瑞外,不乏佼佼者。


本土廉吏 島外揚美名


而宋元鼎革之際,卻是海南歷史上「鳳凰涅般」式的「浴火重生」。由宋入元,再入明,可謂柳暗花明,奇峰嶔突。南宋末,當舉朝納降,神州陸沉之際,海南成為孤島,卻有南宋最後一任安撫使趙與珞率領海南人謝明、謝富、冉安國、黃之傑為首的義勇極力死戰,不肯降元,最後兵敗被施酷刑,車裂(即五馬分屍)以死!這一事件影響激烈。

對此,明代海南先賢唐胄曾感慨萬千:「苦節拒敵,亦不過斬首自盡而已,豈有若此裂殺之慘哉!」他認為,這是海南人丹心不泯的體現。他們不食官祿,只是普通老百姓,但在故國敗亡之際,甘心赴死,至遭酷殺,是何等的壯烈!唐胄認為這集中了華夏民族所有的忠烈精神。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也評價說:「宋末,瓊州人謝明、謝富、冉安國、黃之傑,從安撫趙與珞拒元兵於白沙口,皆被執不屈死。於是終元之世,郡中無登進士者。明興,才賢大起。文莊、忠介,於奇甸有光。天之所以報忠義也。」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稱海南為「南溟奇甸」,從此,海南不再是海外炎荒之地而變成了「濱海鄒魯」之區。

元代90多年間,海南士人沒有讀書出仕者,到了明清兩代卻異軍突起,仿佛天降群星,人才輩出。進士、舉人數以百計,並且為官作宦,無一貪墨瀆職、虧行敗德者,而清廉幹練,操守高潔者卻不勝枚舉。除赫赫有名的海瑞外,不乏佼佼者。

(丘濬)

丘濬,瓊山人,字仲深,諡文莊。明景泰五年進士。丘文莊公一生清廉自守,好學深思,學識過人。累官至內閣大學士(宰相),是海南諸賢中官職最高者。前人評價他一生有三樣別人達不到的優點:「自少至老,手不釋卷,一也;詩文滿天下,絕不為中官(即宦官)作,其介慎二也;歷官四十載,俸祿所入,惟得指揮張淮一園而已。京師城東私第,始終不易,其廉靜三也。」為官四十年,生活儉樸,所得的薪酬,多餘的他都用於公事。作為官封一品的宰相,在京城只有一小小的私第,且數十年不加修葺,低矮潮溼,毫不起眼。因為這一難能可貴的品質,京城的人都把他居住的地方尊稱為「丘閣老巷」。丘濬七十六歲時薨於相位上,朝廷贈給他的諡號為「文莊」,按《諡法》,文莊之義即「學問優長,老成練達;任事勇直,持躬廉介」,也可算得上名副其實,蓋棺論定。

(邢宥)

邢宥,文昌人,字克寬。明正統十三年進士。官至左僉都御史。邢宥一生的職責在於監察官員的行為,而他的所作所為,確實做到了「於官吏則獎廉能,黜貪懦,於民則杜奸宄,抑豪右」,使貪官汙吏望而生畏,豪強惡霸望風而逃。而「打鐵先要自身硬」,作為一代名御史,邢宥「稟性廉介,於人不少假借,外樸內明」,外表看似乎樸實憨厚,內心卻明敏異常,決不可欺。他不畏權貴,秉公執法,不留情面,不講私情。後在明憲宗時期,因看不慣官場的腐敗風氣,斷然要求退休歸瓊。退休時,「囊橐蕭然如書生時」,清貧告老,兩袖清風。

(王佐)

王佐,臨高人,字汝學。明正統丁卯科舉人。鄉試時奪禮經第一名(禮魁)。據說因為被妒忌者所沮,未能考中進士,但其學問文章,見識才情實超群不凡,為同輩所稱。又因他「持身廉而不激,事上恭而不阿」,不知逢迎拍馬,鑽營取巧那一套官場把戲,所以官職最高做到州府同知。又因為在官場上不能隨時俯仰,「低徊三郡二十餘年,一官不徙」。儘管如此,他在每一任上,均能廉潔自處,不佔絲毫,卻為當地群眾多辦實事、好事,為群眾所稱道。因為官場上不得志,王佐退休回鄉後,致力於讀書著述,一直活到八十五歲。前人稱他「詩辭和平溫厚,文氣光明正大,當比唐宋諸大家」。

(唐胄)

唐胄,瓊山人,字平侯。明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戶部左侍郎。一生政績顯赫。曾因不滿宦官劉瑾專權用事,憤而居家養母,不願出仕。至劉瑾被誅,才復官就職。唐胄生性耿介,敢於抵制不正之風。從不討好上司,以求升遷。對底層群眾卻充滿同情。他在家閒居期間,曾寫下《詠萬州藤作女工》一詩,大膽揭露官府不惜民力,為一己之私逼死女工的罪惡行徑,質問:「福星監司賢太守,民殃至是公知否?」這是他的同時代人中,最為傑出的詩篇。他又曾堅持傳統「禮法」,上疏反對嘉靖皇帝將自己的父母供奉於太廟的違制之舉,並因此而被逮捕下獄。可見唐胄其人不畏權勢、正直無私的「硬漢」品格。

鍾芳,字仲實,原崖州人,改籍瓊山。明正德三年進士。累官至戶部右侍郎。人稱其精於吏事,政績大顯。學術精通,凡律歷醫卜之書也無不通貫,為嶺海巨儒。鍾芳有很長一段時間參與廣西田州的平叛戰事,屢建軍功,「凡藩祿軍功之難處者,區畫悉得大體」,曾升任江西右布政使。鍾芳生性簡樸慎重,極少嗜欲,退休後,居家十餘年,不入城市。有人以個人私事登門請託辦事,鍾芳婉言拒絕,回答道:「我堅守個人的志節,就像寡婦守節一樣,怎能到了晚年會喪失個人節操?」

王弘誨,定安人,字紹傳。明嘉靖四十四年進士。累官至南京禮部尚書。王弘誨一生清廉耿介,正氣凜然。他初入仕途時,正值海南同鄉海瑞被嘉靖皇帝囚於死牢,他不避嫌忌,親自給囚牢中的海瑞送醫送藥。他不畏權貴,對勢焰灼人而驕橫腐敗的名相張居正敢於批判,寫下《火樹篇》《春雪歌》等譏諷詩篇。他退休回鄉後,熱心於地方教育,捐己財以助學,創辦尚友書院,獎掖後進,不遺餘力。

雲茂琦,文昌人,字以卓。清道光六年進士。官至吏部郎中。雲茂琦一生,職位雖未至顯赫,但清廉幹練,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擒賊安民,平反冤獄,被百姓稱為「雲清天」。道光二十四年,雲茂琦告老還鄉,主持瓊臺書院。將自己多年積餘的官俸捐獻辦學。儉約正直,樂於行善,為世人稱頌不已。光緒元年被大臣舉薦,事跡被錄入清史循吏傳。

(薛遠)

(廖紀)

他們是明清兩代,海南本土最有代表性的廉吏典型,此外如薛遠、廖紀、林傑、唐絹、吳天挺、鄭廷鵠、林仕元、梁元龍等等,也都是名標青史的廉明官吏,值得後人景仰欽崇。這些瓊崖先賢,在他們的時代飽讀儒家經典,以仁政愛民為理念,為官作宦,以不貪為寶,以清慎為高,珍惜名節,矜持操守,共同形成了瓊崖一郡的廉政風氣,使中央朝廷也欽敬有加,在派遣來瓊的官吏時,也不得不考慮所派官員的德行。

明清時期,任官海南的外籍官僚,也每多可稱頌者,他們是廉吏,也是循吏,且不勝枚舉。他們的到來,實乃海南老百姓的福氣。

外來官員 多有廉政


陳新,廣西臨桂進士,明洪武六年任會同(今屬瓊海市)縣知縣。公正廉明,勤於政事。長期住茅屋當官舍,不以為意。閒時召集學生講課讀經,關心地方教育。

劉仕貆,明洪武十五年為廣東按察司分司瓊州。當時,海南漢黎雜居,民俗有以地方特產行賄官場爭取好處的陋習,且民風獷悍,若官不受賄,就使蠱術加害。仕貆為官清廉,他拒不受賄,但他卻能處處為民著想,減輕群眾的不合理負擔,大得民心,所以當地群眾並不因他拒不受賄而加害於他。

徐鑑,明宣德年間,任職瓊州知府,廉靜寡慾,孜孜愛民,有古循吏之風。在他任職期間,經常有朝中太監宦官到瓊州索要地方特產如沉香之類,徐鑑都加以拒絕。為防止這些宦官借視察州縣之名到下面搜括,他特地派人騎馬跟隨,監視他們。這些貪官看到徐鑑嚴正不可犯,只好收斂,不敢為非。

徐瑄,明正統進士,景泰七年,為監察御史,渡海駐瓊。他在巡視海南期間,所到之處,嚴禁下屬借接待行賄,僅以自己的薪水所得供給飲食,無多餘需求。且嚴辦貪官,擒拿奸吏,官民畏服。

瞿俊,明成化五年進士。弘治四年備兵海南,廉潔自持,嚴於律己。在海南期間,有貴官家屬違法橫行,瞿俊依法嚴辦,不講情面。又有富家子弟恃勢來訪。瞿俊飲食招待之餘,防他借名擅行違法之事,特令官員將他遞送出境。曾經有一縣令憐他清貧,送錢給他,他拒絕不收,縣令又多加錢,派一小吏給他送去,俊大怒,要抓那小吏送官府追究。小吏只好逃走。後瞿俊因病退休,家貧,「有圖書數百卷而已」。

方向,明成化十六年進士。正德年間任瓊州知府。在任期間,廉潔正直,不謀私利。瓊州有供王室之用的珍珠池,管珠池的太監韋眷,在瓊時勒索民間,橫取財物,方向嚴禁下屬不得供給。韋眷見方向如此嚴正,只好收手。方向入朝拜謁時,發覺他的僕人中有人私藏一珍珠賣錢,方向搜出,投入海裡。

潘楠,明萬曆年間任儋州知州。清廉自守,凡州裡要興建公益建築,他都用自己的官俸,不用群眾捐攤。舊時地方規定供奉官員的各項不合理開支,全部裁掉。按規定罰沒的款項一律歸公,不入私囊。日常生活之間,穿粗布衣,吃粗糧,有普通人也難以堅持的樸索作風。最後後卒於任上,儋州百姓哀悼不已。

朱之光,清順治十二年任瓊州知府。時當明清鼎革不久,瓊崖地方常有散兵遊勇強奪民居,強佔民田,因此一時訴訟紛起。他的前任又不能及時裁決,至使積案如山。朱之光慨嘆道:「民有屋,己不能居而僦以棲身;民有田,己不能耕而糴米餬口。訟之官而官不能別其曲直,則安用長官為?」於是勉力辦案,一個月功夫辦全部辦結。辦案過程中,無須疾言厲色,用刑鞭打而百姓自服,直言不諱,因此全島沒有不白之冤。當時,海南地產沉香等貴重的地方特產,地方官吏每強徵百姓,多方收羅以賄賂上司。朱之光一概行令禁止。其他善政也為群眾所津津樂道,傳頌不衰。瓊州人因此收集成書,名曰《海日澄清記》與宋代崔與之的《海上澄清錄》前後輝映。

李景沈,廣西臨桂進士,嘉慶十九年任瓊州知府。他清廉節儉,潔己愛民。有事下鄉時,一切費用,都是自個兒掏腰包,分毫不取於民。有案件發生,及時處理,不留冤獄。禁止行賄官府,以達私情。後升任羅定直隸州知州。

  此外,尚有羅傑、林床、楊護、胡訓、蔣科等等,都登錄地方志乘,傳頌不衰。(林冠群)


相關焦點

  • 清風揚正氣,廉潔伴我行丨軍山街女性幹部職工講廉、諾廉、倡廉
    清風揚正氣,廉潔伴我行丨軍山街女性幹部職工講廉、諾廉、倡廉 2020-09-10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鐵紀清風護航開封高質量發展(四)】清風勁吹正氣揚
    曹旭 攝清風徐來持續擦亮廉政文化經典品牌習近平總書記曾發出「積極借鑑我國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的號召。開封是八朝古都,廉政文化底蘊深厚、元素豐富。市紀委監委深入挖掘包拯、張伯行等古代廉吏和焦裕祿等當代楷模的廉政文化資源,持續擦亮經典品牌,讓橫貫古今的汴梁清風徐徐吹拂黨員領導幹部的心田。
  • 四川遂寧:從「蓮」之城到「廉」之城
    與此同時,中國鋰業之都建設如火如荼,具有濱水休閒特色的休閒度假一線城市正在加速推進……一張張簇新的「金字」名片,書寫著遂寧不斷超越自我的奮鬥歷程,見證著遂寧正在從成渝地理中心向發展軸心崛起的巨大蛻變。而推動這艘「遂寧號」高質量加速發展的,是由「廉」文化構築的良好政治生態所揚起的鼓滿時代清風的大帆。
  • 海南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瓊州學院-瓊州大學)歷史沿革
    1.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瓊州學院-瓊州大學)歷史沿革1993年通什師範專科學校、海南省通什教育學院合併組建瓊州大學(專科)海南省通什教育學院參見海南:「通什教育學院(……)歷史沿革」2006年瓊州大學(專科)升格為瓊州學院2006年海南民族師範學校併入瓊州學院1954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初級師範學校創建1955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初級師範學校更名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學校1966年海南黎苗族自治州師範學校停辦1972年海南黎苗族自治州師範學校復校1977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學校(大專班
  • 廉潔揚正氣,清風撲面來
    參觀廉政教育基地、組織廉政知識測試、舉辦廉政文藝演出、落實「閉環式」監督清單……金秋九月,我區充分運用豐富的警示教育資源,推動「算好廉政帳」專題教育月活動深入開展,奏響廉政強音,讓廉潔清風撲面而來。
  • 城西區組織開展「清風入萬家 廉潔揚正氣」 廉政文化主題活動
    城西區組織開展「清風入萬家 廉潔揚正氣」 廉政文化主題活動 2020-09-21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風助廉 清白傳家久丨「清風常伴 廉潔齊家」家庭助廉立德活動...
    國無廉則不安,家無廉則不寧。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德治的重要指示,12月26日,由中共重慶市紀委機關、重慶市婦聯、重慶市委直屬機關工委、重慶市文聯、重慶廣電集團(總臺)共同主辦的「清風常伴廉潔齊家」家庭助廉立德展示活動,在重慶人民大廈舉行。
  • 以文化築巢 引清風徐來
    作者:陳雪松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紀委監委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格局下,以陣地建設為基礎,以廉政文化為媒介,著力構思黨風廉政建設宣教工作新布局,力促廉政清風吹入「尋常百姓家」。
  • 倡廉潔 揚正氣
    原標題:倡廉潔 揚正氣提倡廉潔反對腐敗,是我們的黨必須要抓住的重大的政治任務。要自覺增強拒腐防變意識,做到揚正氣。要講原則,揚善懲惡,堅持黨紀面前人人平等,切實維護公平與正義。要嚴格遵守黨紀國法,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 精配「廉潔文化套餐」 涵養清風正氣讓「廉味」更濃
    這場遊客喜愛的文化活動,是江油市紀委監委結合「傳家風、立家規、正新風」活動,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不斷增強廉潔文化浸潤力的一個側面。近年來,江油市紀委監委不斷拓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立足「三不腐」機制中的不想腐,持續深化「好風傳家」系列活動,以李白家風館為廉潔教育輻射點,以「涵養清風」為主題,融合書法、繪畫和攝影等傳統藝術表現手法,聯動派駐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與農口系統三家單位,組織開展了第二屆「太白清風杯」廉潔文藝作品展。
  • 海南周刊丨人文美談穿越瓊浙
    蘇東坡曾在杭州任職,1097年被貶瓊州。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赴任瓊崖福澤邊地  瓊崖在古代長期被中原文化視為蠻荒之地,但瓊浙兩地的交往卻很早就開始了。「浙人與瓊人的最早互動,或許可追溯至漢武帝時期,浙江會稽郡人孫幸、孫豹父子相繼出任珠崖郡太守。」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張宏敏介紹道。
  • 清風廉影 | 綆短汲深 學以補之
    清風廉影 | 綆短汲深 學以補之 2020-12-08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鵬翮:清風素節 忠孝仁義(家風家訓)
    康熙帝贊其「天下廉吏,無出其右」,雍正帝贊其「志行修潔,風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張鵬翮能夠成為一代廉吏楷模,與其良好的家風家訓分不開。  張鵬翮出生於四川蓬溪一個書香世家。明末清初,蓬溪戰亂迭起,瘟疫肆虐,其父張烺背母躲避於深山老林,從此漂泊他鄉,多年後才回到蓬溪。
  • 「名姓相同志亦同」|兩位廉吏「于成龍」的故事
    康熙二十三年(1684)4月18日, 被稱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病逝於兩江總督任上,終年68歲。人們清點其遺物,木箱中除一套官服,別無他物……所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于成龍出仕即以「心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為己任,終其一生他無愧於此。
  • 海南為什麼叫海南,海南古時候叫什麼,海南歷史的由來
    唐虞時代,海南島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春秋戰國時本島或為百越地,在本島西部有部落組織儋耳國。秦朝時期,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並將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秦漢之交,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國勢力遍及海南島。
  • 當水之子遇上廉潔文化月,清風正氣入人心
    看見》 公管院 施佳寧、閆宏偉、過之熙、錢弋飛(右)三等獎:《祖國在上》 環境院 華欣怡、武禕凡、黃少剛、劉歆悅、錢昊亮(左)    三等獎:《十月中國》   土木院 谷宜聰、李子萌、吳詩睿、張悅、姚梓芮(右)三等獎:《青年禮讚》三等獎 大禹院 鬱張睿龍、沈佳希、陳嘯、王心榕(左)   三等獎:《盡小我之能,揚大國之威》 三等獎 商學院
  • 「瓊州文化大講堂」公益系列活動「冼夫人在海南」在海口市民遊客...
    人民網訊 8月31日下午,「記得住歷史,看得見鄉愁」公益系列活動「瓊州文化大講堂」第七場「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愛與傳奇」分享會在海口市民遊客中心舉行,海南文史專家馮所海深情講述「冼夫人在海南」,吸引了來自全省各地的冼夫人文化研究專家、愛好者和詩人作家。
  • 海南|我在瓊山區等你
    五公祠又稱「海南第一樓」,因祭祀著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宰相李綱、趙鼎及宋代大學士李光、胡銓五位歷史名臣而得名,是海南流放文化的代表地,也是了解海南歷史文化發展的一個窗口。五公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重修,後又經多次修繕,如今熠熠生輝。這裡樓閣參差,亭廊宛轉,泉湖環繞,山石美妙,素有「瓊臺勝境」、「瀛海人文」和「海南第一名勝」的美譽。
  • 慢讀丨歷代遊記中的瓊州勝景
    後來的人們,也理解丘濬這種對海南本土的熱愛,並加以讚許。如後來任瓊州知府的牛天宿的詩中就有「後來吟詠知多少,應讓文莊第一篇」的句子。此外人們所耳熟能詳的丘濬的《南溟奇甸賦》,是以賦的形式對海南風光進行了直接的謳歌,這也是其遊歷海南名勝之後的感情宣洩。可惜,明清時期所形成的海南遊記,大多沒有保存到今天。
  • 清風廉影 | 法不阿貴 繩不撓曲
    清風廉影 | 法不阿貴 繩不撓曲 2020-12-03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