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丨人文美談穿越瓊浙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編者按

  12月1日,「2020《海南周刊》文化學術年會·源遠流長——瓊浙文化對話會」在海口召開。

  海南與浙江的歷史文化淵源,源遠流長,水乳交融。

  對於海南島黎族先民的來源,學術界至少有三種說法,其中就有來自浙江河姆渡之說;早在西漢時期,就有浙江會稽人孫幸、孫豹父子先後出任珠崖郡守;北宋就有浙江商人來瓊貿易沉香的記載,南宋道家金丹派南宗創始人張伯端也是浙江籍人士,南宗五祖則是海南籍道人白玉蟾;明初瓊山教諭趙謙是浙江餘姚人,對海南文化教育事業的勃興,貢獻巨大……

  海南島不只是浙江文化的承接地,對浙江也有反哺和輸出。

  如明初當過仙居縣丞的澄邁人龐惠,就兢兢業業,為民排憂解難;文昌人邢宥擔任台州知府期間,也扭轉當地凋敝的文教和剽悍的民風;崖州進士鍾芳赴任浙江學使時,革除科舉考試弊端,向朝廷提出科舉取士應以才德兼優者為上的建議,使浙江的學風為之一新;海瑞在淳安縣令任上,更是讓酷吏、刁民聞風喪膽……

  在新時期的生態、經濟建設中,瓊浙兩地還有很多交流、互動、合作、共贏的空間,值得期待。

  海南與浙江雖相隔千裡,兩地人文交往卻源遠流長。一方面,不少從浙江到瓊州上任的官員,促進了海南文化經濟特別是教育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瓊崖學子考取功名之後也有不少到浙江任職,他們在浙江地方任上的故事傳為美談。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青壯年時代也曾兩度在浙江杭州任職,對杭州懷有深厚感情。直到晚年貶居海南,蘇東坡還時常與在浙江結交的朋友書信往來。

蘇東坡曾在杭州任職,1097年被貶瓊州。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赴任瓊崖福澤邊地

  瓊崖在古代長期被中原文化視為蠻荒之地,但瓊浙兩地的交往卻很早就開始了。「浙人與瓊人的最早互動,或許可追溯至漢武帝時期,浙江會稽郡人孫幸、孫豹父子相繼出任珠崖郡太守。」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張宏敏介紹道。

  海口五公祠紀念唐宋兩代被貶謫來瓊的五位名臣,其中李光便來自浙江。

  李光是越州上虞(今屬浙江省紹興市)人。北宋崇寧五年(1106年)進士,反對割地事金,曾指斥秦檜「懷奸誤國」,崇寧十四年又移瓊州安置,後又因被誣與胡銓賦詩唱和諷議朝政,再移昌化軍安置。居瓊10餘年,李光雖身處逆境,仍論文考史,著有《儒學記》等。

  李光貶在瓊州時還寫有《阜通閣》一詩,描寫了海南島上的外貿活動:「千帆不隔雲中樹,萬貨從來徼外舟。」從其詩句中可知當時海南海運貿易的繁忙。

  另一位浙江上虞人倪涷,是明萬曆甲戌年(1574年)進士,曾任職兵部,在明中葉的船政改革中有大作為,著有《船政新書》四卷。一生輾轉於撫州、荊州、淮安、瓊州等多地為官,所到之處,人皆稱頌。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倪涷已年近六旬,恰逢夫人新逝,兒子元璐尚幼。他幾次請辭還鄉都不被允許,還被迫遠赴瓊州任知府。但在瓊期間,倪涷開良田、鑿甘泉、辨冤案、利民生,成為海南歷史上的一代良吏。

  有一次,海防的巡邏官兵扣下幾十條商船,認作賊寇,並層層上報到掌管軍務的制府。倪涷說,把商船當成賊船抓,能一樣嗎?怎能這樣邀功呢?他極力為這些商船申辯,最終救下了幾百人。

海口市五公祠紀念的李光是浙江人氏。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攝

  山水江南瓊吏美談

  邢宥是海南文昌人,一生為官二十餘年。明英宗天順四年(1460年),44歲的邢宥出任浙江台州知府,當時台州的民事案件很多,但邢宥都不厭其煩,細緻地一一緣情據理,加以斷處,使得民眾人人信服,後因開罪地方官紳被迫於天順七年(1463年)離任。

  明成化二年(1466年),邢宥又任浙江布政司左參政;同年秋,升任都察院左御史,總督兵民財賦,兼理浙江杭嘉湖三府糧儲。史志記載,邢宥在任期間,廢寢忘食,汲汲於政務,事無巨細,悉心盡力。他還親自考察吏治民情,嘉獎廉明、賢能之官吏,罷黜貪婪昏庸懦弱的尸位素餐之徒,禁絕奸詐作弊的惡行,抑制豪強的橫暴,共罷黜不稱職的屬吏170餘人,江南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鍾芳是明代著名的理學家、政治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出生在崖州水南村,後落藉瓊山。33歲時,鍾芳考中進士二甲第三名,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授編修。後來被貶謫至安徽寧國府任推官,歷任漳州同知、知府、南京戶部員外郎、考功。

  鍾芳45歲時到浙江任提學副使(正四品),主政地方學政。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人文社科學院鄭力喬教授認為,浙江在鍾芳的宦海生涯中,是經歷前期挫折之後一個新的起點,通過這個起點他思想更加成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歷練。後來他被朝廷一路拔擢,在廣西、江西等地充分發揮了他的文韜武略,最終官至戶部右侍郎也證明了這一點。

  海瑞是明朝有名的清官,也是從海南走出的循吏,他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任明朝皇帝。海瑞38歲參加鄉試中舉,擔任福建南平教諭的工作,後來升任為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

  出任淳安知縣期間,海瑞看到這裡「富豪享三四百畝之產,而戶無分釐之稅,貧者戶無一粒之收,虛出百十畝稅差」,貧富差距之大和不公平已嚴重影響到百姓生計,於是決定重新清丈土地,規定賦稅負擔。於是淳安百姓的負擔有所減輕,不少逃亡民戶又回到故鄉。除清丈田畝、均平賦役外,海瑞在淳安還推行保甲法、明斷疑難案件、興辦社學等等,為當地百姓所讚譽。

瓊劇舞臺上的海瑞形象。 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瓊學浙學的共同特徵

  浙學、瓊學是指浙江、海南地區的思想學術,他們是兩種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人文傳統與理性精神。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張宏敏認為,浙學與瓊學,互學互鑑、共存共榮,既共同推動了中華文化的繁榮,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質和個性,也使得「瓊學」與「浙學」具有了以「兼容」「批判」「清廉」為基本精神的共同的學術特質。

  明代浙學與瓊學互動的典型案例是浙江餘姚人趙謙在瓊州發展教育的實踐。明朝初年,朝廷搜羅遺落在民間的賢人,趙謙再次被起用,翰林院學士解縉則建議趙謙「施教化於蠻夷萬裡之遠」,他便選了瓊山教諭一職。

  在瓊山,趙謙以「主敬之學」,潛心從教,「造就後世,一時士類翕然從之」「文風由是丕變,今瓊人家尚文公禮而讀孔子書,一洗千古介麟之陋,出而北仕於中州,中州士大夫不敢鄙夷之者,未必無所自也。」就連安徽、福建的外地學子也前來瓊州就學於趙謙。

  後人因此讚譽:「海南子弟,得聞聖學,實自謙始。」趙謙死後,葬於瓊山縣府城。明代海南名士唐胄撰「墓志銘」,盛讚道:「謂文化治於唐宣宗,禮樂盛於宋中葉,而文風則丕變於先生,其有功於吾土也大矣」。後來海瑞重修其墓,足見海南先賢對餘姚學者趙謙的推重,而趙謙也被讚譽為「海南夫子」「海南聖人」。

  張宏敏認為,歷史上浙籍、瓊籍思想家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也使得「瓊學」與「浙學」具有了以「兼容」「批判」「清廉」為基本精神的共同的學術特質。

  尤其在清廉方面,在浙江、海南歷史上,不乏名垂青史的清官廉吏,諸如廖紀、鍾芳、海瑞、雲茂琦、王陽明、邵銳等均是一代廉吏,浙學、瓊學中「清廉」「正氣」的特質得以呈現。

  瓊籍官員廖紀廉潔奉公,「羨萬金而不染」,是明代清官的模範;有「嶺南人士之冠」之譽的唐胄,為官清廉,其忠誠正直、剛直不阿;鍾芳任寧國府推官時積極清理積案,嚴懲貪贓枉法者。明末浙籍大臣劉宗周,在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時,先後提出了一系列懲治腐敗、實施廉政的建言。

相關焦點

  • 海南周刊| 福建與海南的移民之緣:「先祖遷自福建莆田」
    閩瓊文化的共通性歷來為學界所關注。在11月26日舉行的「人文點亮海之南——海南周刊10周年紀念」分會場活動「源遠流長——瓊閩文化對話」學術沙龍上,福建海南兩地學者就移民文化議題展開了廣泛交流,對證兩地史料及眾多族譜家譜記載,清晰呈現出閩瓊遷徙中的人群類型劃分,以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呈現出的不同特質。
  • 海南騎樓:串起瓊粵百年商貿
    騎樓,是瓊粵兩地千絲萬縷聯繫中的一根線,一頭繫著「吾鄉非遠」的親近感,一頭扯不斷百年歷史剪影中的商貿往事。騎樓既為商業提供便利,商業也孕育了騎樓的發展。湛江赤坎老街。  瓊粵兩地之間也是如此,兩地之間騎樓風格的相互影響,是兩地長期商貿往來的結果,而探尋兩地間經貿的往來,繞不開兩地自古以來的社會經濟交往活動。  《宋史·食貨志》中記載:「(海南)賈物自泉、福、兩浙、湖、廣至者,皆金銀物帛,直(值)或至萬餘緡;自高、化至者,唯米包、瓦器、牛畜之類,直(值)才百一,而概收以丈尺。故高、化商人不至,海南遂乏牛米。」
  • 來聽聽瓊浙兩省專家怎麼說
    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  瓊浙雖遠隔千裡,但仍有諸多相似之處:同為沿海省份,擁有燦爛的海洋文明和海絲文化;同樣擁有綠水青山,越來越多的鄉村依靠綠色發展成功轉型;同為旅遊大省,規模不斷擴大的旅遊產業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圍繞兩地文化與旅遊發展等話題,瓊浙兩省專家、學者暢所欲言,或是分析,或是提議,以期為將來的攜手前行凝聚更多力量。
  • 視頻|遇見海南老街民宿 帶你穿越時光
    從今日起,海南日報新媒體部《暢想自貿港》欄目將推出系列報導,關注海南民宿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規劃,出鏡記者將帶觀眾朋友「打卡」海南島內各具特色的優質民宿。(記者郭暢 周達延)新聞多一點>>>風格多元的海島民宿,你愛哪一款?
  • 從瓊A到瓊F——海南各地市名稱由來及歷史沿革簡要
    瓊A:海口市海口,別稱「椰城」,海南省省會,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城市,位於北緯19°31′~20°04′,東經110°07′~110°42′之間,地處海南島北部,東鄰文昌,西接澄邁,南毗定安,北瀕瓊州海峽,是海南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樞紐。
  • 海南周刊 | 我為海南「代言」 講解員把海南故事講給大家聽
    文\海南日報記者 侯賽  無論是探究一個地方的歷史、人文、自然、科學,各類博物館、歷史遺蹟以及自然景觀都為我們提供了海量的知識奧秘,而講解員則是架起參觀者與博物館、景區甚至一個陌生小鄉村之間的橋梁,能讓大家更好更快地了解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
  • 瓊版iPhone12比官網便宜1千多 海南免稅店iPhone開賣
    瓊版iPhone12比官網便宜1千多 海南免稅店iPhone開賣時間:2020-12-31 20: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瓊版iPhone12比官網便宜1千多 海南免稅店iPhone開賣 昨日,海南免稅城 Apple授權經銷商店開業,這意味著瓊版蘋果產品正式售賣。
  • 為什麼海南人說話互相聽不懂?
    在海南的小夥伴們 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 從海口一路向南 仿佛穿越了幾個「國度」 因為方言太多...
  • 瓊版iPhone12售價全球最低,海南島「拯救」代購行業?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張燕 | 北京報導「瓊版iPhone接受預定!iPhone12 Pro Max最多便宜1500,具體價格23號開售後確認。先到先得!」iPhone12新品發布會後不久,海南代購的群內已經開始瘋狂傳播瓊版iPhone代購的信息。根據群內流傳的價格,瓊版iPhone12的價格根據不同型號從4000多到1萬出頭不等。
  • 3億千瓦時雲電即將入瓊,有力支撐海南自貿港建設!
    3億千瓦時雲電即將入瓊海南全年計劃受入雲南清潔水電15億千瓦時從6月起,雲南清潔水電再次通過500千伏海底電纜送入海南,當月購入電量約3億千瓦時,今年雲電入瓊序幕拉開。「5月以來,海南電網負荷較去年提升明顯。為進一步做好迎峰度夏工作,經過兩地政府反覆磋商,最終將今年受入電量提升至1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50%。」海南電網公司市場營銷部總經理馬芸說。為做好清潔能源消納工作,海南電網公司對雲電入瓊規模進行了反覆論證,在保障電網安全的基礎上,深入挖掘雲電送瓊空間,促進雲南水電消納。
  • 海南發布5項政策支持人才來瓊發展
    張茜翼 攝中新網海口9月5日電 (記者 張茜翼)中央組織部等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海南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海南省委人才發展局牽頭對海南人才政策進行系統梳理,5日下午在海口發布《實施方案》5項配套政策。
  • 解析丨怎樣才能享受海南自貿港15%個人所得稅?
    文丨馬麗娜近年來,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如火如荼,一輪輪利好政策更是接踵而至。除放寬人才落戶限制極速網上辦理、來瓊住房補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海南自貿港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落地,更是極大程度地助力入瓊人才穩根固根,迅速發展。
  • 海南周刊 | 好萊塢效應攪熱海島遊 海南借力打造天然攝影棚
    文\海南日報記者林詩婷  《巨齒鯊》是首次在海南取景拍攝的好萊塢電影。不過,對於風光旖旎、景色怡人的海南來說,這並非是其首次「觸電」。近年來,隨著《非誠勿擾Ⅱ》《私人訂製》《芳華》等一系列影片在瓊取景拍攝的電影熱映,借力影視劇作品及綜藝節目等文化資源,海南積極打造天然攝影棚,瓊島曼妙風光與特色文化聲名遠揚,海南形象逐漸深入人心,有力推動國際旅遊知名度不斷提升。  「三亞灣是什麼地方?」  「沒什麼特別的,無非就是遊客密度在全球數一數二的海灘而已。」
  • 海外統促會中青年代表人士訪瓊 促進海南與世界合作
    海外統促會中青年代表人士訪瓊 促進海南與世界交流合作 本報海口12月15日訊 (記者昂穎 特約記者何光興)12月14日,海外統促會中青年代表人士參訪團一行抵達海口,開展為期4天的考察交流活動。12月15日中午,(海南)省委統戰部與參訪團一行在海口座談。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澳門14家媒體來瓊採訪交流
    「本次澳門主流媒體到訪海南,其陣容堪稱『豪華』,其規模已創澳門記者團訪瓊歷史之最,」省外事僑務辦(省港澳辦)主任王勝向記者透露,澳門主流媒體採訪團成功大規模訪瓊,離不開省委、省政府及中聯辦的大力支持。王勝說,上個月,在海南省代表團訪問澳門期間,省長劉賜貴向中聯辦提出,邀請澳門主流媒體實地採寫我省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以及省內各項特色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式瓊味:創意給美食加味
    ■ 本報記者 林詩婷  提到海南菜,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 中國人壽駐瓊機構購置富力首府為海南總部 富力這些盤可以考慮入手...
    11月21日,中國人壽集團駐瓊機構入駐富力首府籤約儀式暨富力中心全球招商啟動儀式在海口富力首府城市會客廳隆重舉行,中國人壽集團駐瓊機構與富力集團籤約,達成購置交易。來自——《中國人壽駐瓊機構購置富力首府柏麗廣場 作為海南總部大樓使用》。而富力除了當前在國興中心地段的富力首府之外,其他的樓盤也是非常有前景的。
  • 兩個外國人在瓊創辦熱帶海南英文網 6日將暢談海內外創業歷程
    專題:海南籍島外創業精英暨海歸、外國人 在瓊創業精英高級分享會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2 月4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徐靜涵)12月6日,一次本土精英與國際精英同場「論劍」的創新創業峰會蓄勢待發,「海南籍島外創業精英暨海歸、外國人在瓊創業精英高級分享會」將迎來兩位外國人在瓊創業團隊代表——熱帶海南英文網執行長派屈克
  • 這張「古代名人來瓊線路圖」快收好,不用謝!
    對唐宋時期海南的交通狀況,可考的史料不多,但有人根據當年遊僧、謫宦的海南之行,繪製成一張「古代名人來瓊線路圖」,也能窺見一個大概。1984年10月手刻版《海南島公路·汽車運輸史》認為,海南島唐宋時的交通可用「水盛陸衰」這句話來概括。
  • @三亞 文化周刊 | 古代海南學子的艱險趕考路
    即使是這一路有驚無險,幾百裡地的舟馬勞頓對家境普遍貧寒的海南士子而言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而由於在封建社會,讀書人想要出人頭地或者成為國之棟梁,則非要走科舉一途不可,故而每逢雷州府院試,還是有大批童生選擇渡海赴考。  歷史上,瓊籍士人渡海赴考常常造成令人扼腕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