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三從四德」招魂丨光明網評論員

2021-01-17 光明網


光明網評論員:丁璇火了。在江西九江學院的公益講座上,這位「女德文化研究學者」「女德與禮儀資深專家」講到,「女人衣著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等等。出於與男女平權的現代趨勢之違和,九江學院第一時間回應——「部分PPT圖片並非在我校使用」,不過切割不徹底,聲明反倒印證了校方默許、網傳講座內容至少部分為真的事實。


至於「部分網民發布的丁璇老師講座內容有斷章取義」,非有力的辯解說辭。關於丁璇,網上可公開查詢的講座內容不少,主題包括女德乃齊家之要、女人如何旺夫齊家、女性的禮儀與修養等等。這些講座目標受眾直指女性,而且內容基本都與女性獨立、解放相違。


女權主義者一定不喜歡丁璇。為女性解放奔走呼籲多年卻不受主流輿論待見,反而堂而皇之走進校園,三從四德,婦道禮數,信手拈來。恍惚間,讓人有置身舊社會的錯覺。


其實反感之情不獨女權主義者,圍繞丁璇的輿論風向,呈整體傾倒之態。這說明在公共話語層面,三從四德那一套已經被掃入故紙堆,至少,它失去了被公開述說的「正當性」。


不過現實比輿情微妙,丁璇此次雖受盡責難,但她歷來都是討喜的座上賓。九江學院發布的預告顯示,丁璇二字,不僅綁定了婦女聯合基金會傳統文化公益講師、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諸多頭銜,這些年,她還受工會、婦聯、院校、企業和民辦等組織的邀請,義務巡迴演講幾百餘場。必須承認,丁璇是市場的產物,而女德仍然是這個時代的地下顯學。


要駁倒丁璇並不難。現代社會講權利和自由,三從四德談依附性,未嫁從父,既嫁從夫,所以才會有「旺夫齊家」這等說辭。丁璇還說,女子穿著要得體,不要太暴露。一句「我怎樣你都不能擾」即可嗤之以鼻。在理論的鬥爭上,丁璇這種傳統婦道文化的衛道士,並沒有多少可以抗爭的空間。丁璇的武器,在於現實,在於現代社會裡的男權制度殘餘。


新一代的年輕人,聽到三從四德裡「夫死從子」,多半會覺得匪夷所思。不過如果是「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分工,認同者會增加;如果再擴充到結婚男方買房、嫁個好老公等,抱理所當然態度者會更多。這是理論與現實的分野。一眼望去,女性仿佛已經擺脫了傳統文化對自身的固化、工具化,卸下了枷鎖,開始財務自由之路。但路漫漫其修遠,男權仍然壓制著婦女的解放,經濟結構和社會分工裡,女性,作為一個權利的整體,其獨立性沒有建立。


觀者覺得丁璇荒謬,但實質上,她只是順著男權社會殘餘的線索,往歷史回溯,去尋找歷史的理論依據與之匹配,進而形成了與女權主義者截然相反的朝向。外界的不適感,與其說丁璇所展現的女德教育之荒謬,不如說是我們不願意承認丁璇的存在,因為她的存在,意味著女性解放在理論共識和社會實操之間的巨大缺口。這個缺口,女權主義者們一直在努力彌合,但人們似乎早已厭煩了。而厭煩的另一面是,享受這種缺口的紅利,包括女性自身。


更大的諷刺在於,丁璇把女德教育搬進了大學課堂,傳統文化的糟粕,反而冠冕堂皇地走進了一個本該對糟粕最有識別能力的場域。如果再聯繫此前的大學自律委員會圍毆情侶,以及大學設置曝光牆曝光情侶親熱的新聞,多少有點相印成趣的味道。女德復活,打了權利解放一個響亮的耳光。那麼,招魂者又是誰?答案當然不只有丁璇。



文章來源:光明網(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投稿、合作QQ:892726843(加時請註明微信投稿or合作)

相關焦點

  • 不應該以偏廢權利為代價求得AI發展 | 光明網評論員
    不應該以偏廢權利為代價求得AI發展 | 光明網評論員 2020-06-24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 光明網評論員
    | 光明網評論員 2019-07-11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學校哪來這麼多「敵人」丨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從這兩天的新聞看,學校的敵人可真多。把學生當做沒有自由意志的管理對象,又缺乏管理智慧,只重視成績的「教」,而無人格的「育」,那麼「這個不許」「那個不能」就成為優先選項了,同時還打出了「為學生好」的旗幟。需要學校和家長深刻認識到,「為成績好」並不必然等同於「為學生好」,學校或許不能只是管制思維的投射——細節飽滿的引導啟蒙,而非突發奇想的禁令迭出,春風化雨的潤澤薰陶,而非雷霆萬鈞的霹靂手腕,才是學校該有的面貌。
  • 如果補習班裡只是補補成績……丨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有媒體揭秘中考衝刺班:學費超10萬、12個小時封閉式學習等等。
  • 光明網評論員:為驢友念一道生命權益的「緊箍咒」
    光明網評論員:神秘險峻的鰲太線,又沾染上了驢友的血。徒步穿越秦嶺第一高峰鰲山和第二高峰太白山的爆款路線,在「驢友圈」中被稱作鰲太穿越。今年五一小長假前後,陸續有來自全國的多支戶外隊伍試圖穿越鰲太線。然而5月2日,多個戶外團體在鰲太線穿越時,遭遇暴風雪,40人被困。
  • 願「文科院士」擔起人文價值的社會期待丨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日前,清華大學舉行了首批文科資深教授證書頒發儀式,包括李學勤、陳來在內的18位教授獲此殊榮。及至今天,文科院士要不要評、標準如何、程序設置等等問題,不僅在學界、在廣義的輿論場也是個極為受關注的問題,其實這也是「文科在當代中國價值如何釐定」這一宏觀議題下的子問題。因此,人們對「文科院士」的期待,不只是學術成果著作等,更是社會價值的引領,人格操守的風標。它最理想的結果,應當是共識合流的呈現,校方、學界、輿論等能達致合意。
  • 電商平臺布局社區:成功之外有問題 | 光明網評論員
    電商平臺布局社區:成功之外有問題 | 光明網評論員 2020-12-07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核准高校就業率,統計方法也要改進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8月下半月出版的第16期《半月談》雜誌,刊出了記者有關高校就業率造假的報導。報導稱,2020屆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為歷史新高。以時間看,按照規定,許多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的截止時間為新一屆學生入校之前,也就是在9月之前。這個時間線的設定,從高校工作流程及其機制看,確實有很強的傳承性和操作性,但從現有國情和年輕一代的就業觀念看,卻未免有些過於「苛刻」。以現有國情,許多企業的招工周期與其生產周期乃至訂單情況相匹配,而非與高校人才生產線的出品時間相匹配。
  • 【光明網評論員】廈大處理缺德教師是收拾師德第一步
  • 光明網評論員:對被幫扶反咬者應以誣告陷害罪治罪
    光明網評論員:對被幫扶反咬者應以誣告陷害罪治罪 光明網評論員/光明網 2019-11-20 15:03
  • 疫苗接種已有安排,如何鋪開有講究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昨天(12月20日)有媒體報導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當下人們最關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做了說明:中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策略是「兩步走」方案,即首先針對部分感染風險比較高的重點人群開展接種
  • 【光明網評論員】公捕公判是文革孽種猶存
  • 丨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濟南一培訓機構實習教師因猥褻女童而被行政拘留15天的新聞,引起了輿論波瀾
  • 留學是創新的捷徑,但遠不局限於此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昨天(9月10日)有媒體報導說,從6月起到9月,3個多月的時間內,美國已經撤銷了1000多名據說與中國軍隊院校或項目有關的中國留學和訪學人員的籤證。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成為國家前行的方向後,留學和訪學,尤其是赴美留學和訪學不僅成為整個國家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許多公民個人向上社會流動的一個通道和捷徑。隨著中國國民人均收入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家庭傾其財力將其子女送上海外留學和訪學之路。人們之所以這麼做,也正是因為有無數先行者的成功示範。
  • 「崑山砍人案」撤案,唯有法治安民心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9月1日,江蘇崑山市公安、檢察機關通報了「崑山砍人案」調查處理結果,認定於海明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公安機關依法撤銷於海明案件。官場上的「老實人」,是懂得捍衛權力清白,不貪不佔、不拿不要;社會上的「老實人」,是遇事不挑事、臨事不怕事,既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亦不至於只會裝傻認慫而不知依法捍衛合法權益與自由。「崑山砍人案」事發後,有個現象叫人暖心:仿佛分分鐘之間,每個千萬裡之外的圍觀者,都成了於海明的「親人」。何以如此?道理很簡單,在挑釁暴徒與守法公民之間,大多人條件反射地將自己的身份置換為後者。
  • 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日前,浙江杭州建蘭中學的一名班主任給自己的學生們寫了一封信,為孩子們帶去安慰與鼓勵。通過網際網路,更多的人看到了這封信,為其中的愛與責任感感動,也引發孩子們關於如何認識災難,如何認識社會、人與社會關係的思考。  這位班主任在信中寫道:  「這幾天有一句詩在我做飯的時候,在我拖地的時候,在我陪孩子玩的時候,在我洗臉的時候,在任何時候,都會從我的腦海裡跳出來——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 白話、文言之爭又起,語文教材該如何選擇丨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一百多年前的中國,「新文化運動」興起,為了打破舊世界的牢籠,五四先賢們喊出了「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的口號,希望通過文化的變革來改變國民的思想。文章來源:光明網(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投稿、合作QQ:892726843(加時請註明微信投稿or合作)
  • 高校禁止學生戀愛,究竟為哪般 | 光明網評論員
    戀愛本身並沒有問題,或許是有些成年人的視角將這一切想得「過於複雜」。大學戀愛本是一件單純而美好的事情,何必過於幹預,讓其變得複雜?如果外力介入校園戀愛合理,那是否意味著校園之外那些親暱舉動,也需要用各種各樣的規範限制起來?
  •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據媒體報導,從上學期開始,四川省成都市草堂小學西區分校在二年級試行年級課程——「男生·女生」課,為男孩、女孩們定製屬於他(她)們的專屬課程。性別專屬課,如果告訴男生尊重女生、精神上平等相待,告訴女生自我保護、不要自我矮化,這些內容倒是可以。不過,這也沒必要專屬了,男女生一起聽聽,共同學習下,有助於男女生的自我認知與相互認知。  也許這個所謂「造火箭」與「織毛衣」的男女專屬課,未必是經過仔細推敲設立的嚴肅課程,但多少透露了一些潛意識。
  • 光明網評論員:如此違法已至荒誕,怎麼還振振有詞
    【閱讀提示】鹹寧一涉黑案由二審法院副庭長一審,法院回應:不影響上訴光明網評論員:昨天(11月19日)有媒體報導說,湖北鹹寧一涉黑案的(兄弟)兩被告,一審均被判處20年有期徒刑,然而,該案一審的主審法官竟然是二審法院的刑一庭副庭長。更讓人驚詫的是,法院竟然對此回應稱,這並「不影響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