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國內航空公司將入駐新機場
最近,很多旅客乘機經過首都南部上空時,常常不禁舉起相機拍攝,從高空俯瞰,北京新機場的輪廓、「三縱一橫」的跑道布局、航站樓的整體模樣已初步呈現——大家紛紛在微信、微博上分享這個國家重點工程的「靚照」。
記者上午獲悉,截至目前,10家國內航空公司確定入駐新機場,同時,北京新機場項目各項工作均按計劃有序推進:飛行區工程方面,截至2017年11月,全面推進土石方工程、地基處理工程、道面混凝土澆築等施工,管線、房建等工程同步展開。目前,航站樓正在進行屋面、玻璃幕牆、部分設備等安裝,近期將全面進入內部精裝修、機電設備安裝等階段。
截至2017年11月,北京新機場市政交通工程出場路高架橋主體結構成功貫通,打通了航站樓內外運輸通道;其他各項市政工程有序推進。與此同時,機電工程、弱電信息工程、軌道工程正在加緊實施。
另據介紹,北京新機場航站樓下方,多條軌道交通線路南北集中縱貫穿越;同時,軌道交通在航站樓地下二層設站,旅客通過大容量電梯或扶梯直接進入至航站樓,實現了空陸側交通「無縫銜接」和「零距離換乘」。雙層出發的新機場的指廊短,空側延展面大,在擁有更多近機位的同時,可做到旅客安檢後從航站樓中心到最遠端登機口僅需步行約600米,最長時間不到8分鐘,效率優於世界其他同等規模機場。
新機場擁有79個近機位,數量多,比例高。停靠數量如此龐大的飛機所需的航站樓停靠邊長度達到4000米,相當於沿長安街從東單到西單排滿飛機。
新機場航站樓中心區域的支撐間距達200米,所形成的無柱空間可以完整的放下一個水立方。為保證中心區屋面,及支撐結構的完整、功能區的完整,新機場航站樓中心區域混凝土樓板513米*411米不設縫,是國內最大的單塊混凝土樓板,可以將鳥巢(國家體育中心)置於其上。
新機場交通設施規劃中的公共運輸總和達50%,軌道交通(機場快軌、城際鐵路、高鐵)出行比例將達30%,道路公共運輸(機場巴士、省際巴士、公交)出行比例20%。
此外,為保證航站樓結構的抗震安全,設置了約1200個橡膠隔震支座和彈性滑板支座,構建了組合減隔震體系,有效提高了航站樓結構的抗震性能和安全穩定性。
本期建設的4條跑道採用「三縱一橫」全向構型,在中國尚屬首次。這個構型減少了飛機空中運行時間和地面滑行距離,有利於提高空地一體運行效率,並減少對周邊區域的噪聲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