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機場航站樓鋼結構封頂

2020-12-12 環球網

今天上午,隨著最後一榀鋼網架吊裝拼接完成,北京新機場航站樓鋼結構順利實現封頂。

從高空俯瞰,鋼網架已搭建完畢的北京新機場航站樓,鳳凰展翅飛翔姿態已躍然呈現。

5.2萬噸網架組成鋼鐵「鳳凰」

「世界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單體機場航站樓。」提起北京新機場航站樓,規模是它留給人們的第一印象。航站樓的規模究竟有多大?

走進新機場航站樓,8根如巨人般的C型柱呈點狀包圍在核心區的四周,最大的一根C型柱,高有28米,重度超過500噸,相當於100頭成年大象的重量。其中,呈直角線分布的兩根C型柱之間,間距達到200米,足以裝下整個水立方。而這8根C型柱,僅僅是構成核心區屋頂支撐體系的一部分。

上午實現封頂的航站樓鋼網架結構包括主航站樓和指廊兩部分,由支撐體系和屋蓋鋼結構組成,形成了一個不規則的自由曲面空間,總投影面積達31.3萬平方米,大約相當於44個標準足球場,總重量則達到5.2萬多噸。其中,主航站樓屋蓋鋼結構投影面積達18萬平方米,相當於25個標準足球場;指廊鋼網架總投影面積約13.3萬平米,最大跨度41.6米。

負責核心區屋頂鋼結構施工的北京城建集團新機場項目經理李建華:

屋蓋鋼結構投影面積,簡單理解,就是陽光投射下來之後所形成的從屋頂到地面的陰影面積,這是衡量建築規模大小的一個重要指標,也代表著施工難度的高低。

5.2萬噸的總重量,是迄今為止單體機場航站樓中鋼屋頂最重的。這真的是一隻鋼鐵鳳凰。

鋼網架提升精度以毫米計

一般來說,空間網架結構體系都是由規則的幾何體組合而成,穩定性好,但新機場航站樓的屋蓋為不規則自由曲面,施工難度堪稱世界之最。

昨晚11:30正在做最後提升

李建華介紹,以航站樓核心區來說,屋蓋面積大,造型又複雜,這使得包括原位散裝、分塊吊裝、提升在內的每一種鋼結構施工方法都無法單獨完成。

為攻克鋼網架質量標準高、精度要求高、多工種多工序交叉作業協調難度高、安全管理難度高以及工期緊等方面的難題,北京城建集團多次進行專家論證,引入BIM系統模,最終確定「分區施工,分區卸載,總體合龍」的原則,將屋頂分成6個本身較為完整穩定的受力體系,對不同分區、部位採用吊裝、提升等多種施工工法。

還採取了計算機控制液壓同步提升技術,以平均每小時6米到8米的提升速度,平穩地把鋼網架提升到指定位置,提升精度差控制在±1毫米以內。

鋼構件「X光機」氣孔都不放過

呈放射狀造型的五條短指廊是北京新機場的亮點之一,指廊從末端到中心的距離只有 600 米,步行時間僅需不到8分鐘,而指廊區鋼屋蓋施工,同樣是難度不小。「以中南指廊A區的鋼屋蓋來說,提升面積就有約10500平方米,提升總重量約1000噸。」北京建工北京新機場指廊工程項目經理白恆宏告訴記者,為此,項目部定製化研發了大型複雜鋼結構整體提升安裝技術,2個小時就將中南指廊A區鋼屋蓋提升到位。

焊接也是指廊區鋼屋蓋施工的關鍵工序之一。擁有20多年焊接經驗的老工人趙慶如介紹,為了確保鋼結構焊接探傷通過率百分之百,他們用上了超聲波探傷儀,專門用來檢測焊接質量。這臺探傷儀就像一臺鋼構件「X光機」,焊接部位內部哪怕針尖大小的氣孔、夾渣或裂紋都逃不過它的檢測。

今年底底實現封頂封圍

「自2014年12月26日飛行區工程局部開工、2015年9月26日航站區工程開工以來,北京新機場建設按計劃穩步推進,各項工程進展順利。」新機場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談到,北京新機場目前正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實施最嚴格的施工管理,集成世界上最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經驗,全力把它建成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

據了解,截至2017年6月,新機場飛行區工程已填挖土方1288萬立方米,佔總量的63%;強夯255萬平方米,佔總量的88%。配套工程目前已完成橋梁樁基1306根,佔總量的93%;完成承臺289座,佔總量的84.5%。綜合配套方面,高速公路、高鐵、城鐵、安置房、生態環境等工程也均按計劃實施。

根據總體計劃,新機場航站樓將於2017年底實現封頂封圍;2018年底實現新機場主體工程完工,2019年建成通航。

背景連結

位於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的北京新機場,定位為「大型國際樞紐機場」,由旅客航站樓、換乘中心和綜合服務樓與停車樓三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103萬平方米,初期規劃年旅客吞吐量在7200萬人次。

呈放射狀造型、被形容為「鳳凰」的新機場,位於中央的主航站樓屋面最高點高度為 50 米,然後下降至指廊端部 25 米,每條指廊從末端到中心的距離只有 600 米,步行時間僅需不到8分鐘。航站樓還首次採用雙層出發工藝設計,部分機位採用國內國際混用,設立中轉手續集中辦理區,中轉流程更加便捷。

北京晚報記者 趙瑩瑩

相關焦點

  • 北京新機場航站樓混凝土結構封頂 轉入鋼結構安裝階段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 北京第二國際機場建設有了新進展。3月16日上午,隨著最後一罐混凝土澆注完畢,。至此,新機場最主要的建築物將全面轉入鋼結構安裝階段。按照工期計劃,今年年底,新機場航站樓將完成封頂封圍。北京新機場位於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
  • 美蘭機場T2航站樓中心區實現正負零及指廊區鋼結構封頂
    中新網海南新聞1月1日電 (洪堅鵬)記者1日從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指揮部了解到,海口美蘭機場T2航站樓中心區當日實現正負零及指廊區鋼結構封頂,下一步將開展中心區地上結構建設。施工方目前正加快建設進度,力爭今年基本完成飛行區工程,完成航站樓主體機構封頂。  據了解,美蘭機場T2航站樓中心區地下結構採用了錯層隔震設計,為整個工程難度最大的部分,因而美蘭機場T2航站樓是目前國內在建最大的錯層隔震單體建築。其採用了920根橡膠隔震支座,彈性滑板支座32套,於基礎頂處設置隔震裝置,可以使得上部結構的水平地震作用降低60%以上,有效地提高航站樓的抗震性能。
  • 青島新機場最新航拍圖:海星筋骨漸長成 貴賓樓主樓已封頂
    新機場貨運區最新航拍圖青島新聞網4月2日訊(記者 朱穎)備受關注的青島新機場建設有了最新進展!青島新聞網記者今天下午從市城鄉建設委建管局獲悉,新機場貴賓樓的車庫及主樓已於近日封頂,主樓一二層模板已拆除完成,連廊樁基完成。
  • 貴陽龍洞堡機場3號航站樓鋼結構工程封頂
    貴陽龍洞堡機場3號航站樓鋼結構工程封頂
  • 亞洲最大維修機庫:南航北京新機場1號機庫封頂佔地4萬平米
    9月3日10時37分,南航北京新機場基地1號機庫鋼結構屋架成功提升就位,機庫正式封頂。據介紹,此次封頂的1號機庫佔地面積相當於80個籃球場,可同時停放包括2架空客A380、3架波音777在內的12架飛機。建成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維修機庫,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單體規模最大的維修機庫。
  • 新機場裡的「鐵板燒」
    唐國堅是6000多名新機場建設者中的一員。就在兩個月前,青島新機場航站樓5個指廊主體結構全部封頂。從2015年11月15日打下第一根樁基開始,5條400米長的指廊,單程6公裡的施工線路,10萬餘平方米的基坑,歷經建設者500多天的日夜奮戰,一個呈放射狀的巨大「海星」形狀呈現在了世人眼前。    指廊主體結構封頂的結束,就是不鏽鋼屋面拼裝的開始。
  • T1航站樓預計本月底整體建成!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T1航站樓主體結構、鋼結構已全面完成,屋面、,相當於北京的兩個「鳥巢」工程用鋼量;混凝土澆築60萬方,相當於可以把整個天府廣場平均高度抬高近7米。天府國際機場T2航站樓同樣進展順利,已於2019年8月28日實現主體封頂。天府國際機場馱日飛翔的「神鳥」之勢已露鋒芒!「神鳥」成長大事記2011年5月,四川省正式啟動成都新機場選址工作。2013年6月,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准確定簡陽蘆葭鎮為成都新機場場址。2015年1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覆同意成都新機場立項。
  • 北京新機場東、西110千伏變電站主體封頂
    央廣網北京4月28日消息(記者劉天思、通訊員盧瑾)2018年4月28日,隨著最後一塊屋面板澆注完成,由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負責建設的新機場東、西兩座110千伏變電站主體結構也順利封頂。在完成外牆板安裝後,預計東、西變電站本體將於2018年6月份全面完工,助力機場建設提速。
  • 北京新機場封頂封圍!南城飛起 不問西東
    新浪樂居訊(編輯 小呆)近日,北京新機場航站樓已實現功能性封頂封圍,按照計劃,新機場主體工程將於2019年7月竣工,建設的速度令人驚嘆。施工進度  自2017年9月2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標誌著總體規劃已經成為首都發展的法定藍圖。由此可見,南城計劃已步入正軌並加速施行著!
  • 成都東部新區 | 噓~這裡有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的秘密
    T1航站樓主體結構、鋼結構已全面完成,屋面、機電安裝、行李系統、幕牆等工作均進入收尾階段,精裝修工作正全面展開……12月中旬,記者從天府國際機場施工現場了解到,T1航站樓預計本月底整體建成,今後將承擔國際及地區航班的擺渡功能。
  • 北京新機場航站樓最新進展,一組圖感受國家重點工程的精美!
    10家國內航空公司將入駐新機場最近,很多旅客乘機經過首都南部上空時,常常不禁舉起相機拍攝,從高空俯瞰,北京新機場的輪廓、「三縱一橫」的跑道布局、航站樓的整體模樣已初步呈現——大家紛紛在微信、微博上分享這個國家重點工程的「靚照」。
  • 探訪青島新機場建設 不鏽鋼屋面高溫70℃(圖)
    就在兩個月前,青島新機場航站樓5個指廊主體結構全部封頂。從2015年11月15日打下第一根樁基開始,5條400米長的指廊,單程6公裡的施工線路,10萬餘平方米的基坑,歷經建設者500多天的日夜奮戰,一個呈放射狀的巨大「海星」形狀呈現在了世人眼前。    指廊主體結構封頂的結束,就是不鏽鋼屋面拼裝的開始。一個月前,來自廣東清遠市的高級技工唐國堅跟隨施工隊伍進場了。
  • 民生在線:新機場航站樓年底開始室內裝修
    除高地鐵穿越段影響區外,航站樓主體結構已封頂,正在推進鋼構網架安裝及影響區的主體結構的施工。飛行區基本完成了土方回填和地基處理,正在推進場道墊層施工。綜合交通的GTC,已經完成了主體結構施工。高地鐵機場站站房代建工程,完成了航站樓穿越段90%、GTC穿越段60%的工程量。其它配套工程,基本完成工作區土方整理,正在推進配套辦公、生活用房及綜合管廊等工程的建設。
  • 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順利封頂
    近日,隨著最後一根桁架鋼梁緩緩起吊、精準拼接,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實現全面封頂,為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的順利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根據規劃,深圳機場衛星廳將於2021年建成投用,通過捷運系統與現在的T3航站樓相互連接,有助於進一步釋放深圳機場空地資源,更好支撐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衛星廳的鋼結構由下部勁型鋼柱、屋蓋及登機橋等組成,總用鋼量約2.3萬噸,相當於半個T3航站樓的用鋼量。
  • 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封頂,將於明年建成投用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 通訊員 葉丹)今天(11月19日),記者從深圳機場獲悉,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已實現全面封頂。該衛星廳將於2021年建成投用,通過捷運系統與現在的T3航站樓相互連接。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已實現全面封頂。
  • 姚亞波:北京新機場的多項指標在國際上非常有競爭力
    攝影/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董潔旭  作為國家重大工程,北京新機場自2014年12月飛行區工程局部開工、2015年9月航站區工程開工以來,整個工程建設正在按計劃穩步推進。根據總體規劃,新機場航站樓已於2017年底實現功能性封頂封圍,2018年底將實現新機場主體工程完工,2019年10月建成通航。
  •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封頂
    隨著最後一根桁架鋼梁緩緩起吊、精準拼接,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實現全面封頂,為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的順利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新一期擴建的核心項目之一,衛星廳是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基礎設施,計劃明年投用,啟用後將提升機場服務保障供給能力。
  • 北京地鐵17號線項目鋼結構主體封頂
    摘要:近日,由中建鋼構天津有限公司承建的北京地鐵17號線項目 鋼結構 主體順利封頂。北京地鐵17號線項目位於通州區南側臺湖地區,總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中建鋼構天津有限公司承建   近日,由中建鋼構天津有限公司承建的北京地鐵17號線項目鋼結構主體順利封頂。
  • 首都機場商貿、餐飲公司應邀參加呼和浩特新機場航站樓商業規劃...
    本網訊(內蒙古機場集團:李磊 報導)為落地內蒙古機場集團「1-4-3-3」非航工作發展思路,學習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先進設計運營經驗,對標首都機場集團先進運營管理理念,做好呼和浩特新機場非航資源前期設計、規劃、招商、運營及管理工作。
  •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T2航站樓主體封頂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T2航站樓主體封頂 2014-10-10 14:05:08  昨日,記者從鄭州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施工方中建三局了解到,機場T2航站樓於國慶節假日期間實現主體結構全部封頂,預計2015年底可具備通航條件。  機場二期擴建工程主要包括第二跑道、T2航站樓、交通換乘中心(GTC)等工程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