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法晚聯合報導 北京第二國際機場建設有了新進展。3月16日上午,隨著最後一罐混凝土澆注完畢,。至此,新機場最主要的建築物將全面轉入鋼結構安裝階段。按照工期計劃,今年年底,新機場航站樓將完成封頂封圍。
北京新機場位於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新機場於2014年開工建設,計劃2019年建成並投入運營。目前,飛行區工程、場內交通市政工程深入推進,航空公司基地、空管工程、口岸設施建設等正按計劃實施。
上午,在北京新機場航站樓主體結構樓頂,十餘名工人早早拿著鐵鍬準備好。10時,塔吊將最後一罐混凝土運上樓頂。工人們手拿鐵鍬、振動工具,開始在剛澆注的混凝土上作業,大約10分鐘澆注處被抹平。隨著項目部工作人員一聲「北京新機場航站樓最後一罐混凝土澆注完畢」,現場響起一片掌聲。
據現場負責人介紹,北京新機場航站樓主體結構由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及空間網架結構體系構成,建築面積大、技術含量高、施工組織較困難。航站樓主體工程於2016年3月15日正式開工,在開工一周年之際,實現了混凝土結構封頂。截至目前,主體結構共澆注混凝土166萬立方米、綁紮鋼筋32萬噸。
其中,鋼結構屋面中間設8根C型柱支撐,單根C型柱重量達600至700噸。為方便材料運輸,施工方搭建起一南一北兩條跨越式鋼棧橋,每座鋼棧橋上鋪設4條鐵軌,配備8臺小火車,較好地解決了一臺70米半徑的大型塔吊需要3次倒運才能把建築材料運到指定位置的材料運輸問題,效率提高了3到4倍。
為方便旅客出行,新機場主航站樓採用放射指廊構型,從航站樓中心到最遠端登機口步行距離不超過600米。此外,新機場航站樓在國內將首次實現綜合交通無縫銜接,高鐵、地鐵、城鐵等多條軌道地下穿越,軌道站臺設置在航站樓下方。
據了解,新機場本期建設的4條跑道採用「三縱一橫」全向構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北京地區緊張的空域資源,減少飛機空中運行時間和地面滑行距離,有利於提高空地一體運行效率,並減少對周邊區域的噪聲影響,是實施綠色機場建設的標誌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