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粉絲跟我抱怨,他胳膊上長了一個3釐米左右的脂肪瘤,需要做手術切掉。他去醫院,醫生告訴他,做手術之前要抽血查B肝、愛滋病、C肝等指標。
他覺得很不理解,不就是做一個小手術嗎?為什麼要查這些東西呢?而且,他發現做手術的費用還沒有抽血的費用貴。
今天曾醫生來科普一下,為什麼做一個小手術,需要抽血化驗傳染病的指標。
其實,不僅是切脂肪瘤,做任何手術或者有創傷的操作,從理論上來說,都應該檢查傳染病的指標。有創的操作包括各類手術、胃鏡、腸鏡、纖維支氣管鏡等。
一般要查哪些傳染病呢?包括以下四個:愛滋病、B肝、C肝、梅毒。主要就是這四個,因為這四個傳染病高發,而且可以通過血液途徑或者體液途徑傳播。
為什麼要查這些指標,主要有兩個目的,既保護了醫務人員,也保護了患者:
(1)保護醫護人員
有一些朋友患有傳染病,自己不知道,或者知道也對醫護人員隱瞞,例如愛滋病和B肝。醫生和護士給你做手術的時候,有可能被縫針、手術刀、鉗子等鋒利的器械劃傷,這些器械上面可能就會有患者的血液,如果血液裡面有愛滋病病毒,就可能經過傷口,傳染給醫護人員。
手術當中,如果有出血,血液可能濺到醫護人員的眼睛裡面,這樣也有可能造成傳染。
手術結束後,很多醫療器械都不是一次性的,需要重新清洗,消毒,然後下次做手術的時候再次使用,在清洗的過程中,也可能會被扎傷或者劃傷。
所以,手術前要查血,如果發現患者有傳染病,醫護人員要更加注意加強防護,例如戴雙層手套,戴護目鏡,如果不小心被扎傷,出現了職業暴露,可以儘早的採取措施。如果是愛滋病,需要儘早吃阻斷藥物,阻斷的效果可以達到99%。如果是B肝,儘早去打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幾乎可以做到完全阻斷傳播。
(2)保護患者
例如你去醫院做胃鏡或者手術,做之前需要查B肝指標,如果你是B肝患者,那麼你的胃鏡檢查或者手術一般需要排在最後面,讓前面沒有B肝的患者先做,等你做完之後,整個手術室需要消毒處理,你用過的器械要單獨打包消毒。
這樣可以保護其他的患者,防止發生醫源性傳染,防止你把病毒傳染給其他患者。
除了保護其他的患者,其實也是保護患者本人,做手術的時候,給你查這些傳染病指標,都可以作為證據,長期保存在病歷裡面。如果術後的短時間內,你出現了B肝、C肝等傳染病,那麼有可能是在醫院被感染了。
儘管這兩種情況的發生率都不高,但是萬一發生,就非常危險了,為了安全起見,所有的有創操作都應該查傳染病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