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從化區西和村、南平村代表廣州市參加了全省《鄉村振興大擂臺》,在第一階段PK賽中,廣州對戰江門的小組賽上,西和村、南平村分別以797分、767分的高分勇奪小組賽第一名、第二名,而西和村更以節目開播以來的最高分晉級全省十強,代表廣州市晉級下一輪比賽。
據悉,《鄉村振興大擂臺》由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和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珠江頻道承辦。全省21個地市共42條村莊參賽,圍繞「廁所革命」「垃圾治理」「汙水治理」「農房管控風貌提升」「產業發展」五方面內容進行全方位PK,充分展示各地鄉村振興成果、亮點與特色。
為什麼是西和村和南平村?一起來看看兩條村的鄉村振興進階之路。
西和村:萬花風情驚豔四季,「花式」公廁成景點
西和村位於廣州市從化區城郊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村莊一年四季都有鮮花盛放的美景,近年乘著從化區打造特色小鎮的東風,西和村加快推進西和萬花風情小鎮創建工作,以花為媒,玩出了「新花樣」。作為國際大都市廣州的組成部分,西和地鐵直達,交通便利,已成為不少珠三角地區遊客賞花度假的旅遊勝地。2019年,西和村累計接待遊客約120萬人次,旅遊收入9000多萬元,輻射帶動了三個3A級核心旅遊景區和周邊景點發展。
西和村 目前,西和萬花風情小鎮搶抓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機遇,聚焦花卉產業,大力推進國家級花卉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產業基礎持續鞏固、人居環境加快提升、治理水平不斷進步、村民收入逐年增加,特色小鎮創建工作示範效應日益突出,先後獲評「廣東省美麗宜居村」「廣東省旅遊名村」「廣東十大美麗鄉村旅遊目的地」「廣東特色名村」等稱號。一個鄉村,一片花海,驚豔了一年四季。走進西和村,除了花海讓人賞心悅目,這裡還有一些特別的地方讓人驚豔。
「不走近看都不知道這是公廁,我還以為是景點呢!」到西和村遊玩的遊客驚喜地說。在翠竹從中,佇立著一個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旅遊公廁,這個公廁融入了農耕文化的元素,與周邊的自然風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生態與人文高度融合的風景線。
近年來,西和村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大力開展農戶改廁,打造「鄉村15分鐘如廁圈」。目前,西和村已建成無害化公廁共7間,其中一間為裝配式公廁,落實專人定崗12小時保潔,常態保持「四淨三無兩通一明」。融合西和村的自然環境,這裡的公廁還利用以鮮花牆繪等裝飾公廁,讓鄉村公廁與周邊環境更加協調。
南平村:素雅農房嵌入山水之間
南平村位於廣州市從化區溫泉鎮東南部,墨綠色的山連綿環繞,一泓鳳溪緩緩流淌,粉牆黛瓦的農房仿佛嵌在自然山水之間,毫不違和。「山、泉、林、溪、石」是南平村的五大特色,以生態要素為依託,南平村以修身、修心和修意三個層次旅遊休閒活動的組織為脈絡,以建設自然與現代有機結合,有品位、有記憶、有意境的特色小鎮為目標,打造一處從化最富有魅力的山水藝術社區、宜居宜遊的生態型身心休養靜地。
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南平村最大程度保留原來的鄉村風貌,深入挖掘本地特色的「文化符號」,致力於打造成一個嶺南特色生態宜居村莊,讓本地的村民和往來的遊客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打造嶺南特色生態宜居村莊,管控農房尤為重要。南平村實施「清拆一批」「改造一批」以及「新建一批」。對農村違建,集中實施「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動,拆除違建、危破房1.5萬平方米;對存量民居,邀請三師下鄉(設計師、規劃師、建築師),駐村指導完成113戶民居微改造工程;對增量建房,實行「一戶一冊」帶圖審批報建,組織鄉村建築工匠持證作業,打造連片白牆黛瓦風格的嶺南特色建築群。
全城點讚,送廣州「C位出道」
8月1日,《鄉村振興大擂臺》網絡投票啟動。參賽村莊按照「廁所革命」「農房管控風貌提升」「垃圾治理」「汙水治理」「產業發展」五方面發起網絡投票,投票時間將持續至8月5日,最終按照投票數累計得分,高分者獲得單項獎。西和村和南平村將代表廣州市角逐單項獎。
網絡投票通道現已開啟,每人每天可投10票,掃描以下二維碼即可為廣州打CALL!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何鑽瑩 通訊員劉芳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何鑽瑩、蘇韻樺 通訊員葉平(部分圖片來自廣州從化發布)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