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擠眉弄眼 也可能是病

2020-12-23 環球網

門診經常會遇到家長諮詢:「大夫,我的孩子最近常常擠眉弄眼,就像是要打噴嚏打不出來的樣子,其他人都說是孩子淘氣,我在網上查了一下,不會是抽動症吧?」

家長有這樣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常常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兒童的行為表現是需要根據年齡特點和所處環境來具體分析的。比如3~6歲學齡前男童正處於活潑、好動的階段,表現為好奇心強、貪玩、調皮、注意力易分散的情況,家長會認為孩子患有「多動症」,這是不恰當的。

除了調皮淘氣,孩子愛「擠眉弄眼」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患有結膜炎、鼻炎、抽動障礙、癲癇等疾病,是需要醫生進行鑑別診斷的。家長在發現孩子有不同於別人的表現時,往往想到的是求助於網絡。如果查到有些疾病和孩子的表現相符,就先入為主地認為孩子患有某種疾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家長尋求專業的醫務人員的幫助,切莫給自己孩子亂貼「標籤」。

此外,如果孩子頻繁出現反常的「擠眉弄眼」行為,我們不要忽視另一種疾病——抽動障礙。這是一種起病於兒童期,以簡單或複雜的不自主、重複、快速的一個或多個部位肌肉抽動和發聲抽動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強迫動作或其他行為症狀。本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且性別差異顯著,男孩的發病率高於女孩,多見於學齡期兒童。

抽動障礙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抽動障礙的兒童多以頭面部運動抽動為首發症狀,表現為眨眼、張口、皺眉、歪嘴、搖頭等,而後逐步向頸部、肩部、軀幹部發展,表現為點頭、扭脖子、聳肩、吸肚子等。此外,孩子還常常表現為清嗓子、尖叫、吸鼻、犬吠等聲音。

本病的診斷目前尚缺乏特異性的診斷指標,臨床上主要依據患兒抽動症狀及伴隨精神行為表現進行診斷,而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也是必需的,目的在於排除其他疾病。抽動障礙患兒常常共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強迫障礙、情緒障礙和品行障礙等,增加了病情的複雜性和治療難度。

家長如何照顧抽動障礙患兒?

1.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生活要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疲勞、緊張和興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切勿暴飲暴食。

2.居室注意開窗通風,環境儘量安靜,保持適宜的溼度和溫度,減少噪聲。

3.由於抽動障礙兒童智力不受影響,可以正常上學,避免課業負擔過重;鼓勵參加社會實踐和體育活動,避免過量運動以免症狀加重;採用耐心說服教育的教養方式,避免打罵體罰,出現不良的行為習慣要及時制止、糾正。

抽動障礙病因不明,目前研究認為與遺傳、免疫、神經遞質異常及心理社會因素有關。家長應提高兒童機體免疫力,避免誘發因素,如罹患感染性疾病、食用色素和添加劑等,加強患兒生活管理,改變教養方式,防止抽動障礙的症狀加重或復發。

文/劉雅靜(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愛擠眉弄眼?這可能不是可愛,是一種病
    孩子得了抽動症,怎麼辦? 很多家長忍不住反覆提醒孩子,不要擠眉弄眼清嗓子,讓孩子自己控制住,其實孩子是控制不住的,反覆提醒反而可能還會加重。 ❶家長要有正確的足夠的認識,要有足夠的信心,也要給孩子足夠的信心。 ❷平時多陪伴孩子進行戶外鍛鍊,比如打打籃球、踢踢足球。 ❸減少孩子玩手機、電腦、電視等的時間。 ❹儘量使孩子不要過於勞累。 ❺及時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幫助在學校給孩子創造一個愉悅的環境,減少孩子的心理負擔。
  • 福州5歲男孩擠眉弄眼 居然是因這種病
    原標題:福州5歲男孩擠眉弄眼,居然是這種病!病因很多父母都會犯最近,福州一名幼兒園小朋友滔滔(化名)老是擠眉弄眼,老師和家長都認為他故意調皮搗蛋,批評了他。後來,父親帶孩子去福建省級機關醫院眼科檢查,才發現孩子擠眉弄眼是乾眼症引起的。而乾眼症的最大原因是長時間玩電腦。
  • 小兒抽動症--孩子「擠眉弄眼」的罪魁禍首
    原創 木瓜醫生 張醫童話經常有家長因為孩子「擠眉弄眼」來門診就診,大都是2-12歲的學齡兒童,男孩子多見,孩子一旦出現「擠眉弄眼」家長非常焦急,孩子行為古怪,給孩子日常社會和生活交往造成困難,家長想孩子這是怎麼了?不會是腦子出什麼問題了。
  • 孩子擠眉弄眼,還喜歡罵人!醫生:不是簡單「壞毛病」,可能是精神疾病
    後來家長也發現小明和大人說話時也愛擠眉弄眼,有時嘴角還會扯幾下,以為這是孩子的「鬼眨眼」壞習慣,沒有引起重視。後來小明開始出現了不但擠眉弄眼,有時還要聳肩、摔臂等情況,家長仍然沒有重視,認為這是一個「壞毛病「,還責怪、批評他,叫他不要作怪相。
  • 孩子擠眉弄眼是病嗎?專家教你防治抽動症
    掃碼下載,圍觀直播    早知道    孩子緊張時常做的「鬼臉」,還有學習時的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並不是孩子故意調皮搗蛋。兒科醫學專家指出,家長要上心,小孩的某些不自覺或刻板舉動在警示家長,該小孩可能得了抽動症!那麼抽動症和多動症有什麼區別嗎?孩子過於喜愛打遊戲、看電視也可引發抽動症?家庭爭吵、學習壓力大也會引發抽動症?抽動症後果嚴重嗎?學習注意力不集中都可能跟抽動症有關?南都健康大講堂第三期,知名兒科神經內分泌專家羅向陽教你如何防治抽動症。6月13日下午3點與你約定,不見不散!
  • 南平一7歲男孩經常擠眉弄眼、聳肩……小心患上這種病!
    近一個月,南平的陳先生發現7歲多的兒子小浩(化名),經常無緣無故地使勁眨眼、還做些擠眉弄眼的表情陳先生以為這些表現是孩子故意調皮搗蛋但日子越往後,小浩的這些奇怪動作變得更加頻繁還出現了無故經常聳肩的狀況。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孩子煩躁、記憶力差、愛擠眉弄眼 警惕慢性鼻竇炎
    近1年來學習成績明顯下降,上課常離開座位四處跑動,煩躁、易發脾氣,常有擠眉弄眼,夜間難以入睡,胃口差,在廣州某醫院神經專科就診,按「多動症」治療近1年,上述症狀未見明顯好轉。  於是爸媽又帶孩子來到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查體,建議給亮亮做鼻竇CT,結果發現孩子有鼻竇炎。喻寧芬主任剛好就接診了亮亮。
  • 小男孩擠眉弄眼,父母規勸不成!醫生:不是調皮,是病
    本應快快樂樂、健康成長的陽光少年卻在八年前開始經常出現擠眉弄眼,同時還發現喉嚨時不時發出「哼哼」或「咳咳」的聲音。這種情況在遊戲、情緒激動或生氣時特別明顯,而在安靜或睡覺時則極少出現。隨後,這種情況越來越明顯,老師也經常反映上課時間經常擠眉弄眼。漸漸地又發現呲牙咧嘴、甩頭扭脖子,同時還伴隨肩膀和上肢的舞動,身體東搖西晃,小動作不斷!
  • 孩子擠眉弄眼、點頭晃頭、抻脖子仰脖子、發聲尖叫是病……(上)
    家長:孩子今年10歲了,剛上小學3年級。近半年,總有擠眉弄眼、點頭晃頭、抻脖子仰脖子的情況,還不喜歡學習,特別最近開學了,有些課程會組織小測試,但測試結束後,這樣的情況更嚴重了些,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於是帶孩子到我院就診,諮詢了神經康復科專家張桂香主任。
  • 孩子擠眉弄眼 噘嘴吸鼻不可忽視 可能是小兒抽動症在作祟
    黑龍江網訊(記者 石巖松)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發育行為科呂起副主任介紹,這很有可能是由小兒抽動症引起的。
  • 孩子擠眉弄眼並非都是「抽動症」
    在平時的玩耍過程中,孩子突然擠眉弄眼。家長和老師常常認為這是在「裝模作樣」「調皮搗蛋」,不明所以就施以呵斥、責罰,孩子卻覺得自己既無辜又委屈。多數家長會懷疑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症」「抽動症」,沒有意識到這些奇怪的行為舉止下可能暗藏著一些眼病。
  • 孩子「擠眉弄眼」行為的背後……
    但是多數孩子又沒覺得自己不舒服。當他們在睡覺過程中或者是很放鬆時候,這些奇怪的動作會減輕或消失。一旦他們放鬆警惕,馬上可以感受到抽動發作。這就導致孩子的老師和家長產生錯誤的判斷:孩子是故意的,是毛病。有的大人會批評、甚至體罰孩子。其實,當兒童頻繁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我們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患上了「兒童抽動障礙」。
  • 小孩經常擠眼睛抽鼻子可能是什麼病?
    核心提示:「調皮」、「淘氣」、「搗蛋」等詞語經常用來形容一個孩子活潑好動,有的孩子常常惹得老師、大人生氣,隨著孩子成長,逐漸懂事,調皮,淘氣,搗蛋的行為少了,但是可能有一部孩子,仍然讓老師、家長「操心」。
  • 孩子經常眨眼可能是抽動症的信號!
    有這麼一群孩子,他們經常做一些奇怪的動作,比如:聳肩、扭頭,噘嘴,擠眉弄眼,清嗓子、發聲甚至說髒話罵人等。 有人說他們是壞習慣,有人說他們沒禮貌,甚至有人說他們是異類......孩子這些怪異的表現,能讓家長瞬間崩潰,孩子這是怎麼了?為什麼會有這些奇怪的動作?
  • 孩子擠眉弄眼、出怪聲——抽動穢語症候群
    在門診,我們經常會碰到家長帶著十幾歲的孩子,說:「醫生,您看我們這孩子,整天擠眉弄眼、甩頭,動肩膀,還出怪聲,甚至罵髒話,好幾年了,是不是壞毛病
  • 男童愛「擠眉弄眼」不是調皮是抽動障礙
    通訊員提供武漢晚報訊(通訊員薛源 記者黎清)孩子總是愛擠眉弄眼「做鬼臉」、搖頭聳肩、沒事還總清嗓子,不少家長認為這些 「小動作」是孩子故意調皮。武漢兒童醫院專家表示,這些愛「擠眉弄眼」的小孩並不是故意調皮,而是患上了「抽動障礙」。家住漢陽的小天(化名)今年7歲。半年前,媽媽發現他總不停地眨眼睛。
  • 孩子經常眨眼聳肩,除了頑皮和模仿,還可能是生病了
    一名寶媽曾在群裡說自己家孩子特別好動,平常看電視或者玩玩具時經常眨眼睛、歪脖子等等,群裡的寶媽們開玩笑說:「小孩子都很好動,我們家孩子也是一刻不得停,女孩還好一點,男孩子特別難管。」寶媽也覺得是這樣,並不在意,當孩子頻繁做這些擠眉弄眼的小動作時,寶媽就會嚴厲批評孩子,但孩子屢教不改,寶媽還以為這一定是學了哪個動畫片的人物。
  • 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千萬別忽視,可能是得了「妥瑞症」!
    對於孩子的這些行為,我們還是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所處的環境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3到6歲的孩子正處於活潑、好動的階段,表現為好奇心強、貪玩、調皮、注意力分散的情況,這屬於孩子的正常現象。但是除了孩子調皮淘氣,孩子愛「擠眉弄眼」可能是患有結膜炎、鼻炎、抽動障礙、癲癇等疾病引起的,這需要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千萬別給孩子亂貼「標籤」。
  • 「擠眉弄眼、噘嘴吸鼻」當心是小兒抽動症
    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提醒:「擠眉弄眼、噘嘴吸鼻」 當心是小兒抽動症生活報訊 (宋微 記者霍營) 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發育行為科呂起副主任介紹,這很有可能是由小兒抽動症引起的。小寧今年7歲了,一年前出現反覆眨眼症狀,家長一開始以為是結膜炎,用了眼藥水、眼膏等,始終不見好轉。之後小寧出現嗓子難受、咳嗽、出怪聲的情況,家長以為孩子得了咽炎。
  • 擠眉弄眼,警惕兒童抽動症
    孩子患有抽動症時常可表現為咧嘴、撅嘴、縮鼻、扮怪相等,有些也會發出各種聲音,乾咳聲、清嗓子、吼叫聲、或不自主的穢語、說髒話等。多數起病於10歲以前,男孩多於女孩。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這個病是陌生的,因此常常出現三個誤區:一種情況是當患兒出現了擠眉弄眼、搖 頭聳肩等抽動症的症狀時,很多家長都認為是孩子調皮搗蛋,不放在心上,結果錯過了孩子的最佳治療時機;第二種情況是,一些父母對抽動症一知半解,當發現孩子出現不良習慣後,過分擔心,甚至錯誤診斷;第三種情況是,確診孩子患了抽動症後,一些家長深感茫然,無法正確地給孩子選擇治療手段 ,延誤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