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第一個計算機系?

2021-03-01 書圈


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古今中外的歷史和科技活動都是重視排名的,中國計算機事業也不例外,科研、高校直至研發的機器、成果都希望站在一個隊列的前茅。
1999年11月24日,《科技日報》的頭版頭條說:「二十年前,大學有了計算機系」。文章說,「在我國計算機發展史上,1978年9月,我國第一次在高等院校設立計算機系,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在此之前,僅有清華大學、北京航空學院、北京工業學院為了發展國防的需要,培養了少量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生。」這篇文章一不小心,把我國計算機系的歷史推遲了20年。理由是記者從來沒有聽到過「中科大」「哈軍工」的歷史。

另一方面,自1956年到1965年之前,中國9所重點高校招收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已達6103人;文革之後到1977年,清華、成電、哈工大、上海交大、京工(北理工)、北航、中科大等7校招收2700多人。加上北大、復旦、西工大、西交大、吉大、南大、浙大等其他院校合計在萬人以上,這個規模在中國當時的高等教育人群中不能算是「少量」。不過他們多數在「兩彈一星」和重點科研單位、高校、國家重要工程、大型企業,因為工作性質多為保密,平時絕不出頭露面,公眾難於接觸。

歷史是科學、是一個專業,歷史就是社會的記錄,不屬於任何個人的意願去變化。但是媒體的表達卻經常讓事實缺失,《科報》的這條消息說的北航等高校舉辦計算機系當然是真的,而「第一次」卻不如實。

事實是,1958年7 月28 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伊始,就成立了應用數學和計算技術系,開設應用數學、電子計算機和工程邏輯三個專業,中科院數學所所長華羅庚被任命為系主任,計算機專業首任主任是夏培肅。1961 年,應用數學和計算技術系拆分,5 月20 日,電子計算機專業調至自動化系。1964 年6月30日,改名為「計算技術與裝置專業」,調到無線電電子學系。1966 年恢復電子計算機專業,1982 年再次成立計算機系。

1966年4月1日,「哈軍工」更名為地方編制的「哈爾濱工程學院」。同時該校二個系的計算機專業和計算機研究室等合併,400餘師生在1號樓小禮堂集會,正式成立電子計算機系(六系),由國防科委聶榮臻主任籤發(66)科8字189號命令,任命慈雲桂為電子計算機系主任。此刻,這是全國唯一成建制的計算機系,也是第一個計算機單獨扛起大旗進軍的系,慈雲桂教授就成為中國第一位計算機系的系主任。

1970 年10 月15 日,哈爾濱工程學院奉命拆分南遷,更名長沙工學院,在在全國高等教育停滯的情況下,六系成立計算機研究所。1972 年3 月,全國高等學校恢復招生,至1976 年,長沙工學院計算機研究所先後招收三年期的大專生學員4 期。1978年,先後招收兩批硬體、軟體共184名本科學員,編成77級、78級學員隊。從哈爾濱到長沙,共畢業7期525名本科學員,研製8種機型100多臺套。1978 年6月6日,長沙工學院更名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所隨之改建更名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兼計算機所。

「哈軍工」的計算機系打造出了我國的「王牌」計算機產品,也培養了一代新人,這樣輝煌的歷史,是不應輕易忽略的。

《科技日報》的這篇頭條文章也留下了計算機歷史的重要痕跡,「1978年教育部決定在一批高等學校成立計算機系」,這肯定是中國計算機教育進程中的一件大事。然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學院、北京工業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的名單,不是錄自紅頭文件,可能不完整,也有差錯。從多所高等學校的史志、網站或紀念冊上查到的計算機建系記錄:

1975年9月,復旦大學成立計算機科學系,負責人王零。

1976年□月,吉林大學成立計算機科學系,主任王湘浩。

1978年6月18日,南京大學成立計算機科學系,主任葉南燻。

1978年□月,北京大學組建計算機科學技術系,主任張世龍。

1978年9月,浙江大學成立計算機系,主任何志均。

1978年9月,北京航空學院成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胡孝宣代主任。

1979年5月,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更名為計算機工程與科學系(1984年12月最終確定系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任唐澤聖。

1979年9月,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成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張志浩。

1980年7月,北京工業學院成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曹立凡。

1982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計算機科學技術系,主任楊衍明。

198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學成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主任謝志良。

1985年3月,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主任王開鑄。

 

新聞報導和計算機技術相同,都要有嚴格的科學態度,記者應有敏感性和科學性。必要的歷史回顧十分重要,需要回顧當年的真實,需要回顧當年的精神。當時的記者要將這個題材作為一個重要課題,認真調查,最好訪問一下教育部的主管人士,再走訪幾所高校,就會留下一個計算機教育發展的長篇歷史記憶。

現在的問題是,一些院校並不太看重自己的歷史,就是在學校網站的歷史概述上,也是語焉不詳。對於計算機專業和院系成立的時間(年月日)和首任主任、院長多有缺失,現任領導則是無一遺漏。還有的學校在「大事記」中,將現在的名稱直接連結到早年成立計算機專業或系的時間,並不附帶說明。希望各校計算機學院(系)辦公室的人士,能夠將自家的網站補足,完整的數據參與排名,不僅是對歷史,對創業人員的尊重,也代表了本單位對歷史的莊重和真誠。

歷史事件排名是有規矩的,依照時序排隊時,一種參見運動會模式,以到達終點的時間排序,那怕差距就是一點點,也要分出先後,精確到了10個毫秒;另一種則參見戰爭和事件的「零時」,叫做「打響第一槍」,就是將啟動時間載入歷史。

對計算機教育來說,成立院系,代表著本校的計算機教育達到了一個規模和一個水平,其中也有上報教育部(主管部委)待批,有任命系主任,有召開大會正式成立,細節留待本校自理。但是,建系絕不是名稱和機構、領導職務的變化,而是要從教學科研方向、專業布局、教師培養和跟蹤國外發展等一系列工作提升。

1960年2月,哈軍工海軍工程系成立計算機教研室(代號306);1961年8月8日,電子工程系成立,下屬軍用計算機教研室(代號404),後又成立計算機研究室(代號408)。兩個系的計算機專業分別服務於海軍和陸軍、空軍。

籌建計算機系勢在必行,1963年哈軍工向國防科委八局匯報時,就提出將兩個計算機教研室合併形成拳頭。因為901計算機和441-B電晶體計算機的研製成功,計算機批量生產和專業人才培訓提上日程,計算機教育的現有組織,已經不能適應國防和國民經濟的需要,迫切需要擴大、發展。

籌建原則是,教學幹部,凡是從事計算機教學、研究的一律轉到計算機系;黨政和領導幹部,根據能力和意願安排,兩個教研室、一個研究室的設備、物資均歸新系。成立一個系級單位,是十分隆重的,參加過哈軍工六系成立的師生,會將這一天牢牢記在心中,筆者有幸在場見證記憶猶新。

1975年下半年,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王零,根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國際發展趨向,綜合了教師的建議,提出在復旦創建一個圍繞計算機各學科的嶄新的系——計算機科學系。當時有物理系何永保為首從事自動控制、模式識別、圖像處理等的隊伍;數學系有張開明為首,從事計算數學、程序設計、計算機理論等的隊伍;還有有吳立德為首的從事資訊理論、信息處理等的隊伍,他們和753計算機組、789計算機組共上百位教師構成復旦有史以來最大的系,是第一個學科交叉的系,也是最年輕的系。王零任系總支書記,除了師資組成與培養,他還抓緊發展規劃,教學計劃、科研規劃、實驗室建設、後勤等,為全系發展打下很好的基礎。

復旦的計算機科學系是國內第一個「計算機科學系」,標誌著計算機學科躍入國內先進行列。他們的設想和舉動,應當向教育部報告過,幾年之後,教育部也拿出了前面所述的建系意見。1958年7月3日,清華大學成立自動控制系,設自動學遠動學(自動控制)、計算機兩個專業。文革後,1970年恢復招生,自控系設立自動控制、計算機,計算數學、無線電技術四個專業,開始招收學制三年或三年半的首批工農兵學員298名。1978年,唐澤聖被任命為電子工程系主任。年底,劉達校長對唐澤聖說,「文化大革命以來我們和國外的聯繫中斷了10餘年,而這10餘年中,國外的科技教育發展很快,特別是計算機的發展日新月異,國際上的新進展,我們都不知道。你帶一個代表團去美國訪問一個月,了解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學計劃,回來以後儘快趕上去。」清華大學代表團與李凡、郭善珣教授合影(左起:郭善珣、盧開澄、鄭人傑、李三立、金蘭、李凡、唐澤聖)1979年2月底,由唐澤聖、金蘭、李三立、盧開澄和鄭人傑等5人組成的計算機系教授代表團赴美國訪問(出訪之後更名為計算機工程與科學系)。一個半月中由西到東走訪了包括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卡內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21所學校和研究所,搜集到了大量教學計劃、教材、研究報告,參觀了眾多實驗室,了解到當時最先進的研究成果,結識了許多計算機界的學者,特別是華人學者,為後來的教學計劃修訂、研究方向制定,建立新的實驗室,邀請國外學者來華講學,派遣年輕教師留學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84年12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確定名稱,構成包括計算機繫結構、計算機系統與應用、微機計算機系統、計算機軟體、人工智慧與智能控制、計算機信息處理與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設計自動化和計算機基礎理論等9個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及應用方向的教研組。浙江大學計算機系成立時雖然規模較小,但能同時具備硬體教研組(主任是張德馨)和軟體教研室(主任為黃肇德),硬體和軟體兩個專業招生,兩個教研組共同為計算機系脫胎換骨而努力。因此20年以後,計算機系啟動了一系列合併擴大。系主任何志均教授說,合併後的計算機學院能在和諧和發展中得到快速成長壯大。北京航空學院成立計算機系時,有計算機原理、計算機軟體、計算機理論和系統結構和四個教研室、硬體、軟體兩個實驗室和一個計算中心。隨著國家經濟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學校決定組建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建系之初,師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他們在全國範圍內不拘一格吸納人才,廣招納賢,選派教師出國進修,自己培養長遠安排,形成一批骨幹教師隊伍。每所大學的建系工作,都是質的提升,而且相互交流促進,從系名的變更,也看到當年的院校領導的良苦用心。唯一不足的是在現有的回憶中,都沒有看到教育部的統籌工作與安排,大約要從相關檔案中去搜尋,也是歷史學博士們的課題。《科技日報》的這篇文章,留下了一個1999年末的重要節點。「目前全國有350所高等學校設立了計算機系,400多所學校設立了計算機專業,20多所高校建立了計算機專業博士點。」大事的起端和現在容易讓人們記住和觀察,而中途的節點,不是每一個都能夠被注意到的,對計算機教育來說,1966、1978、2000年三個重點和自己的學校數據,應當讓人們了解和記住,最好也能夠在計算機博物館中展現出來。每一所大學計算機部門,除去現在的實力排名之外,要是也讓校長和師生們記住自己學校起步時的排名,是對創業者的尊重,也是對今人的鞭策。

點擊上圖,查看教學大綱 

相關焦點

  • 清華計算機系:做計算機學科的國際領跑者
    」這一年,計算機系教授吳建平剛擔任系主任,他也在思考:系裡研究方向10多個,做什麼的都有,但重點不突出,到底該在哪些方向領跑?經討論,系裡公認:計算機系不做計算機不行,不做計算機系統不行。「這是建系之本」。
  •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一行訪問計算機系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一行訪問計算機系  清華新聞網9月10日電 9月7日至8日,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MU)計算機學院院長穆爾·安德魯(Andrew Moore)、副院長萊曼·菲利普(Phillip Lehman)及計算機系系主任菲寧·弗蘭克(Frank Pfenning)代表團一行三人訪問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舉行建系60周年紀念大會
    9月16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建系60周年紀念大會在新清華學堂舉行。陳元希望全系師生共同努力,把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建設成為國內國際高度認可的計算機領域的科學殿堂和人才培養高地。60年來,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累計培養了17000名畢業生,為我國計算機事業發展輸送了大批傑出人才,產生了一大批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原創性科研成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清華計算機系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優秀傳統,在人才培養、國際合作辦學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特色。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計算機系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和廣大校友的大力支持。
  • 理工學院計算機系成功舉辦「科教興國 人才強國」計算機技能大賽
    為紀念一二•九運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和「學科學、愛科學」的院系科技文化氛圍,並且提高計算機系學子的競技意識和綜合素質,理工學院計算機系舉辦了「科教興國,人才強國」計算機技能大賽,積極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活躍了計算機專業技能學習氛圍。
  • 加州伯克利大學計算機系是如何培養計算機人才的?
    UCB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傑出表現可以在各大主流計算機專業排名中得以體現。全美大學範圍內,UCB在US News 2019計算機科學排名中與麻省理工大學(MIT)、史丹福大學(Stanford)、卡內基梅隆大學(CMU)三所頂尖大學並列第一名。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慶賀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建系六十周年
    9月16日,清華大學召開計算機系建系六十周年紀念大會,慶祝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建系六十周年。  清華大學計算機學科顧問委員會主席、計算機系1970屆畢業生陳元在紀念大會上說,該校計算機系已成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高水平計算機教學和科研機構。他就新時期辦好計算機系提出三點建議:首先,計算機系要把握好計算機人才培養的根本方向;其次,要重視計算機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深度融合;再次,要著力建設高素質的計算機學科教師隊伍。
  • 【新生季·院系介紹】計算機與通信工程系
    十餘年的發展,計算機系探索中成長,在發展中壯大,凝結了師生的努力與汗水,現在計算機系已經擁有了完備的教學機構,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什麼水平才能任教清華計算機系?
    蕾師師 煢煢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這天,我正在工位上例行做白日夢,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招聘信息,就正正好好蹦進了我眼睛裡。我不禁好奇膽邊生:想去貴系嗑鹽,得到達怎樣的標準?待遇又如何?
  • 布大熱門科系盤點——計算機科學
    布大熱門科系盤點            計算機科學
  • 世界上第一個將計算機漏洞稱為bug的人是誰?起源和這個女人有關
    Bug曾經在詞典裡的意思是蟲子、臭蟲,明明是計算機的軟硬體出問題,我們卻要說電腦有蟲子、出蟲子了、修復了一些臭蟲。一切的迷惑行為,要從一個程序「媛」來說起。操作馬克1號計算機。馬克1號計算機也不是普通計算機,它是第一部萬用型計算機,其實也可以說是一座,因為他長約16米高近2米5,重4.5噸。
  • 孫茂松:清華大學MOOC負責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清華大學MOOC負責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孫茂松孫茂松,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理解、中文信息處理和Web智能。主要學術兼職為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十二屆專家評審組成員,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全國術語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關村開放實驗室聯盟副理事長,浙江省地稅信息化建設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中文信息學報》(計算機類全國核心期刊)主編,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世上第一個擺鐘,世上第一個想用計算機的人,都是科學的開創者
    【柚說歷史045期】史上第一個擺鐘~物理學家惠更斯與擺鐘早在十三世紀,米蘭鐘塔上的機械鐘已經為混沌的歐洲帶來了時間,然而這個機械鐘卻不精準的。十六世紀,伽利略已經發現了擺鐘的可能性,然而始終是不準確,就是這樣,伽利略與擺鐘的發明差了一步之遙,不過這一步卻被一個著名物理學家惠根斯踏上了。
  • 看牛人考研 通過何種"手段"考取清華計算機系
    牛人牛校牛專業考研--計算機  --清華計算機考研經驗  碩士生入學考試已經結束了,我以初試數學129,英語63,政治70,計算機專業基礎141,總成績403的成績,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網絡研究所錄取
  • 群雄並起,誰會是最後的贏家呢?目標電子計算機
    客廳即工坊,數字計算機的先行者——楚澤數字計算機的先驅者中,最先動手打造的是德國的楚澤 (Konrad Zuse)。楚澤在大學期間曾對未來感到迷惘而轉換科系,所以直到 25 歲才從土木工程系畢業。雖然當時已經有許多 IBM 之類的計算機公司,但是艾肯詢問的結果,竟然沒有一臺可以處理非線性微分方程式的計算機。他有聽聞布爾剛發明的微分分析儀,但只能解線性微分方程式,因此也派不上用場。不過艾肯轉念一想:既然 MIT 可以支持布爾打造計算機,咱們哈佛難道不行嗎?艾肯跑去跟系主任提這個想法。
  •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本科生在KDD-CUP 2016國際競賽中取得第二名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計34班本科生錢雨傑、董胤蓬、馬也(指導教師:李涓子、唐傑)在KDD-CUP 2016國際競賽中取得第二名。
  • 我做計算機視覺工程師的第一個月都學會了什麼?
    作者 | Richmond Alake譯者 | 彎月,責編 | 郭芮頭圖 | CSDN 下載自視覺中國以下為譯文: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向那些沒有接觸過機器學習行業的人們介紹一下我作為計算機視覺工程師第一個月以來的體驗
  •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全英文翻轉課堂《組合數學》正式開課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全英文翻轉課堂《組合數學》正式開課  「是iphone的開機密碼更安全,還是android划來划去的開機密碼組合更多?」  伴隨著精心製作的教學視頻,計算機系全英文碩士項目的十幾名留學生聚精會神地開始了一堂全新的數學課,排列,組合,基本的計數法不再枯燥抽象,而變成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影視劇中的橋段。  在回顧和學習了基本概念之後,授課教師馬昱春並沒有直接去講授iphone和android的手機密碼哪種方式組合更多,而是讓同學們課下自學一系列相關的視頻,最終由學生自己解答這個問題。
  • 清華大學牛,那麼誰是清華第一系?土木,電子,電機等爭論不休
    ,你知道清華大學第一系是誰?廢話半天,到底誰是第一系?1928年,清華大學省級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次年設立文學院、理學院、法學院,我覺得當年清華大學的理學院是最牛的,而理學院中物理學最牛,堪稱清華大學第一系。
  • 計算機工程系以「五心」凝聚初心,踐行「五實」
    計算機工程系以「五心」凝聚初心,踐行「五實」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計算機工程系在貫徹「五實」要求的積極實踐中練隊伍,練作風,營造了「學校盡心,企業用心,學生安心,家長寬心,社會放心」的高職教育良好氛圍,助推疫情防控工作暖人心、見實效。加強組織領導,統籌部署有速度,為學校盡心。
  • 心甘情願做人梯——專訪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白英彩(左)與千家網記者的合影引言  看著眼前薄薄的幾張紙,上面寫著一個人的簡介:白英彩,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一個是上海交大計算機系統實驗室。在剛到調到交大後不久他被分派到微機研究所任副主任,1981年為響應學校建設計算機系統結構實驗室的急切需要,被調到計算機系,不久被委任為實驗室主任。而這時候的計算機硬體實驗室是空空如也,一處荒蕪景象,當時既無經費又無設備,無器材,更缺少人員,但白教授深知,計算機專業離開相應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很難培養出合格的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