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教授為了給女兒瑪麗優質的陪伴,每周特定拿出一個小時和孩子盡情遊戲玩耍,並把它制定為與瑪麗的特別時光。
有一次當簡•尼爾森教授與女兒瑪麗共度特別時光的時候,電話鈴聲響了,簡•尼爾森拿起電話說:「對不起,我現在不能跟你講電話,現在是我和瑪麗的特別時光。」
瑪麗聽到媽媽告訴別人跟自己在一起的時間如此重要,開心地抱著媽媽的臉左親親右親親。
因此簡•尼爾森教授把共度特別時光列入正面管教工具,為更多父母示範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從而增強孩子的內在力量。
▼職場父母如何為孩子制定特別時光?
職場父母,由於工作忙碌或者需要出差等,不能常伴孩子左右。這時提前計劃與孩子的特別時光能夠很好地幫助職場父母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與孩子保持緊密聯結。
剛開始和孩子建立特別時光的時候,需要耐心地和孩子溝通,告訴他爸爸媽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不能一直陪著你。
但是爸爸媽媽每天和你都有一個特別時光:比如爸爸媽媽下班回來8點到8點半,是爸爸媽媽專門留給你的時間,問問孩子希望在這三十分鐘的時間裡可以陪他做什麼?
這時就可以協助孩子一起列下他想要的特別時光清單,比如一起讀故事,看動畫片,下棋等,當孩子能在父母的陪伴下自主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就會覺得特別的有價值感和歸屬感。
▼共度特別時光的要求
一、時間把握:
• 2-6歲:每天保證至少10分鐘陪伴
• 7-12歲:每周最少保證30分鐘
• 13歲以上:每月一次
二、三個要求:
1.家長放下自己的事,全身心投入,和孩子一起互動
2.孩子做主:做孩子想做的事,專心聽他們想說的話
3. 家長要讓孩子確切知道這段時間是專門為他們安排的,是父母對他們的愛和陪伴。
▼共度特別時光之親子遊戲推薦
①兩點連線
爸爸媽媽準備一張紙,紙上畫上若干黑點,媽媽示範用畫筆在兩個黑點之間連線,然後讓孩子試一試,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②我和小球
爸爸媽媽和孩子坐在地墊上,嘗試用手圍繞身體來回滾球。媽媽和孩子平躺在地墊上,嘗試用雙腳或雙腿夾住球,抬高雙腳雙腿,並用手夠球。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身體協調性,又可以鍛鍊孩子的身體柔韌性。
③小魚吐泡泡
爸爸媽媽準備一幅小魚圖畫,請孩子給小魚畫出吐出的泡泡,媽媽示範怎樣畫小圈圈,讓孩子照著媽媽畫的圈圈進行臨摹,小魚吐泡泡的作品就完成啦。既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又培養孩子對畫畫的興趣。
④套圈圈
爸爸媽媽先在地上擺上若干小玩具,媽媽示範如何玩套圈遊戲。
讓孩子練習投擲套圈,拋的過程中訓練孩子的手臂力量,提高孩子的身體協調性,同時感受來自套圈遊戲的快樂。
⑤
小推車來了
媽媽讓孩子先蹲下來,將兩手放在地墊上,媽媽扶起孩子腰部,讓孩子雙手支撐身體。媽媽再扶著孩子腳踝,鼓勵孩子前進,讓孩子依靠自己的手臂力量支撐身體,媽媽輔助孩子向前運動,從而發展孩子身體協調性,遊戲過程一定要注意安全。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希望對職場父母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