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手媽媽來說,餵養寶寶真是一件難事,因為一點經驗都沒有。尤其是給寶寶餵奶的時候,真的把握不好這個「尺度」,餵多了怕寶寶肚子不消化,餵少了怕寶寶吃不飽,影響發育。老話常說:「要想寶寶安,三分飢三分寒」,可婆婆總擔心寶寶吃不飽,整天催著給寶寶吃奶。
母乳餵養不像奶粉餵養,有奶瓶上的刻度可以把握,這就讓很多媽媽犯難了。今天,我就來告訴給為媽媽一個好方法,給寶寶餵奶主要看著幾個信號,能輕鬆知道寶寶是否吃飽了。
1、吃到吐奶或漾奶
因為寶寶剛出生的幾個月,胃容量很小,而且賁門發育不成熟,吃的奶量稍微多一些,就有可能漾奶出來。而恰恰大多數的寶寶,都比較貪吃,就算吃吐了,還會繼續吃。這個時候寶媽就要注意了,如果寶寶吃著吃著,嘴角開始往外面溢奶,甚至有了明顯的吐奶現象,就要馬上停止給寶寶餵奶了。
2、心不在焉,不怎麼想吃
當寶寶特別飢餓的時候,會馬不停蹄的吃奶,當自己吃飽的時候,就會開始心不在焉,吃一會兒歇一會兒。正常情況下,寶寶吃奶的速度是比較勻速的,而且是有節奏有規律的,比如吸三口咽一口,媽媽可以明顯感覺到寶寶在吞咽。如果寶寶已經吃飽,就開始貪玩了,光看著在吃其實沒有咽下去,雙手開始不停的亂抓等等。
3、乳房變軟,沒有奶水了
一開始給寶寶餵奶的時候,媽媽肯定會感覺到乳房有脹痛,當寶寶吃了一段時間後,乳房開始慢慢變軟,說明裡面的乳汁已經被寶寶吃完。這個媽媽自己本身會有感覺,或者通過按壓乳房來判斷,其實會很明顯的看出來。前三個月的寶寶,胃容量較小,所以吃的比較少,很快就飽了。而三個月以後的寶寶,會吃的比較多,但是到五個月就要開始添加輔食了,也沒必要擔心。
4、寶寶大便次數少,顏色發綠
只要寶寶吃奶正常,每天的大小便是很規律的。比如小便每天在6~10次,大便2~4次,而且大便顏色是金黃色,粘稠狀。這些規律需要媽媽一段時間來觀察,只要用心的話,很快就能找到規律,因為每個寶寶的情況會略有不同。如果某段時間,發現寶寶小便少,大便也少,而且大便顏色發綠,就有可能是寶寶肚子有積食,十有八九是吃太多了。而且寶寶的肚子也會有發熱,口腔會有酸腐味道。
溫馨提示:如果您實在比較笨,那就給你個建議,每次餵奶10分鐘左右,這也是一個黃金節點。
總結:其實關鍵在於觀察、把握,比如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寶寶吃飽以後,精神狀態會很好,如果吃不飽就會一直哭鬧,只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觀察,你一定能準確把握寶寶吃奶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