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研究|線條之美——畫家詹勇的線描藝術

2020-12-10 美術研究

線條之美,美不勝收!若說中國畫的線條承載了中國文化的精神,似乎有點玄虛。但當你體悟線條產生、延展、變幻的過程之後,便會明了這份承載的意義。那是誕生於一支毛筆之下的線條。筆鋒是柔軟的,初執毛筆的人不知所以、不辨輕重,有如嬰孩執筷勺時不聽使喚的懊惱,然而經過長期的訓練,滴水穿石,守得雲開見日出,那份喜悅是何等的珍貴。詹勇同樣經歷了這一過程。

大學畢業後不久,由於對自己畫中的線條不甚滿意,他開始了系統的線條訓練,日復一日,一練就是十餘年。春秋冬夏,他與線條結下了一份難分難捨的緣分。每當拉線時,詹勇是執著與堅定的,不遲疑、不散亂,絲絲入扣。在他的手下,筆與紙永遠有著最濃情的依戀。

他力求讓每一筆稔熟於心、純熟於手,畫出的每根線,甩將出去須有著氣貫長虹的態勢和四兩撥千斤的力道,收攏起來又含著絲絲縷縷的纏綿逶迤。或許,在詹勇的眼裡,它並不是一根線,而是林徽因詩中的「愛」和「暖」,是那「人間的四月天」。

由一根根這樣的線,組成了詹勇筆下林林總總的影像——《玉簪記》裡的陳妙常、《驚夢》裡的杜麗娘、《鳳凰山·百花贈劍》中的百花公主、《雷峰塔》中的白娘子。那繁複的頭飾、搖曳的長裙、層疊的披掛,都給了線條最好的發揮餘地。詹勇筆下的古裝女子,或低眉、或側身,明眸流盼、朱唇微啟,那一顰、一瞥、一彈指,無一處不明媚,無一處不妥帖。絲絲鬢髮緊貼於耳旁,朵朵簪花微顫於風中,蘭指微翹、蓮步輕移、長袖搖曳,儀態楚楚。

透過紙素,仿佛可以聽見咿咿呀呀的崑曲唱腔,這嬌柔、低婉叫人恨不能穿越數百年的時光與畫中女子一同翩翩起舞,真好比「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這般風情卻與誰人說?

鳳凰山·贈劍

白蛇傳

靜態人物畫多了,詹勇又畫起動態人物,刀馬旦成了他經常表現的主題。刀馬旦是戲劇旦角的一種,會武功、能翻打,衝鋒陷陣,威風八面。人物動態對於畫面的表現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處動,處處動,這給線的表現增加了難度,也給了詹勇新的挑戰。他通過控制線條的速度、走勢和壓力,展現出刀馬旦那神採奕奕的風貌和英姿颯爽的氣勢,又在此基礎之上,賦予她們一種別樣的玲瓏之氣。他筆下的刀馬旦,手執長刀,裙下帶風,翎毛舞動,靠旗招搖,雖武卻不魯莽,雖動卻不毛躁,一招一式一亮相依舊是清朗朗一派好風光!

「刀馬旦」系列之八

近年來,詹勇的「非洲人物」系列更是為他贏得了諸多讚譽。幾年前,一個偶然的契機,他到非洲納米比亞寫生考察,第一次看到了辛巴族人,瞬間就被那種撲面而來的原始氣息所吸引。辛巴族人保留著最原生態的生活方式,他們的物質條件極其簡陋,但卻自在安然、與世無爭。這種不經汙染的淳樸深深打動了畫家的心靈。回國後詹勇便創作了一系列的非洲人物。非洲人捲曲的頭髮、脖子上佩戴的奇特飾品、服裝的紋路及皮毛的質感,都是詹勇以前在中國畫中所沒有接觸過的。他經過幾年的摸索,漸漸把握了其中的門道。在他的畫中,辛巴人原有的野性和蠻荒之氣被過濾掉,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超然世外的高貴氣。或許,他將非洲的原始純淨和都市的前衛時尚相結合,呈現出的即是他內心深處嚮往的、遠離浮躁和喧囂的桃花源。

「非洲人物」系列

詹勇還創作過少數民族人物、歐洲古典人物等。不管什麼題材,他筆下的人物絕大多數都是年輕女性。他從不掩飾自己對女性形象的偏愛,與其說這是一種出於男性視角的讚美,不如說是來自全人類心中的美好情感。女性的柔軟與曼妙、寧靜與寬容,都深深打動著畫家敏感的心靈。

他從她們的一笑一顰間,總能覺察到那最細微處的知覺,並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詹勇筆下的青春少女不是躁動的,而是充滿一種寧靜溫潤的氣息,就像米開朗基羅創造的大衛含著甦醒後的勃發和孩童般的赤誠。並非歲月不艱難,著實是畫家的心向美之深、尋美之切。通過刻畫這些美好的人物形象,詹勇的線條理想得到了實現。他說自己畫裡的所有人物形象都是為表現線條而服務的。可見他對中國畫的線條已經有了相當深的理解。

線條從表層來說,是繪畫的一種技術呈現,比如古人總結出的「十八描」;從深層來說,它承載了畫家的複雜情感和自由意志。畫家於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中,筆下線條的力度和狀貌都不盡相同。可以說,中國畫的線條,已經遠不僅是繪畫的要素之一,而是具有了自身獨立的語言內涵。和大多數畫家一樣,詹勇也是從臨摹入手,從對線條懵懂的一知半解中走過來,在長久的實踐中磨合完善直至漸入佳境。創作時,他與線條仿佛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畫女子,不完全為了視覺之美,或許是因為女子的神態更為嬌憨、形態更為婀娜、衣飾更為琳琅,因而在他心中她們成了表達中國畫線條最純淨、最唯美的載體。近年來,他畫面的人物形象尺幅加大,裝飾更為繁複多變,對線條的表現力要求更高,這是在不斷挑戰自我。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於詹勇而言,意味著認定了一條路,即便前方艱難險阻無數,也無怨無悔地走下去。

為了練就線條功夫,他勾勒了許多的白描作品,從小幅到大幅、從局部到整體,他的手法越來越嫻熟,即使毫無墨色、不事雕琢的純白描作品也極具視覺震撼力。有這樣足具功力的白描功底,後期的填墨和深化便有了堅實的基礎。細觀詹勇的作品,可見他不僅注意整體氣息的鋪陳,又顧及每一處細節的處理,通過各種線條的整理排布、穿插往復,由外而內、由表及裡來表現人物的風神與氣度。這些線條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或長或短、或輕或重、或疾或徐,密而不贅、繁而不亂,絲絲見分曉,筆筆有交待。

他不僅注意線條的流布,還注重線條的形態。比如,他吸收了古代梁楷、陳老蓮等人的運筆之法,常以方筆入畫,令畫面剛柔相濟,表現力更為豐富。又如,他畫刀馬旦頭飾中的絨球、身上的披掛,常常用內實外虛的線條勾勒,不施暈染便令對象產生出十分自然的立體感。再如,他根據皮毛製品光澤度和軟硬度的不同,用輕重緩急不同的線條去勾勒,令衣物呈現出伸手可觸的質感。

他的筆法既能在傳統中找到源頭,又融入自己的實踐體會,從而變得靈活多樣,於新穎中藏古意、於古法中見變通,不由令人讚嘆他平實的外表之下隱藏的機敏與聰穎。他會總結,亦會創造;他欣賞別人,亦豐富自己。在他的畫裡,線條會說話、會舞蹈,是有溫度、有情感的生命存在。

詹勇通過筆下的線條,詮釋了他對中國畫的理解,對自然與生命的感悟。十餘年過去了,他仍然在探索,畫著、描著總覺得還不夠完美、還不夠精到。線條成了他今生的執念,在每一筆線條裡明心見性。「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在那逶迤宛轉的世界裡,他困惑、了悟,忘記了歲月更迭,痴痴地沉浸在這一片又一片線與面所構築的澄明世界裡。

詹勇,1978年生於浙江溫州,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現為江蘇省國畫院藝委會辦公室副主任、人物畫創作研究所專職畫家、二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人物畫藝委會委員,江蘇省美協中國畫人物畫藝委會委員,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理事。

作者:王颺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中國畫線條除表現結構輪廓,還傳達畫家的情感意趣!
    公元480年左右瓶畫藝術進入高峰,其嚴謹和諧的整體結構、注重人物內心刻畫的生動情態,尤其那優美而流暢的線條,將寫實風格和裝飾風格有機結合,體現了古希臘線描藝術的高度技巧。西方早期的畫家更多願意把線與光影結合起來塑造形體和描繪物象。
  • 木馬創意美術館少兒創意美術「主觀線描賞析」(一)
    課程類型:少兒創意美術、線描、平面構成、平面設計。課程目的:主觀線描是對客觀事物的提煉及概括,極具表現力。運用熟練能用線條表現任何「客觀事物」的輪廓、體面及質感。木馬創意美術主觀線描精彩課例欣賞線描簡述:美術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線條,它是構成視覺藝術形象的一種基本元素。
  • 春之歌藝術培訓學校美術作品欣賞
    春之歌藝術培訓學校是經濟南市教育局、高新區管委會批准的一所正規綜合性培訓學校。
  • 中國傳統文化,國畫藝術,線條美
    、意味的形式對於主宰西方美術史的傳統理論一模仿說。中國畫的線條生動地體現出了形式中蘊含著的這種生命一意味,貝爾沒有研究中國畫當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情。中國畫線條美據《論語八佾》記載:「子夏問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日:『繪事後素'。」鄭玄解釋說:「素,白採也,後布之,為其易漬汙也」。
  • 線條的魅力——試論中國畫的線條表現方法在油畫創作中的重要性!
    許多學者和藝術家都認為,西方藝術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印象派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有著共同的審美趨向,中國現當代著名藝術家徐悲鴻、黃賓虹、林風眠等繪畫大師均認識並肯定了印象派與中國畫藝術的共通之處以及相互影響。不僅僅是中國畫家追求中西方繪畫元素的融合,縱觀西方繪畫歷史,許多偉大的世界級藝術家的繪畫技巧與風格都借鑑了中國畫的線條表現技法。
  • 美術研究|王來文:為中國畫的筆線注入生命與靈魂!
    眾所周知,自20世紀以來的花鳥畫壇中,從福建之地湧現出來的著名白描畫家有陳子奮、鄭乃珖,再就是當代花鳥畫家王來文。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凡是從福建地域走出來的花鳥畫家均攜帶著一種以水仙花和荷塘月色為象徵的獨特味道,充分顯現著來自於閩地風物和人文關懷的藝術特徵。
  • 線條的藝術:線描人物的用線特點和處理手法
    在美術高考的人物動態速寫中,畫法有很多,但概括起來就三大類。一是用線表現,純線條的白描;二是用面表現,畫光影效果;三是線面結合,線描加調子。現在我們討論用線的手法。它的特點是不用設色渲染,主要通過線條的各種變化,表現人物的形象動態。這種畫法線條簡潔、洗鍊、富有韻律。
  • 作品分享|中國美術學院教師筆下令人驚嘆的中國傳統線描!
    卞文學,1982年出生於湖北,現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2002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專業。2006年獲得中國美術學院學士學位。2013年獲得中國美術學院碩士學位。2019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 美術研究|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現代的表現方式
    閻立本所作的《歷代帝王圖》和《步輦圖》都是遊絲描,已經有了線條粗細深淺的變化;吳道子首創了「白描」的繪畫手法,用色簡雅大方,給人以美的享受。中國畫在這一時期正式開始由色轉向墨,傳統筆墨的表現方式和手法得到了極大的發揮空間,為後期中國畫筆墨走向獨立的審美體系奠定了基礎。
  • 美術研究|論書法與繪畫空間感徵之比較!
    到古希臘、羅馬時代,畫家們對於人與物的客觀性的認識已較史前有了長足的進展。線條作為勾畫輪廓的作用日漸退隱,而代之以色彩的明暗與物體的透視關係。文藝復興前後的一批西方畫家,對於色彩、構形、明暗、透視的科學分析與實踐已相當成熟,作為繪畫的空間特徵也基本固定下來,即是對自然存在或意象中的自然的三維特徵的再現。但即使在西方的古典繪畫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方法差異。
  • 超經典線描範畫,每張都是臨摹的好素材,收藏它們省了一筆材料費
    裝飾線描——花卉篇線描畫它以線條為主要表現手段,用線條作畫,用線條說話的藝術,有很強的裝飾性及獨特的視覺效果。一起來感受下這一波創意線描裝飾——花卉篇。其實,孩子在鍛鍊線描造型是規定孩子不能拿橡皮檫,千萬不要怕畫錯。拿筆要平穩,不要猶豫,不要停留,一筆到位,畫出來的線條一定會很流暢。
  • 線描 - 線描_特色教學_濟南大眾網_大眾網
    韓倉小學線描社團成立於2005年,美術教師在社團活動中教孩子們畫線描,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表現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線,又可稱為線條。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
  • 小央美美術: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瑞士當代畫家,保羅·克利
    不管是在物象的色塊組織上還是點線的結合上,都是對音樂聽覺藝術的圖像解讀。說到這裡,與保羅·克利同時期的偉大藝術家康定斯基就不能不提及,保羅·克利和康定斯基同教授於包浩斯學院。包浩斯學院是西方一所比較現代的藝術學院,培養了很多現代型的藝術家,學院藝術理論對如今也很有影響。康定斯基是這所學院的藝術理論導師。其在《論藝術中的精神》中曾明確地論證了音樂與美術的關係。
  • 美術研究|畫家對自然的沉思是對他自己的深刻反思!
    簡單地說,身體美學就是對身體經驗進行的批判性研究,改良提升作為美學鑑賞和塑造風格之載體的身體之運用。它根源於實用主義美學。實用主義美學把主動的、有意識的身體看作必要的行為基礎,並認為身體為我們提供了藝術創作和美學鑑賞的媒介。身體美學把哲學的傳統觀念看作一種可以改良的生活藝術。故而,身體又在我們所有的經驗、知覺和行為之媒介中起著建構的作用。
  • 小央美兒童美術:法國印象派畫家,埃德加·德加,最喜歡畫舞女
    德加對素描有天生的愛好,他喜歡纖細、連貫而清晰的線條,認為這種線條是高雅風格的保證和達到他所傾慕的那種美的唯一方法。線條成了他的欲望。在線的運用上,他達到了所有安格爾的弟子及其追隨者沒有一個能夠企及的、妙筆生花的地步。
  • 一次特別的公益畫展:走進「大山裡的小畫家」
    一次特別的公益畫展:走進「大山裡的小畫家」 發布時間:2020-12-02 10:08:31      來源:貴州網   「王老師的美術班開到什麼時候
  • 美術研究丨淺析速寫訓練對中國畫學習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的畫家都進行了大量的速寫練習,速寫對中國畫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一、速寫與攝影繪畫與攝影在意義上是平等的,形式之不同不影響藝術上的殊途同歸。然而二者畢竟有異,繪畫講究內心知覺,發揮的空間、尺度更大,尤其是情的調製更為近乎 「造」,近乎詩。曾有人說,現代生活有了攝影技術,已不需要畫畫,攝影就可以把珍貴的畫面保留下來。但事實上,攝影與繪畫是兩碼事,有各自的特點。
  • 著名畫家陳天義的鋼筆畫藝術
    冰河雪域的冷峻,茅屋草舍的普通,山石小草的寂靜,流水溝壑的無語,都在他的筆下充滿生機,幻化出世界上最清美、恬靜的一角。鋼筆畫《姊妹峰》,畫面上是冷月下似同胞姊妹的山峰,聳立在黃河岸邊,她們是在翹首以盼迎接心上人的歸來?還是披星戴月在為遠方未歸的戀人擔憂?作品展示著大自然的豪放曠逸之美、神奇造化之功,同時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給現代人一種雄奇的洪荒感。
  • 筆落形至,逸然成趣——品評著名畫家、教育家韓瑋寫意花鳥畫的創作...
    但他最早讓我關注的,卻是他的人物速寫與人物線描。記得還是在北京公幹,閒暇之時去中國美術館附近的書店閒逛,偶然翻到兩本著名為韓瑋的人物速寫與人物線描寫生作品畫冊,人物速寫造型的精準、生動與技巧的熟練、灑脫,格調之高讓人嘆服;而人物線描寫生作品造型之準確,動態之生動與人物速寫如出一轍,線條洗鍊概括,交錯穿插有序,線條組織、取捨、虛實處理更是妙不可言。翻看之後,愛不釋手。
  • 史銘:畫家王俊傑《中國畫傳統與精神研究》序言
    作為知名水墨人物畫家和高校美術教育帶頭人,俊傑兄多年來將理論研究與創作實踐相結合,在重視對傳統進行梳理、總結的同時,對當代藝術發展方向思考甚多。處於創作勃發期的俊傑兄,站在從藝三十年的時間節點上,清晰準確地明白「三十而立」的意味:承前啟後,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