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在古代有3種叫法,吃餃子習俗由來和醫聖張仲景有什麼關係?

2020-12-20 曉楓說歷史

冬至在古代又稱為什麼節?

冬至在我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自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可見冬至在大家心目中的重要性。同時冬至又是二十四節氣中被最早確定出來的節氣之一,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了過冬至的說法,那麼大家知道在古代古人將這天稱為什麼嗎?

在古代先人們將這天稱之為「長至節」「冬節」「亞歲」。

冬至吃餃子和醫聖張仲景有什麼關係?

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感人的小故事。據說張仲景辭官後回到了老家南陽,那時正是冬天,在回鄉的途中張仲景一路看到有好些人的耳朵因天氣寒冷而被凍爛了。張仲景看到這一切之後,便將辣椒、羊肉等一些驅寒的食材藥材包裹進麵皮裡,捏成耳朵的樣子,然後煮給大家吃,當時大家問他這是什麼,張仲景告訴大家這是「嬌耳」。「嬌耳」漸漸地流傳成為了餃子。

後來為了紀念張仲景,大家每年的這一天都會包餃子吃,並將裡面包裹的藥材換成了食材,自此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其實冬至這天各地的習俗並不同,不過還是以吃餃子居多,大家都是哪裡的呢,在你的家鄉冬至是吃餃子嗎,還是有其他的什麼習俗呢,歡迎大家將自己家鄉的習俗留在下方評論區。

相關焦點

  • 餃子的由來,餃子為什麼有餡?餃子和女媧、張仲景有什麼關係?
    餃子是北方人非常喜歡的食物,過年要吃餃子,冬至要吃餃子,頭伏也要吃餃子,還有「上車餃子下車面」等說法,那麼餃子還有哪些說法,你知道關於餃子的故事有多少?本期彎逗歷史,將為你扒一扒餃子的故事。在中國人看來,好多場合吃餃子就代表團圓和熱鬧。比如過年時候,家人團團圓圓坐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成為過年的一個特有習俗;有喜事或者重要節日,冬至、頭伏等還保持著吃餃子的習俗。那麼餃子有著怎樣的來歷?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據說餃子的原名叫「嬌耳」,是醫聖張仲景最先發明的,距今有千年歷史。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意義寓意 冬至吃餃子有什麼特殊含義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冬至吃餃子相傳與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有關。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潦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由於家庭的特殊條件,他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他勤奮好學,並且酷愛醫學。東漢末年,連年混戰,「民棄農業」,都市田莊多成荒野,人民顛沛流離,饑寒困頓。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諺語及順口溜
    「立冬」到,「立冬」峭,立冬來了吃餃子。轉眼間又到了「立冬」節氣的開始,每到這個時節,就意味著,冬天就要到了。為什麼冬至大家都要吃餃子呢?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有關冬至的諺語俗語順口溜。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由來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及故事傳說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由來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
  • 俗語:「冬至大如年」,你知道冬至吃「捏凍耳朵」習俗的由來嗎?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冬至大如年」,你知道冬至吃「捏凍耳朵」習俗的由來嗎?作為舉世聞名的四大古國之一,我們的老祖宗創造出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二十四節氣就如同一盞耀眼的明燈,為農民耕田種地指明了方向。
  •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1、祭祖:在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都有祭祖的習俗,在日也不例外,在南方地區冬至日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好香爐和貢品祭祀祖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家庭和睦。2、補冬:冬至日的時候除了祭祖,還有補冬的習俗,補冬顧名思義就是進補,冬至日後人們開始吃一些食物,有益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可以避免冬天生病。
  • 俗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為啥會有吃餃子習俗?
    尤其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餃子方便了很多,勤勞的人可以自己在家做。而不願動手的話,去很多餐館中都有,超市裡面也有速凍餃子,買回家放鍋裡蒸煮一會就能吃了。有這樣的一則故事跟這個習俗有關。相傳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人們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而流傳下來的,餃子也是他最先發明的。
  • 今日冬至,你知道「冬至大如年」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習俗嗎?
    冬至具體是什麼含義,有什麼習俗?為什麼會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一般來說,每年陽曆12月21日至23日,當太陽運行至黃經270°時,就是「冬至」節氣。古人認為,此時「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據說,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後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到唐代以後,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
  • 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
    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12-21 19:1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 今天就是冬至了,都說冬至要吃餃子,那麼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 冬至的由來和傳說
    原標題:冬至的由來和傳說 (新聞資料)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
  • 冬至吃什麼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為什麼要吃餃子由來
    冬至美食,你知多少  北方 餃子  餃子,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都有哪些 潮汕冬至要吃什麼
    民間有一句諺語,「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麼吃餃子又有何淵源呢?傳說餃子是醫聖張仲景發明的,他在長沙當太守期間經常坐堂開診,施藥救人。後來辭官回鄉途中,看到饑民流離失所,不少人的耳朵都被凍壞了。於是,他靈機一動,將羊肉混同一些驅寒藥材放進鍋裡一起熬煮,然後將之切碎,並用麵團包成耳朵形狀。
  •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習俗是什麼?冬至有什麼傳統故事活動?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那麼冬至的由來是什麼?冬至有哪些風俗習慣呢?2019年冬至是幾月幾日幾時?現在整理了2019冬至具體時間以及全國各地冬至習俗,帶你了解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
  • 冬至吃餃子
    俗語講「立冬補冬,不補嘴空」,我河北省中南部這次流傳立冬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古文曰:立冬, 立者,建始也;冬,萬物收藏也 。古人的立冬,是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而在農耕社會平民的世界裡,迎冬就是利用這一天,犒勞一家人一整年的辛苦。
  • 冬至有哪些習俗?冬至應該吃什麼?
    雖然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人們會用標誌性的食物和儀式來以示慶賀,但沒有一個會像「冬至」一樣那般隆重,甚至流傳下了「冬至大如年」的講法,這是冬日裡最為重要的節氣,更是歲末思歸的古老節日,因此冬至也被人們稱作「小年」。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吃什麼
    當然,這還用說嗎,每年的冬至日不都吃餃子嗎?民間有一句諺語,「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麼吃餃子又有何淵源呢?傳說餃子是醫聖張仲景發明的,他在長沙當太守期間經常坐堂開診,施藥救人。後來辭官回鄉途中,看到饑民流離失所,不少人的耳朵都被凍壞了。於是,他靈機一動,將羊肉混同一些驅寒藥材放進鍋裡一起熬煮,然後將之切碎,並用麵團包成耳朵形狀。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古人喜賀冬至,冬節是「時年八節」之一,各種冬至節日食物非常之多。 酬神祭祖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
  • 文化傳承之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一位神醫,還有什麼冬至習俗?
    02.冬至節的習俗首先,我國地大物博,遼闊的土地,人們習慣以南北來劃分。冬至節,南方與北方的習俗有著天壤之別。接下來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幾個經典的冬至節民間習俗。習俗一:北方吃餃子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為了紀念這位神醫,北方人一般都會在冬至節這天吃餃子。至今大部分北方城市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 話題|今天冬至,你吃餃子了嗎?
    在這天,能吃上一盤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絕對是治癒寒冬的一劑良方。那麼問題來了,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在我國歷史上,餃子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2020 WINTER 相傳餃子原名「嬌耳」,是「醫聖」張仲景發明的。東漢時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來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 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