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胃下垂的症狀?中醫告訴你強健腸胃的養生保健法

2020-12-25 揚康之家

很多人都有胃下垂的症狀,這是指當我們站立時,胃的位置低於正常,位的下緣達到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低到了髂嵴以下,胃下垂多見於瘦長體型者、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以及臥床少動者。這種胃部疾病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膈肌的懸吊力不足,或者腹內壓下降及腹肌鬆弛等因素導致的。

一般情況下,輕度胃下垂者多無明顯的症狀,下垂明顯者可出現很多胃腸道的不適,比如腹部飽脹感、食欲不振、噁心、噯氣等。想要改善這種症狀,就要從健脾補氣著手,調攝機體的功能,達到康復的目的。

首先,要增加飲食的營養,注意生活規律,平時不宜進行劇烈的跳躍和長時間的站立。避免暴飲暴食,飲食要易於消化,宜少食多餐,以減輕胃部的負擔,食後如感到不適,可做短時間的平臥休息。平時可做一些腹肌的鍛鍊,以增強腹肌的張力。每日起床前和睡前做仰臥起坐運動,並逐漸增加運動量,堅持不懈,必有成效。如果想要效果更好地話,可做一些專門增強腹肌和胃壁肌肉張力的訓練,使腹內保持一定的壓力,以支撐胃部。

氣功療法對胃下垂也有較好的療效,通常可採用臥式內養功。仰臥時臀部可稍墊高,以便內臟上移,要意守丹田或中脘穴,呼吸可採用順呼吸法,練功時間可自15分鐘逐漸增加至60分鐘,每日1-2次。

胃下垂的病人,食療上可用人參粥(取人參或黨參10g,茯苓10g,麥冬6g,粳米100g,先以水煮前三味藥材40分鐘左右,取汁去渣,用藥汁煮米成粥,晨起後作為早餐服用,也可用文火煮熬人參約2個小時,再將米放入人參湯中煮粥,分2次使用,早晚食之。連續服用15-20天為一個療程,可連續服用3-4個療程)、黃芪粥(取黃芪30g,水煎40-60分鐘,取渣去汁,再用汁水煮米粥,晨起後空腹食用,每天1次,15-30天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3-4個療程)、桂心粥(取桂心2g、茯苓2g、桑白皮3g。先用水煮上藥40分鐘,取汁去渣,用汁煮米做粥,晨起後早餐服用)。

相關焦點

  • 原來這些胃部不適都是胃下垂造成,中醫告訴你緩解胃痛的好穴位
    胃下垂是指由於胃肌層張力低下及胃周組織遲緩無力而使胃小體弧線最低點下降至髂嵴連線以下的一種疾患。患有胃下垂的人群會有慢性中上腹痛,食後腹脹,自覺胃部下垂,可伴有便秘、腹瀉、眩暈乏力、失眠等全身不適症狀,極大地影響了日常生活。
  • 身體出現5個症狀,可能是胃下垂即將到來,6個妙招或能預防胃下垂
    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是造成胃下垂的主要原因,如果空腹或者是吃太多,會出現胃下垂,切記在生活中按時吃飯,不要過量飲食。還有一些女性生產後,或者一些體型偏瘦,患有慢性病的人,以及長時間站立和躺在床上少動的人,都很容易患胃下垂。那麼患了胃下垂會有哪些明顯的症狀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下。
  • 胃下垂的中醫外治法
    胃下垂好發於老年人、瘦長體形者、經產婦、長期臥床少動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致體質虛弱的人。胃下垂可使胃蠕動減弱,胃內食物滯留,胃分泌消化液功能降低。病人可有上腹部不適、隱痛、飽脹感、厭食、噁心、嘔吐、打嗝和便秘等症狀,餐後或久站時加重,臥床後減輕。部分病人甚至出現站立性暈厥、全身乏力、心慌和直立時低血壓等表現。
  • 中醫預防及治療胃下垂的方法
    原標題:中醫預防及治療胃下垂的方法   原標題:中醫預防及治療胃下垂的方法   胃下垂是常見的消化內科疾病,除了配合西醫的一些治療之外,中醫對治療和預防胃下垂還有哪些方法呢?   中醫學認為胃下垂病位在胃,屬於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升提無力,氣虛下陷所致。
  • 經常大便胃不好怎麼辦?教你如何調節腸胃的五種方法
    來了夏天我周圍很多人都有腸胃問題,我想從養生的角度談談如何調理腸胃。一、如何調節飲食1、飲食是非常重要的養生方法,所以腸胃不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生活中,吃粥能起到調節腸胃的作用。粥屬於液體食物,我們很容易吸收液體食物。生活中多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
  • 胃下垂的危害有哪些表現
    核心提示:北京腸胃醫院的醫師指出,胃下垂患者常常有腹脹、腹痛、噁心、嘔吐、便秘的情況發生,使得生活質量受到很大的影響。胃下垂可以讓患者有如此多不適的症狀,胃下垂是指患者在站立時,胃的下緣達到盆腔部位,胃小彎弧線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患者會有腹部飽脹,沉重,壓迫等感覺   北京腸胃醫院的醫師指出,胃下垂患者常常有腹脹、腹痛、噁心、嘔吐、便秘的情況發生,使得生活質量受到很大的影響。
  • 胃部下垂,飯後即感腹脹,幽門穴就可提升胃動力,改善胃下垂症狀
    胃下垂是我們經常出現的一種胃部疾患,我們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時的最低點不應超過臍下2橫指,其位置相對固定,但胃下垂髮生時,胃的下緣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患者會出現胃腸動力差,消化不良、腹痛、墜脹、噁心嘔吐等症狀,極大的影響了健康。胃下垂歸屬於中醫學胃下,胃緩的範疇。
  • 中醫建議:胃不好的人,飯前用它泡水喝,修復胃黏膜,胃也更舒服
    中醫建議,胃不好的人,飯前經常用以下東西泡水喝,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改善血液循環,排出毒素,還能夠修復胃黏膜,胃也更加舒服,有助於日常養生。1、雞內金:雞內金性平,歸脾、胃經,有健胃消食、提高胃液的分泌量,提高腸胃的消化能力的作用,還可以增強胃的免疫力,預防胃病發生。
  • 胃下垂有哪些症狀 吃什麼調理改善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過快,而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充分的享受美食,長時間不吃早餐或者不定時的飲食習慣,會加重胃腸道負擔,甚至會誘發胃下垂。  胃下垂的症狀有哪些?  1、腹部脹痛  大部分胃下垂患者會有腹部脹滿感和沉重感而且腹部出現持續性的隱痛,尤其是吃完飯後,吃的食物越多,疼痛持續的時間越長而且疼痛感越重。另外飯後立馬活動的話也會加重其疼痛感。
  • 胃下垂 看張瓊林教授如何治
    張瓊林 全國首批名老中醫,中國中醫學會第二、三屆理事,安徽省中醫學會副理事長,主任中醫師。   張老善治內科疑難雜病,尤其是脾胃疾病。他提倡「醫可有派,醫不守派;治必有方,治不泥方」。所以行醫數十年來,他一直堅持學習中西醫技,不據門派之見。
  • 中醫認為:常用這4樣中藥泡水喝,抑制幽門螺桿菌,胃也越來越好
    中醫人認為,常用這4樣中藥泡水喝,能夠抑制幽門螺桿菌的生長,從而還可以改善胃部功能,胃也會越來越好。1、茯苓:茯苓性平,具有健脾養胃的作用,能夠利水祛溼,還具有抗衰老的作用,經常用茯苓泡水喝可以改善胃部的功能,還可以抑制幽門螺桿菌的生長,預防炎症之類的症狀發生,日常生活中還可以將茯苓打磨成粉以後放入粥當中食用,或者攪拌蜂蜜一起食用也可以,比較適合日常養生。
  • 這些中醫養生誤區你都知道嗎
    中醫誤區有哪些,生活中,中醫的用法還是比較多了,很多不舒服也會去看看中醫的,那麼,你知道中醫的誤區都有哪些呢,養生是為了讓身體更健康,但是如今有很多朋友對日常養生似乎有了走不出來的誤區,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幾個常見的養生誤區,趕緊一起來看看你是否已經踩雷。
  • 中醫:胃不舒服的人,7種中草藥泡水喝,少炎症,胃一天天變更好
    那麼胃不舒服的人怎麼辦呢?今天就讓中醫告訴我們答案!中醫:胃不舒服的人,7種中草藥,經常泡水喝,趕走老胃病,少炎症,胃一天天變更好!1、茯苓中醫上,茯苓自古被視為「中藥八珍」之一,有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作用。
  • 中醫建議:堅持3樣中藥泡水喝,少毒素,胃更乾淨
    胃痛經常反覆,中醫建議,堅持以下3樣中藥泡水喝,不僅能夠有效預防胃部反酸脹氣等問題,還可修復胃黏膜,減少毒素堆積在胃細胞內,淨化胃部環境,使得胃更乾淨,有利於滋養胃部細胞,提高細胞功能,適合養生。中醫建議,我痛經常反覆的人,可以堅持用石斛泡水喝,既能夠清除胃部殘留的毒素,還能夠滋養胃部細胞,讓胃更加乾淨,適合日常養生。
  • 中醫建議:胃不好的人,飯前牢記5句話,修復黏膜,胃也慢慢變好
    中醫建議,胃不好的人,飯前牢記5以下句話,能夠促進胃部蠕動,加速排出殘留的毒素垃圾,有助於消化和吸收,增強胃部代謝作用,還能促進胃部的血液循環,促進修復胃部黏膜,讓胃慢慢變好,有助於日常養生。1、多吃南瓜:南瓜性溫,其中含有豐富的多糖以及維生素,能夠滋養胃部細胞,加速修復胃黏膜,保護胃部健康。
  • 中醫建議:牢記1句口訣,多喝3種水,胃一天天變好
    身體細長的動物,胃臟呈紡錘形;身體粗短的哺乳動物,胃臟則呈袋狀彎曲,位於腹腔內。胃臟細胞的健康,有益於身體代謝活動的進行,有利於平時生活。經常反酸脹氣,中醫建議,牢記1句口訣,多喝3種水,有助於增強胃部細胞的免疫能力,加速胃部細胞的新陳代謝速度,便於內部存積的毒素及時排出體外,改善胃細胞功能,使得胃一天天變好,適合養生。
  • 胃下垂很危險?若有這4個問題出現,就得警惕胃下垂了
    胃下垂也是比較常見的胃部病變,平時沒有通過正確的方式保養胃部,有可能就會在胃部受到損傷之後引發胃下垂。胃下垂的患者膈肌懸力不足,支持內臟器官的韌帶變得鬆弛,可能會出現胃下垂這種表現。在胃下垂影響下身體也會有不良反應,因此需要了解胃下垂的症狀有哪些,一旦察覺到正在馬上治療。那麼,胃下垂來臨的時候,會有哪些特殊表現呢?1、上腹部不適胃下垂同樣也是影響身體的一種情況,在胃下垂髮病過程中主要的表現就是上腹部不適感明顯。
  • 剛吃完飯,就胸悶腹脹想咳嗽,這是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
    一餐飯你需要多久可以吃完?對於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們來說,生活節奏快速,工作忙碌,壓力大,不良的生活習慣,身體時刻處於緊繃狀態的你是否吃飯時狼吐虎咽,不到10分鐘便被你草草解決了?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要注意了。小心胃食道逆流找上門!
  • 中醫建議:胃不好的人,早起多做2件事,常喝1碗水,胃更光滑健康
    ,才能保證胃部的正常運作,一旦胃液不足,會導致食物無法完全消化,造成消化不良,不利於營養的吸收,中醫建議,胃不好的人,早起多做2件事,常喝1碗水,促消化,緩解胃部不適,使胃更光滑健康,符合中醫養生的理念。
  • 如何改善過瘦體型?僅僅靠吃是不夠的,中醫告訴你療養的要法
    對於那些身材高瘦、四肢細長、肩寬臀薄、身體素質較差的「豆芽」體型的朋友來說,他們最煩惱的事情就是怎麼吃也吃不胖,而且免疫力比較差,稍微沾點涼氣就會出現腹瀉的症狀。其實,很多體型過瘦的朋友是由於某些疾病導致的,比如糖尿病初期、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在正常的飲食生活下,一個月內減少4kg以上的體重,就有必要去醫院接受檢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