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季裡,家裡有孩子的家長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叮囑自家孩子不要往水域跑。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關於兒童溺水身亡的事件時有發生,有時候出現在農村水庫,有時候出現在配備救生員的泳池,有時候出現在人山人海的海邊。
近年來關於兒童溺亡的事件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暴露出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中,溺水求救這一方面的知識就是空白的。
比如重慶市米心鎮,就發生過8個孩子一同溺水的悲劇。當時8個小學生相約到童家壩涪江河玩水,起初大家都在淺灘玩耍,但有一個孩子意外失足,被海水捲走。剩下的7位小朋友慌忙下水搭救,結果8個鮮活的生命因為溺水沒了。
比如說浙江省溫州市,有3名男孩,分別是16歲、17歲、18歲,其中兩個人下水遊泳,感覺到身體不適,另外一個人下去救自己的夥伴,最後3個人全都沒有上來。
很多人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些孩子溺水的時候不趕緊大聲呼救,如果第一時間察覺到自己的身體出現異樣,應該馬上大喊讓別人發現啊?
事實上,真正的溺水都是無聲的。
超乎大家想像的是,溺亡的速度非常快,僅僅20~60秒,你就會從水平面上消失,人就會沉下去。留給人的救援時間短,施救難度大,而且和影視畫面展現出來,人在水裡不斷撲騰、呼救不同的是,人如果溺水了,是很難揮舞手臂和大聲呼喊的。
成年人尚且很難從溺水的恐懼中控制自己的身體,更何況是小孩子。小孩子對突發事件的處理經驗比成年人更少,年紀越小,越難從溺水的恐懼中逃脫。
還記得福州的一個悲劇嗎?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去嬰幼兒遊泳館遊泳,工作人員暫時離開,並且把自己要離開告知了這位母親。但這位母親覺得自己的女兒有遊泳圈,又是在小泳池裡遊泳,肯定很安全,於是沉迷手機。結果遊泳圈翻了,孩子也沒了。
身為家長,如果孩子下水遊泳,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眼神不要離開。因為可能離開那麼幾秒鐘,孩子就陷入危機。下面這7種無聲的溺水跡象,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
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麼叫「二次溺水」,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只要離開水域就沒有生命危險。但二次溺水,也是大家不得不提防的一個危險。
在美國就有這樣一個年僅10歲的小男孩,和媽媽在院子裡的泳池玩了一上午。回家之後洗完澡後,小男孩說自己非常困,便回房間睡覺。結果過了1小時,媽媽發現小男孩的臉色完全變了,趕緊叫孩子,孩子卻已經沒有反應。
這個明明已經離開水域,卻在自己床上離開的10歲小男孩,就是「乾性溺水」的經典案例。
「乾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氣時,發生喉頭痙攣,空氣和水都無法進入。簡單來說,就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遊泳的時候,時刻注意孩子有沒出現嗆水、呼吸困難、乏力等症狀,如果孩子上岸之後嗜睡、痙攣、疲憊,一定要趕緊採取恰當措施,或是送去醫院。當嗜睡的情況出現,無呼吸的狀態會持續8-10分鐘。急救得當的話,大部分溺水的人都能救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