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溺水後其實不會呼救!電影是假的,孩子溺水時,都悄無聲息

2020-08-09 英國那些事兒

微信的規則進行了調整

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多點「在看」,喜歡的話也點個分享

這樣事兒君的推送才能繼續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才能繼續跟大家分享每個開懷大笑或拍案驚奇的好故事啦~

話說在最近,

「小孩子總是靜靜地溺水」這個話題靜悄悄地掛在了日推的熱搜榜上。

而這個話題的出現,其實是跟最近的一場事故有關。

就在7月23日,

日本福井縣越前市發生了一起溺水事故,

一個兩歲的孩子在噴泉玩水時不小心跌入噴泉,最終溺水死亡。

而他的家長在之後的問詢中承認,

自己沒有看到孩子溺水,也沒有聽到孩子呼救的聲音。

(孩子溺水的池塘)

孩子溺水之後,就有人指責家長看護孩子不盡責。

但一位兒科醫生坂本昌彥卻呼籲說,責任可能不完全在家長,

他們是完全有可能聽不到孩子呼救的,

因為小孩子溺水的時候,可能根本就不會發出聲音……

「我看到了這起兩歲兒童在噴水池溺斃的意外,

小孩兒溺水的時候其實很安靜,根本不會發出啪嗒啪嗒的拍水聲,也不會大喊『救命!』。

為了減少兒童溺水的意外,我們也必須糾正一些錯誤的觀念。」

除了文字之外,他還附上了圖示:

右邊是人們想像中,還有影視作品中的溺水畫面,孩子努力地在水面呼救,掙扎;

然而在左邊,也就是實際生活當中,許多孩子其實就是這樣默默地沉下去了。

而這樣的一則推特,也被網友們相互轉發,提醒,人們也終於意識到對「兒童溺水」認知有著嚴重誤區了。

為此,

電視臺還特地找到坂本醫生進行了進一步的採訪和說明,

坂本醫生也提供了幾項統計數據,他和其他醫生調查了2000名幼童的監護人,這些幼童都曾經有過溺水經歷。

第一項調查是:

有多少人沒聽到孩子的求救聲(包括拍水,呼喊的聲音)?

結果這項統計結果,著實讓人感到害怕:

2000名監護人中,

58.1%的人幾乎沒聽到聲音;

31.8%的人聽到了拍水聲;

7.3%不記得了。

也就是說,不是這些家長不關注孩子,

而是有一半還多的孩子在溺水時根本不會發出任何聲音……

而在另一份溺水兒童年齡的調查中也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年級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出現溺水的事故。

對此,醫生總結說,

「目前還不確定為什麼嬰幼兒溺水之後不掙扎,而是會安靜地沉下去。

目前的猜測是,這些孩子的年齡太小了,還意識不到自己已經溺水了。」

而對於這樣可怕的統計數據,

許多日本的網友也心有戚戚地分享起了自己曾經遇到過的溺水故事:

「是真的!我家孩子在浴缸溺水的時候就非常安靜,完全沒有發出聲音!

大家夏天去海邊或者遊泳池的時候,絕對不要讓視線離開小孩呀!」

「我曾經有三次溺水經歷,真的是這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我也有類似的經驗,曾經跟祖父一起去泡溫泉,結果滑倒溺水了。

當時光是想喊『爺爺』就已經用盡全力了。」

「小時候曾經在2米深的河裡玩,我旁邊的兩個朋友突然沉了下去,嚇死我了(最後沒事)。

我在遊泳池打工當救生員的時候,學到的溺水小孩兒最大的特徵就是『看起來像是在玩而已』,大家一定要注意啊。」

「我小時候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我在學校的泳池裡溺水了,躺在泳池的底部,沒有任何窒息的感覺,

好在上課的孩子碰巧發現了我,我才得救了。

成年之後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沒呼救,但這就是溺水後本能的反應。」

所以,

無論是新聞中的慘劇,還是網友們分享的親身經歷都在提醒著人們,

影視劇作品中很多的細節都是錯的,

生命無價,再怎麼小心都不為過啊……

ref:

https://twitter.com/oshietedoctor/status/1286565192445202437

https://news.gamme.com.tw/1690195

--------------------------------------

酸檸檬汁泡毛衣:小時候第一次去海邊因為站不穩就失去重心了,當時是腳下突然輕飄飄的然後腦袋往後仰,頭一下進到水裡的時候因為特別害怕水進眼睛或者嘴巴,就一直緊閉著眼睛和嘴,然後屏住呼吸,慌亂之中連用手捏住鼻子都做不到。雖然可能會有把頭露出水面的時刻,但是因為控制不了重心所以馬上又可能沉下去。。

SayHiYa亭子:是真的!小時候在幼兒園的遊泳池摔倒後安靜地躺在池子底下感覺像要睡著一樣,可能過了幾秒自己站起來了因為池子很淺想想都覺得可怕

菸袋小飛俠:溺過水的人表示是真的無聲無息,我甚至看得見泳池邊緣的扶梯,但就是靠近不了,人生最絕望時刻之一。

Chazxx:幾歲的時候在泳池溺水過,真的就是撲騰不起來,頭全程都在水裡更不要說大聲呼救了,所幸當時身邊就有一個戴泳圈的人,慌亂裡扒住了她的泳圈才被發現。當時我媽其實就在不遠處,但卻完全沒發現,所以說家長真的要長點心啊

羅馬尼亞的包小熊:我六歲的時候,是朋友和我玩鬧,一直扯著我腳,當時就是眼前全是水,腦子裡什麼也沒了,窒息感讓人完全慌了神,我媽當時根本不知道,還好旁邊有個大伯發現把我抱起來

今年不想談戀愛啦:作為被溺過的人來發言在水下怎麼掙扎水面都是平靜的你想呼喊但是一張嘴就往嘴裡灌水根本沒聲音所以當時我就乖乖蹲在水底準備等死了,好在死前抽搐的時候腿蹬了一下頭冒出了水面吸了一口氣……後來我就像殭屍一樣蹦著蹦著蹦到岸邊抓住了一個老太太的腿爬上去了老太太被我嚇的嗷嗷叫

夢想就是rua狐狸:溺過水,當時整個人陷進水裡,也試圖學電視劇裡的人不停拍水,但是由於已經沉下去,完全沒有聲響。喊也喊不出來,整個人就慢慢沉底,大腦一片空白。

相關焦點

  • 孩子溺水就會「掙扎撲騰」?別被電視劇騙了,危險都是悄無聲息的
    提起溺水,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電視劇裡演的,人在水中不斷掙扎呼救,認為這樣的激烈表現才是孩子溺水的危險信號,其實這是最大的認知誤區。有多條新聞事件報導,都是在人員眾多的遊泳池,孩子溺水身亡多時都未曾被周圍人發現,大人們都表示並沒有察覺孩子有什麼異常。所以孩子溺水並不是就會「掙扎撲騰」,別被電視劇騙了,危險都是悄無聲息的。
  • 孩子溺水為什麼不呼救?真正的溺水,都是無聲的
    事實上,真正的溺水都是無聲的。留給人的救援時間短,施救難度大,而且和影視畫面展現出來,人在水裡不斷撲騰、呼救不同的是,人如果溺水了,是很難揮舞手臂和大聲呼喊的。成年人尚且很難從溺水的恐懼中控制自己的身體,更何況是小孩子。小孩子對突發事件的處理經驗比成年人更少,年紀越小,越難從溺水的恐懼中逃脫。
  • 孩子溺水後,掙扎哭喊?真正溺水特點是這些
    這則新聞刷爆朋友圈,一位媽媽帶孩子去玩,結果在發朋友圈的間隙,兩位孩子都不見蹤跡,尋到時已經沒有呼吸。夏季是溺水高發期,每年學生因遊泳、意外溺水身亡的新聞總不時見諸報端。孩子溺水並不會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大喊大叫,這些特點家長們要記牢!
  • 孩子會淹死在床上,乾性溺水以及溺水誤區,你一定要知道!
    判斷溺水的方法你掌握了嗎,尤其還有一種乾性溺水。(一)溺水的最大誤區溺水時無法呼救,溺亡都是悄無聲息的。溺水時人不會撲騰、叫喊、拼命掙扎。一旦發現以上跡象,家長一定要趕緊去看看怎麼回事,哪怕是誤判,也要前往確認,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一點點的大意(二)乾性溺水關於孩子溺水,還有一種情況,乾性溺水。絕大部分人可能沒有聽說什麼叫「乾性溺水」。
  • 暑期防溺水,這些你不得不知的防溺水乾貨必須收藏
    自7月16號發出防溺水安全自救活動邀請後,我們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的,就收到了10組家庭報名,是的,我們始料不及,是因為在發出活動邀請時,我們內心是忐忑的,心情是緊張的。,因為我們要模擬多種落水情況,孩子要在水裡脫鞋、卸掉書包,要在安全行進中被掀到水裡,要模擬在海浪中~在岸邊揪心的寶媽寶爸們會不會擔心安全而不願意?
  • 以為孩子只是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孩子溺水原來是這樣
    人在溺水時的特徵以個人經驗說,儘管我自認為孩子很熟水性,自認為我是個很盡職的媽媽,可是我只是1年前才知道溺水的人是靜靜站在水裡,而不是平躺在水裡。如果能提醒任何不知道溺水跡象的父母,能讓大家及時能搶救一個孩子,那麼我不覺得會浪費我時間在這裡寫了。
  • 「親自」感受過溺水時慢慢窒息的恐懼後,我再不敢帶娃遊泳時看手機了……
    很多人對溺水最大的錯誤認識就是,想當然以為溺水者會大喊大叫,所以家長可以放心地在一旁看手機。但說實話,溺水的隱蔽性極強,不僅聽不到喊聲,就算你親眼看著都不一定看得出來有人溺水了!上海市兒童醫院兒保科主任陳津津博士此前在接受採訪時曾介紹,那些落水掙扎、拍水呼救只是遭遇水難的一種表象。
  • 溺水的人其實不太會掙扎,乾性溺水也可能致命!
    在溺水時刻,這個人會忙著把頭伸出水面而無法呼救,過程中若吸進水讓聲帶進水,聲帶及上呼吸道緊繃變得無法發聲,所以溺水過程會比我們想像中來的無聲無息,不是像電影、電視上演的那樣大力拍水,因此即使一旁有人,有時也難以注意到溺水事件正在眼前發生。會注意到的時候,常常已經是溺水的人在無意識漂流、載浮載沉了。
  • 發現有人溺水應該怎麼辦?
    如果溺水事件不幸發生在我們身邊,到底應該怎麼樣去營救才是對的?  指導專家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民航院區急診科主任 劉興濤  記 者 黃旭君 通訊員 朱 健  真正的溺水者其實來不及呼救  在電視劇裡,我們總能看到溺水者在水中揮手大喊、拼命掙扎。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大聲呼救的溺水者其實只是少數。
  • 8名少年溺水身亡,教會孩子防溺水知識有多重要(父母必看)
    溺水兒童的頭可能前傾,頭在水中,嘴巴在水面。6. 看起來不像溺水,只是在發呆,但如果對詢問沒有反應,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7. 小孩子戲水會發出很多聲音,一旦安靜無聲要警醒。04哪些地方容易發生溺水一般發生溺水的地點通常在:遊泳池、水庫、水坑、池塘、河流、溪邊、海邊等場所。每年夏天都有遊泳溺水身亡事故發生。在溺水者當中,有的是不會遊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會遊泳、水性好的人。切勿以為自己會遊泳,在水中就很安全!
  • 如何及時發現孩子溺水並正確急救?
    7 月18日,江蘇一名六歲男童在參加遊泳課的時候,不幸溺水昏迷,最終搶救無效死亡。調查監控顯示,事發時孩子在水中掙扎了近10分鐘,泳池內尚有其他人,岸上也有成人,但無人察覺到異樣。家長發現時,孩子已經在泳池裡漂起來了,且沒有心跳和自助呼吸。為什麼孩子在眼前溺水卻無人發現?
  • 防溺水安全知識
    溺水兒童的頭可能前傾,頭在水中,嘴巴在水面。6. 看起來不像溺水,只是在發呆,但如果對詢問沒有反應,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7. 小孩子戲水會發出很多聲音,一旦安靜無聲要警醒。意外發生後,救人刻不容緩,以下6點要知道!兒童溺水後的正確施救方法:1. 迅速救上岸:最好從背部將落水者頭部託起,或從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後將其拖上岸。
  • 大多數父母對溺水一無所知,真正的溺水,都是無聲的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是父母拼搏奮鬥的支柱,希望一瞬間隕落,每年都有防溺水知識、視頻宣傳,父母都聽了嗎,一些急救知識都告訴他們了嗎?不要以為危險離我們很遠!溺水跡象:不是所有溺水都有掙扎現象!也許沒有呼救聲:溺水時,嘴巴在水面上下起伏,中間可能沒有時間呼吸,更別說呼救。也許無法揮手求救:溺水者會本能地將雙臂伸到兩側,向下壓,好讓嘴巴浮出水面,幼童則可能會將手臂前伸。也許看不到踢腿動作:正常的遊泳動作有節奏,腳向後蹬。
  • 人溺水後不為人知的幾種跡象,每個人都必須了解
    但是夏季也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每當我們看到新聞說在海邊、泳池、河邊發生兒童溺水事故,我們總會心痛不已,這對家長來說是難以磨滅的痛。但是你知道嗎?溺水並不一定意味著張開雙臂,呼救。溺水的人大多都是無聲的。
  • 孩子:「媽媽我錯了」,卻再也回不來!男孩溺水被救後失聲痛哭
    在夏天的時候,我們家長最愛帶著孩子去河邊,海邊,遊泳館等有水的地方玩了,可是往往這些地方都存在著溺水的隱患,那麼我們該如何防範孩子和家長溺水情況的發生呢?小孩子往往都是比較不懂事的,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往往都比較強,安全意識又比較薄弱,當他們靠近河邊的時候,經常會被河中的小動物吸引,就很有可能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把腿伸進去,如果是很深的河水,稍稍站不穩,那麼就會導致溺水情況的發生。
  • 遊泳回來,孩子淹死在床上:暑假關於孩子溺水的誤區,一定要知道
    一個孩子,在淺水池帶著遊泳圈遊泳,不小心從遊泳圈掉下來,落到水中。最初,剛落水時,孩子有短暫的掙扎。隨後,孩子沉入水中,開始變得安靜起來,不會撲騰,不會掙扎,也不會呼喊。如果不仔細去看,孩子仿佛是在玩水,只是潛入水中,而根本不會想到他溺水了。你會看到,在這個泳池裡,孩子周邊那麼多大人,但沒有一個人動手去救那個孩子。
  • 防溺水!防溺水!防溺水!這件事千萬別鬆懈
    溺水高發時段上學放學途中周末放假節假日放假溺水時的自救方法不要慌張,發現周圍有人時立即呼救;放鬆全身,讓身體飄浮在水面上,將頭部浮出水面「四知道」孩子去哪裡?孩子和誰去?孩子做什麼?孩子何時回?這十種表現說明溺水了看到有人在水中有以下這十種情況時,不要猶豫,趕緊求救!① 頭浸在水裡,嘴巴在水平面上。② 頭向後仰,嘴巴張開。③ 眼睛空洞,眼神散亂。④ 眼睛閉上,臉無表情。
  • 暑期中小學生防溺水工作,這些防溺水知識請一定要牢記
    教孩子學習遊泳,並學習心肺復甦等技能。7. 不到不熟悉、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遊泳。8. 不熟悉水性、水下情況不明時,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如何辨別?溺水者的營救黃金時間是事發30秒。如能及時發現溺水跡象,生命或可挽回!如何辨別兒童溺水者?牢記這7種跡象。
  • 預防溺水安全知識大全!溼性溺水、乾性溺水你知多少?
    這種情況也不太常見,在所有的溺水事件中只佔2%-5%。 注意:(1)遊泳時,家長要時刻盯著孩子,發生嗆水時,尤其要小心,因為嗆水,容易引發喉部痙攣。(2)遊泳結束後,不要掉以輕心。就算是救上來的剛溺水的孩子或者嗆水的孩子,即便神志清醒了,也要對其嚴加觀察。如果出現行為異常、疲勞、嗜睡、咳嗽、呼吸急促及臉色蒼白等等症狀,此時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及時地送醫院救治。
  • 防溺水,守安全,刻不容緩
    請每一位家長和孩子們都一定要認真學習防溺水安全知識!兒童溺水防護8要點:1、不要私自下水遊泳,家長時刻看護。2、堅持讓孩子穿高質量的浮身物。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動身體,避免出現抽筋等現象。4、在水中不要餵孩子吃東西,有可能被嗆住。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鬧,防止嗆水窒息。6、教孩子學習遊泳,並學習心肺復甦等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