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並且在這一基礎之上,將來能夠出人頭地。
對父母們而言,有出息的孩子,他們不僅面子上有光,而且將來也不用為孩子操心太多事情,可以說,這是每個父母的期望。
但是現實生活中,哪有不操心孩子的父母,再加上現在的誘導因素太多,整個大環境對於孩子的擇優成長就有極大的阻礙作用,隨著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孩子們對於電遊更是沉迷得不可自拔。
基於這一情況,想讓孩子變得出息,簡直是難上加難。相比於出息的孩子而言,沒出息的孩子從小時候就會露出許多苗頭了,父母們想要改善,就應該多觀察,並予以糾正!
1、 沒耐心
耐心是取得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可以說缺乏耐心的孩子,想要成功很難,除非是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
沒耐心的孩子往往表現出「三分鐘熱度」,當他們看到一件新奇的玩具時,或是做一件新鮮的事情時,都會急著去參與,但是沒多久,就受到較低的耐心程度的限制,在沒有耐心之後,也就失去了興趣。
他們還會表現出對待事情的急躁態度,尤其是讓孩子做一些相對較為枯燥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閱讀可能就是屬於這樣的事情,屆時他們也會表現出十分急躁,並且一會一會想要看看時間,看看到底媽媽規定的閱讀時間到了沒有,整個人表現得是時分焦慮,完全不能沉浸到閱讀當中去。
實際上,沒耐心的孩子不論是在現在的學習,還是在將來的工作,亦或者是各種人際交往中,這部分孩子都是非常吃虧的。
因為只有耐心的孩子,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去面對接下來所要做的一切事情。也只有耐心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才會表現出從容、包容、寬容的態度,而這樣的人往往是最受人喜愛的。
可能還有些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危害,可以換個角度來討論,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在課堂上往往會有較明顯的「多動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屁股坐不住」,孩子的聽課效率會變得非常低。
等到孩子放學回家後,可能也會做作業,但是從作業本拿出來,但作業結束,整個過程可能十幾分鐘不到,因為他們很難堅持較長的時間,這些都是缺乏耐心所致。
2、 喜歡放棄
要知道,有些孩子天生就很容易放棄,不具備堅持不懈的品質,這一品質大多也都需要靠後天培養而成,如果家長們沒有注意這一品質的培養,對孩子將來的成長也極為不利。
義大利行為心理學專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孩子分為A組和B組,並對其進行訓練。
他們對A組的孩子每天都監督其完成一定的任務,任務設定從簡單到困難。同樣對B組的孩子也安排同樣的任務,不過不同的是,他們對B組的孩子進行「誘導放棄」,在誘導中告訴孩子做不了就放棄吧,沒關係。
實驗的結果是,A組的孩子就算是在迎接最後困難等級的挑戰時,他們也全都堅持下來了。而相反,B組的孩子,在簡單等級的任務完成後,中等階段就有許多孩子放棄了,中高階段又放棄了一部分,最後堅持到困難等級的只有寥寥無幾。
可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影響有多重要。
這也意味著家長們需要去不斷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堅持,否則現在遇到一點小事情就放棄,長大以後更是容易輕易放棄。
3、 內心認知失調
在所有因素中,可以說孩子「內心認知失調」是最難糾正的了,因為一部分這部分孩子打心裡就認為「我沒出息又怎麼了,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怎麼了,反正又餓不死,我又不追求那些東西。」
每當家長們從孩子嘴裡聽到這些話,都會氣到不知所言。確實,當孩子的內心對於「出息」、「優秀」、「成才」等毫無追求時,這才是最難改變的。
而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們只有先讓孩子對事物變得有興趣、熱情,他們才會懂得去爭取、追求。當然,從低欲望開始刺激最好,否則過高的目標反倒會讓他們覺得索然無味,認為自己肯定達不到,索性就放棄。
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歸根結底還是要看父母,如何做正確的引導,關鍵在於對症下藥,而「癥結」就是上述因素,具體怎麼做,父母們則需要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