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煩惱,每天很早起床給孩子做早餐,可是每次等到孩子吃完飯就快到孩子上課時間了。所以,每次送孩子上幼兒園都是匆匆忙忙的。那麼到底怎麼樣能讓孩子改掉吃飯磨蹭的習慣呢?
「肚子餓了,便想吃飯」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孩子的肚子真的很餓了,就不會有吃飯磨蹭的問題,因此,寶寶「吃飯磨蹭」的理由多數來自想與大人做「權利之爭」。由於父母對孩子的行為不了解及不放心,聰明的孩子們便會抓住父母的弱點,以磨蹭的行為做為與父母交換條件的籌碼,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應該具有: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及理解孩子的行為能力, 如此才能正確的應對孩子的吃飯問題。
此外,父母不能讓孩子察覺到自己對他的行為產生擔心及焦慮的心態,也應該避免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家中存放過多的零食:
如果孩子平時愛吃零食,一到應該吃飯的時間,孩子自然就吃不下飯,更嚴重的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
2、放任孩子邊吃邊玩:
孩子邊吃邊玩的結果,就會延長吃飯的時間,等到下一頓吃飯的時刻到了,寶寶卻因此而還不餓,當然就不肯乖乖地坐下來吃飯了。
3、不愉快的吃飯時刻:
許多的職業父母在自己趕著去上班或是工作忙碌的時候,便會不自覺地要求寶寶吃快一點,如此便會使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產生不愉快的經驗,因而排斥吃飯。
4、以利誘的方式對待:
爸爸媽媽如果以利誘的方式叫孩子吃飯,久而久之,便會讓孩子以「吃飯」這件事當作交換條件,造成孩子成就的價值觀。
家長的正確做法:
耐心地給孩子講明道理,講明吃飯磨蹭的壞處以及對自己生活習慣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無論孩子是否能夠做到,一般大多數孩子都能夠聽懂道理的。
家長和孩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儘量保持安靜。有時候家長一句不經意的話語,就會引起孩子巨大的興趣,他會東問西問的,從而耽誤了吃飯的時間。
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家長在吃飯時間儘量不幹或者少幹與吃飯無關的其他的事情。咱們平時要在吃飯的時候幹這幹那,孩子看在眼裡,自然也會受到影響。也可以和孩子進行比賽,看誰先吃完。不用有具體的獎品,只要是說咱比賽啊,看誰先把碗裡的飯吃完,小孩子的積極性就高了。
規定孩子在多少分鐘之內把飯吃完,如果吃不完就得餓肚子。如果這樣規定之後就一定按規定去做。規定的時間到了之後,就必須停下來不能再吃飯了。並且中間不許給孩子加零食。這樣幾次之後孩子自然也就乖乖吃飯了。
和孩子的老師好好溝通一下,在訓練孩子吃飯不摩擦的這段時間,如果孩子因為吃飯磨蹭而遲到了,就一定要讓老師去問問孩子你為什麼遲到了。這樣讓孩子自己切身體會到,磨蹭給自己生活帶來的不愉快。
除了在規定的時間裡吃飯之外,在平時也要訓練孩子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一定的任務。給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快來和孩子一起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