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埠中學往事(一)——殺年豬,分豬肉

2021-02-16 航埠鳥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學校臨近放寒假,老師們就盼望著學校殺年豬分豬肉。

我是1991年參加工作的,那時每到年終,學校都要殺年豬分豬肉,作為教師的年終福利之一。豬,是學校自己養的,主要是食堂的剩飯剩菜,由食堂阿姨負責餵食。我記得每年大概飼養了二十頭左右,食堂阿姨把豬餵得肥肥的。

我所了解的八九十年代的學校食堂一般都是學校自營的,一般也都會養幾頭豬,以消耗食堂裡的剩飯剩菜。學生數少的沒有住校生的學校,食堂裡用餐少,剩飯剩菜不多,能飼養的豬也不會太多,一兩頭兩三頭不等。九十年代的航埠中學教職工基本上維持在一百人左右,是擁有初高中的完全中學,每年在校學生數都在一千二百人以上,在當時也算屬於比較大的學校了。吃飯的人多了,剩飯剩菜也多了,那時食堂裡菜品不多比較單一,也談不上好吃,剩飯剩菜就會更多一些。每年一千三四百人所產生的剩飯剩菜,加上食堂邊池塘裡養的水浮蓮,能滿足二十頭豬比較幸福的生活。

豬欄的位置在大禮堂東面與圍牆之間的一間比較大的舊房子裡,豬欄與食堂之間還有兩三間大小不等的房間,分別堆放燃煤和雜貨間,其中有一間還做過學生宿舍,記得我讀高三時,第二學期我班的男生宿舍就在那間屋子裡,一間屋子裡塞滿一個班的男生,宿舍是西曬的,隔了一二間屋子的舊屋裡還養著那麼多頭豬,難以想像五六月份天氣熱起來後,蒸籠一樣,蒼蠅蚊子老鼠會特別多,夜裡睡覺是怎樣個感覺?不知道我班男同學們能否聽到半夜豬拱食槽的聲音?因為我當時不住在學校宿舍,是住在航埠親戚家的,沒有體會到住校生的艱難。

  我這一屆同學與食堂有不解之緣,高一時,學校擴招一個了班,編號是高一(3)班,大概有八十多名學生,找不到那麼大的教室,就把食堂靠西邊本來做餐廳的房間就改做教室,八十多人擠在那間教室,近在咫尺就是食堂炒菜的地方,難以想像上午第四節課時,聞著食堂裡各種各樣飯菜的香味,還有多少心思聽老師乏味的講課呢?不過也很幸運,我是在高一(1)班,在東六教室的西南角那個教室,離食堂遠著呢,也無緣每天提前消受食堂的飯菜香味。到了高二時分文理科,三個班編成四個班,那個教室就完成了使命。

(這張照片中的左下角是東六教室,東邊是九六年左右建造的兩間教室,再東邊一排矮平房是食堂職工宿舍。照片正中是大禮堂,大禮堂的東邊與圍牆之間有間比較大的舊屋,是養豬和堆放雜物的,大禮堂南邊就是食堂和小賣部)

 

快過年了,老師們雖然收入不高,但也要採購一些年貨,但豬肉是不用買的,大家都知道,學校都要殺年豬分豬肉。

每年快放寒假時,學校要殺年豬了,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臨近放寒假學生快離校之前的某一天先殺二三頭豬,是免費提供全體住校學生吃的。以班級為單位,每位同學都會發到一張餐券,憑餐券中午到食堂去會分到一碗豬肉燉豆腐(我印象中好像都是燉豆腐或者油豆腐)。雖然只是一碗豬肉燉豆腐,但對九十年代早期大多數農村學生來說,要吃一個星期的自帶醃菜之類的或者平時只能在食堂裡買些蘿蔔青菜的,也算是改善夥食了,更何況是學校免費提供的。那一天的上午第四節課,很多學生也無心聽課,都在想像著今天中午豬肉燉什麼?不知道運氣怎麼樣,舀到的豬肉裡肥肉多還是瘦肉多?也會思考著憑經驗排在哪支隊伍哪個食堂阿姨舀菜會大勺一些。我在那天不管是上哪個班級的課,一般都會提前十分鐘左右講完課,然後布置點課堂作業,讓學生輕鬆的去琢磨中午的美食,而且決不能拖堂。

   那時學校沒有學生集中用餐的餐廳,同學們三三兩兩,端著熱騰騰的豬肉燉豆腐,洋溢著幸福的笑臉,或到寢室或到教室裡品嘗。所謂幸福也是很簡單的,我想對九十年代的航埠中學學子來說,一碗豬肉燉豆腐足夠回味一輩子。

(九十年代中後期每屆新生報到時會發給兩個盆,一大一小。本圖片是陳永明在「航中人」微信群裡提供的照片)

 

第二階段一般是放寒假的第一天,一大早就會聽到食堂那邊傳來鞭炮的聲音,老師們都知道要殺年豬分豬肉了。然後一天裡心情愉悅的該忙事情的去忙事情,但不會出遠門,都知道下午四點鐘左右就要分豬肉了。

一到下午三四點鐘,老師們拿著臉盆拿著水桶拿著尿素袋不約而同的往食堂集中,三三兩兩聊著天,看著殺豬師傅們忙碌的身影和靈巧的動作,品評著今年豬肉的肥瘦,討論著過年時紅燒肉紅燒排骨蘿蔔燉排骨和滷豬頭滷豬大腸的味道。

(圖片來自網絡)

 

師傅們忙碌一天之後,十幾頭豬都已殺好處理乾淨,一爿爿白花花的豬肉閃耀著誘人的光芒,一一過秤後統計總斤量,合計著每人大概分多少斤。然後把豬肉切成一大塊一大塊,肥瘦好差搭配好,一堆堆放在食堂的地上,上面貼著寫有編號的紙條。當時的食堂事務長毛榮耀拿著餅乾箱,裡面放著鬮。大家自覺地排著隊伍,從餅乾箱裡抓一個鬮遞給毛榮耀,毛榮耀喊著號碼,師傅們找到對應的豬肉拿給老師,老師們看著分到的豬肉,或滿意,或略有失望,但總體上大家都笑眯眯的,滿臉幸福的樣子。我記得每年分到的豬肉都在二十斤以上,有一年可能計算有偏差,不夠分了,又從其它地方再買了一頭豬。

分豬肉的同時,還有一些肚裡貨要分。有豬頭、豬大腸、豬肚、豬肺等,分門別類一件件擺好。每樣東西都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折價賣給老師,所需多少錢就直接從工資裡扣除,老師們事先要報名想買哪一樣,每人只能報一樣。比如大腸七件,有十個人報名,那有三個人就沒有機會了。我基本上報名的是買豬頭(豬尾巴是和豬頭在一起的)或者豬大腸,記得葉增良書記基本上每年報名買豬頭,稍後幾年分配工作的徐廣老弟基本上也報名買豬頭。我那時還沒有成家,父母親是喜歡買豬頭的,1997年成家之後,嶽父也希望來一隻豬頭過年用來祭祀。雖然處理豬頭很麻煩,但一個豬頭還是有不少肉的,而且豬頭中獎的概率要高一些,抓鬮買到豬頭之後,第二天就送回家去,那時父母親都住在城裡,老兩口就找根木棒抬著豬頭拿到菜市場,央求賣豬肉師傅把豬頭破開,然後忙碌一天,把豬頭處理好。豬頭上的肉還是很豐富的,拆分之後,豬舌頭、豬耳朵、豬鼻子、豬尾巴、豬頭肉,無論炒著吃還是蘸著吃,都是下酒好菜。

現在寫這篇文章寫到豬頭時,就想到豬頭宴,就想起徐慶龍、徐建洪、陳永明幾位兄弟在2007年5月請我在航埠老街卸古飯店吃豬頭宴的事,那時我在衢州行知職教集團學校擔任校長,那天正和自考辦主任餘錫明一起回花園中學校區進行自考招生宣傳,工作完之後我和餘錫明一起就叫上杜一禮先生,還有柴金春,一起回航埠赴豬頭宴。豬頭是徐慶龍他們菜市場買來的,放在飯店裡加工,記得在卸古飯店二樓的那個房間,一桌十來個人,各式豬頭肉,白切的、紅燒的、小炒的,擺滿一大桌,熱騰騰的「黃加啤」,真正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情。

 

關於豬頭肉,很多人喜歡,特別在物質生活比較貧乏的年代,小百姓喜歡,不少有權有勢的也喜歡。《金瓶梅》裡西門慶的妻妾們喜歡,《張居正》裡的內閣首輔高拱、抗倭名將戚繼光也喜歡。

《金瓶梅》裡有個叫宋蕙蓮的女人,讓人印象深刻的和兩樁事有關,一是因為她有次穿紅衣服配了條紫裙子,西門慶實在看不過眼,找了匹藍緞子給她做裙子穿,至今人們還以「紅配紫、一泡屎」為鑑;二是因為她能用一根柴火燒出稀爛的好豬頭來。

   第二十三回:金蓮道:「咱們賭五錢銀子東道,三錢銀子買金華酒兒,那二錢買個豬頭來,叫來旺媳婦子燒豬頭咱們吃。說他會燒的好豬頭,只用一根柴禾兒,燒的稀爛。」

下了三盤,李瓶兒輸了五錢。金蓮使繡春兒叫將來興兒來,把銀子遞與他,教他買一壇金華酒,一個豬首,連四隻蹄子。

  蕙蓮笑道:「五娘怎麼就知道我會燒豬頭,栽派與我!」於是起到大廚灶裡,舀了一鍋水,把那豬首蹄子剃刷乾淨,只用的一根長柴禾安在灶內,用一大碗油醬,並茴香大料,拌的停當,上下錫古子扣定。那消一個時辰,把個豬頭燒的皮脫肉化,香噴噴五味俱全。將大冰盤盛了,連姜蒜碟兒,用方盒拿到前邊李瓶兒房裡,旋打開金華酒來。

正吃中間,只見蕙蓮笑嘻嘻走到跟前,說道:「娘們試嘗這豬頭,今日燒的好不好?」金蓮道:「三娘剛才誇你倒好手段兒!燒的且是稀爛。」李瓶兒問道:「真箇你只用一根柴禾兒?」蕙蓮道:「不瞞娘們說,還消不得一根柴禾兒哩!若是一根柴禾兒,就燒的脫了骨。」

   根據書中描寫,這麼一大鍋豬頭肉除了留了盤給吳月娘外,全是潘金蓮三人享用了,胃口真是好得驚人。西門大官人府中的幾房妻妾,都是嬌滴滴的美人兒,吃起來卻和梁山好漢一樣豪爽,講究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圖片來自網絡)

熊召政的歷史小說《張居正》第一卷「木蘭歌」第四回:

不一會兒,高拱(註:內閣首輔,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與魏學曾註:吏部左侍郎,類似於現在的中組部常務副部長)換了兩乘便轎,朝位於燈市口的薰風閣迤邐而來,……,到了薰風閣後,……,各色菜餚也就在頃刻間擺了滿滿一桌。中間一個尺二見方的花鈿髹漆木盒裡,盛滿了剛起蒸鍋的熱氣騰騰的豬頭肉,一片片通紅透亮,切得極薄。「唔,好香!」高拱聳聳鼻子,禁不住吞了一口涎水,夾起一小塊放在嘴中,果然肥而不膩,香而有味。他讓高福把侍立門外的店老闆喊了進來,問道:「你這豬頭肉是怎麼製做的?」    ……,店老闆點頭哈腰賠笑說道:「其實也沒有什麼秘方,這豬頭肉是用茯苓、當歸等藥材燻制的。燻之前,取新鮮豬頭先醃三五日,然後取出來掛在過風處,晾它十天半月,讓其收水風乾,再吊在燻籠裡用藥材來燻,微火輕煙,燻好一隻豬頭,總得一個多月工夫。

……,高拱吃得興起,對店老闆說:「你把這些菜餚都撤了,再上一盤豬頭肉來,今夜裡咱們專吃這個。」

 

在第四卷「火鳳凰」第二十四回寫到過年時張居正送給戚繼光一百個薰風閣的豬頭,「這位戚大帥同張居正的前任高拱一樣,有吃豬頭肉的嗜好。每年春節,張居正都會從薰風閣買最好的薰豬頭,派專人用騾車送往薊鎮戚大帥行轅。」

過年時,戚繼光就回贈給了張居正兩個波斯美女。

「為了給首輔調養身體。」戚繼光說著湊近張居正耳邊,小聲嘀咕道,「首輔,採陰補陽滋潤身體,這兩位胡姬,都勝過長白山上的千年老人參哪!」

……,「難得你戚大帥如此有心。」

「過春節了,你送我豬頭,咱總得有所回贈哪!」

戚繼光開了一句玩笑,張居正拍拍他的肩膀,兩人會心地大笑起來。

看來「性賄賂」,古今一樣,掌握權力的都喜歡!

 

   薰風閣的豬頭肉製作比較繁瑣,製作方法如果留存至今大概是可以申報「非遺」項目了,一般家庭這樣製作不太現實,還是來旺媳婦蕙蓮燒制方法簡單易行,如果在鄉下有柴灶,不妨一試。

      (圖片來自網絡)

分到豬肉之後都在傍晚五六點鐘了,也要馬上處理分到的豬肉,先挑一塊最肥的豬肉,要熬一大罐豬油。豬油熬好之後,油渣是捨不得扔掉的,油渣炒豆腐乾加點新鮮大蒜苗,那個味道就一個字「香」。有幾年也會挑一塊肥瘦相間的醃製起來。第二天回家去,把豬肉還有其它年貨都帶回家,看到這麼多的豬肉和年貨,父母親都很高興的。即使九七年結婚成家以後,分到的豬肉一般也要拿一大半給父母,因為年年都是回去陪父母親過年的。

在九十年代早期,老師的工資收入不高,我1991年工作時工資才一百四五十元,到九十年代中期每月也才二三百元,那個年代年終能分到二十來斤豬肉,這是很大的一份福利。

1999年下半年,學校食堂進行社會化改革,面向社會承包,由一個食堂改為兩個食堂,一個由原學校食堂職工承包經營,另一個招標經營(後來改為二個食堂都面向社會招標)。航埠中學的食堂改制是走在全市中小學的前列,幾年之後,食堂承包經營成為學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主流。航埠中學食堂改制,改變了以往食堂菜式品種單一、服務較差的局面,極大地改善了師生的飲食條件。因食堂改為私人承包了,學校也不再提供場地飼養豬了,還有隨著學校外地籍的教師越來越多,外地的老師大多回老家過年,對分到的二三十斤豬肉處理起來也是件麻煩事,2000年初的那個寒假過年學校就通過發放超市購物卡等方式盡力提高教師的年終福利。學校殺年豬分豬肉也在二十世紀最後一年成了絕唱。

 

 2021年1月12日,2月1日修改

作者簡介:鄭忠,柯城區華墅鄉霧龍底村人,1982年至1988年在航埠中學就讀初高中,浙江師範大學畢業後回母校教書,擔任過航埠中學副校長,花園中學校長,衢州高級中學校長助理,衢州市行知職教集團學校校長,2009年起任職於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相關焦點

  • 以前過年前除了殺年豬,還有哪些習俗?現在農村還會殺年豬嗎
    到了25號這一天,家家也就開始做豆腐,到了26號這天是農村小孩們最期待的一天,因為多數農村地區殺年豬的日子是會定在這一天,殺完年豬,會用豬下水、豬肉做一道殺豬菜。到了27號農民們又開始殺雞鴨、購買年貨,28號貼春聯,做糕點,到了29號這天開始拜拜。
  • 衢縣航埠中學印記
    衢縣航埠中學一別已近四十載,當年迷茫失落在航中的高考夢,總在我生活的漫漫長夜裡魂牽夢縈,揮之不去——常令我夢回到這所神奇的校園!在我的記印裡,那時衢縣航埠中學校門朝北,面對溪流淙淙的常山港,南倚風光秀麗的鳳凰山(雨靈山),好一處鍾靈毓秀之地!
  • 殺年豬啦!山裡人家殺年豬吃庖湯,年前還要把臘肉寄給兒女
    12月14日,冬月十九,安康嵐皋縣石門鎮樂景村,53歲的林期猛家要殺2頭年豬,早早的鄉親們就來幫忙,8個男人拉著、抬著大肥豬去殺年豬。進入冬月秦巴山裡的年味也漸漸濃了起來。2頭豬的豬肉有600來斤,林期猛一斤都沒有賣。
  • 難忘1979年高考 難忘航埠中學的那些老師
    航埠中學1977、1978連續兩年高考成績喜人,為了進一步提高高考質量,決定從航埠區所轄的航埠、河東、溝溪、華墅、姜家山等幾所公社高中選拔幾位學生,到航埠中學就讀。就考數學、物理、化學三科,我有幸入圍。3月初,我離開華墅農業中學,到航埠中學,先在高一(2)班讀了兩個星期,後又轉到高二(1)班,至畢業。
  • 川東年味「殺年豬」
    這種豬肉遠沒有熟餵的豬肉香。它們兩個月左右就能長到一百多斤,不分季節都可以變賣。我讀書時,家中土圈裡有過五六頭參差不齊的豬仔和一頭黑母豬,它們成了家裡的搖錢樹。熟餵的豬沒有添加配合飼料故生長緩慢。日常的剩飯剩湯、純植物飼料混著煮熟冷卻後就是它們的飲食。平時清淡一些,到了紅薯成熟季節就是它們的加餐催肥期。一隻豬仔從年初長到年尾才有二百多斤重,也就是過年豬,到冬季便可以宰殺儲存供一年食用。
  • 冬至過後,湘西農村家家戶戶開始殺年豬,濃濃的年味越來越重了!
    今天阿妹就帶大家去湘西農村看看村民的殺年豬!這裡的豬,從年頭餵到年尾,吃豬草和五穀雜糧長大,粗糠、淘米水、米湯、洗碗水、剩飯剩菜和幾瓢豬草,紅薯和玉米成了豬的主食,這一個月是豬長膘的時候,豬就是這樣吃大的。殺年豬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傳統年俗。
  • 殺年豬吃刨豬湯 這份指南拿走不謝
    每到農曆新年之前,重慶農村都有「殺年豬」的習俗。可以說,鄉下人家過年,是一定要殺豬的。「家」字的下半部分是「豕」字,「豕」是豬的意思,有豬才能為家。一年能夠殺一頭大年豬,往往是家庭富裕的象徵,是未來一年家庭生活紅火的好兆頭。殺年豬是一年辛苦的回報。近年來,冬至前後,這種殺年豬文化,逐漸由農村向城市推廣,慢慢的由邊緣向主流靠攏。
  • 又到了一年殺年豬時,殺豬匠生意火爆,你家還有肥豬可殺嗎?
    又到了一年的年末,殺年豬成了農村入冬後的第一件大事。這殺豬的日子,是經過挑選的,不過這是以前,現在沒那麼有講究了,現在只需要約好殺豬匠,等著上門就行了。值得一說的是,預約很難,因為殺豬匠的生意實在太火爆。
  • 廣安最古老的年味|殺年豬 吃庖湯 親朋好友來相會
    走,殺年豬囉!「走,殺年豬囉!」在咱們川東地區,有一個民間習俗,就是歲末年味得殺頭肥豬,歡歡喜喜迎新年。庖湯是宰殺年豬時必吃的第一道主菜,年豬宰殺後,主人家就會煮上一大鍋新鮮豬肉來招待大家,俗稱「吃庖湯」。幾個壯漢按住這頭大肥豬,聽著慘烈的豬叫聲,小編當時都嚇蒙了,下一秒,簡直就是血流成河!不過,再一下秒,那撲鼻而來的香味,瞬間就讓小編短暫失憶了。
  • 殺年豬、吃刨湯!所有恩施人這段時間都在忙...附豬肉分割圖!
    每到寒冬臘月,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殺豬過年,俗稱「殺年豬」。「殺年豬」在農村算是一件大事,相當於過節。這是村民一年忙到頭的最大期盼,也是遊子歸鄉最關注的事情。因此,每到年末,鄉間家家戶戶殺年豬,請吃「刨湯」(又稱「年豬飯」或「殺豬飯」)成了一個最熱門的話題,邀請三五好友和親戚鄰裡,在「殺年豬」的時候聚一聚,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在農閒的寒冬營造「親情、友情、鄉情」的濃鬱氛圍,既聯絡感情,也表示慶賀,由此拉開春節熱鬧的序幕。「殺豬過年」這一習俗究竟始於何時似乎無人考證,也無從考證。冬至一過,農村就開始殺年豬,一直延續到除夕前。
  • 【家國網聚·網絡旺年】殺年豬,吃泡湯
    每當進入隆冬臘月,就到了農村宰殺年豬最熱鬧的時刻。「養雞為吃鹽,養豬為過年」,無論你家多窮,家家戶戶是必須要殺年豬的,如果哪家沒有過年豬,會被別人看不起。 山裡人家,有些家庭平時生活非常艱苦,總是省吃儉用,一般都捨不得殺豬。但是,每每臨近年邊,都要殺一頭,無論幾十斤、幾百斤,從來不賣,留著備用招待客人。常常撒上一些鹽,用木桶熬泡幾天,然後掛在火爐炕上,不再料理,任時間慢慢燻烤。
  • 一組老照片回憶80年代農民過春節,殺年豬的生活場景,難忘的回憶
    一組老照片回憶八十年代農民過春節、殺年豬的熱鬧場景。(圖為八十年代,湖北省通山縣橫石潭村民在舞龍燈慶祝春節的場景)圖為農曆春節來臨之前,通山縣黃沙鋪鎮裡池村的一位老人正在家裡製作過年的餈粑。圖為農曆春節來臨之前,通山縣黃沙鋪鎮裡池村的一位老人正在家裡製作過年的餈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豫西盧氏山區流傳著一句俗語說:養牛為耕田,養豬為過年。
  • 「親不過的姑舅常在,香不過的豬肉燴酸菜」杭錦後旗年豬文化節等你來!
    」杭錦後旗首屆年豬文化節等您來!一直以來,古鎮陝壩的美食在河套大地乃至祖國北方聲名遠揚、經久不衰,特別是杭錦後旗的豬肉酸燴菜,不僅以氣香味美、百吃不厭的優勢在農家菜中獨佔鰲頭,而且在品味這道美食大餐中,演繹成河套人家人團聚、喜慶豐收、追憶往事、農家體驗、休閒旅遊的一項文化盛宴。
  • 農民私自「殺年豬」屬於違法,要被罰款?啥情況?農村人速看!
    最近一兩年來,豬肉成了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豬肉是我們需求量最大的一種肉類,很多家庭的廚房每天都離不了。在2019年年初時,多數地方豬肉價格在每斤10元出頭,還有不到10塊錢的。但2019年下半年開始,就開始一路飆升,最高時曾達到每斤35元左右。到現在即便便宜了不少,每斤也還在25元以上。
  • 村民殺年豬疑現名貴中藥豬砂
    將所謂的「豬神砂」血塊放在清水清洗可發現細小顆粒(紅圈處)重慶晚報訊 上月,長壽區龍河鎮長安村村民張幫福家裡殺年豬時,從豬內臟裡取出一塊豬砂,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究竟豬砂是啥?它又有怎樣的價值?昨日,記者驅車來到張幫福家中,一探究竟。
  • 進入臘月殺年豬,迎接春節的殺豬的童謠還有人記得嗎
    我們河北過年原來都有殺豬的習慣,因為一殺豬就有了過年的氣氛,但是現在村裡養豬的都少了,只有到集市上面買豬肉了。平時大家買豬肉都在早市上面買點,但是過年的時候人們更願意去農村的大集上面買年豬,我家就是這樣。年豬一般都是農村有豬圈的人家養的,最多養個幾頭,過年的時候拿來自己吃和賣一些零用錢。
  • 農村殺年豬也違法?
    近年來,豬肉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我們對豬肉的需求最大,而且每天都有許多家庭廚房離不開豬肉。到2019年初,大部分地區豬肉價格都在每斤10元左右,還有不到10元的差價。而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價格開始一路飆升,最高時達到了35元一斤左右。即使現在便宜很多,每斤也不過25元多。要想吃到便宜的豬肉,很多人都在關注價格,看看何時降價,趕緊去買些吧。
  • 過年規矩年豬三不殺,年貨三必辦,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此時,大家已經到了準備臘肉、香腸的衝刺階段,鄉下也開始殺年豬、分豬肉。光陰似箭,再過一個多月就該過春節了,因此,民間關於春節如何過的話題逐漸增多。可不行,前兩天和一個老農聊天,就談到了春節,談到春節的規矩,老農說,在鄉下過春節有很多規矩,但是有一個基本的規矩,那就是,年豬『三不殺』,年貨『三必辦』。"什麼?鄉下還有這樣的規定?」
  • 殺年豬,農村人家的大事件
    小時候大約8-9歲開始,有幾年幾乎每年過年前10天左右,我家都會殺個豬,這時候殺豬吃豬肉就是殺年豬。這樣,養到年底,雖然豬沒有吃到什麼好的,但也可長到300來斤到殺豬這天早上,我父親會請2-3個親戚朋友幫忙,其中一定會有個會殺豬的人,提前再燒一大鍋開水,磨好殺豬刀準備好,然後4-5個人把豬捉住按到,用繩子把豬腿兩個兩個綁起來,幾個人喊著號子把豬放在一個案板上,會殺豬的人拿著殺豬刀圍繞豬走一周,邊走邊念叨:豬啊豬,你本是人間一道菜,今年走了明年再回來。
  • 殺年豬吃庖湯打餈粑!洪江市舉辦長壽庖湯節提前「過年」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7日訊(通訊員 李林 黃鋆 記者 雷鴻濤)1月6日,湖南長坡團寨第四屆長壽庖湯節在洪江市黔城鎮長坡村長坡團寨開幕,現場用一口直徑1.3米的大鍋烹煮「長壽庖湯」,遊客和村民共聚庖湯盛會,體驗殺年豬、吃庖湯、打餈粑等極富地域特色的年俗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