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貌不揚但實用的比利時包袋品牌Kipling已經30多歲了,它曾在1990年代風靡一時,標誌性的抓皺尼龍面料和猴子Logo幾乎在校園和機場隨處可見。而近幾年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在感越來越弱,不過Kipling並沒有坐以待斃,為了重獲年輕人的喜愛,計劃對品牌形象進行重塑。
近日,Kipling的全球總裁Vera Breuer在接受英國時尚媒體FashionUnited採訪時表示,品牌形象將針對千禧一代進行刷新。「我們正在策劃一個讓品牌更貼近初始理念的新形象。之前Kipling的確缺少和千禧一代的溝通,導致他們並不了解這個品牌,下一步會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前提下增強品牌在年輕群體中的認知度。」
Kipling是以自己的品牌文化為傲的。該品牌的名字取自英國文學家Rudyard Kipling的本名,而猴子Logo正是該文學家的作品《叢林之書 (The Jungle Book)》中的主角。而特殊的尼龍面料則輕薄、柔軟、防水且易於摺疊,實用性成了Kipling的一大賣點。
圖片來源:kipling
在上周舉行的2018秋冬系列發布會上能看出革新的方向。秀場在Kipling誕生之地——安特衛普,現場被布置為《叢林之書》的樣子。穿著猴子戲服的演員、根深葉茂的綠植,讓人們又感受到了品牌創立之初的靈感。
但Breuer自己也意識到,Kipling一直缺少有效的全球化策略,從而導致品牌在市場上的回應不如從前。「現在的Kipling有點太女性化和太少女化了。」她說。
關於未來的發展方向,Breuer覺得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統一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形象。「既要縮小不同市場產品之間的差距,還要保留一些地區特色。」例如在亞洲市場,Kipling的小型手提包就很受歡迎,而歐美的消費者更喜歡大包。第二大挑戰就是如何吸引千禧一代了,Kipling打算嘗試數位化策略。「年輕人的一切幾乎都存在於網絡上,微信、Facebook和Instagram就是他們的數字世界。我們會根據地域的差別研發不同的數位化項目,幫助品牌和消費者對話。」
數位化項目的策劃離不開社交媒體上的話題引導,Kipling打算和意見領袖合作。通過他們來與消費者拉近距離,這其實也是時尚品牌常用的推廣手段。
其實Kipling的狀況並沒有很危險,因為根據其母公司美國威福的數據,幾乎每兩秒就能賣出去一個包。Breuer表示,選擇在現在變革是因為人們都開始追求1990年代的復古風。「大家又重新愛上大Logo了,Kipling有重新火一把的潛力。」
和產品革新共同進行的還會有店鋪形象更新和電商渠道的完善。此外,Kipling還會和擁有年輕消費群體的零售商加強合作。例如Kipling曾在美國時尚零售商Urban Outfitters的店鋪中發售過產品,得到較好的反饋之後又投入了更多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