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又稱腦中風或腦血管意外,是一組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具有極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主要分為出血性卒中(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腦梗塞、腦血栓形成)兩大類,以腦梗塞最為常見。腦卒中發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中風後容易造成身體功能缺陷,發生肢體偏癱無力的情況。中風偏癱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側胳膊、腿、面部肌肉和舌部肌肉的運動障礙,是急性腦血管病的常見症狀。
但是問題來了,有些人會問:
為什麼中風後有的人無大礙,
有的人一側偏癱,
而有的人卻是終生都癱瘓在床?
其實不同人的結果不同,主要由以下四方面的因素影響:
中風是腦出血還是腦梗塞、腦栓塞?臨床觀察同樣部位的腦中風,腦出血的愈後較好,腦梗塞次之,最嚴重的是腦栓塞。腦出血後出血吸收,對腦細胞的損傷較輕,而腦栓塞是心臟或頸動脈處的斑塊脫落,隨著血流堵塞腦血管,一般堵的是大血管,損傷大面積腦組織,所以病情較重,愈後較差。
腦包括端腦(大腦)、間腦、小腦、腦幹,每個部位的功能不一樣,所以病變部位不一樣,導致發病的表現不一樣,愈後效果不一樣。
其中腦幹病變較為嚴重,人體所有的神經都要通過腦幹傳達到大腦,然後發出指令維持個體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等重要生理功能,一旦在腦幹的位置出血,那麼大多數患者都會發生全身癱瘓的情況。
就是腦中風導致腦組織損傷的大小,腦組織損傷的面積越大,最後導致肢體功能障礙越大,遺留的後遺症也就越嚴重,愈後恢復肢體功能的程度均有所不同。
主要是發病後被發現一直到患者被送醫治療的這段時間。腦細胞在缺血、缺氧5分鐘後,腦細胞開始死亡,喪失其功能。所以一旦發生中風,未能及時送至醫院進行救治的情況下,腦中風後遺症相對較嚴重。及時送至具有卒中中心資質的醫院對患者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中風後是否發生偏癱,甚至全癱,是由多方面來決定。做好卒中的三級預防,注意存在的危險因素,改正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多鍛鍊,加強自己的身體素質,才能擁有健康的體魄,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