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中風,為何表現不同?

2020-12-24 榆林市健康教育中心

腦卒中又稱腦中風或腦血管意外,是一組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具有極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主要分為出血性卒中(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腦梗塞、腦血栓形成)兩大類,以腦梗塞最為常見。腦卒中發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中風後容易造成身體功能缺陷,發生肢體偏癱無力的情況。中風偏癱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側胳膊、腿、面部肌肉和舌部肌肉的運動障礙,是急性腦血管病的常見症狀。

但是問題來了,有些人會問:

為什麼中風後有的人無大礙,

有的人一側偏癱,

而有的人卻是終生都癱瘓在床?

其實不同人的結果不同,主要由以下四方面的因素影響:

中風是腦出血還是腦梗塞、腦栓塞?臨床觀察同樣部位的腦中風,腦出血的愈後較好,腦梗塞次之,最嚴重的是腦栓塞。腦出血後出血吸收,對腦細胞的損傷較輕,而腦栓塞是心臟或頸動脈處的斑塊脫落,隨著血流堵塞腦血管,一般堵的是大血管,損傷大面積腦組織,所以病情較重,愈後較差。

腦包括端腦(大腦)、間腦、小腦、腦幹,每個部位的功能不一樣,所以病變部位不一樣,導致發病的表現不一樣,愈後效果不一樣。

其中腦幹病變較為嚴重,人體所有的神經都要通過腦幹傳達到大腦,然後發出指令維持個體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等重要生理功能,一旦在腦幹的位置出血,那麼大多數患者都會發生全身癱瘓的情況。

就是腦中風導致腦組織損傷的大小,腦組織損傷的面積越大,最後導致肢體功能障礙越大,遺留的後遺症也就越嚴重,愈後恢復肢體功能的程度均有所不同。

主要是發病後被發現一直到患者被送醫治療的這段時間。腦細胞在缺血、缺氧5分鐘後,腦細胞開始死亡,喪失其功能。所以一旦發生中風,未能及時送至醫院進行救治的情況下,腦中風後遺症相對較嚴重。及時送至具有卒中中心資質的醫院對患者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中風後是否發生偏癱,甚至全癱,是由多方面來決定。做好卒中的三級預防,注意存在的危險因素,改正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多鍛鍊,加強自己的身體素質,才能擁有健康的體魄,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

相關焦點

  • 女性小中風 容易被誤診
    腦卒中俗稱中風,可能造成偏癱、麻木、言語不清等功能障礙,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小中風也叫小卒中,指的是症狀相對較輕的腦卒中。雖然症狀較輕,但小中風很容易被誤診。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相比於男性,女性患小中風更難被診斷出來。
  • 人到中年,不想中風,睡覺時出現4種表現,趁早去查一下腦CT
    隨年齡增長,人體內各器官功能會隨之下降,同樣,血管內的廢物也會逐漸增多。當血管壁發生動脈硬化後,會使血管失去原有的彈性,從而增加血管堵塞的風險,堵在位置不同,患的疾病也不同。堵在腦血管,會誘發中風,又被稱為腦卒中,一種致命很高的腦血管疾病。
  • 高血壓患者,身體有這5種表現,表示中風要來了,需提高警惕
    高血壓患者在患病初期,一般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表現。但是,患者的血管壁卻會一直承受過高的壓力,很容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使得血管發生明程度不同的閉塞現象。所以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一旦出現一些症狀表現時,一定要引起警惕,有可能是中風發作前的徵兆。中風到來前高血壓患者會有哪些症狀表現?
  • 幹細胞防治中風效果顯著
    90後,這個詞語一直是「活力四射、年輕健康」的代名詞,然而近日卻有一個「90後已成中風高發人群」的熱門話題出現,很多權威媒體紛紛轉載。 為何一個中老年人高發的疾病,如今卻成為了85後、90後的高發疾病了呢?原因可能有2個:
  • 患有三高的人,若是身體有這7個表現,或是中風發出的「信號」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一人中風,全家「發瘋」!中風雖然叫這個名兒,但它本身和「風吹」沒有任何關聯,而是由腦血管病變引發的一系列症狀,臨床上將中風又稱為「腦卒中」,分為出血和缺血兩大種類,也就是大家日常所說的腦梗和腦出血。由於該疾病會損傷腦組織,所以患者即便是經過了科學治療,也可能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甚至是因此死亡!
  • 同樣籤訂擔保合同,為何承擔責任不同?
    同樣籤訂擔保合同,但最終承擔責任為何不同?判決理由同樣籤訂擔保合同,但最終承擔責任為何不同?
  • 為什麼中國人容易中風
    在我國,中風而亡的患者並不少見。中國卒中學會發布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表明,我國現有中風患者1494萬人,每年新發病例330萬人,每年腦血管病死亡154萬人,存活者中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由此可見,眼下,加強對中風的防治已經迫在眉睫。那麼,究竟該如何進行科學防治呢?
  • 中風前兆 7種病症警示可能是中風
    2、哈欠不斷如果無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現連續的打哈欠,這可能是由於腦動脈硬化、缺血,引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現,是中風病人的先兆。3、中風後遺症之神志失常神志失常是由腦部彌散性病變所引起,以精神障礙為主要特徵的症候群。臨床上常表現為亢奮型與抑鬱型2種。亢奮型稱為「狂」,表現為性情急躁、面紅目赤、狂亂無知、叫罵呼號、不避親疏或毀物傷人、氣力超過常人等。
  • 從瘀論中風及小續命湯通治中風之理
    對於中風之疑難頑症,益氣活血力尚不及,需以溫陽活血、溫陽宣通方能收功,亦不必拘泥於中風有寒熱形證方能應用,其肢體表現尤其是肢體拘攣者亦應認為是中風六經形證,尤其是太陽經脈之氣血瘀阻之證,應用續命湯及類方乃為正治。在臨床中,最大限度地減少中風及其後遺症危害、加快康復,對提高中風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很大意義。
  • 漫談中風:中風前兆有哪些症狀?中風能治好嗎?
    漫談中風:中風前兆有哪些症狀?中風能治好嗎?中風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同時中風還極易復發,復發後常常加重。腦卒中的死亡率僅次於癌症和心臟疾病,近年來有減少的傾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儘管腦卒中死亡率下降,腦卒中患病率病並沒有下降,這是因為隨著醫學的發展,患病臥床行動受限的患者增加了。那麼中風前兆有哪些症狀?中風能治好嗎?  中風前兆有哪些症狀?
  • 同樣的話為何聽出不同的意思?
    我一聽一部經讀了兩三年,也同樣問他:「那《金剛經》是讀很熟了,有沒有自己比較喜歡或者相應的句文,張嘴就能來個一兩句的。」小元略有思維,然後就誦:「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讚嘆道:「很好很好,請問什麼是有為法?」小元稍微楞了一下,沒有說話。於是我就與他講:「有為法有兩個部分,1、有漏有為法;2、無漏有為法。
  • 舌頭髮麻是中風的前兆嗎?中風的高危因素,中老年人需儘早規避
    中老年人經常舌頭髮麻,很有可能就是中風的徵兆。對於進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言,中風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見的疾病,而且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鬼門關。而中風常見的表現就是舌頭髮麻,一般中風患者都存在血管嚴重堵塞的現象,中風也是和血管堵塞、大腦血液供應不足有關係。
  • 為何說素食主義者可能面臨更高的中風風險?
    一項關於嚴格素食主義者、素食主義者和魚素者飲食的大型新研究突出了每種飲食相關的許多潛在健康益處和風險,包括從降低心臟病風險到顯著增加中風風險的所有方面。
  • 中風OR中暑傻傻分不清楚?
    什麼是「中風」 症狀各有不同 中暑的前提需要有溼熱環境,患者首先表現出來的症狀有
  • 近期突然出現以下四個症狀,當心是中風來報導的信號,及時檢查
    「中風」是我國中老年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有數據調查表明,該疾病正在以每年8.7%的速度迅速增長,且逐漸出現了年輕化趨勢,青中年人群也同樣可能會出現中風!按照這一數據來看,每年我國新發的中風患者,就達到了近250萬人,而因中風死亡的人,則達到了160萬人。即便是經過科學治療後,中風患者也有近50%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比如偏癱、失語、痴呆等!
  • 突然視野變窄 可能是中風
    醫生高度懷疑是中風。隨後進行的CT檢查,果然發現李先生右側枕葉部位有異常。經過該院神經內科醫生檢查,確診李先生患上腦梗,導致視野缺損。  得知視野變窄是中風所致,李先生懊惱不已。原來5年前,李先生就遭遇過同樣的情況。這次出現類似情況,卻沒有警惕,耽擱兩天才來就診,錯過了3小時溶栓的黃金時間,視野不可能恢復如初。
  • 同樣是平局,同樣有世界巨星,表現卻是天襄之別,真是難以想像?
    本屆世界盃他們已經先後出場,但倆人的表現卻是天襄之別,就連球隊的表現也是天襄之別在世界盃開賽第二天,就有了一場強強對話,那就是著名的「雙牙大戰」;那場比賽C羅上一輪帽子戲法,幫助葡萄牙以3:3逼平強大的西班牙。C羅這場比賽表現非常出色,可謂是巨星級的表現,而葡萄牙的表現也很不錯不過另外一支球隊阿根廷以及巨星梅西的表現就相差甚遠了。
  • 同樣是泡麵,為何韓國和日本的泡麵比國內的好吃?網友:品種不同
    其實泡麵是日本人發明出來的,然後傳播到了周邊的幾個國家,每個國家的飲食習慣不同,泡麵的口味也是不一樣的,這幾年韓國和日本的泡麵在國內特別的受歡迎,像前一段時間大熱的火雞面,很多人都迷上了它的味道,還有一些日本泡麵品牌也受到了國內年輕人的歡迎,而且很多人都表示,日本和韓國的泡麵要比國內的好吃,這是為什麼呢?同樣是泡麵,為何韓國和日本的泡麵比國內的好吃?
  • 女兒給父親買保健品卻中風,家人指責她故意並趕出門,她直呼冤枉
    面對弟弟明確的兩點指控,父親中風的歸應和病後照料的缺失。姐姐卻表現出理直氣壯的態度,她這樣的態度意味著什麼呢?難道說楊家父親中風的背後,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緣由嗎?我們把時間轉回到兩年前,楊家父親中風前說起。楊家弟弟說,是姐姐帶父親參加保健品活動,所以導致父親中風的。而楊家姐姐卻說參加活動,購買保健品都是父親自己的意願。
  • 醫生:這是中風前的最後一次警告,抓住了還有得救!
    國際上曾做過嚴謹的調查,發現有1/3的「小中風」患者最後會發展成中風,而其中高達20%的患者會在發生一次「小中風」後的三個月內出現中風。 但它與中風不同的一點是,「小中風」的發作時間往往是一過性的,完全可逆,症狀會馬上完全消失,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完全可逆,而這也正是導致患者忽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