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防治中風效果顯著

2020-12-17 騰訊網

90後,這個詞語一直是「活力四射、年輕健康」的代名詞,然而近日卻有一個「90後已成中風高發人群」的熱門話題出現,很多權威媒體紛紛轉載。

為何一個中老年人高發的疾病,如今卻成為了85後、90後的高發疾病了呢?原因可能有2個:

一:過重的慢性壓力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傳統行業的更迭、生活節奏的加快、職場競爭的白熱化,90後進入職場會更加艱難,也會面臨更多的挑戰,長時間不進步就可能面臨淘汰,再加上供房、供車、獨生子女對父母的供養等,90後的慢性壓力要遠遠超過老一輩人。而長期的心理壓力可能造成失眠、情緒波動大、內分泌失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血壓升高等健康風險,從而為中風提供基礎。

二:緩解壓力的錯誤方式

90後緩解壓力的方式與老一輩人完全不同,老一輩人緩解壓力的方式通常都比較健康,例如旅行、逛街、唱歌、下棋、跳舞等,90後緩解壓力的方式通常是玩手機、看小說、打遊戲等,而這些緩解壓力的方式都會衍生出一些對血管和血液循環非常不利的壞習慣,如熬夜、暴飲暴食等。

腦子裡?腦子外?中風比禿頭更可怕!

買一頂假髮就可以解決禿頭的問題,可是中風呢?

「中風」在目前醫學上還沒有出現行之有效的療法,傳統上都是物理康復,服用維腦路通或曲可蘆丁等抗血栓藥物治療,同時通過飲食的幹預配合治療,但效果不佳,由於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目前認為預防是最好的措施。

腦中風是一組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又稱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具有極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主要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腦血栓形成)兩大類,以腦梗塞最為常見。腦中風發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風的死亡率也有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的趨勢。

90後中風不是個例,中風將不再是「老年病」

22歲男性大學準畢業生,因為腦幹出血致殘而生活不能自理、16歲的高中女生,因腦出血離開人世;24歲IT從業男孩,因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嚴重致殘……你知道嗎?在全球範圍內,每年約有200多萬青年人(18-50歲)患缺血性卒中。近年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世界各國的青年人缺血性卒中發病率在近幾十年來增加了約40%。

2019年3月,Lancet神經病學子刊發表的2016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一項分析顯示,2016年,全球1370萬人新發生中風,中國就佔了40%,為551萬人;全球550萬人因中風死亡,國佔1/3,為179萬人;全球中風所致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為1.164億,中國佔1/3(3862萬)。

過往,大家普遍認為,中風是「老年病」,然而近年來中風越來越多地發生在中青年人群中,35歲以下人群發生中風佔總數的9.77%,以缺血性中風為主,令人惋惜和擔憂。

幹細胞治療中風的巨大突破!

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開始研究利用幹細胞技術實現對腦中風及後遺症的治療,並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1、動物實驗

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幹細胞家族的重要成員,具有很強的自我更新和多項分化潛能。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人臍帶源間充質幹細胞在特定的培養條件下可以向神經元分化。同時,MSCs缺乏MHC-Ⅱ分子,而腦又屬於相對免疫豁免組織,有利於人臍帶源間充質幹細胞在宿主腦內長期存活,因此人臍帶源間充質幹細胞有望成為細胞移植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良好細胞來源。

實驗將人臍帶源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入MCAO模型大鼠體內,觀察到自移植後第七天起,移植組比對照組大鼠神經功能恢復顯著。

1.Longa評分

Longa評分結果顯示,人臍帶源間充質幹細胞移植6.72h後,移植組與對照組損傷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人臍帶源間充質幹細胞移植7、20、30d後,移植組評分分別為(2.38±0.72)(1.25±0.62)(0.55±0.18)分,對照組評分分別為(2.95±0.45)(2.10±0.52)(0.88±0.25)分。移植組評分均比相應時間點的對照組評分低。

2.轉棒試驗

在人臍帶源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第30天進行轉棒實驗,結果顯示移植組大鼠在棒上的停留時間為(61.08±22.55)s,對照組為(36.33±18.82)s。兩組相比,移植組停留時間明顯延長,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細胞移植後動物的運動功能改善明顯。

3.Morris水迷宮實驗

在人臍帶源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第30天起進行Morris水迷宮實驗,連續實驗4d,結果顯示,移植組的逃避潛伏期分別為(50.8±7.38)(44.47±5.88)(45.1±6.07)(42.5±3.86)s,對照組的逃避潛伏期分別為(79.5±8.15)(70.7±3.66)(60.3±4.66)(70.1±6.55)s,在相同時間點兩組進行比較,移植組逃避潛伏期比對照組均明顯縮短。

研究發現,幹細胞療法確實能改善患者中樞神經功能的恢復,但是需要正確選擇幹細胞類型、選擇合適的患者和合適的損傷。這些個別效果很好的患者讓科學家重新燃起用幹細胞幫助患者恢復癱瘓患者運動能力或中風後失語患者開口講話的熱情。

2、臨床進展

科學家們發現人體神經幹細胞的培養液中有一種細胞因子,這種細胞因子能夠降低腦損傷,同時也能加速大腦的自然癒合。科學家們指出:這種細胞因子本質上是一種含有RNA和蛋白質的小膜泡,它完全能夠隱藏在血液中,這種療法也是最有可能解決幹細胞移植治療腦中風的局限性。在動物活體實驗中,科學家們發現採用這種最新細胞因子產物後,患有中風的動物運動能力大幅度提升了,同時大腦受損面積減少了35%,腦組織損失減少了50%。

2016年新華社報導史丹福大學教授兼神經外科主任加裡·斯坦伯格團隊從379名病人中選取了平均年齡為61歲的18名患者參加臨床試驗患者都曾遭遇缺血性中風,致使大腦供血不足。在受損大腦的病灶部位注射間充質幹細胞,結果顯示試驗人員多項運動機能指標在一個月內顯著改善,且保持6個月至一年。

去年5月,新發表的一篇數據分析論文帶來了好消息。通過檢索 PubMed等資料庫,對已發表的23項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缺血性中風(共涉及1279名患者)臨床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接受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後,缺血性中風患者總體狀況顯著改善;與單獨使用傳統藥物治療相比,同時接受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的患者擁有更好的效果。對於缺血性中風患者而言,間充質幹細胞療法是一種具有前景的治療方案。

數據分析發現,與僅僅接受傳統治療相比,同時接受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和傳統治療的患者表現出更顯著的治療效果,表現為NIHSS評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顯著下降,日常生活能力指數(BI)、肢體功能評分(FMA)以及功能獨立性評定(FIM)分數增加。

幹細胞治療缺血性中風十分具有前景,然而目前仍處在臨床研究階段,未來仍需更大規模、為期更長的臨床研究來驗證。隨著臨床試驗不斷獲得積極結果,安全性及療效相關問題不斷得到解決,以及幹細胞行業監管體系逐漸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幹細胞有望成為缺血性中風的有效療法。

相關焦點

  • 市中醫醫院中風腦病科——中風防治,綜合調理效果佳
    市中醫醫院中風腦病科——中風防治,綜合調理效果佳
  • 抑鬱症非同兒戲,幹細胞療法有效預防其自殺傾向
    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  文章稱,科學家發現,從細胞層面上看,長期有心理壓力、抑鬱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人,容易較早患上往往出現在年紀較大的人身上的嚴重生理疾病,比如中風、痴呆、心臟病和糖尿病。而且,有嚴重心理壓力和抑鬱症的人身上還會發生人體衰老時才會發生的染色體變化。
  • 幹細胞又逆天!中風患者注射後舉起手臂從輪椅上站起來
    (圖片由四川省幹細胞庫提供)長期以來,人們認為中風這類腦損傷是永久不可復原的,但最近史丹福大學的一項臨床試驗卻令人震驚:一位中風患者在幹細胞直接注入大腦1天後奇蹟般舉起了自己的手臂5年前, Sonia Coontz因一次中風,大腦受到了嚴重損傷,這種損傷使Sonia身體的右半邊部分癱瘓,她幾乎不能說話,無法訂餐,也無法與他人很好地溝通。兩年過去了,Sonia還是難以舉起自己的手臂,後來她和12位患有同樣疾病的患者來到了史丹福大學,參加了史丹福大學神經外科主席Gary Steinberg博士團隊開展的一次小規模臨床試驗。
  • 困擾女性的產後抑鬱,臨床案例探究幹細胞療法抑制抑鬱症的可行性
    加強抑鬱症的防治研究,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及藥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幹細胞治療抑鬱症的作用機制1、抑制小膠質細胞增殖活性:幹細胞不僅抑制靜息狀態下小膠質細胞增殖,也抑制活化小膠質細胞。2、抑制小膠質細胞吞噬能力:幹細胞不但吞噬並清除中樞神經系統內壞死神經及膠質細胞,而且還起到保護神經細胞不被異常吞噬。
  • 人體羊膜細胞或可用於中風治療
    新華社雪梨2月22日電 澳大利亞等國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發現,為中風患者注射人體羊膜細胞可有效減少腦部損傷,同時有助於患者恢復。羊膜是胎盤的最內層,是一層半透明的薄膜,為單層上皮細胞互相連接構成。
  • 幹細胞療法對抑鬱症的最新研究進展
    患病率、復發率、自殺率居高不下,難以治癒給家庭和社會均造成了沉重負擔,加強抑鬱症的防治研究,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及藥物變得尤為重要。幹細胞是一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和免疫調節的原始細胞群。近年來,幹細胞用於神經系統疾病如漸凍症、阿爾茨海默症、脊髓損傷和帕金森症等的臨床研究,取得顯著療效。科研人員將其應用於抑鬱症等相關精神疾病的研究中。
  • 篩選高效抗病毒桑葉 白雲山星群夏桑菊防治H7N9效果顯著
    為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的作用,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專家借鑑「非典」和人流感的中醫防治經驗,參考人流感防治經驗,確定了對H7N9禽流感的參考處方,此方由「桑葉、金銀花、黃芩」等中藥組成,預防可能發生的人感染禽流感疫情。此前浙江省衛生部門也將「桑葉」和「菊花」列為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藥茶飲法」的主藥。
  • 幹細胞治療在腦卒中已顯示出巨大潛力|腦卒中|幹細胞|治療|功能|...
    腦卒中溶栓療法時間窗短,且大多數患者無法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預防與預後均特別重要。目前對於其治療目的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增加缺血區的半暗帶區的血流及氧的供應,控制腦水腫,防治併發症。近年來,幹細胞治療研究快速發展,臨床醫生也越來越重視幹細胞治療各種難治性疾病,包括缺血性腦卒中。2018-2019年,國家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中,《神經幹細胞腦內精準移植治療腦卒中的臨床研究》和《負載多種幹細胞和外泌體的可注射多功能微支架構建及其對缺血性卒中的修復研究》兩大項目通過審批。
  • 幹細胞「年輕因子」新發現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劉光慧研究組同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中科院動物所曲靜研究組合作,首次揭示了YAP-FOXD1通路在人幹細胞去衰老(De-senescence)及骨關節炎基因治療中的作用及分子機制,為延緩人類衰老、防治衰老相關疾病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
  • 深圳幹細胞生命科學科技館舉辦第一屆幹細胞生命科學學術交流會
    世界傳統醫學聯合總會副主席,國際癌症治療與康復聯盟主席,深圳幹細胞生命科技館名譽館長黃定波先生 黃院長為我們帶來分享的主題是 《神經幹細胞結合針灸對偏癱後遺症臨床效果交流》中國十佳整形美容形象設計師,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峰會顧問,深圳幹細胞生命科學科技館高級顧問胡龍起先生 為我們分享課題《面部種植鮮活幹細胞臨床效果及幹細胞在抗衰老領域的應用效果》
  • ...Cell Technologies公布缺血性中風異基因幹細胞I/IIa期研究的...
    Stemedica執行長克雷格-卡爾森(Craig Carlson)表示:「我們很高興推進我們的缺血性中風項目。美國每年大約有80萬人患中風,其中87%是缺血性中風。據估計,美國每年在醫療服務、藥物和缺勤方面付出的成本為340億美元。
  • 幹細胞能不能治療這種疾病?
    在今年2020年9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幹細胞在抑鬱症治療道路上的探索截止2020年11月,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最大臨床試驗註冊庫http://clinicaltrials.gov網站上註冊的有關幹細胞治療抑鬱症的臨床研究項目有
  • 臨床案例丨幹細胞治療腦出血後遺症,有望康復腦出血患者!
    腦出血屬於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腦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出血性腦卒中最常見的亞型,佔急性腦血管疾病(中風)的20%-30%,ICH 在急性期死亡率為30%-40%。
  • 幹細胞移植為「生命」加油
    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理事、中國醫藥生物技術臨床專業委員會委員、蘭州電機公司職工醫院傳染科專家張建軍率領的課題組繼去年年底為一名40歲的重症肝硬化病人張某進行了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後,7月16日下午4時再次為一名78歲高齡的肝硬化患者進行了移植治療,均取得了滿意效果。對張某肝硬化的治療也成為我省首次採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新技術治療肝硬化的成功範例。
  • 這些症狀都是腦中風向你發出的信號,中醫告訴你該如何防治中風
    因為中風發病急促,變化迅速,就像風一樣善行善變,故名「中風」。在當下,腦中風已經成為威脅我們生命和生活質量的重大隱患,隨著中風發病率不斷增高,發病年齡也越來趨於年輕化,我們不得不防。那麼,預防腦中風我們該從什麼方面入手呢?預防中風,首先就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重點。
  • 幹細胞治療:幹細胞幫助告別白癜風,方法在這裡
    幹細胞治療諮詢多睦健康 據統計,全球約2%的人口患有白癜風,在中國,發病率約為3%,目前已確診的白癜風患者為2000萬人左右。幹細胞治療諮詢多睦健康 02、白癜風的病因以及機制 近年來發現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
  • 三十年專攻中醫 讓中風患者站起來
    他30多年來潛心研究中醫治中風,精心研製成功的系列方劑,使眾多中風患者迎來了新的生命之光,被譽為中醫治療中風的一劑「妙方」。  許仍和今年54歲。在農村長大的他,自小就目睹多位鄉鄰因中風而備遭折磨的痛苦和無奈,內心受到很大的震撼。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學一手真本領,徵服中風病魔,以解除病人的痛苦。
  • 幹細胞無精症能治嗎?效果如何?
    效果如何?無精症是男人想要生育的終結者,其治療確實存在諸多的難度,但並非不治之症,通過治幹細胞治療仍然可以恢復生育能力,圓男性父親夢。效果如何?  幹細胞治療男性無精症是由國內著名生物醫學博士李非提出的,也在2017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中做了詳細報告,通過幹細胞睪丸移植的方式提升睪丸功能、激素水平、恢復機能。李非博士將這個方法命名為北聯龍根生幹細胞療法,安全無副反應,可幫助所有的無精症患者都能自然孕育。
  • 江西省寄生蟲病防治成效顯著
    11月10日,記者從省衛計委獲悉,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我省的寄生蟲病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  目前,全省血吸蟲病已達到傳播控制標準;絲蟲病和黑熱病已經消除;到2014年底,全省有50個縣(市、區)通過了消除瘧疾考核評估,實現了消除瘧疾目標;全省鉤蟲病的感染率也從2002年9.02%下降到2014年的4.6%。不過,醫學專家表示,在成果面前,臨床上對寄生蟲病的檢驗也不能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