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緬等東協國家家具商瞄準中國市場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越老緬等東協國家家具商瞄準中國市場

  中新網南寧4月8日電(記者 蔣雪林)廣西紅木家具協會秘書長李春貴8日透露,將於4月20-23日在廣西南寧市舉行的2012年中國(南寧)國際家居家具博覽會暨中國(南寧)國際紅木家具、木雕工藝收藏品展覽會,將有大批越南、寮國、緬甸等東協國家的商家參展。

  李春貴介紹,越南、寮國、緬甸等東協國家的家具商家對中國市場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李春貴稱, 2012年中國(南寧)國際家居家具博覽會暨中國(南寧)國際紅木家具、木雕工藝收藏品展覽會由廣西紅木家具協會、廣西中國-東協經濟文化促進會秘書處、廣西南寧會展行業協會等單位主辦,廣西眾覽國際會展有限公司、廣西南寧越中會展商務有限公司、廣西南寧恆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西南寧南春展覽服務有限公司等單位承辦,總展覽面積近2萬平方米,設有「紅木家具館」、「紅木精品館」、「國夢紅木主題館」、「現代家具家居館」、「家具家居綜合館」等,著力打造中國-東協頂級家居家具及紅木藝術收藏品展銷盛會。

  展會共吸引了來自越南、寮國、緬甸等東協國家及廣西、浙江、福建、雲南等群英展商踴躍報名參展,其中浙江年年紅、桂林國夢紅木、南寧富林紅木、雲南彩雲南集團等國內知名紅木品牌強勢進駐參展,納用黃花梨、紅酸枝、紫檀、花梨、香枝、雞翅、金絲楠、黃金樟、陰沉木、船木等各種高端稀缺名貴木材資源製作的萬餘種紅木製品與家具產品將集中亮相,展品盡現尊貴和奢華。展會將為參展商、採購商和終端買家提供「一站式」貿易和消費體驗,積極營造「趕紅木大集」氛圍,勢必掀起新一輪紅木收藏品購風潮。

  本屆展會將以展銷模式舉辦,參展產品分高、中、低檔搭配進行各種形式的促銷活動,既可滿足紅木精品擁躉對藝術價值的品鑑、又可滿足大眾消費者對實用家裝兼顧升值收藏的剛性購買需求。其中中國紅木第一品牌「年年紅」 紅木家具精品2000平方米的主題展區、雲南第一品牌「彩雲南」紅木家具精品展區、「桂林國夢」紅木家具6000平方米大型紅木折扣促銷展區等,將成為本屆博覽會最大的亮點區。博覽會活動期間,將舉辦紅木家具經銷商到會觀摩採購及對接交流互動、知名紅木品牌廠商直銷及現場抽獎活動、專家現場品鑑紅木及木文化推廣活動、媒體點評活動、名家現場贈書畫、中國焦墨焦彩創始人袁江先生書畫藝術精品專題展等配套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展期內到會觀眾均免費進場參觀和交易。

相關焦點

  • 東協國家與中國關係走深走實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東協國家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也遭受了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權主義的衝擊,東協各國所長期營造的大國平衡、地區穩定和經濟發展局面一度面臨「失序、失穩、失衡」之憂。面對嚴峻的形勢,東協國家與中國積極加強溝通,大力倡導互利共贏,著力維護和平穩定,共同維護了東亞和亞太地區的大局穩定與經濟發展局面。
  • 中國東協手拉手戰疫
    來源:海外網中國援老抗疫醫療專家組4月12日中午乘坐東航包機啟程回國。回國前,中國專家專程看望了寮國首都萬象所有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圖為11日,在寮國首都萬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150醫院,中國援老抗疫醫療專家看望確診病患。(中國援老抗疫醫療專家組供圖)新華社發近日,「戰勝疫情:中國—東協經貿合作」論壇舉行。
  • 東協共同體建設困局與觀念交鋒
    在政治領域,東協發表了《東協人權宣言》,試圖構建東協共同價值觀與規範,化解東協國家間政治差異;在安全領域,強化東協為中心的區域安全框架,推動預防性外交與爭端解決機制建設,希望實現東協安全政策的協調一致,開展具有實質意義的地區安全合作;在經濟領域,建成東協自貿區,深化東協經濟一體化,打造東協單一市場和生產基地;在社會文化領域,實施諸多教育、文化和媒體項目,培育東協意識和身份認同。
  • 東協國家語種翻譯在雲南日趨緊俏
    ,而現在看來,要物色更多的東協國家語種人才了。」昆明任意達翻譯會展公司負責人阮靜萍表示,隨著中國與東協國家的交流和合作越來越多,翻譯人才越來越緊俏。  來自雲南民族大學的寮語翻譯陶文娟告訴記者,東協國家語種專業畢業生很是「吃香」,比如去年的老語班,一個班24名學生還沒畢業就已經全部「就業」了,分布在大型國企、廣播電臺、翻譯公司和地方外事部門等。
  • 習近平主席致辭在東協國家大使領事中引發熱烈反響
    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視頻致辭,就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提出了四點倡議。廣西雲客戶端、廣西新聞網採訪了東協各國駐華大使及領事,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 外交部發布「中國—東協合作:1991-2011(全文)」
    中國和東協各國之間的經貿合作不斷深化,由最初的單一貨物貿易形式,到服務貿易、相互投資,再擴展到信息通訊、湄公河開發、交通、能源、文化、旅遊等各個領域。東協已成為中國第五大服務貿易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    中國-東協自貿區    中國與東協經貿合作最重要的舉措和成果是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全面建成十周年回顧與展望
    與此同時,在經過長達8年的磋商之後,RCEP協定框架已於2020年11月籤署完成,對於完善區域合作格局,深化中國—東協經貿合作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中國具備與東協經貿合作「引資補鏈」的先行優勢。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各國政府為了挽救受疫情衝擊的產業鏈,紛紛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大量的流動性進入市場,這些金融性資金必須和產業相結合,才能獲得正常的回報率。
  • 為解決緬孟遣返問題 中方作了什麼?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一段時期以來,緬甸因為「羅興亞人問題」承受了來自美、英、法等西方國家和聯合國的壓力,緬甸和孟加拉國已達成一致,即將頂住壓力,於11月15日開始遣返首批2000多名「羅興亞難民」。另據緬方發表的聲明,中國等國為遣返過程提供了必要援助。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回答:我們對緬孟雙方為處理若開邦問題作出的積極努力和取得的積極進展表示歡迎。緬甸和孟加拉國都是中國的友好鄰邦。中方一直積極做兩國工作,推動雙方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若開邦問題。
  • 臺商組團「掘金」廣西柳州農博會 瞄準東協市場
    與謝勝晟一樣看好大陸市場的還有臺商陳煌照。早在2009年,陳煌照參加第一屆南京臺灣名品交易會時,便意識到臺灣特產對大陸市場的吸引力。「當時人非常多,民眾看見什麼都買,根本不愁賣。」陳煌照說,從此,他便進入大陸「掘金」。在柳州農博會上,陳煌照帶著臺灣同仁堂十八羅漢仙果參展,希望藉此打開廣西市場,並輻射東協。
  • 廣西打通東協海產品進入中國北方市場鐵路通道
    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公司13日提供的信息顯示,自2016年2月首列東協海鮮冷鏈貨櫃專列開行以來,從廣西防城港市發往中國北方的東協海鮮1209箱,共3.1萬噸。
  • 新形勢下的中國東協經貿政策
    當前,中國-東協國家高新技術正快速向傳統產業滲透,較東協國家而言,我國在高新技術研發和利用上具有比較優勢,未來對東協國家投資的重點領域應向雙方經濟發展關聯度高且急需的先進位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旅遊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拓展。
  • 中老緬泰湄公河第100次聯合巡航來了!
    第25天 中老緬泰在北京召開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會議,發表《中老緬泰關於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的聯合聲明》。四國攜手宣布:切實履行維護湄公河流域治安穩定責任,迅速建立四國湄公河流域安全執法合作機制,還沿岸各國人民以和平安寧。
  • 史建平:加強中國與東協國家金融領域全方位合作成共識
    中證網訊 (實習記者 姚瑤)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史建平教授在5月3日出席由中國—東協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和廣西大學主辦,廣西大學中國—東協研究院和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承辦的「中國—東協金融合作學術研討會暨《東協十國金融發展中的結構特徵》新書發布會」上指出,當前中國與東協之間的金融合作成效顯著,未來應進一步加強金融領域的全方位合作
  • 中印倡議共建中印緬孟經濟走廊 四國心氣漸高
    畢世鴻說,該走廊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總額僅佔世界總量的2%左右,絕對數值雖然不高,但其發展潛力卻被普遍看好。儘管印、孟、緬三國媒體對四國經濟走廊的報導不多,但這一構想已引起歐美的關注。德國財經網22日以「中印更加接近」為題評論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正在加強合作,兩國領導人提出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將推動中印兩大市場更加緊密聯繫」,「這將有利於印度產品銷往中國,該走廊對目前相對落後的南亞地區將是一個裡程碑式的大項目」。德國《明鏡》周刊駐印度記者則以「勝利的微笑」為題報導說,「中國在印度洋周邊的影響力增加讓印度別無選擇,只能與強大的鄰居結成經濟合作夥伴」。
  • 從七大關鍵詞看中國-東協合作與發展
    2001年11月,中國與東協一致同意在10年內建成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中越邊境貿易不斷發展,包括中國農業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都與越南的有關銀行籤訂了邊貿結算協議,銀行結算量在邊境貿易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     關鍵詞三:「早期收穫」。
  • 駐東協大使鄧錫軍:中國—東協關係開創新時代(中英文)
    9月初中國-東協外長會也就雙方共同引領地區抗疫合作、促進地區經濟復甦釋放了強有力信號。       二是深化抗疫合作,守護民眾健康。中國和東協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科學防疫,彼此同舟共濟、相互扶持。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東協國家和人民在抗疫關鍵階段給予的寶貴支持銘記在心。
  • 廣西自貿試驗區邀海內外客商融入中國東協合作 開拓RCEP市場
    ,深度融入中國—東協合作,開拓RCEP帶來的廣闊市場,分享區域經濟一體化、投資貿易便利化成果。」圖為張曉欽在致辭 林浩 攝張曉欽在致辭中介紹,廣西與東協陸海相連,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面向東協金融開放門戶、中國—東協信息港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的交匯疊加地。
  • 中國4艘執法艇完成第100次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
    記者從雲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了解到,12月11日16時,中方4艘執法艇圓滿完成第100次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順利靠泊中國西雙版納景哈碼頭。新華社發記者從雲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了解到,12月11日16時,中方4艘執法艇圓滿完成第100次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順利靠泊中國西雙版納景哈碼頭。雲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在碼頭舉行隆重歡迎儀式,民警及家屬代表、駐地群眾100餘人前來碼頭迎接執法編隊凱旋。
  • ...東協國家特色的藝術教育平臺——走進成都大學中國—東協藝術學院
    國際部學生活動留影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張憲、吳俁、李峰):成都大學中國-東協藝術學院2018年9月正式開課,共有700餘名中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176名來自馬來西亞、泰國、寮國、印尼、菲律賓等3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在此學習。
  •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成立10周年巡禮
    10年前,作為我國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自貿區涵蓋11個國家、19億人口、GDP達6萬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貿區。休戚與共,相向而行。10年來,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走過了蓬勃發展的「黃金十年」,取得了一系列標誌性成果。自貿區用「黃金十年」真正惠及19億人口,給世界經濟提供新的強大推動力,成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