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體測推進體育教育
隨著全國各地不斷進行的中考體育改革,體育在中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近日,2020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已全面展開,不少地區將體測納入學生評價體系,對此,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副教授但豔芳認為,這是一個「槓桿作用」。 但豔芳說:「因為《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作為測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鍛鍊效果的評價標準,可以反映學生體質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通過檢測,從結果看學生身體素質是否達標,如果都達標了,證明學生整體體質增強了。當家長和學生都開始重視體質健康測試和學生身體素質時,不需要體育中考,體育自然而然在學校中的地位會明顯提升。不僅如此,《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評價指標還可以幫助督促學生去提高體育成績。」 但豔芳認為,學校定期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對青少年健康成長非常有意義。首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測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鍛鍊效果的評價標準,也是國家對不同年齡段學生體質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其次,《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鍊的有效手段,也能夠向全社會整體反饋學生個體健康狀況,並及時採取幹預措施,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科學鍛鍊。第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面向全體青少年,從指標和項目上看提供的是一個範式,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鍛鍊。 現在學生測試的標準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覆蓋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全年齡段學生。但豔芳說,標準適合這一階段青少年身體健康的測試需求。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維度非常豐富,但每一階段青少年出現的問題各不相同,比如現在比較多見的小眼鏡、小胖墩、脊柱側彎等,針對這些問題學校體育也採取了一些方法,但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不能隨時變動,需要經過大量的實驗和研究,制定出符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階段和水平的測試項目和標準,因此現階段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適合學生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和身體生長規律的。」但豔芳強調。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
全國中小學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此次測試是面向全國青少年的一項體育評估工作,測試分別從學生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然而,伴隨著體測納入學生評價體系,一時間成了家長們熱議的話題。 就讀於天津五馬路小學的孫搏巖家長說:「孩子要想提高體質,應該在平時加強鍛鍊,家長也要繃緊『體育弦兒』,引導和鼓勵孩子適當增強體育鍛鍊,千萬不能為了提高體測成績讓孩子突擊鍛鍊,那是得不償失的。」 保定的付家偉告訴記者:「近段時間已經明顯感受到孩子所在學校體育工作有了變化,孩子讀二年級,所在的小學已經開始布置體育作業了。」對於學校體育工作的加強,付家偉說,自己舉雙手支持,孩子以前很少參加體育運動,身體一直很單薄。加強體育鍛鍊,把身體練好非常重要,雖然無形之中,學習時間會被壓縮,但是從長期來看,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 面對體測,許多家長都在思考如何調整課業壓力和體育之間關係。家住北京的李靜孩子就讀於順義區第二中學初中二年級,再過一年,孩子就將進入關鍵的初三。李靜說,自己非常希望孩子可以養成運動習慣,可是在平時,孩子確實很難有更多的時間去運動。她建議,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並且平衡好學業和運動之間的關係。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更多學生家長認為體測應該是促進學生養成運動習慣的「催化劑」,而不是把體測的成績作為首要指標。作為家長,更希望是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熱愛運動的人生。
學校:體育考核滲透方方面面
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素質
50米跑、1分鐘跳繩……在北京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的操場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雖然北京此時已經進入初冬,但是孩子們參與測試的熱情非常高,都在盡全力向著更好的成績努力。 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體育老師劉玉姣介紹,每年10月至11月左右,學校都會按要求組織學生進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測試的內容包括: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主要測試體重指數(BMI)、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1分鐘跳繩;三、四年級學生在此基礎上再增加1分鐘仰臥起坐;五、六年級再增加50米×8往返跑。 相比於初中以上將測試結果列入學生檔案,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學業水平考試的重要指標和內容不同,小學則會把體質健康測試情況列入學生成長記錄或素質報告中。但是,比起這些,能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身體素質,才是最為重要的。 劉玉姣說:「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對於學生、家長、學校三方都能起到了解學生身體素質,督促其參與體育運動的作用。通過測試不同的體育項目,可以知曉學生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韌等方面的表現。學校可以以此為依據抓好學生的體育課及體育活動,家長則能進一步了解孩子的身體素質,在校外帶領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
體育在教育中越來越受重視
在北京石景山區,北方工業大學附屬學校中學部的體測工作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在中學部主任侯峰看來,體測的組織工作一年比一年科學細化,體測的重要性不斷被多方提及,這直接反映出從政策制定到學校執行層面,體育在教育中的體現越來越全面、越來越深化。 據了解,北京中考體育分值共計四十分,除了三類體育項目各佔10分外,還有10分的過程性考核。分數由3部分組成,第一就是體測成績,體測在初二、初三第一學期進行測試,每次等級(含附加分)為及格及以上者,即可獲得1分,第二是學習態度考核成績,考核學生體育課的出勤情況,第三是日常體育課學業水平成績,考核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 除了在中考分值中直接體現外,體測結果也是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學業水平考試的重要指標和內容。侯峰表示:「體測的結果將成為多方參考的標準,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會越來越重視體測,學校會針對體測內容做好針對性地輔導和常態化體育水平的提高,家長則會陪伴孩子一起進行體育鍛鍊,帶動家庭體育氣氛的養成。從近幾年的體測結果來看,學生們的體測水平是逐步上升的,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可能有一些小的波動,但是整體來看,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在不斷增強。」 侯峰認為,將體育的分值打散,進行多方面考核,一方面說明體育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將體育滲透在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另一方面也說明體育考核要兼具公平性,注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現在在中學體育考核的項目越來越多樣,包括田徑、體操、民族傳統體育和球類,也是給學生一個更大的選擇空間,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體育鍛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在成績上體現出來的,所以需要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過程性考核顯得也尤為必要。」侯峰說道:「以後隨著體育在中考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家長乃至社會會越來越關心、關注體育教育,現在一些體育培訓班應運而生,也說明了這個問題。未來深化體教融合希望能夠繼續壯大體育教育的隊伍,提升教學專業度,同時暢通人才流動渠道,讓全社會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服務。」
引導學生養成鍛鍊習慣
浙江衢州白雲學校在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過程中,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出適合本校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學校利用升旗、板報、集會、微信等信息平臺廣泛宣傳,深入發動,讓學生了解實施《標準》的目的是為了加強鍛鍊,提高健康水平,養成堅持鍛鍊的好習慣,增強體質。 副校長呂曉軍表示:「學校開展體質健康測試,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鍊,上好體育課,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國家頒布了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可以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體質與健康狀況,科學地制定體育鍛鍊計劃,有的放矢地選用適合自己的鍛鍊內容和方法,達到增強體質與健康的目的。」 此外,將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項目分解開,與其他項目競賽相結合,進行比賽,推進體測項目的鍛鍊。比如把初中校園足球聯賽和中長跑體能測試相結合,把班級學生體能測試的總成績折算分數,計入總成績。」 另外,及時做好數據資料收集、整理、分析和保存也是很重要的,對存在的問題第一時間進行反饋,及時改進。要建立完整的學生體質健康檔案。(轉自11月23日《中國體育報》05版)
【來源:中國體育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