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被孩子&34;了3個小時,孩子聽到我的催促之後,不急不慢地走到我身前,神情興奮地對我說:&34;我早已猜透她的小心思,輕笑一聲,搖頭說道:&34;
孩子卻心有不甘,試圖&34;我的防線:&34;聽到這話,我頓時有些不悅,將這個月的家庭支出給孩子&34;。孩子滿臉驚訝道:&34;
孩子和金錢的關係可謂是若即若離,每天接觸金錢的同時,對金錢又沒有清晰的概念。父母每日給孩子相同數目的零花錢,也讓孩子產生了一種錯覺:爸爸媽媽的錢取之不盡。孩子認為獲得金錢易如反掌,只需要向父母索取便可。
有的家長對孩子提出的各種要求無條件滿足,還會告訴孩子&34;。在這種思想指引下,孩子逐漸對金錢感到麻木,對其價值的評估也會一落千丈,將金錢當作廢紙,隨意揮霍,沒有的零花必須全部&34;。
很多家長覺得和孩子談金錢有些俗氣,家庭的各種收支明細,以及自己工作的辛苦,都對孩子&34;。但孩子金錢觀的形成,如果沒有父母的客觀的引導,經過自己的主觀意會之後,金錢觀會產生略微扭曲。
孩子會逐漸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將金錢和物質當作展現自己&34;的陪襯品。交朋友或是做事,都以金錢為評判標準,今後很容易因為眼前的&34;將自己置於被動的境地,或是被金錢所束縛,錯過友情、愛情甚至是親情。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金錢觀呢?家長可以用這3個方法。
第一個是適當控制孩子的金錢索取
有時候孩子的&34;是被父母逐漸餵養長大,孩子索要三百,父母給五百,下一次孩子口中的數字可能會是&34;。索要金錢的數額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增加,如果父母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很有可能會和父母因為金錢而&34;
英國作家毛姆曾說:金錢有如第六感官一般,如果沒有金錢,便不可能完全利用其他的感覺。對於孩子的金錢索取,家長要適當控制數額,問清楚孩子的花錢計劃。如果多出孩子的預算,要適當縮減,讓孩子懂得金錢的&34;。
第二個便是帶孩子&34;你的工作
金錢觀略微扭曲的孩子,只相信親眼所見的事情,對於父母口中的&34;、&34;,也沒有真實感受。空閒之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34;一番,讓孩子親身感受到父母掙錢的辛苦。
當孩子了解自己零花錢和學習開支的來源時,以及金錢需要經過的各種&34;,他們會對金錢和父母&34;。孩子今後花錢的方式也會&34;,張弛有度,就像戲劇家莎士比亞所說:金錢是個好兵士,有了它就可以使人勇氣百倍。
第三個方法則是讓參與&34;
孩子對金錢的&34;缺少直觀的感受,和金錢深度接觸,花錢也難免&34;。家長可以讓孩子參與每個月的帳目清算,將每個月的進帳和支出給孩子講解,然後和孩子一起計算每個月的平均消費。
如果孩子看到每個人花費在自己身上的金錢過多,身為家庭一員所產生的責任感,會使孩子在生活中不斷減少金錢的索取。孩子養成了節儉和金錢存儲的習慣,對金錢也就不會過度執迷,甚至會幫助父母分擔一些家庭壓力。
寄語:金錢是孩子成長必須要面對的&34;,也會是孩子的追求之一。我們要將孩子的價值觀和金錢觀引入同一軌道,讓孩子駛向成功的目的地。你的孩子平時喜歡&34;嗎?每天的零花錢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