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明日,就是二十四節氣——「處暑」了。
處暑,是終結暑氣的節氣,此後,天氣逐漸轉涼。
處暑時節,是身體養護的一個重要節點。
處暑,由熱轉涼,節氣更迭之際,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
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巨大的溫差,堪稱養生路上「最兇險」時期。
所以,處暑過後,一定要注意養護好身體,為秋冬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處暑將至,由熱轉涼,堅持做好「十個一」,為秋冬安康,打好基礎
1:多一味——酸味
處暑,夏秋交替,開始進入秋季。
秋季,萬物收斂,是身體儲備能量,向秋冬過度的階段。
飲食上,要遵循「養、收」的原則,適當的多吃點酸味的食物。
酸味,收斂、固澀,處暑時節,多吃些酸的食物,對人體有益。
酸味,可以刺激人體分泌津液,減燥潤肺,緩解秋燥傷肺,十分不錯。
酸味入膽,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解油膩,更可健脾和胃,為進補打下基礎。
酸酸甜甜的葡萄,是處暑時節不多的酸味食物選擇,可生津止渴、健脾利尿。
2:食一白——蓮藕
處暑過後,蓮藕大量上市,多吃蓮藕,有益健康。
蓮藕,可潤燥止渴、清心安神,增強人體免疫力,是當令滋補佳品之一。
蓮藕,自古就被視為祛淤生津之佳品,處暑時吃點蓮藕,滋補更健康。
藕含豐富的維C及礦物質,有益於心臟,促進新陳代謝、防止皮膚粗糙。
此外,蓮藕能消除疲勞,調中開胃,益血補髓,具延年益壽之功。
3:吃一肉——鴨肉
處暑時節,肉類不當多吃鴨肉。
鴨肉,味甘、鹹,歸脾、胃、肺、腎,大補虛勞。
處暑吃鴨,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滋陰養肺、潤燥生津。
在處暑時節,用鴨子燉百合,是非常不錯的食物選擇,醇香清潤,清潤身體。
4:飲一茶——下火茶
處暑,白天溫度高,同時,氣候開始乾燥。
此時,稍加不注意,就會引起上火,出現煩躁、失眠、口乾、嗓子痛等。
此時,一定要當心「內火」危害健康,喝點下火茶水,是不錯的選擇。
蒲公英、菊花、金銀花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5:喝一湯——雪梨銀耳湯
處暑過後,進入「秋燥」模式。
對抗秋燥,多喝點湯水,十分有益。
喝湯,有助於養陰清燥,潤肺生津,預防咳嗽等。
用冰糖、雪梨、銀耳,一起煲湯,是處暑時節不錯的湯水選擇。
雪梨,肥嫩多汁,潤肺生津、止咳化痰,養陰潤肺。銀耳,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冰糖可止咳,一起煮湯飲,對健康大有益處。
6:揉一處——內關
處暑,處於夏秋交替之際。
此時,一定要做好心血管的保護工作。
經常按揉內關,有助於養心安神,保護心臟健康。
位於手臂的內側中間,在腕關節橫紋上約3橫指寬處,左右各一。
用一手的拇指指尖,按於另一手的內關穴,其食指,或中指,則按著外關穴,向內對按20-30次,然後換手做即可。
7:防一病——熱傷風
處暑,早晚溫差巨大,一冷一熱,很容易導致「熱傷風」。
尤其是,體弱的老人和孩子,處暑的時候特別容易「熱傷風」。
此時,一定要當心預防,避免受涼,不要對著空調吹,做好房間通風。
此外,還要及時補水,保證充足水的補充,促進新陳代謝,調節自身免疫。
8:忌一事——熬夜
處暑後,人容易感到疲乏,這就是所謂的「秋乏」。
此時,一定要調整好起居作息,不可熬夜晚睡,要切記。
一旦熬夜晚睡,導致睡眠不足,不但會加重「秋乏」,更會損害健康。
所以,睡眠要相應調整,保證充分睡眠,早睡早起,並且,睡一份午覺。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9:護一處:脾胃
處暑,夏秋交替,晝夜溫差大,冷暖多變。
此時,對於胃腸功能是一大「考驗」,很容易導致舊病復發。
受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會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都較弱,此時,胃病極易復發,一定要注意養護好脾胃。
護好脾胃,除了不要受涼以外,可以多吃點粥。粥,生發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對於脾胃來說,大有益處。
所以,在處暑後,經常吃點粥,健脾養胃,是不錯的選擇。
10:曬一處——後背
處暑後,寒氣開始加重。
此時,要注意補陽,護住身體陽氣。
只有護住了身體陽氣,才能提高抗病能力,使得秋冬少生病。
曬太陽,是補陽氣最簡單的方法,尤其是,曬曬後背的督脈。
督脈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陽氣,曬後背,讓督脈有比較高的溫度,對養護陽氣十分有益。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