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將至,由熱轉涼,堅持做好「十個一」,為秋冬安康,打好基礎

2020-12-19 養生道之道

「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明日,就是二十四節氣——「處暑」了。

處暑,是終結暑氣的節氣,此後,天氣逐漸轉涼。

處暑時節,是身體養護的一個重要節點。

處暑,由熱轉涼,節氣更迭之際,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

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巨大的溫差,堪稱養生路上「最兇險」時期。

所以,處暑過後,一定要注意養護好身體,為秋冬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處暑將至,由熱轉涼,堅持做好「十個一」,為秋冬安康,打好基礎

1:多一味——酸味

處暑,夏秋交替,開始進入秋季。

秋季,萬物收斂,是身體儲備能量,向秋冬過度的階段。

飲食上,要遵循「養、收」的原則,適當的多吃點酸味的食物。

酸味,收斂、固澀,處暑時節,多吃些酸的食物,對人體有益。

酸味,可以刺激人體分泌津液,減燥潤肺,緩解秋燥傷肺,十分不錯。

酸味入膽,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解油膩,更可健脾和胃,為進補打下基礎。

酸酸甜甜的葡萄,是處暑時節不多的酸味食物選擇,可生津止渴、健脾利尿。

2:食一白——蓮藕

處暑過後,蓮藕大量上市,多吃蓮藕,有益健康。

蓮藕,可潤燥止渴、清心安神,增強人體免疫力,是當令滋補佳品之一。

蓮藕,自古就被視為祛淤生津之佳品,處暑時吃點蓮藕,滋補更健康。

藕含豐富的維C及礦物質,有益於心臟,促進新陳代謝、防止皮膚粗糙。

此外,蓮藕能消除疲勞,調中開胃,益血補髓,具延年益壽之功。

3:吃一肉——鴨肉

處暑時節,肉類不當多吃鴨肉。

鴨肉,味甘、鹹,歸脾、胃、肺、腎,大補虛勞。

處暑吃鴨,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滋陰養肺、潤燥生津。

在處暑時節,用鴨子燉百合,是非常不錯的食物選擇,醇香清潤,清潤身體。

4:飲一茶——下火茶

處暑,白天溫度高,同時,氣候開始乾燥。

此時,稍加不注意,就會引起上火,出現煩躁、失眠、口乾、嗓子痛等。

此時,一定要當心「內火」危害健康,喝點下火茶水,是不錯的選擇。

蒲公英、菊花、金銀花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5:喝一湯——雪梨銀耳湯

處暑過後,進入「秋燥」模式。

對抗秋燥,多喝點湯水,十分有益。

喝湯,有助於養陰清燥,潤肺生津,預防咳嗽等。

用冰糖、雪梨、銀耳,一起煲湯,是處暑時節不錯的湯水選擇。

雪梨,肥嫩多汁,潤肺生津、止咳化痰,養陰潤肺。銀耳,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冰糖可止咳,一起煮湯飲,對健康大有益處。

6:揉一處——內關

處暑,處於夏秋交替之際。

此時,一定要做好心血管的保護工作。

經常按揉內關,有助於養心安神,保護心臟健康。

位於手臂的內側中間,在腕關節橫紋上約3橫指寬處,左右各一。

用一手的拇指指尖,按於另一手的內關穴,其食指,或中指,則按著外關穴,向內對按20-30次,然後換手做即可。

7:防一病——熱傷風

處暑,早晚溫差巨大,一冷一熱,很容易導致「熱傷風」。

尤其是,體弱的老人和孩子,處暑的時候特別容易「熱傷風」。

此時,一定要當心預防,避免受涼,不要對著空調吹,做好房間通風。

此外,還要及時補水,保證充足水的補充,促進新陳代謝,調節自身免疫。

8:忌一事——熬夜

處暑後,人容易感到疲乏,這就是所謂的「秋乏」。

此時,一定要調整好起居作息,不可熬夜晚睡,要切記。

一旦熬夜晚睡,導致睡眠不足,不但會加重「秋乏」,更會損害健康。

所以,睡眠要相應調整,保證充分睡眠,早睡早起,並且,睡一份午覺。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9:護一處:脾胃

處暑,夏秋交替,晝夜溫差大,冷暖多變。

此時,對於胃腸功能是一大「考驗」,很容易導致舊病復發。

受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會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都較弱,此時,胃病極易復發,一定要注意養護好脾胃。

護好脾胃,除了不要受涼以外,可以多吃點粥。粥,生發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對於脾胃來說,大有益處。

所以,在處暑後,經常吃點粥,健脾養胃,是不錯的選擇。

10:曬一處——後背

處暑後,寒氣開始加重。

此時,要注意補陽,護住身體陽氣。

只有護住了身體陽氣,才能提高抗病能力,使得秋冬少生病。

曬太陽,是補陽氣最簡單的方法,尤其是,曬曬後背的督脈。

督脈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陽氣,曬後背,讓督脈有比較高的溫度,對養護陽氣十分有益。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明日處暑,吃一肉,食二寶,飲三水,做四事,秋冬安康,少生病
    8月22日,將迎來「處暑」節氣。處暑,也叫「出暑」,天氣開始變得涼爽。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處暑時節有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明日處暑,吃一肉,食二寶,飲三水,做四事,秋冬安康,少生病處暑之後,暑熱尚未褪盡。此時,是身體養生的一個「重要節點」。處暑養好身體,可為秋冬進補,打好基礎。
  • DUDU貓說處暑:天氣開始由熱轉涼,宜打盹兒、擼貓
    2020年8月22日,周六,處暑。「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處暑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溼度低。此時,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幹唇焦的燥症,需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其次要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便於生津潤燥、消熱通便。雖說處暑預示天氣由熱轉涼,但「秋老虎」威力也不可小覷。
  • 立秋,少吃一瓜,多食二果,常飲三湯,做好四事,秋冬安康少生病
    即,立秋在陰曆六月為早,陰曆七月為晚。今年立秋,是8月7日,陰曆六月,按照此種稅法,則為「早立秋」。今年立秋,還處於三伏當中,立秋之後還有一「伏」。此時,酷熱的「秋老虎」尚在,暑氣難消,仍然要注意防暑降溫。
  • 入伏後,喝三豆湯,吃三伏瓜,做好三件事,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
    一入伏天,氣溫升高,「以涼制熱」,成了很多人樂此不疲的事。但是,你知道嗎?順應自然、踐行「熱養生」,才是伏天「消暑」的法寶。老話說:「冬養三九,夏養三伏」!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因此,三伏天養生也很特別很重要。
  • 處暑後,「少吃二瓜,多食四寶」,做好三件事,秋冬季節身體好
    處暑後,飲食上「少二瓜」「多四寶」,做好三件事,秋冬少生病。處暑來臨,「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意味著炎熱暑天即將結束。而處暑後,經常會有綿綿秋雨光顧大地,但這時的氣溫偶爾還會「淘氣」一下,在人們在感受一絲秋涼的時候,到了處暑尾聲時會再次感受到高溫天氣,這就是「秋老虎」。處暑後雖天氣轉涼但太陽的紫外線輻射指數較大,大家還是要注意防曬,同時還要預防秋燥和暑溼。
  • 處暑過後天氣轉涼了嗎?
    還有處暑節氣馬上就要到了,處暑寓意「出暑」,那麼處暑過後什麼時候天氣才轉涼?農曆和陽曆的區別農曆我們也叫陰曆,它是以月球的陰晴圓缺的周期作為基本周期。而農曆年也有分為閏年和平年,在閏年農曆是13個月,共384或者385天;而平年12個月,一共354或355天。
  • 2019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處暑是什麼時間處暑後天氣還熱嗎
    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2019年8月23日是處暑節氣,很多人會對處暑節氣抱有疑問,處暑是什麼意義,處暑後天氣還會熱嗎?接下來,小編整理關於2019年處暑節氣的具體時間、含義解釋等,一起來看看吧!2019年處暑節氣是幾月幾日幾時幾分?
  • 廣報晨匯 | 今日處暑,天氣逐漸轉涼?廣州這幾天還是「燜煮+雷雨...
    ,天氣逐漸轉涼?>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24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處暑節氣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白晝長度逐漸縮短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不要太開心~只是部分地區而已~)處暑三候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
  • 節氣| 今日處暑 雲一淡一輕 風一清一涼
    就字面意思,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意思但民間有「處暑處暑,熱死老鼠」的諺語意為暑氣到此為止而事實上,暑熱還要持續一段時間秋意才緩慢地滲透在漸涼的夜晚中和微涼的秋雨裡還有「立秋處暑天氣涼」「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一場秋雨一場涼」……這些都是處暑節氣的特徵當然處暑後最明顯的特點還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溼度低 處暑三候早在《詩經》之《周南》
  • 三伏天,以「熱」逼寒毒,不貪2涼,堅持4勤,給秋冬健康打下基礎
    關注疫情的朋友都知道,鍾南山院士論疫情中提到「今年夏天要抓緊時間調理身體,養好身體,秋冬有可能我們還有一場硬仗!」。那夏天養生尤其是三伏天養生最重要,那麼到底怎麼養生呢?怎麼讓免疫力更好呢?下面就讓大眾微健康的中醫養生專家來告訴我們答案吧!三伏天要「熱」養!
  • 處暑還熱嗎氣溫多高?處暑的意思含義及讀音怎麼念
    處暑還熱嗎氣溫多高  2018年處暑還熱不熱,要根據情況來定,一般南方還熱,北方就涼意漸起了。  開始影響中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
  • 白露過後,少瓜多豆,常吃二寶,勤飲三茶,做好四事,秋冬少生病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一層棉。白露過後,天氣轉涼,是養生的一個重要節點。此時,做好身體的養護,可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安度秋冬。白露過後,少瓜多豆,常吃二寶,勤飲三茶,做好四事,秋冬少生病白露過後,少「瓜」多「豆」白露過後,進入仲秋,天氣越發寒冷。此時,要注意養脾,飲食上,少吃「瓜」字輩。
  • 小兒秋冬進補 先要打好基礎
    民間有句俗語:「秋冬進補,來年打虎」,家長們都想著怎麼在這個季節給孩子進補,卻並沒有掌握方法,導致進補效果不好。瑞來春中醫主治醫生高國鵬為大家支招。 消積食睡好覺 為進補「清障」 之所以進補效果不好,是因為忽略了進補前要先打好基礎,進補效果才會好。高國鵬說,打基礎第一點,消積食、健脾胃,為進補「清障」,所以消食健脾的基礎工作就要做起來。
  • 處暑有什麼風俗禁忌? 處暑的忌諱了解一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處暑有什麼風俗禁忌? 處暑的忌諱了解一下 處暑有什麼風俗禁忌?處暑是一年之中很受歡迎的一個節氣,也是秋季第二個節氣。在處暑的時候,夏天即將進入尾聲。那麼處暑有什麼講究忌諱呢?來看看!
  • 2020天氣轉涼微信群候語及關心話 天氣轉涼最溫暖的祝福語
    3.氣溫下降了,天氣轉涼了,也要多防流感了,注意加衣保暖了,飲食要多含熱量了,身體要加強鍛鍊了,聽我的勸告了,你就被健康圍繞了,我們的生活就開心快樂了!4.給你這條簡訊有三個原因第一是想說天氣轉涼了,別忘了防寒;第二是想跟你說咱不在乎這一毛錢;第三是你媽喊你回家穿衣服,讓我給你說一聲。
  • 今日處暑,這些小知識你知道嗎?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此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所以有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那麼,處暑節氣有哪些習俗?如何養生?
  • 明日處暑夏天將離開 今年溫州各地氣溫創歷史新低
    溫州網訊 天涼如秋的日子過了十餘天,如今遇上帶「暑」字的節氣,還真有些不習慣。溫州市氣象局昨日公布數據,今年8月至今只出現三天高溫天氣,溫州各地氣溫創歷史新低。2014年夏天也因此成為了溫州市區1972年來最涼快的夏天。  由炎熱慢慢轉涼,早晚開始起風,空氣中有絲絲清涼,這就是處暑。
  • 今日處暑!晚風漸涼,有你心暖
    今日處暑!晚風漸涼,有你心暖 大字 日期:2019-08-23 來源:新華網   離離暑雲散,  嫋嫋涼風起。  晝夜溫差逐漸拉大  涼風徐來  吹皺一池秋水  伴隨著淅瀝的秋雨  天氣漸涼  當金黃的樹葉飄落  你想與誰一起共享這醉人的秋景?
  • 處暑來臨啦,來看看寶寶的正確入秋方式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的到來,標誌著炎熱天氣到了尾聲,暑氣漸漸消退,由炎熱向涼爽過渡。季節變換之時,人最容易生病。正值開學之際,小寶寶們要告別歡樂的暑假投入全新的學期啦。在此,小編給大家安利一份處暑寶寶養生指南,各位寶媽要全面關注寶寶的衣食住行哦。
  • 處暑節氣到來,學會這一招,讓寶寶不生病
    8月22日為處暑節氣。古人有「處暑寒來」一說,「處」含有終止之意,處暑意味著夏天的暑氣開始逐漸消退,正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所以此時養生應滋陰養肺和祛暑化溼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