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處暑,吃一肉,食二寶,飲三水,做四事,秋冬安康,少生病

2020-12-22 養生道之道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8月22日,將迎來「處暑」節氣。

處暑,也叫「出暑」,天氣開始變得涼爽。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

處暑時節有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處暑節氣習俗,你知道多少?

1、採菱角,是少女們呼朋引伴,輕歌嬉鬧的好時機。

2、祭祖,處暑前後,民間有慶贊中元、普渡布施的民俗活動。

3、出遊迎秋,「七月八月看巧雲」,有「出遊迎秋」之意。

4、開漁節,浙江省沿海一帶,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

5、拜土地爺,正值農作物收成時刻,農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

6、放河燈,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明日處暑,吃一肉,食二寶,飲三水,做四事,秋冬安康,少生病

處暑之後,暑熱尚未褪盡。

此時,是身體養生的一個「重要節點」。

處暑養好身體,可為秋冬進補,打好基礎。

如此一來,減少疾病的發生,有益於安度秋冬。

處暑時節,吃一肉

民間講:「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因此,在處暑時節,要記得吃點鴨肉。

鴨肉,味甘、鹹,歸脾、胃、肺、腎,大補虛勞。

處暑吃鴨,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滋陰養肺、潤燥生津。

在處暑時節,做點處暑百合鴨,用百合、醃肉,一起燉,營養美味。

百合,補益心肺、清心安神,以百合燉鴨,醇香清潤,清潤身體,非常適合處暑食用。

處暑時節,食二寶

第一寶:蓮藕

「蓮藕一身寶,秋藕最養人」。

處暑時節,多吃點蓮藕,大有益處。

白色的蓮藕,自古就被視為祛淤生津之佳品。

蓮藕,潤燥止渴、清心安神,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時令滋補佳品。

處暑吃點蓮藕,有益於心臟,還可促進新陳代謝、防止皮膚粗糙等。

此外,還能消除疲勞,調中開胃,對於滋補身體,大有益處。

蓮藕,熟吃滋陰養血,生藕,則涼血散淤,不論生熟,都有益健康。

第二寶:菱角

處暑,是採菱角的日子。

此時,吃點菱角,對健康有益。

菱角,顏色由青至紅,紅至紫,兩角、三角、五角的都有。

處暑吃點菱角,解暑瀉熱,滋補五臟,對於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嫩菱角皮脆肉嫩,質鮮爽口;稍微老一點菱角,會帶有淡淡的奶香味。

而更老一些的菱角,適合煮熟了再吃,肉質粉而不膩,營養又美味。

不過,菱角澱粉含量相對較高,不宜多吃,切莫貪嘴哦。

處暑時節,飲三水

一:溫開水

處暑過後,秋燥也逐漸出現。

對抗秋燥,首先,就是要及時補充水分。

多喝水,選擇溫熱的白開水,儘量不要喝涼水。

溫熱的開水,還可緩解呼吸道黏膜的緊張狀態,還有益脾胃健康。

二:熱茶水

處暑後,燥邪嚴重,易侵犯肺部。

很多人,會出現口鼻乾燥、乾咳、皮膚乾裂等。

此時,需要好好滋潤肺部了,以免秋燥傷及肺的元氣。

用一些潤燥護肺的小植物,搭配泡水,是此時節不錯的選擇。

三:淡湯水

處暑,飲食上,要清熱、養陰、潤肺、安神兼顧。

此時,喝點湯水,補充水分,對抗秋燥,更可滋補身體。

荸薺排骨湯,養陰益胃,是處暑時節,非常不錯的湯飲選擇。

荸薺,養陰益胃、健脾益肺、消積化滯,對食積不消、脘腹脹滿有益。

此外,冰糖雪梨銀耳湯,也是此時節很好的選擇,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處暑時節,做四事,秋冬安康,少生病

一:防「熱傷風」

處暑,早晚溫差大,一冷一熱,易導致「熱傷風」。

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處暑節氣中特別容易「熱傷風」。

多因體內有熱,又貪涼而引起,此時,一定要當心預防。

首先,要避免受涼,大汗淋漓時,不要立即對著空調吹,做好房間通風。

其次,還要及時補水,保證充足水的補充,促進新陳代謝,調節自身免疫。

二:睡得早一點

處暑,屬於夏秋交替,很多人會感到疲乏,出現「秋乏」。

此時,睡眠起居要有改變,注意早睡早起,並且,睡一份午覺。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午睡,可以適當補充睡眠。

三:潤腸防便秘

處暑時,比較乾燥,容易出現便秘。

一旦用力排便,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因此,一定要注意多潤腸,防便秘,飲食上尤為重要。

食物可選擇紅薯、芹菜、大白菜、菠菜等含有豐富纖維高的。

此外,還要注意適當的運動,增加腸道活力,還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四:做好「秋冬」

老話講:「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但要知道,這「秋凍」也是有「原則」的。

處暑後,晝夜溫差變化大,易刺激血管,誘發疾病。

此時,早晚穿衣有技巧,一定護好自己的脖子、後背、雙腳。

這些部位是血管豐富的地方,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引發危險。

秋凍時節,要記得通風開窗,注意保暖,不可貪涼。

夜晚入睡時,一定要蓋上被子、毛毯被之類的被褥,抵禦夜涼侵襲。

要注重「手腳暖」,手腳保持溫暖,才能保證身體適應氣溫變化。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立秋,少吃一瓜,多食二果,常飲三湯,做好四事,秋冬安康少生病
    3:啃秋,又稱咬秋,漢族歲時風俗,即立秋日吃瓜。4:秋忙會,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5:吃「渣」,「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6:咬秋餃,有些地方立秋會包餃子,稱之為「咬秋餃」。
  • 白露過後,少瓜多豆,常吃二寶,勤飲三茶,做好四事,秋冬少生病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一層棉。白露過後,天氣轉涼,是養生的一個重要節點。此時,做好身體的養護,可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安度秋冬。白露過後,少瓜多豆,常吃二寶,勤飲三茶,做好四事,秋冬少生病白露過後,少「瓜」多「豆」白露過後,進入仲秋,天氣越發寒冷。此時,要注意養脾,飲食上,少吃「瓜」字輩。
  • 今日白露,忌一事,少二瓜,食三寶,做四事,身體健康、少生病
    今日白露,想健康,忌做一事,少吃二瓜,多食三寶,做好四事。今日白露,忌一事,少二瓜,食三寶,做四事,身體健康、少生病忌一事:忌赤膊露體俗話說「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中醫認為:熱者流通,寒則凝滯。白露過後,天氣轉涼要少吃「瓜」,尤其是西瓜和香瓜等都要少吃,以防出現腹痛腹瀉情況。少二瓜少吃西瓜西瓜,又名「寒瓜」,屬於涼性瓜果。如果經常吃西瓜,會導致體內陽氣不足危害身體健康。
  • 今日冬至,飲一湯,食二果,揉三處,做四事,寒冬少生病,更健康
    在北方,冬至吃餃子。很多地方,有「吃了冬至餃,不凍耳朵」之說。而在南方,冬至節,大多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還有些地方,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湯、八寶粥……今天冬至,你們家吃啥?今日冬至,飲一湯,食二果,揉三處,做四事,寒冬少生病,更健康冬至,意味著陽氣回升,是下一個循環的開始。
  • 明日秋分,食秋菜,吃秋果,喝秋湯,飲秋茶,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秋分時節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過了秋分,冷空氣開始日漸活躍,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需做好準備。秋分習俗,有祭月、吃秋菜、豎蛋、送秋牛圖、粘雀子嘴等。秋分,是秋冬養生的一個重要「節點」,此時,一定要重視身體健康。
  • 初秋,吃一果二白,勤飲三水,護好四氣,給秋冬健康,打下好基礎
    初秋,吃一果二白,勤飲三水,護好四氣,給秋冬健康,打下好基礎初秋,吃一果二白1、花生秋冬,是人體的進補時節,在初秋的時候,調養好脾胃,可更好的促進吸收。因此,在初秋的時候,多吃點山藥,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 明日小雪,食一肉,吃二寶,飲三茶,防四病,為健康過冬,打基礎
    習俗3:吃餈粑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餈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吃餈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鬥,才過癮,才能體味「十月朝,餈粑碌碌燒」的農家樂趣。明日小雪,食一肉,吃二寶,飲三茶,防四病,為健康過冬,打基礎食一肉——羊肉小雪過後,天氣越來越寒冷。
  • 立冬之後,食一肉,吃二菜,護三處,做四事,為安穩過冬打好基礎
    今日立冬,食一肉,吃二菜,護三處,做四事,為安穩過冬打好基礎食一肉羊肉立冬進補首選羊肉。羊肉營養豐富,冬季食用能夠強身健體,溫胃禦寒,雙重效果。現如今人們對於羊肉的做法多種多樣,比如爆炒,燒烤,涮火鍋,燉煮等。
  • 肝臟不好,少食二物,多飲三水,做好四多,肝會慢慢變好,少生病
    肝臟不好,少食二物,給肝減壓力1、少吃辛辣食物《彭祖攝生養性論》中所強調的:"五味不得偏耽……辛多傷肝。」一旦,肝臟不好,要少食辛辣之物,減少肝臟壓力,保護肝臟健康。肝主筋,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吃過多辛辣的食物,會導致筋的彈性降低,血液輸送不到指甲,使指甲變脆、易斷。過食辛辣食物,易引起肺氣偏盛,克伐肝臟,使肝血運行不正常,導致肝氣虛,危害肝臟健康。所以,肝臟不好的人,要少吃辛辣食物。
  • 今天小雪,食一肉,吃二寶,飲三茶,防四病,為健康過冬,打基礎
    今日小雪,食一肉,吃二寶,飲三茶,防四病,為健康過冬,打基礎食一肉——羊肉小雪過後,天氣越來越寒冷。此時,食肉暖身,羊肉,堪稱為「暖身第一肉」。吃二寶「蘿蔔白菜保平安」。小雪過後,蘿蔔、白菜可以說是飲食二寶。此時,在飲食上,多吃點白菜蘿蔔,對身體健康大有益處。第一寶:蘿蔔
  • 秋養胃,常飲一水,少食二果,按揉三處,做好四件事,秋冬少生病
    秋養胃,常飲一水,少食二果,按揉三處,做好四件事,秋冬少生病常飲一水——植物茶水秋季,天氣逐漸寒冷,多喝點溫熱的茶水,對健康有益。少食二果秋季,大量水果上市,不過,胃不好的人,有些水果要少吃。1、山楂秋季,山楂成熟,深受人們喜愛。
  • 九月養生,喝「三碗湯」,飲「三杯茶」,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另外,九月養生,喝「三碗湯」,飲「三杯茶」,秋冬少生病,更健康!九月養生,喝「三碗湯,秋冬少生病,更健康,《養生八字訣》:「 春蒸、夏拌、秋湯、冬煲、秋涼」。陽氣內斂,寒氣上升,一旦受寒氣入侵,容易傷及五臟。中醫道:「秋天一碗湯,不用醫生幫!」。所以,在九月時節,喝「三碗湯」,受益無窮。
  • 處暑將至,由熱轉涼,堅持做好「十個一」,為秋冬安康,打好基礎
    所以,處暑過後,一定要注意養護好身體,為秋冬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處暑將至,由熱轉涼,堅持做好「十個一」,為秋冬安康,打好基礎1:多一味——酸味處暑,夏秋交替,開始進入秋季。2:食一白——蓮藕處暑過後,蓮藕大量上市,多吃蓮藕,有益健康。蓮藕,可潤燥止渴、清心安神,增強人體免疫力,是當令滋補佳品之一。蓮藕,自古就被視為祛淤生津之佳品,處暑時吃點蓮藕,滋補更健康。
  • 夏季,補陽氣:護一處,食二物,養三習,少做四件事,一年少生病
    此時,補陽氣,護健康,一年少生病。那麼,生活中,我們還如何養護陽氣呢?提醒:出現4個表現說明你陽氣不足,引起重視!1、臉色蒼白,沒有血色的人,也說明陽氣不足,氣血不通。4、經常生病,陽氣不足,免疫力比較差,所以身體比較虛弱,經常會有各種小毛病。夏季,補陽氣:護一處,食二物,養三習,少做四件事,一年少生病【護一處】腎,為陽氣生發之處。
  • 血脂高,有3個異常,改善血脂,少做三事,多吃三物,常飲三水,勤動三處
    血脂高,有3個異常,改善血脂,少做三事,多吃三物,常飲三水,勤動三處 1:瞼黃疣 瞼黃疣是脂質沉積於眼瞼部位而引起的皮膚的黃色或橙色斑塊
  • 胃不好,多飲「三水」,吃好「四物」,遠離五件事,胃一點點變好
    胃不好,多飲「三水」,吃好「四物」,遠離五件事,胃一點點變好多飲「三水」一、溫開水在「情侶界」,男友們都有一種萬能的「熱水」,它包治百病,女生胃痛的時候,男生會說:喝點熱水就好了。喝熱水真的能好嗎?蒲公英為治療胃痛之佳品,食滯化熱、脾胃溼熱、肝鬱化火及胃火熾盛等所致的胃脘痛、脹滿、嘔吐吞酸等皆可應用。《醫林纂要》載蒲公英「補脾和胃,瀉火」。我們都知道,胃最怕、也是最容易感染的細菌就是幽門螺旋桿菌,而60%的胃癌,也是幽門螺旋桿菌導致的!因此,當胃部生病時,我們都要檢查一下幽門螺旋桿菌。
  • 夏養三伏,喝一湯,吃二葉,飲三茶,揉四穴,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過好三伏,可以為秋冬健康,打下很好的基礎,使人體少生病。 尤其是中伏,是最關鍵的時刻,是「除病根」的最佳時節,莫忽視。 夏養三伏,吃二葉 1、薄荷葉,清涼解暑
  • 防便秘,飲二水,吃三物,做四事
    防便秘,飲二水,吃三物,做四事飲二水白開水水是生命之源,對於腸道來說喝水更為重,要人體腸道環境就像一個垃圾場必須清洗才能讓腸道保持乾乾淨淨,降低身體患病風險。吃三物菠菜菠菜能夠清理人體內的熱毒,防治便秘使人容光煥發,被譽為腸胃熱毒的清理工,保持腸道乾乾淨淨。菠菜當中含有大量抗氧化劑,具有抗衰老,促進細胞繁殖作用,能夠激活大腦功能,增強青春活力,防止大腦老化。
  • 謹記:食「三物」,做「四事」,或能潤腸通便
    謹記:食「三物」,做「四事」,或能潤腸通便食「三物」1、食漿果草莓、藍莓和黑莓等漿果,具有一定改善便秘的作用。2、食堅果花生、核桃、芝麻、杏仁等堅果,可以很好的改善便秘。堅果含有大量膳食纖維,適當攝入有助於潤腸通便。另一方面堅果含有大量油脂,幫助潤滑腸道,加速體內有害物質的排洩,所以適當吃一點堅果有助於改善便秘,但是堅果的熱量比較高,每次只能吃一小把,不能貪吃。
  • 女性,不想乳腺增生,少碰三物,改掉三習,常飲三水,按揉三處
    女性,不想乳腺增生,少碰三物,改掉三習,常飲三水,按揉三處少碰三物1:咖啡等含黃嘌呤的食物咖啡、可可等,含有大量的黃嘌呤。常飲三水1、白乳草茶水白乳草,十分常見,是「藥食兩用」的小植物。《本草綱目》記載:「主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及封之立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