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出修復斜率放緩 但經濟復甦趨勢不變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方正中期期貨

作者: 李彥森

觀點:

7月產出端數據修復放慢。前期一系列政策已推動經濟回歸正軌附近,因此進一步修復的斜率開始下降。工業原材料行業同時受到南方降雨等天氣因素影響,和地產、基建相關的建材產出有一定回落。製造業表現相對較好,也反應了製造業正進入主動加庫存的復甦周期,預計仍有上升空間。我們認為,疫情對工業產出的影響已經消除,天氣因素影響下降後,地產、基建仍將帶動原材料行業。製造業修復也將持續,但外需變動的風險仍需警惕。

投資增速基本符合預期,投資需求持續改善。預計南方洪水影響減弱後,投資增速的修復幅度將擴大。未來基建投資仍是主要帶動力之一。房地產持續超預期,尤其是下遊銷售加速改善,有利於房企資金周轉,利好房地產投資增長。而近期決策層已有重新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出臺,未來銷售能否持續增長仍有不確定性。此外,未來製造業產出持續恢復之後,製造業投資上升的可能性加大,或成為基建之外另一個投資支撐因素。

必需品和耐用品消費已回歸正軌。汽車等耐用品消費重回平穩增長,同比增速加快主要是低基數導致。線上非實物商品明顯修復,餐飲收入繼續好轉,均可推斷服務消費普遍改善,7月一些列促進服務業復工復產的舉措效果顯現。我們認為,雖然整體消費復甦正在放慢,但結構改善仍有持續性,服務業是繼續帶動消費的主要力量。從長期來看,人口增速放慢、居民部門高槓桿等制約下,消費增速能否長期持續上行仍不確定,消費升級和轉型的進程仍是決定未來消費增長的主要因素。

綜合來看,本期數據多符合預期,顯示經濟仍延續從底部復甦的階段。房地產的韌性繼續存在,銷售短期表現強勢,未來能否延續需觀察決策層穩定市場政策的效果。7月經濟數據仍受到南方暴雨和洪水的一定影響,隨著8月之後該負面影響減退,我們預計投資需求將繼續改善,產出端仍有潛在上行力量。三季度GDP增速繼續增加較為確定,央行政策大概率繼續持穩為主。風險依然主要來自海外經濟和非經濟兩個層面,需要持續關注。

1 受天氣等因素影響,工業產出暫緩加速

數據顯示,中國1-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0.4%,符合預期且強於前值-1.3%;7月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低於預期的5.1%,與前值持平。環比來看,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季調環比增長0.98%,較6月的1.3%有所放慢。我們通過估算得到,7月名義工業增加值同比上升2.4%,比6月的1.8%繼續顯著改善。

分行業看累計同比增速,中遊原材料行業繼續全部改善,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漲幅仍是最快,其他行業均為負增長,其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以及非金屬礦物製品業表現更弱。化工行業接近同比持平。中遊製造業方面也全面改善,但是交運設備製造業回升相對更慢,和基建投資增速的連續回落情況接近。下遊行業方面,汽車製造業轉為正增長,醫藥製造業漲幅擴大,其他行業則為跌幅收窄。製造業的持續改善和庫存周期的變動,可能將對製造業投資產生積極影響。

從中上遊產業開工率方面看,7月高爐開工率小幅回落,螺紋鋼和線材開工率回落也較為明顯。煉油廠開工率則繼續明顯回升。邊際上看,煉油廠開工率明顯強於季節性水平,高爐開工率也強於季節性,但螺紋鋼和線材開工率弱於季節性。南方降雨可能對產出正產生一定影響。

主要上遊工業品方面,發電量和水泥產量同比增速回落明顯。乙烯產量同比轉正。十種有色金屬、粗鋼和汽車產量同比增速加快。邊際上看,前值偏高情況下導致發電量略弱於季節性,議息、十種有色金屬、粗鋼、汽車產量均超季節性,水泥弱於季節性但仍高於5年均值。製造業加庫存的跡象明顯,但地產和基建可能受到降雨影響拖累部分建材生產。

工業製成品方面,金屬切削工具機、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手機產量增速均有回落,電腦產量增速明顯加快。邊際上看,集成電路和電腦產量超季節性,其他基本符合季節性。

總體上看,7月產出端數據修復放慢。貨幣寬鬆、復工復產等一系列政策已經推動經濟回到正軌附近,因此進一步修復的斜率開始下降。工業原材料行業同時受到南方降雨等天氣因素影響,和地產、基建相關的建材產出有一定回落。而製造業表現相對較好,也反應了製造業正進入主動加庫存的復甦周期,預計仍有上升空間。我們認為,疫情對工業產出的影響已經消除,天氣因素影響下降後,地產、基建仍將帶動原材料行業。製造業修復也將持續,但外需變動的風險仍需警惕。

2 地產持續超預期,未來關注基建、製造業表現

從需求端來看,投資增速方面,1-7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1.6%持平預期,且較前值-3.1%繼續改善。根據我們的計算,房地產、基建、製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3.4%、1.19%、-10.2%。從當月同比來看,房地產、基建、製造業投資增速分別為11.67%、7.68%、-3.11%。

房地產投資增速繼續超預期加快,仍是三大分項中表現最好的。基建投資連續第二個月增速回落。邊際上看,官方口徑下的固定資產投資明顯低於季節性水平,但我們通過調整口徑發現實際固定資產投資符合季節性。其中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基本符合季節性,基建投資表現弱於季節性。我們認為,未來製造業產出持續恢復之後,投資繼續上升的可能性較大,將成為基建之外另一個投資支撐因素。

具體在房地產方面,房屋新開工、施工面積以及銷售面積同比增速均有加快,竣工面積和待售面積增速回落,其中竣工面積負增長幅度擴大明顯。邊際上看,新開工面積和施工面積均符合季節性表現,並顯著高於5年均值水平。竣工面積和銷售面積也符合季節性,且兩者基數分別偏高和偏低導致同比增速回落和上升。土地購置面積則從6月的大幅上升回歸。總體上看,房地產行業主要指標表現平穩而非明顯加速。

從先行指標上看,房地產開發資金增速加快,其中貸款和自籌資金增速分別下降和上升,定金及預收款增速持穩,個人按揭貸款則明顯加速。邊際上看,貸款和自籌資金表現平穩。後者基數偏低導致同比增速加快。定金及預收款和個人按揭貸款都超季節性,尤其是後者表現較強。總體上看,房地產投資繼續改善,且下遊銷售方面開始出現加速改善態勢,這一點是數據超預期的主要來源。但近期決策層已經開始有重新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出臺,未來銷售能否持續增長仍有不確定性。

總體上看,投資增速基本符合預期,投資需求仍在持續改善之中。且預計南方洪水影響減弱後,投資增速的修復幅度將繼續擴大。基建投資仍是主要帶動力之一。房地產持續超預期,尤其是下遊銷售加速改善的態勢,加速了房地產企業資金周轉,帶來該行業投資的增長。而近期決策層已有重新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出臺,未來銷售能否持續增長仍有不確定性。此外,未來製造業產出持續恢復之後,製造業投資上升的可能性加大,或成為基建之外另一個投資支撐因素。

3社消修復放慢,但服務消費繼續改善

消費需求方面,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回落9.9%,略微弱於預期的回落9.3%,較前值回落11.4%繼續修復;扣除價格因素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為-12%,較前值-13.56%有一定改善。從7月當月情況看,名義社消和實際社消同比增速分別為-1.1%和-2.7%,較前值-1.8%和-2.9%均有所改善。季調環比來看,名義社消增長0.85%,比前終值0.83%稍有加速。

社消總額表現弱於季節性,前值偏高是原因之一。其中商品零售明顯弱於季節性,餐飲服務則仍有超季節性改善,同比負增長程度也進一步收窄。線上商品和服務零售總額增速變動不大,但其中非實物商品同比增速明顯修復至0以上,顯著超越季節性表現。也可由此推斷線下服務消費的改善符合或超預期。

限額以上消費品分項總體弱於季節性。其中汽車消費符合季節性表現,但是由於基數偏低導致同比怎股加速明顯。預計汽車消費維持穩健,但可關注洪水之後的置換需求。建材、家具基本符合季節性,家電在前期超季節性表現之後回落。日用品、化妝品、服裝紡織表現類似,前期大漲之後回落至正常水平。金銀珠寶等在貴金屬價格上漲的推動下表現超季節性。同時,通訊器材消費邊際回落。

總體上看,此前受到疫情影響的必需品和耐用品消費已經基本回歸正軌。其中汽車等耐用品消費重回平穩增長,同比增速加快主要是低基數導致。從線上非實物商品同比增速明顯修復,以及餐飲收入繼續好轉的情況,可以推斷線下服務消費普遍有明顯改善,7月一些列促進服務業復工復產的舉措有一定效果。我們認為,雖然整體消費復甦正在放慢,但結構改善仍有持續性,服務業是繼續帶動消費的主要力量。從長期來看,人口增速放慢、居民部門高槓桿等制約下,消費增速能否長期持續上行仍不確定,消費升級和轉型的進程仍是決定未來消費增長的主要因素。

相關焦點

  • 「慧眼」國君宏觀7月經濟數據預測:CPI短期回升至2.7% PPI斜率放緩...
    汛情對通脹帶來短暫擾動,信貸總體寬鬆基調不變。總體來看,供需兩端仍將延續逐級抬升的修復態勢。非食品價格方面,交運企穩,衣著、文娛、醫療、其他小幅放緩。2)PPI:經濟逐級抬升,PPI斜率放緩但持續改善,或回升至-2.3%。PMI、南華工業品價格指數較6月上行,具體重要中上遊工業品價格,受洪水影響,漲跌不一。
  • 有色金屬行業專題:中樞上行,斜率放緩,布局通脹對衝和高成長
    展望 2019:中樞上行,斜率放緩1、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庫存周期重新向上:2021 年在疫情控 制和財政刺激下,海外宏觀經濟復甦和下遊需求邊際好轉確定性較 大。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回升將推動設備和庫存周期向上,同時低 利率環境則持續催生購房需求並帶來補庫動力。
  • 中信證券:後續人民幣匯率或呈現為斜率放緩的升值走勢
    而美元指數的下行一方面受到美國經濟復甦預期持續強化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到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的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強也是對我國基本面的反映,高效的疫情防控以及率先開啟復工復產使得我國基本面在疫情後持續修復,疫情後國內基本面表現是支撐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央行維持寬鬆的背景下,我國央行在疫情期間貨幣政策保持謹慎、維持定力,中美利差維持高位,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明顯增強,這也推動了人民幣匯率的走強。
  • 宋雪濤:復甦將從斜率最大階段進入平臺期
    6月PMI表現出的復甦分化與宏觀數據基本一致——基建地產等建築業投資和高技術製造業投資的復甦斜率較高,消費服務業和傳統製造業的復甦斜率較低。整體來看,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內需行業得到較快恢復,受疫情和外需影響較大的行業處於瓶頸期,經濟復甦從斜率最大的階段進入平臺期。
  • 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 六大趨勢蘊藏機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2021年六大趨勢蘊藏機遇導讀:在2021年初,潛在的新一輪全球新冠病毒浪潮可能使世界GDP增長水平下降6%。如果導致金融危機,則會讓2025年全球GDP的增長比新冠大流行前低10%-11%。
  • 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 2021年六大趨勢蘊藏機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 2021年六大趨勢蘊藏機遇「我們認為2021年全球產業經濟發展將會有六大趨勢,疫情將給一些行業造成永久性影響,而對另一些行業來說,則是變化中蘊藏機遇。」
  • 中信證券點評經濟數據:產投恢復 基本面復甦斜率平穩
    來源:新浪財經文:中信證券固收 【中信證券固收研究——2020年1-4月經濟數據點評】產投恢復,基本面復甦斜率平穩1、工業增加值超預期:回補+回暖在土地供給提升和需求政策友好的環境下,預計地產投資將延續修復進程。
  • 「招銀研究|宏觀點評」修復持續放緩——2020年10月美國非農就業...
    一、修復小幅放緩10月非農就業數據儘管延續了自7月以來的放緩趨勢,但放緩程度好於預期。10月以來美國迎來疫情爆發後的第三波感染高峰,日均新增確診升至9萬例左右,但就業並未如市場預期出現大幅減速。經過連續6個月的修復,美國非農就業已經累計回補超1,200萬,約為因疫情損失崗位的55%。
  • 海外宏觀展望之經濟篇:復甦的主旋律
    整體經濟恢復較為緩慢且失業率高企,疊加脫歐後與歐盟的貿易談判並不順利的影響,整體經濟復甦進程顯得相當脆弱。  德國經濟方面,工業部門復甦的速度以及韌性超過預期,後續復甦的持續力關鍵在於外部需求能否同步修復。
  • 巴曙松:穩住槓桿率上升的斜率是更為現實的政策取向
    一、中國宏觀槓桿率特點:斜率陡峭、問題集中在國企與地方政府  2009年「四萬億」經濟刺激以來,中國宏觀槓桿率迅速攀升,從2008年底的141%上升到2016年底的254%,平均每年上升14%。2011年槓桿率出現小幅下降,但2012年之後繼續以年均15.6%的速度上升。
  • ...寬度和中點維持不變。匯率區間的斜率目前為0%,表明新加坡金管...
    >2020-10-14 08:18:14來源:FX168 【新加坡金管局維持貨幣政策不變】鑑於在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的助力下,新加坡經濟已開始從多年來最嚴重的衰退中逐漸復甦,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周三維持貨幣政策不變,符合預期。
  • 中國潛在產出增速與「十四五」期間經濟增長
    因此,潛在產出通常被研究人員和政策制定者用來描繪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的內生周期性波動,而非短期趨勢性變化。根據已有研究提供的方法,本文利用HP濾波對全要素生產率、實物資本的產能利用率、勞動就業率和每周平均工作時間四個變量進行去勢處理,將其周期性部分和短期趨勢部分分離,並代入前文估計的生產函數就能得到周期性的中國經濟增長水平,即潛在產出,進而計算出潛在產出增長率和產出缺口。
  • 【全球經濟有望大幅反彈 但增速可能即將放緩】在截至9月份的三個...
    2020-09-15 00:37:37來源:FX168 【全球經濟有望大幅反彈但增速可能即將放緩】在截至9月份的三個月裡,全球經濟大有完全恢復之勢,不過有跡象顯示,自此之後經濟復甦可能放緩,因新冠疫情仍嚴重拖累消費者服務和其他業務。
  • 均線斜率的變化傾向?
    針對這兩點,從前面這一連串內容講下來,我們需要了解的,只是這樣一個相對的關係,而並不是真正的斜率。第二點,是均線斜率的變化傾向。那麼什麼是變化傾向呢?傾向,就是偏向於某種變化趨勢。相對於均線而言,如果不看方向,那麼均線的斜率可能出現兩種變化傾向,第一種是相對於原來的斜率變得更加陡峭,另一種是相當對於原來的斜率變得更加平坦。如果是變得更加陡峭,那麼意味著這條均線能夠指引的原有的價格趨勢更加堅定,如果變得更加平坦,則意味著這條均線能夠指引原有的價格趨勢在減弱。
  • 銀行股年末行情取決於經濟景氣度
    整體來看,上半年,在海外疫情蔓延、金融機構讓利實體經濟等因素的影響下,市場對上市銀行息差、資產質量的悲觀預期主導板塊走勢,掣肘板塊估值的修復彈性。8月以來,隨著國內經濟漸進式復甦,市場悲觀情緒有所緩釋。   值得注意的是,回溯2011年以來銀行板塊及個股估值表現,可以看到區間裡板塊整體估值中樞呈下行趨勢,且個股估值表現分化加劇,估值方差加大。
  • 被動去庫存跡象顯現 經濟繼續復甦進程
    主要分項上看,生產指數上升0.7,近5年分位數水平進一步升至85%,產出端環比增速進一步擴大。需求表現也相對穩定,新訂單指數上升0.5,5年分位數水平升至53%。其中新出口訂單回升7.3,雖然幅度較為明顯,但絕對量仍僅為42.6明顯低於50榮枯線,且5年分位數僅為7%,外需衝擊仍不可忽視。產成品庫存和原材料庫存分別小幅下降0.5和小幅上升0.3。
  • 7月一財首席調研:「六保」「六穩」基調不變,三季度經濟穩步復甦
    中國銀行陳衛東預計,三季度經濟將在二季度的基礎上延續復甦態勢,GDP增長有望超過5%,全年增長2.5%左右。具體來看,需求方面,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提高,三大投資將呈「基建投資高、房地產投資穩、製造業投資低」的特徵;消費保持溫和修復態勢,但也依然面臨疫情防控常態化、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儲蓄抗風險傾向增強等因素制約,恢復周期可能長於預期;未來全球疫情和政經局勢演變充滿不確定性,出口增速依然承壓。
  • 2021年度宏觀策略報告:復甦中的再平衡
    二是製造業接棒基建地產,投資常態化運行可期:企業盈利改善、內外需共振復甦、技術升級周期啟動共同支撐製造業投資回歸常態,但消費復甦斜率邊際放緩、海外供需缺口逐漸彌合,製造業投資下半年增長動能或弱於上半年;財政擴張邊際放緩下基建資金來源面臨「量」的收縮,且優質項目缺乏和財政嚴監管雙重約束仍在,基建投資增速大概率低位運行;房地產政策邊際趨嚴、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市場流動性邊際收緊
  • 創傷與修復--世界經濟之路困難重重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杜靜 傅雲威)世界經濟深度衰退,貿易投資大幅萎縮,全球供應鏈循環受阻,破產潮和失業潮交互惡化u2026u20262020年,新冠疫情令世界經濟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影響超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 疫情造成的創傷如何修復?疫後世界經濟將呈現何種走勢?
  • 「招銀研究|宏觀月報」入冬不寒——2020年11月宏觀經濟月報
    自9月以來,美國疫情持續反彈,對其經濟修復斜率構成壓制。目前全球新冠日均新增確診病例已超 50萬例。受疫情和財政刺激缺位影響,美國10月新增非農就業降至63.8萬,儘管累計已修復超一半因疫情損失的工作崗位,但當月增量再創新低。前瞻地看,美國就業修復速度短期內或難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