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追尋校友李叔同的師德風範,河北工大與李叔同故居紀念館開展合作

2020-09-11 河青家長會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熟悉的旋律令人動容,今年是我國近代文化先驅,出生於天津的著名音樂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李叔同將西方理論付於教學實踐,為我國新式藝術教育做出開創性貢獻,培養出豐子愷、潘天壽等藝術大家。109年前,李叔同正是在河北工業大學的前身——直隸高等工業學堂開啟了自己閃耀的執教生涯。


9月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河北工業大學與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展開合作,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基地,聯合舉辦《賢者為師—李叔同執教生涯展》,「叔同劇社」冠名儀式同時舉行。李叔同先生嫡孫女李莉娟女士,天津博物館黨委副書記張玲,天津博物館副館長兼李叔同故居紀念館館長沈巖,李叔同故居紀念館黨支部書記、副館長田家馨,校黨委副書記賀立軍出席儀式。儀式由河北工大校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庚主持。

根據共建協議,雙方將利用優勢資源,進一步挖掘和提煉李叔同的人文精神;定期舉辦座談會、交流會、文化沙龍、講座、報告會等主題師生文化交流活動;還將繼續聯辦文化展覽,共同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排演話劇、舞臺劇,開發設計具有鮮明特色和文化的文創產品,不斷創新文化載體、豐富文化成果、拓寬合作領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效。

賀立軍指出,1911年李叔同來到河北工業大學任教,成為圖繪教員,開啟了自己的執教生涯,與工大結下深厚淵源。此次河北工業大學與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為師生打造一個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平臺,有助於激發師生愛國熱情、培育民族精神,提升學校文化內涵與品位,為叔同劇社冠名也成為館校攜手共促傳承的有益嘗試,有助於進一步豐富學校原創文化成果。

張玲指出,河北工業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底蘊。作為該校教員,李叔同先生曾在此積極踐行「先器識而後文藝」的教育理念,廣泛傳播「美育」思想,為我國早期藝術教育進行大膽嘗試和主動探索,做出了卓越貢獻。天津博物館、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將與學校方面齊心協力,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涵育全面發展素養,激發創新創造熱情,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青年而不懈努力。

李莉娟指出,祖父雖然在直隸高等工業學堂任圖案教員任教時間不長,但為以後從事教育事業並培養眾多優秀藝術人才奠定了基礎。祖父重視品德教育,身教重於言教,推動愛國教育,創作了多首愛國歌曲,《祖國歌》等都曾被廣泛傳唱。祖父認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不能把「教書」單純當成傳遞知識輸送知識的過程,而應該成為誘導「做人第一」的價值取向。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今人宣傳和弘揚。

張玲與賀立軍為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基地揭牌,沈巖與校藝術團話劇社負責人孫志虹為「叔同劇社」揭牌。

儀式結束後,李叔同紀念館的劉劍老師作《月照千潭之三潭印月——李叔同先生的師德風範》報告。通過講述與學生劉質平、豐子愷的交往經歷,展現了李叔同非凡的教育之路。李叔同以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藝術、淵博的學識和認真嚴謹、甘為人梯的師德風範,開啟了中國近代藝術教育的新局面,為中國近代教育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凡事認真、勇猛精進」的精神也一直在影響著世人。

來源:河北青年報 通訊員於天晨 閆涵 攝影屠瓊芳

相關焦點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這首歌曲在耳邊響起,很多人不禁停下手中的工作,靜靜地品味著它的每一個詞,每一段音符。此刻,我正在將「送別」單曲循環。聽懂這一句的人,必然是了解整首詞的內容,僅僅是開頭的一句,描繪了一幅空曠、唯美、悽涼的畫面。
  • 弘一法師李叔同書法:長亭外古道邊,別後入空門,悲欣交集無人解
    弘一法師李叔同,是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的傳奇人物,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尤其是一首《送別》詩,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被無數人吟誦傳唱。不過本文不講李叔同詩詞成就,本文與大家一起欣賞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書法。
  • 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
    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時間:2015-05-25 21:51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 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關於別離那些情與愛
    時下正是開學季,父母送別上大學的孩子,許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獨立在外生活。 而李叔同的這首《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長亭、古道、笛聲、晚風渲染力極強,帶給人以淡淡的憂傷,和濃濃的情誼,叫人沉浸於這種「美麗的憂傷」意境中,很舒服地享受這份美好的憂傷。
  • 弘一大師填詞的《送別》,廣為傳唱100年,天津李叔同故居的傳奇
    話說此次遠行,不經意間,旅途中曾去過泉州的清源山和承天寺,承天寺設有弘一大師化身處碑,泉州清源山彌陀巖建有弘一大師舍利塔,返程時轉機天津,在天津還有幸去了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天津是個很有意思的城市,跟北京相比,房價令人陡生好感。今天要參觀的李叔同故居紀念館,是在天津市河北區海河東路與濱海道交口處李叔同故居原址上重建的。
  • 長亭外,古道邊的《送別》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電影《一輪明月》截圖數月之後,李叔同加入了城南文社。後來在蔡元培的指導下,李叔同在校期間先後翻譯並出版了《法學門徑書》和《國際私法》。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句歌詞雖然不是詩詞,但比詩詞美
    這位大師的名字叫李叔同,若是對詩詞有所了解的人就知道,這個名字在清末時期,可謂是大名鼎鼎。不過他其他領域的成就今天先暫時不提,筆者要來說說的,是他的這首《送別》。這首詩歌的全文,如果讀者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找找看。筆者在這裡,也就用最著名的前一句,來分析一下,即: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那些古代送別的詩詞
    01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千古送別詩詞李叔同這詞真是很琅琅上口。古風味十足。十裡長亭一詞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傳續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裡一長亭,五裡一短亭。為了詩詞長短及韻律的需要,又往往簡稱長亭。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悼念弘一法師
    老陽按:無論是弘一法師還是李叔同,這兩個名字在近代史上都算有一定的分量了,我想對於普通人來說,對於他認識更多的還是那首《送別》吧,最近樸樹也翻唱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送別歌曲哪個最經典,非李叔同送別歌曲莫屬!
    《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歌已是學聲樂必唱的一首歌,特別是初學者,朗朗上口,容易入門。其他是他的歌詞,歌詞類似於中國詩詞一樣,是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也有白話文,簡單易懂!整個中文歌詞與曲調相輔相成,幾乎不能發現是譜曲後重填詞的歌曲。
  • 李叔同歌曲背後的故事
    □本報記者 錢歡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作為一首填詞樂歌中的佳作,《送別》也是李叔同歌曲中流傳最廣、影響最為久遠的一首樂歌。  之所以能成為經典,當然其源有自。《送別》全篇,幾乎每一句詞都有很強的畫面感。上篇「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融匯了跨越時空的李白的「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和白居易的「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的筆意。一切景語皆情語,長亭、古道、芳草,景物依舊,分別之時,離人所見,就格外悽涼。
  • 「弘一法師」李叔同,才華橫溢、成就卓越的大孝子!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送別,在現在每當有什麼離別的時候,總會唱這首歌,它已經成為了現在的送別金曲。他的作者李叔同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我國非常著名的音樂家,美術家和戲劇家,還有非常著名的一個稱呼,「弘一法師」。李叔同的生平事跡大家可能都不太清楚,他還是有名的大孝子。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李叔同簡介,讓我們通過李叔同簡介,去品味他的人生和他的成就。
  • 好歌、好詞、好畫,從三個維度看李叔同的經典名作《送別》
    我一直覺得,一首好詩詞是可以唱得出來,畫得出來的,就像李叔同的這首《送別》一樣,悠揚的旋律中藏著一首優美的詞,詞中又藏著一幅意境悠遠的國風畫。想要理解李叔同的《送別》,我們可以從創作背景、詩詞解析以及社會影響三個方面來看。
  • 恢宏、超脫,李叔同的詩詞賞析
    也許你沒有讀過「朱門年少空門巷,一頓一悟競慈航」,也許你也沒看過「人生猶似西山月,富貴終如草上霜」,但你一定知道「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是的,它們都是李叔同大師的詩,他的詩傷感、纏綿、蒼涼、無奈,頗有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的感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知其人,讀其詩,感受大師胸中浩瀚洶湧的波濤。
  • 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舉辦「先生歸來」活動,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李燕值此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之際,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特別舉辦「先生歸來」——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活動,以此弘揚叔同先生的人格精神以及傳承先生的藝術精神。10.23 李叔同學堂樂歌音樂會10月23日晚,「芳草長亭」——李叔同學堂樂歌音樂會在平湖市文化館舉行。觀眾們從全國各地集聚到此,聆聽大師音樂,感受高雅藝術帶來的心靈震撼。
  • 淺談《送別》——長亭外古道邊
    《送別》 弘一法師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後來,《送別》是一首歌詞,描述了那種長亭外古道邊的畫面,也說出天涯地角,知己零落的悲哀。而如今,《送別》即是一首歌曲,更是許多人的人生。
  • 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舉辦「先生歸來」——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活動
    值此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之際,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特別舉辦「先生歸來」——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活動,以此弘揚叔同先生的人格精神以及傳承先生的藝術精神。10.23 李叔同學堂樂歌音樂會10月23日晚,「芳草長亭」——李叔同學堂樂歌音樂會在平湖市文化館舉行,觀眾們從全國各地集聚到此,聆聽大師音樂,感受高雅藝術帶來的心靈震撼。此次音樂會,由秘密後院樂隊傾情演繹,以傳統詩詞展現中國文字之美,以出世之眼觀世間有情。
  • 一百年前的5月,西湖邊李叔同寫下中國第一首合唱曲《春遊》·都市...
    遊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百年前的5月,李叔同在西湖邊寫下中國第一首合唱曲《春遊》,開創了中國多聲部歌曲寫作先河。這是中國人運用西洋作曲技法寫成的第一部合唱作品。  百年後的今天,為紀念中國合唱百年、緬懷李叔同對中國音樂的貢獻,「美意延年——紀念中國合唱百年暨李叔同學堂樂歌演唱會」,昨晚在杭州師範大學音樂廳舉行。
  • 賞析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送別》
    我們現在的「驪歌」多指一首在我國流行於上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的學堂歌曲,由李叔同作詞,英國人奧德維作曲的《送別》。《送別》是李叔同濃縮了《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而寫就的詞!這首歌詞共三段,一、三兩段文字相同。
  • 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春遊》詩,寫給那個時代的孩子們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送別》,民國最火的校園歌曲,在畢業典禮、友人道別時常常唱響。因為詞曲意蘊悠長,有著十足的中國古典風,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這也是李叔同作的曲。其實這本是首美國通俗歌曲,李叔同是根據奧德威《夢見家鄉和母親》填的詞。更好玩的是你肯定想不到這曲子居然是首黑人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