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快遞業再次傳來好消息。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2月21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800億件,再次刷新快遞年業務量紀錄。從9月至今,我國快遞年度累計業務量實現了500億、600億、700億、800億的「四連跳」。
具體從中國快遞A股四強公布的11月主要經營數據來看,在「雙11」大促的刺激下,四家快遞公司業務量均有明顯的提高。
順豐龍頭地位凸顯
在「雙11」電商旺季的刺激下,11月快遞業務量出現明顯提升,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11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97.3億件,同比增長36.5%;業務收入完成959.4億元,同比增長20.4%。
從今年以來A股快遞四強的每月業務量數據對比來看,11月,順豐、圓通、韻達、申通的業務量均創下了月度新高。其中,順豐11月速運物流的業務量為9.06億票,同比增長59.51%,增速領跑。
事實上,不僅是11月,今年以來,順豐業務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在1月份受疫情及春節雙重影響下,順豐也實現了同比增長。
有快遞行業人士曾向記者表示,與通達系相比,順豐雖然單價高,但也在逐漸下降。以往重要的文件、發票、保單等郵寄都會選擇順豐,但隨著電子化辦公的普及,高端商務件越來越少了。
面對時代變化和行業競爭,順豐也開始全面布局電商件市場,去年5月,順豐推出特惠專配服務,迅速獲得市場份額的提升。今年4月,順豐還成立了豐網速運,採用加盟的方式,切入中低端電商件市場。
殺入下沉市場為順豐的業務和營收帶來明顯的變化。去年,順豐營收約1122億元,成為國內首家營收破千億元的快遞企業。2020年上半年,順豐經濟快遞營收201.83億元,在總營收中佔比從22.89%增長到了28.38%。今年「雙11」,順豐全網收件量環比平日增長2.5倍,其中阿里平臺訂單攬收率高達84.4%。
通達系價格企穩回升
相比業務量的高速增傷,快遞公司營收並沒有出現同比增長。數據顯示,A股快遞四強的11月營收增速均要大幅低於業務量的增速,其中申通甚至在業務量同比增長18.5%的情況下,營收出現了同比下滑。這背後的原因是不斷升級的快遞價格戰。
從去年開始,二三線快遞企業逐漸退出市場,一線龍頭企業之間市場份額爭奪戰加劇,同時極兔速遞等新玩家來勢洶洶,主動壓價搶市場,一度引發通達系的集體圍剿。
不過,從近期的數據來看,價格戰已經有放緩的趨勢。11月,順豐、圓通、韻達、申通的單票價格分別同比下滑17.93%、21.99%、28.66%、-26.91%,除了順豐單票價格環比下滑外,圓通、韻達和申通分別環比上升7.48%、7.34%、6.22%。
根據安信證券研究中心近期報告,順豐單價下滑主要因旺季中低端產品佔比提升有關,通達系單價同比降幅收窄,環比改善,主要與旺季各家採取「控量保價」的策略有關。
在11月旺季,快遞企業對臨時人工的需求上升,運力成本上漲,快遞總部調整中轉、派費政策,終端價格會出現階段性企穩回升。但這並不代表價格戰就此熄火,一位從事快遞行業十餘年的網點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快遞行業一般在淡季的時候打價格戰,但在旺季例如「雙11」這種大型活動的時候,大家都會暫時停下來,專注業務,不然網點難以承擔虧損。
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至少在明年上半年,價格戰依然會是快遞行業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