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毆」菜鳥|順豐|通達系|快遞|菜鳥|快遞業

2020-12-23 騰訊網

文丨黃芳華

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快遞行業從來沒有像2020年上半年這麼熱鬧。

東南亞快遞極兔進入中國,京東系眾郵快遞起網,順豐成立了一家新快遞公司豐速快運,在具有快遞風向標的義烏,有快遞黃牛喊出了「8毛髮全國」的價格。

這一切都預示著,暴風雨要來了,民營快遞的格局,在這場爭奪中可能要被改寫。

無論是極兔還是眾郵,甚至是成立豐速極有可能再起一張加盟網的順豐,不難發現這次快遞行業全軍出擊,最終挑戰的正是統領四通一達的加盟快遞「盟主」菜鳥。

快遞行業戰火再起

菜鳥+順豐+京東物流格局下的快遞行業,迎來了新的玩家。

2020年3月,極兔快遞通過自營+加盟的模式,在浙江、廣東等8個省份起網,引起快遞行業的關注,很多原先四通一達的網點老闆,也在考慮是否承包網點。

極兔這個新玩家之所以被看好,是因為其OPPO的背景以及市場對其與拼多多關係的猜測。

目前,極兔已經接入拼多多、蘇寧、噹噹等電商平臺,並開始向消費者提供服務。據極兔方面透露,截至3月末,公司網點數量已經超過1500家,員工數量超過15000人。

與此同時,另一家有電商巨頭京東背景的眾郵快遞在廣東起網。眾郵快遞的定位也很明確:專注下沉市場與經濟型快遞,瞄準微商微店、新型電商、專業市場及散戶,聚焦3KG小件以及電商包裹。和京東物流截然不同的是,眾郵快遞主打的是性價比最優。

還有順豐。2020年4月7日,順豐註冊成立一家新速運公司豐網速運,業界猜測不排除重新起網建立一家加盟制的平價快遞公司。

早在2018年,順豐收購加盟制快運公司新邦物流,以加盟模式成立順心快運,主打中低端市場。順豐自身也在加大平價快遞的比例,2019年5月推出電商特惠業務「順豐特惠」,每單低至4塊。

眾多新晉玩家進場,可以看出這次已經不再是某一家快遞公司的戰爭,拼多多系、京東系、順豐系,國內市場主流的快遞公司全部動了起來。

而這些新晉勢力所爭搶的共同市場是,以菜鳥為「盟主」的「四通一達」加盟系快遞市場份額。尤其是新晉玩家背後都有電商平臺的影子,讓這場新的快遞爭奪戰更加火藥味十足。

菜鳥角色攻守轉換

極兔和眾郵等快遞新勢力,以及此後可能加入混戰的豐網速運,對中國快遞行業有很重要的意義。

此前快遞的格局是阿里系的菜鳥,京東系的京東物流,以及獨立的順豐。這個格局下的競爭,京東物流和順豐在效率和體驗上有著明顯的優勢,菜鳥所代表的通達系是追逐者、進攻者的角色。

菜鳥的目的在於,通過整合通達系快遞企業的運力和數據,提升整體的配送效率並為阿里電商體系服務,是阿里系電商的護城河。

菜鳥也確實為中國快遞行業整體效率的提升做出了貢獻,最明顯的就是配送速度上明顯的提升。從原先以周為單位的配送時長,菜鳥將快遞的整體配送提升到了以天為單位,最亮眼的成績就是逐漸地能夠承接雙11的訂單量。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電子面單的普及。2017年底,申通電子面單的普及率還僅為75%,到2019年底,這一數據就達到了99.55%。而電子面單又是快遞企業自動化的基礎。

極兔和眾郵的出現,攻守轉換,故事發生了反轉。

極兔和眾郵瞄準的平價快遞市場,和菜鳥以及通達系形成了直接競爭。

下沉市場快遞之所以成為這次快遞大戰爭奪的核心,是因為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下沉市場、新興電商等幾乎是快遞行業裡唯一的增量來源。中通曾在2018年財報中特意提到, 拼多多等新型電商平臺將為行業貢獻較大的業務增量。

下沉市場電商被挖掘出來,給快遞行業帶來了海量的訂單。2019年全年,拼多多的包裹量達到了197億件,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35.2億件,僅拼多多的包裹,就接近快遞總量的1/3。

隨著下沉市場電商的快速增長,這一比例還將繼續加大,不只是拼多多,另一電商巨頭京東也在加注下沉市場,兩大電商平臺以及微商、直播帶貨等多種新興的、對下沉市場電商消費有較大促進作用的業態,都為下沉市場包裹提供了有力的增長動力。

日前,國家郵政局印發《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到2022年底,縣、鄉、村快遞物流體系逐步建立,城鄉之間流通渠道基本暢通,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就包裹數量來說,農村、鄉鎮等下沉市場的快遞,正處在一個可以和十年前電商崛起媲美的紅利期。在下沉市場的故事裡,菜鳥和通達系成了被圍攻的對象。

最慘的是通達系

回到文章開頭,義烏作為中國快遞量僅次於廣州的第二大城市,被成為當地快遞業的變化成為風向標,也最先感受到了這次快遞爭奪的血腥和兇殘,出現了「8毛髮全國」的價格。

「8毛髮全國」的黃牛價還只是義烏快遞價格戰的一個影子,實際上快遞企業的競爭早已進入紅海模式。

據媒體報導,2019年初,義烏的快遞勢力競爭加劇,多家快遞下調價格,進入「一塊錢時代」。2019年6月,順豐特惠三塊三,圓通是一塊三、一塊二,申通最低一度達到了9毛錢。

網傳的一份截圖,極兔快遞在義烏起網時,為了爭奪市場甚至有的網點喊出了開業前三天江浙滬免費寄件後四天半價的消息。

這種以價換量的價格戰,快遞企業做一單虧一單。尤其是快遞企業包倉制的出現,讓很多加盟網點老闆苦不堪言。

一個可以參考的數據是,2019年快遞公司上調快遞價格,將末端派送費從1元上調0.5元到1.5元。這還沒有算面單成本、運輸和中轉成本。

快遞企業以如此大的成本爭奪義烏市場,原因在於對電商件的依賴,通達系的快遞中電商件比例居高不下,而義烏是中國最大的小商品市場。

以中通為例,2019年第二季度,阿里系包裹佔比達到56%,拼多多為20%。中泰證券的一份報告則顯示,2018年中國快遞行業電商件的佔比接近80%。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菜鳥成立之初就對外表態,通達系加入菜鳥,只是因為電商件被阿里套牢,幾家快遞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會被菜鳥物流吸走。

商務件才有較高毛利,電商件有的只是市場份額。與個人業務快件起步就要10元左右相比,電商件要遠遠低於這個價格,對於訂單量達到一定標準的商家,快遞公司往往能給到3元發全國的價格,而在義烏這一價格在1元左右。

下沉市場電商和快遞正在激烈競爭的同時,菜鳥對通達系的控制欲也逐漸加強。

4月30日,阿里巴巴2020年一季度財報披露的信息顯示,阿里持有韻達2%股份成為後者第七大股東。至此,阿里終於集齊四通一達, 菜鳥就像是統領著四通一達,更想統治快遞江湖。

一個重要裡程碑事件是,2019年7月,阿里與申通籤署購股協議,總行權價格為人民幣99.8億元。如果阿里行權,最終將間接持有申通快遞46%的股東,並成為控股股東。

從資本聯姻,到最終可能實現控股,阿里對申通的增持,成為菜鳥對四通一達態度的一個轉折點。

這個態度的轉折背後,是快遞行業開始起了變化,從2019年開始,菜鳥面臨的敵人開始變多。快遞作為電商的重要支撐、護城河,快遞因電商而起,同樣如果不能把控好快遞,同樣會威脅到電商格局。

而通達系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的代表,做著這個行業的髒活累活。

沒有技術、用戶、數據、訂單源積累的四通一達,逐漸淪為商品流通的管道,被「挾訂單以令諸侯」。在市場的競爭中,沒有明顯的技術、用戶差異的通達系,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價格戰。這導致即使不斷提高價格,通達系快件的單件收入還是不斷下降。

即使這樣,通達系也並不能感受到安全。承諾不碰快遞的菜鳥,對快遞行業的滲透卻越來越高。

一個例子是,阿里入股韻達只佔股2%,據《稜鏡》報導,「韻達態度很明確,這不代表站隊,聶騰雲家族不想與申通一樣將公司控制權拱手讓人。」

顛覆者出現?

更加獨立的順豐,其發展路徑一直以來是通達系羨慕的對象。擁有自營和數據優勢的順豐,能夠不斷地嘗試電商等多種業態。

近日,順豐入局外賣,推出豐食小程序。其依託的,依然是順豐在配送方面的能力。

但是與通常對順豐快件理解不同的是,這是順豐同城的業務。實際上,從2016年開始,順豐就開始推出即刻送業務,2018年順豐再次加碼同城配送,比如此前備受關注的瑞幸,其外送業務就是由順豐提供。

即時配送,正在以一種顛覆者的角色影響著快遞的行業。

隨著快遞包裹的細分,當下很多原先快遞完成的配送服務,已經被細分到不同的場景中,比如生鮮、日用百貨,而這些之前都是通過快遞配送的電商場景。

就在不久前,華為P40新機發布讓快遞行業感受到了危機。華為在美團、餓了麼等平臺銷售配送手機,消費者可以體驗到原先以天計算的快遞,到以小時計算的即配服務。

即時配送切下電商的蛋糕的同時,搶奪的也是快遞的市場。

可以預測的是,隨著即配體系和本地生活服務的結合緊密度進一步加深,更多的品類將會由即配來進行配送,這也意味著,快遞的市場空間將會進一步被蠶食。

近日豐巢收費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對快遞公司來講,很早就意識到傳統快遞在末端配送方面糟糕的體驗。

豐巢之外,市場的另一個重要的參與者菜鳥也投入了大量的智能快遞櫃,招募了大量的驛站。2019年5月,菜鳥宣布將要和快遞企業共建10萬個驛站,超過1億個智能終端。2019年9月,菜鳥宣布菜鳥裹裹用戶超過1億。

儘管菜鳥現在依然還堅守著不碰快遞的承諾,但是,在菜鳥驛站、菜鳥裹裹、菜鳥電商倉的建設過程中,去「通達系」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

此前,杭州部分地區,菜鳥還提供驛站代收包裹,進一步送貨上門的服務。

菜鳥進,通達退。現實是,由於大城市網店成本高,甚至出現了快遞網店「市中心荒漠化」現象。有意思的是,正如通達系的網點是加盟的,菜鳥聯盟中四通一達也是作為加盟的身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冷暖自知。

據統計,公司四通一達、順豐和中國郵政,國內快遞網點共約20萬個。而菜鳥計劃用3年時間建設10萬個驛站,這個數量相當於當前全國快遞網點總量的一半。更重要的是,驛站是比快遞網點離消費者更近的實體。

尤其是,菜鳥驛站通過門店建立其的新零售場景,徹底截斷了通達系公司通過用戶觸達來延展新零售能力的幻想。

這幾個快遞行業的變量一旦實現,通達系在快遞行業管道化的特徵將會更加明顯。

對菜鳥來說,給四通一達帶來真正的好處已經刻不容緩了。實際上,從去年開始,菜鳥開始聯合四通一達進軍高利潤的商務件市場,這可能是菜鳥真正能拉攏快遞企業的唯一方式了。

最後,貼幾句中通在2019年財報中的風險提示,感受一下快遞企業的危機感與無奈:

1、阿里巴巴,拼多多和京東等主要電子商務平臺可能會選擇建立或進一步開發內部交付功能來滿足其物流需求並與我們競爭,這可能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市場份額和總體包裹量。

2、特別是,我們或我們的網絡合作夥伴可能面臨來自現有或新的「最後一英裡」交付服務提供商的競爭,後者可能會擴大其服務範圍,以包括快遞服務或採用對我們業務造成破壞的商業模式,並與我們的網絡夥伴爭奪交付人員。

3、同樣,相鄰或子市場中的現有參與者可能會選擇利用現有的基礎架構並擴展其服務來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服務。如果這些參與者成功地做到了,我們的業務將受到侵害,從而受到不利影響。

- END -

相關焦點

  • 巨頭物流之戰:菜鳥、京東物流和順豐戰事升級
    雙方表示,將圍繞新零售的快遞、末端、倉配、跨境等物流服務展開合作,並在智慧物流方面進一步提升數位化、在線化、智能化水平。 一名菜鳥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在此時投資中通,是在恰當的時候做恰當的事。」在2017年國內上市快遞企業市場份額中,中通的市場份額佔比15.5%,在通達系和順豐中位於第一。近年來,中通是通達系中業務增長數據最為搶眼的標的。
  • 菜鳥裹裹,不做下一個順豐
    中國快遞的問題,不是多幾個順豐就能解決的。長久以來,順豐以直營模式佔據快遞領域的頭把交椅,但近年增速不及中通、圓通,盈利率也相形見拙,直營模式優勢似乎見頂。要知道,中國快遞之所以能夠發展到當前的發達程度,是因為具備了「既要快,又要便宜」的雙重產業優勢。但是反映在快遞企業和消費者身上,則是一個要利潤,一個要服務。
  • 人為峰物流|C端寄件快遞市場,順豐京東菜鳥系呈三足鼎立態勢
    目前,國內的C端寄件市場主要有三大陣營,一是以順豐為代表的物流,二是以通達係為代表的菜鳥系的物流,三是京東為代表的物流,三股勢力在C端寄件市場呈三足鼎立的態勢。那麼菜鳥裹裹和京東能否撼動順豐的地位呢?為何會有這樣的疑問呢?
  • 爭奪智能快遞櫃 順豐菜鳥巨頭暗戰
    來源:新京報快遞新規10月起嚴禁包裹隨意投放智能快遞櫃,順豐、菜鳥布局多年,拉「盟友」角力 7月24日,快遞員正將包裹放進潤都大廈快遞櫃。 新京報見習記者 程子姣 實習生 張卓 攝 快遞配送「最後一公裡」問題,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 菜鳥今日突然遭遇順豐封殺淘寶數據接口 順豐稱菜鳥封殺豐巢在先
    豐巢反饋快遞出入櫃信息,豐巢網點推送等相關快遞櫃物流信息給菜鳥。這個合作在2017年3-4月續約的過程中。菜鳥提出:所有快遞櫃信息的觸發必須通過菜鳥裹裹,取件碼信息無條件給到菜鳥,豐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給菜鳥(包括非淘系訂單)。豐巢難以接受以上合作條款。今年5月,菜鳥提出,以數據安全為由停止對豐巢的合作,並在6月1日0點下線豐巢接口信息。
  • 雙十一的電商快遞賽道擁擠,順豐與四通一達們的價格戰
    從快遞業的競爭格局來看,四通一達系和順豐,以及京東快遞等等民營快遞公司的競爭局面已經形成,從阿里系的菜鳥網絡收編了四通一達的中通、圓通、申通、百世以及韻達,依託於阿里電商的發達和海量業務,通達系的電商快遞業務開展順利,依託自身的經營模式,不管是自營還是加盟制,在增量市場環境下的盈利也是有保證的,快遞單數在電商市場業務暴漲的狀態下,單量上升,營業收入也上升,兩者增速的不成比例也變現了票單價下降的事實
  • 運聯研究|菜鳥裹裹能否撼動順豐的地位?
    郵政和順豐在商務件領域一騎絕塵,「通達系」在電商件領域具有成本和規模優勢。而過去,菜鳥裹裹一直在C2B退換件和C2C個人散件上發力;如今,推出智能寄件櫃這一動作可以看作為試圖打入商務件領域。這勢必會對順豐和郵政造成一定威脅。
  • 菜鳥發布三年數位化目標;華為稱:包裹被聯邦快遞轉移;55架!順豐...
    菜鳥IoT技術:和快遞行業共同連接智能物流終端1億個菜鳥發布三年數位化目標。   菜鳥總裁萬霖在2019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宣布了該項計劃。「過去一年我們在智能物流骨幹網上有了全面進展,接下來通過數位化和模式創新、服務創新、IoT技術創新,菜鳥與快遞公司將一起創造更多新價值。」萬霖說。
  • 快遞極其寶貴的「數據」才是順豐菜鳥開火的原因
    就在剛剛,順豐正式回應了菜鳥對其發難的背後緣故。順豐顯然把這次雙方矛盾的焦點說的更加直白,就是希望自己的客戶隱私數據,不落入菜鳥的囊中。而且這次的結果,實際上在五月份就已經開始上演,雙方在都不肯讓步的情況下,導致此果。順豐一直是快遞行業的翹楚,在自己看來,用戶數據顯然也是其維繫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 順豐菜鳥握手言和 「三通一達」或淪為菜鳥「附庸」
    菜鳥單方面於6月1日0點切斷豐巢信息接口,此外,阿里系平臺已將順豐從物流選項中剔除,菜鳥同時封殺第三方平臺接口。  夜間,國家郵政局發文維護市場秩序。  6月2日  6月2日,菜鳥方面指責順豐惡意放大問題,稱與順豐關於快遞櫃的合同已經於2017年3月到期,是「完全正常的商業行為」。
  • 順豐菜鳥各執一詞 誰掐了你的順豐包裹信息?
    北青報記者以買家身份諮詢一位淘寶店主,對方表示,「可以正常發順豐快遞,但快遞信息只能通過順豐官網查詢。淘寶/天貓後臺的物流更新這兩天有點問題。」順豐客服也表示順豐已暫停與淘寶的物流信息合作,不過已經在運送過程中的快件不受影響。菜鳥順豐不配合安全升級菜鳥表示,該事件系順豐方面突然主動關閉數據接口所致。
  • 預約的菜鳥裹裹上門取件,來取件的卻是順豐快遞員,菜鳥怎麼啦?
    華中某地的楊先生最近遇到一件奇葩事,在某寶上預約的菜鳥裹裹上門取件,最後來取件的卻不是菜鳥旗下的四通一達和天天,而是順豐。楊先生網購了一件物品,收到貨發現物品破損,於是跟賣家申請了換貨,並在購物平臺上預約菜鳥裹裹上門取件。
  • 順豐菜鳥互撕,京東蘇寧站隊:一圖了解物流圈最近怎麼回事
    事情的起源來自於6月1日順豐突然關閉對菜鳥的數據接口,影響到了不少淘寶、天貓使用順豐速運發貨的賣家,隨後菜鳥網絡表示並不知情,由此展開了一系列的菜鳥與順豐官方指責,之後京東、網易等企業表示支持順豐,而一眾阿里系企業則在昨天(6月2日)晚間火速發表聲明稱支持菜鳥物流,一時事態相當嚴重。
  • 快遞寄存菜鳥驛站,最後一段自己提取,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了?
    電子商務的興起,使得快遞這一新興行業短期內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如果從行業類別上來說,快遞雖然屬於運輸行業,但是最終還是要與用戶接觸,粗略上也可以算作服務業的一種。如果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快遞從之前的服務上門到今天的菜鳥驛站,這無疑是一種倒退,降低了用戶的購物體驗;如果從快遞行業的角度來說,這能夠為快遞業節約大量的時間、人力成本,能夠實現快遞業的「節能減排」,降低快遞業的壓力成本。
  • 快遞行業巨變:這些公司的快遞將不能再由豐巢快遞櫃「代收」!
    根據財經網的消息稱:由於順豐是豐巢科技的大股東,在通達系快遞入股其他類似的公司上態度強硬,最終導致順豐快遞要求通達系快遞公司從豐巢科技退股。而接受通達系股份轉讓的「深圳瑋榮」也是順豐一系的,可以說,目前豐巢科技順豐一家的佔股已經超過了60%。事實上,豐巢快遞櫃在市場上的口碑不一。
  • 順豐菜鳥終於和好!淘寶商家恢復發順豐
    經過持續兩天的口水戰,繼京東、騰訊雲、美團、網易、圓通紛紛各自站隊之後,菜鳥和順豐的互撕大戰終於告一段落。據了解,6月2日晚,國家郵政局召集菜鳥網絡和順豐速運高層來京,就雙方關閉互通數據接口問題進行協調。雙方表示將從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出發,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大公約數,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並同意從6月3日12時起,全面恢復業務合作和數據傳輸。
  • 微信上線寄快遞業務 靶向菜鳥裹裹?順豐甘坐「冷板凳」?
    極客網·極客觀察6月11日(文/金角大王)據多家媒體報導,本月1日微信正式上線了 「微信寄快遞」小程序,這一小程序可以看作是微信自己的快遞寄件服務平臺。顯然,微信是希望這個快遞寄件服務平臺可以對標菜鳥包裹。「微信寄快遞」小程序可以把快遞業務攬入微信的服務體系中。
  • 封殺極兔,「通達系」打響「雙十一」第一槍
    極兔速遞是東南亞頭部電商快遞公司,今年3月開始在國內正式經營,藉助兇猛的價格戰,這隻「印尼兔子」發展迅猛。根據國信證券研報,截至8月,極兔日均業務量估計已經超過700萬件。在快遞業,極兔是攪局者,其在搶「通達系」生意的同時,也擠壓了後者本就已在縮小的利潤空間。
  • 公司相互封殺之風蔓延到了快遞界,順豐和菜鳥決裂了
    順豐對《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表示,順豐旗下豐巢自提櫃與菜鳥的合作從 2016 年開始,內容包括:菜鳥提供消費者手機號信息給豐巢。豐巢反饋快遞出入櫃信息,豐巢網點推送等相關快遞櫃物流信息給菜鳥。對於淘寶用戶來說,就是在菜鳥應用中,可以直接查看順豐發貨的訂單追蹤信息,也可以直接在菜鳥應用中查到自提櫃取貨驗證碼。
  • 即時評論‖ 順豐菜鳥爭端平息?電商物流的驚天變局仍不可避免
    菜鳥網絡早上4點38分率先回應,發布《國家郵政局協調解決菜鳥順豐數據互通問題》的截圖,並配上「鼓掌」表情。國家郵政局的通知中提到,  眼看各個大佬也紛紛表態站隊,一場快遞業的大戰即將開幕,郵政總局的這一紙通知,看來讓不少吃瓜群眾要失望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觀眾表示,好不容易等來一場好戲,還沒到高潮就被「廣電」禁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