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裹裹,不做下一個順豐

2020-12-22 澎湃新聞

文丨黃芳華  編輯丨吳大郎

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很多人認為,菜鳥裹裹對標的是順豐,其實不然。

中國快遞的問題,不是多幾個順豐就能解決的。長久以來,順豐以直營模式佔據快遞領域的頭把交椅,但近年增速不及中通、圓通,盈利率也相形見拙,直營模式優勢似乎見頂。

要知道,中國快遞之所以能夠發展到當前的發達程度,是因為具備了「既要快,又要便宜」的雙重產業優勢。但是反映在快遞企業和消費者身上,則是一個要利潤,一個要服務。

菜鳥設立之初,就是為了打造全球智能物流骨幹網。這張網絡的目的是,如何在保證產業優勢的情況下,讓快遞成為又快又好的普惠服務?這是菜鳥作為平臺,需要和通達系以及眾多中小快遞企業共同致力的方向。

菜鳥裹裹,目前已是最大的在線寄快遞平臺,寄件用戶已過2億,性價比超越順豐;同時,在菜鳥數位化快遞生態下,也正在成為消費者價值、行業升級的驅動力之一。

一、粗放發展的中國快遞現狀

要明白菜鳥將致力為快遞行業做出哪些改變,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我國快遞行業的現狀。

中國的快遞行業隨著電商崛起已經十多年,但是快遞行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快速發展以及龐大規模背後,是粗放的發展模式和消費者對服務更加精細化的要求不匹配。

菜鳥驅動的快遞業數位化帶來了快遞速度的提升和成本下降,目前,通達系的快遞已集體進入2元時代,也就是說,全國包郵的背後,是2元發全國。

但與此同時,市場競爭激烈、全年硝煙不斷,再加上可提供的增值服務不足,都間接導致快遞企業只能通過價格戰來搶奪市場。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義烏這樣的小商品基地,快遞企業甚至可以喊出8毛錢發全國的價格。

激烈且充分的市場競爭,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帶來了低的流通成本。但是同時,也限制了整個快遞行業的想像空間。

低成本的運作模式下,服務如何分層?這些都對消費者的選擇產生影響。舉個例子,以前商務快件和電商件混運,可以降低成本,但是體驗就會差很多。

但是同時,我們知道,當下的中國快遞行業,如此龐大的單量想要保證服務,不是多幾個順豐就能實現的。順豐2019年的快遞單量大約為50億,佔總快遞量8%多。

那更龐大的需求如何滿足?快遞企業如何實現利潤和低成本的雙重保障?這是一個難題。

在極致性價比之外,消費者還有快遞安全、個人隱私等各種需求。

所有這些面臨的問題,我們回到快遞業本身,都可以歸結到行業「帶寬」不夠,基礎設施和服務標準仍在數位化路上。

舉個例子,就像是如今的網際網路發展已經相當充分,各項需求已經得到極大程度的開發。但是我們如果回到5年前的3G時代,很多的場景應用簡直無法想像,更不必說實現。

3G到4G這種基礎設施的擴大,為網際網路發展奠定了基礎。

同樣,快遞行業也是這樣,只有當整個行業的基礎設施開始更加完善,整個服務的流程更加通暢,意想不到的場景就會出現。

二、新場景的出現

中國快遞單量快速增長,其中個人寄快遞業務也正在爆發。

行業的大背景是,中國快遞包裹量10年間從2010年的23億飛速增長到2019年的635億,增長為原先的27倍,快遞業規模已經連續6年居世界首位,對世界快遞的貢獻超過一半,多於歐美日等快遞總和。

很大的一部分貢獻是來自於電商平臺的飛速發展,但不可忽視的是,個人寄件業務成為電商件之外另一個爆發的需求。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線上快遞寄件用戶規模較2017年增長97.9% ,2019年用戶數量突破1.63億。雙壹諮詢研究表明,散件市場體量可觀,2019年日均單量達2000萬單;隨著網民數量持續增長,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為消費者實現線上寄遞快遞提供了土壤,線上寄件比例已達到43%。

個人業務上新場景的出現,給快遞企業帶來了新的思路。

最初的場景,就是退換貨。

一個與退換貨相關有意思的線上購物現象是,很多消費者開始一次性購買同一商品的多款顏色和尺寸,快遞到貨經過試穿後再立即退貨。

支撐這種電商平臺上獨有購物方式的,就是作為消費者退換貨的便利。此前,消費者如果想要退貨,需要等商家同意後,再通過快遞發起退貨,商家收到商品確認後再退款,一來二去非常麻煩。

菜鳥裹裹針對這種場景,打通了消費者和商家的退貨流程,當消費者發起退貨後,將立即收到退款,全程由菜鳥裹裹擔保。同時,還有快遞員1小時就能上門,在運費險保障下,1公斤內,快遞不需要運費——0元寄、0秒退,這種便利,極大的方便了消費者,也由此產生了消費者沒有退貨後顧之憂,網上逛街試穿消費方式。

此外,菜鳥裹裹從電商場景起步,不斷進入到其他的場景中,不僅包括和其他電商平臺如雲集、考拉等的合作,以及招商銀行的合作等等。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快遞「帶寬」變寬後,新消費場景隨之產生的例子。

此外,還有二手交易的市場需求擴大,以閒魚為代表的二手交易平臺,每天2000多萬用戶的交易,迅速擴大了個人寄件的需求。

如今,這類的現象越來越多。數據顯示,目前將近六成的公司文件都是從住宅寄出;有13%年輕人最近一次的快遞都是寄給了他們的父母、長輩,大到家電、家具,小到蔬菜水果;有16%的年輕人,最近的一次快遞都寄給了朋友;外地上學可以將行李直接寄送到學校,實現空手上學。

這些新場景的出現,無不是圍繞個人寄件業務開展,無不是以快遞服務的保障為前提。寄快遞的便利,已經讓快遞成為網民們,尤其是年輕人們連接線上虛擬世界和線下真實世界的新基建。

當快遞的服務變得更加精細化、標準化之後,留給消費者的空間就越大,就可以實現更大的業務靈活性。

對快遞企業來說,利潤更高的個人件業務,可以顯著改善營收結構,改善自身服務質量,擺脫單一依靠價格來爭奪市場的困境。

三、商流和物流的雙飛輪

商流是物流的基礎,物流是商流的根基。

電商包裹量的高速發展,倒逼著快遞行業效率的提升,同時快遞行業的提速,也幫助電子商務實現更大的可能。

幾年前,一天1億個包裹,對於中國快遞行業幾乎是不敢想像的,而如今,中國快遞量日均超2億。對於中國快遞行業來說,自身需要不斷提高效率,提升質量來匹配線上經濟的需求。

快遞用戶可以不知道菜鳥的價值,但菜鳥知道自己對用戶的意義。可以看到的是,菜鳥裹裹對C端服務的提升,實際上在拓寬中國快遞行業帶寬。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是,寄快遞更方便了,消費者就會寄更多的快件。

便利性是菜鳥裹裹對行業改變的第一步。如今,除了2小時上門取件的標準外,菜鳥裹裹還在線下鋪設了10萬個合作代寄點,包括菜鳥驛站、物業以及快遞公司的網點等。同樣,收件端則是,消費者可以在網點、驛站、快遞櫃和上門尋找自己更合適的時間。

去年菜鳥還打造了菜鳥裹裹寄件機,消費者可以在一分鐘之內完成寄件,包括實名認證、掃臉、支付。

通過上門服務和線下點位的結合,可以滿足消費者便利性和及時效率等多方面的訴求。

便利之外,安全則是消費者是否放心交給快遞來完成的重要因素。畢竟,即使是順豐,因為商品保價等問題,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破損,消費者和快遞平臺糾紛事件也不在少數。

在快件安全保障方面,菜鳥裹裹則是推出了「放心寄,丟必賠」服務,業內首度承諾100%賠付,遇到問題消費者「只用說一次」,後續事宜即由菜鳥裹裹全程跟蹤解決:用戶在淘寶系App內進行退貨、二手交易等寄件時,可享受「丟損必賠」服務,上不封頂;同時退貨免舉證,享受「零等待,免運費,秒回款」快速賠付。在非電商場景下,用戶可在千元內「放心寄」,按有效貨值丟損必賠。

菜鳥CEO李江華講述過一個案例。

此前菜鳥裹裹在溫州的一個客戶,寄了一個差不多1萬元的音響,通過菜鳥裹裹這個平臺下了單,中間運輸中有一個磕碰造成了損失,菜鳥裹裹直接全部賠付掉了。

在李江華來看,「這樣的事情我們還會堅持做,因為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讓消費者真正能夠放心,這也是一個能力。」

所以菜鳥裹裹在做一家什麼樣的事兒?

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定標準。通過把快遞的服務標準定下來,達成流程上的統一和連通,為消費者提供放心和便捷的服務,來達到將中國快遞的道路一起拓寬的實際。

也只有這樣,中國低成本的快遞才能在繼續保持優勢的基礎上,以「通達系的價格,順豐的服務」來實現更多場景的覆蓋。

同時,不僅是快遞員在菜鳥包裹俠上的數位化,還是快遞網點通過菜鳥鏢局數位化管理、調度,菜鳥裹裹正與快遞夥伴一起致力於行業數位化,每年也為行業帶來100億以上的增量。

所以說,中國快遞行業的未來,不是多幾家順豐這樣簡單,而是如何把快遞的標準和服務做好,把路修的更好,更多的空間就能夠走出來。

未來一年,菜鳥裹裹的整體工作方向是1234,李江華解釋到,1就是100城的寄件按需送貨上門,2是20萬寄件點,3是30個城市的環保寄,4就是未來服務4億用戶。

一個更快、更綠色、更健康的菜鳥裹裹生態正在加速形成。

阿里巴巴集團CPO童文紅此前評價菜鳥裹裹時說,這項業務應該著眼於怎麼幫助快遞行業真正實現端到端的數據化,以及數據化之後,不斷升級平臺的集約性和快遞效率。

「這樣的菜鳥裹裹,才能成為推動行業變革的引擎。」她說。

相關焦點

  • 運聯研究|菜鳥裹裹能否撼動順豐的地位?
    10月20日起,菜鳥裹裹APP正式升級為菜鳥APP,變身為國內最大的線上寄件平臺,成為菜鳥裹裹、菜鳥驛站和菜鳥鄉村用戶統一的線上服務入口。本篇文章,運聯研究院將帶大家了解:一個成立不到5年的APP是如何在沒有一個快遞員、沒有一輛貨車的情況下成為國內最大的寄件平臺的,以及目前國內個人寄件市場概況。
  • 預約的菜鳥裹裹上門取件,來取件的卻是順豐快遞員,菜鳥怎麼啦?
    華中某地的楊先生最近遇到一件奇葩事,在某寶上預約的菜鳥裹裹上門取件,最後來取件的卻不是菜鳥旗下的四通一達和天天,而是順豐。楊先生網購了一件物品,收到貨發現物品破損,於是跟賣家申請了換貨,並在購物平臺上預約菜鳥裹裹上門取件。
  • 順豐完敗!菜鳥裹裹2小時上門取件,用戶「躺寄」快遞!
    順豐完敗!菜鳥裹裹2小時上門取件,用戶"躺寄"快遞!近日,全國進入「趟寄」的這一消息時代,可謂是對「剁手黨」家庭的轟動!畢竟,之前發送快遞的過程不僅繁瑣而且麻煩,現在我可以在家裡發快遞,這還不舒服嗎?事實上,這種發送郵件的方式很舒服,我們要感謝我們的幕後英雄——菜鳥裹裹。只要用戶填寫菜鳥包裝上的相關信息,快遞員將在2小時內拿到物品。如果您想在淘寶上退貨,只需點擊退貨頁面「快遞員上門取件「就可以享受一鍵退貨!用戶有運費險,不僅不用支付快遞費,裹裹也是直接0秒墊運費險!目前,菜鳥裹裹2小時的上門取件業務已覆蓋全國284個城市。
  • 微信上線寄快遞業務 靶向菜鳥裹裹?順豐甘坐「冷板凳」?
    點擊寄快遞之後,需要填寫寄件、收件地址、物品類型、物品重量、支付方式(寄付或者到付),還可選擇保價不保價、備註等,還能選擇快遞公司,最後會顯示預估總價。事實上,去年3月微信就已經開放了物流助手接口功能。「微信寄快遞」小程序是一個快遞寄件服務平臺,目前支持韻達、中通、百世和京東,今後是否能夠增加更多支持,還需進一步觀察。
  • 聯手中國郵政落地寄件點,菜鳥裹裹打什麼算盤
    12月29日,菜鳥裹裹宣布,與中國郵政速遞物流達成戰略合作,共建5萬個寄件點,打造寄快遞便民網絡。據了解,目前雙方已合作2萬多個站點,覆蓋29個省份、326個城市。流量與網點資源互換,成為兩者的緣起。與「國家隊」牽手,意味著菜鳥裹裹將進一步擴大寄件版圖。與此同時,順豐在寄件賽道中也不遺餘力加速布局。
  • 網際網路快遞下半場,菜鳥裹裹:場景為王
    1997 年,王衛帶著 4 個夥計,為順豐快遞後來的事業版圖嵌下第一顆『鉚釘』,也打開了中國快遞市場競爭的新格局。時光飛逝。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快遞行業已累計完成業務量 635.2 億件,較上年提升 25.3%,增量絕對值 128.1 億件,創歷年之最;全年實現業務收入 7497.8 億元,同比增加 24.2%。
  • 艾媒發布線上寄件報告 菜鳥裹裹綜合性價比已超順豐-艾媒,線上寄件...
    報告顯示,中國線上寄件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而在其上門時間、費用、交互體驗等各評測維度,菜鳥裹裹綜合體驗領先其他方式,「寄快遞,用菜鳥裹裹」已成為用戶高性價比首選。艾媒進行的實測顯示,使用菜鳥裹裹APP上門寄件的綜合性價比領先,超越順豐以及微信小程序寄件等,成為了寄快遞的首選軟體。評測顯示,菜鳥裹裹主要在取件速度、寄件價格、寄件保障等方面處於領先位置。
  • 聯手中國郵政 菜鳥裹裹再擴寄件版圖
    主打寄件服務的菜鳥裹裹與中國郵政聯手了。12月29日,菜鳥裹裹宣布,與中國郵政速遞物流達成戰略合作,共建5萬個寄件點,打造寄快遞便民網絡。據了解,目前雙方已合作2萬多個站點,覆蓋29個省份、326個城市。流量與網點資源互換,成為兩者合作的緣起。與「國家隊」牽手,意味著菜鳥裹裹將進一步擴大寄件版圖。與此同時,順豐在寄件賽道中也不遺餘力加速布局。
  • 聯手中國郵政落地寄件點 菜鳥裹裹打什麼算盤
    主打寄件服務的菜鳥裹裹與中國郵政達成了一致。12月29日,菜鳥裹裹宣布,與中國郵政速遞物流達成戰略合作,共建5萬個寄件點,打造寄快遞便民網絡。據了解,目前雙方已合作2萬多個站點,覆蓋29個省份、326個城市。流量與網點資源互換,成為兩者的緣起。與「國家隊」牽手,意味著菜鳥裹裹將進一步擴大寄件版圖。與此同時,順豐在寄件賽道中也不遺餘力加速布局。
  • 因為菜鳥驛站強制下載菜鳥裹裹App,所以我選擇起訴
    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溼鞋?! 即使在國內不治這些肆無忌憚的土匪企業,也難逃國際正義的嚴厲制裁。……………………有幸看到有人對這件事進行討論。那筆者也做一個回答。在文章作者選擇起訴的時候,身邊有很多同學都認為筆者的做法是小題大做,說是在折騰,問筆者至於嗎?那篇文章下的評論中也不乏批評之聲。
  • 不招一個快遞員,雙11菜鳥裹裹如何幫上億人寄快遞?
    比如快遞員不提供上門取件、上門時間不確定、價格不透明、快遞丟損無保障等。2013年菜鳥面世,馬雲說準備花十年時間做這個理想主義項目。兩年後,菜鳥面向C端寄件的菜鳥裹裹在內部立項。短短5年,不招一個快遞員的菜鳥裹裹,就獲得了超2億線上寄件用戶,藉助高效的算法,每天調度上萬網點與50萬快遞員。
  • 瞄準辦公室寄件場景 菜鳥裹裹推出「公司用寄件櫃」
    為了攏住更多的用戶,除了常規的時效,價格競爭,快遞公司在服務,和細化場景下做文章,阿里的菜鳥裹裹便推出了針對辦公室場景的「公司用寄件櫃」。現實中,經常可以發現幾個快遞員只要守住一棟寫字樓攬件,便可以忙活一天,並且相當賺錢。足以見得,辦公室寄件服務十分重要。為了給企業提供一站式貼心安全寄件服務,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裹裹推出智能寄件櫃。
  • 菜鳥裹裹強制下載APP引發熱議,雙方皆喊冤,是誰的「鍋」?
    這篇名為《我選擇起訴》的文章中,法學碩士孟三寶講述了因為菜鳥裹裹強制下載菜鳥裹裹app,情感難以接受而引發的起訴事件,在經過一番網絡發酵之後,《我選擇起訴》引發了大量網友的共鳴,大有一種「天下苦秦久矣」的意味。
  • 微信小程序用菜鳥裹裹,寄快遞更優價格、更好服務
    近日,國內最大在線寄件平臺菜鳥裹裹宣布,已上線微信小程序。在使用菜鳥裹裹APP之外,微信搜索「菜鳥裹裹」小程序,全國消費者也可以隨時隨地方便寄快遞。目前,菜鳥裹裹快遞網絡已覆蓋全國2800多個區縣,用戶預約時間2小時內,就會有快遞小哥上門取件;相對於國內同樣服務,菜鳥裹裹不僅價格更優,在主要城市諸多快遞線路上,菜鳥裹裹寄快遞也能更快送達。
  • 菜鳥裹裹CEO李江華:寄快遞將進化為全天候、全程服務,明年普惠4億...
    菜鳥裹裹進化論菜鳥裹裹項目是阿里巴巴內部於2015年啟動的,彼時「想的是做一個面向消費者的平臺,但我們當時沒有場景,很痛苦。」李江華在2016年6月接手菜鳥裹裹,當時團隊也就30來人,預算有5億元。他形容那一年是「最痛苦的一年」,那時的菜鳥裹裹運力不穩定,風險很高。「經常有消費者罵我們,甚至在過節時,還會收到一些集團高管的投訴,說裹裹退貨不靠譜。」談及起步階段的難,李江華告訴記者,「既然是一個平臺性質,就需要有玩家。」但最開始並沒有快遞企業願意跟菜鳥裹裹合作,「不少人覺得存在競爭關係」。
  • 菜鳥裹裹:數位化讓快遞寄件櫃"跑起來"
    化風做一個帥氣的卡友很累,這點我真的深有體會。9月24日,以「快遞新世代」為主題的菜鳥裹裹秋季戰略發布會在杭州舉行,億歐物流受邀參加。李江華透露,就過去一年(2018年),菜鳥裹裹的計件用戶數累計已突破1億,他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標誌性的事件,這意味著菜鳥裹裹已經正式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另外一款過億的年服務用戶的產品。據菜鳥裹裹數據顯示,包裹查寄取一站式服務深受用戶喜歡,服務用戶數一年來同比增長超過100%,是第二名同類產品的4倍。1億用戶背後,是「裹世代」的崛起。
  • 菜鳥裹裹羊毛大全
    菜鳥裹裹是阿里旗下菜鳥網絡提供查件寄件平臺。平常只有淘寶購物取件時用到,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裡面有一大波羊毛。菜鳥裹裹籤到、查件、寄件等操作都是可以獲得裹醬的,而裹醬則可以兌換眾多實物禮品,今年菜鳥裹裹特意上新了一大批實物可供兌換。
  • 菜鳥裹裹聯合閒魚上線「隱私寄」
    驅動中國 2019年10月17日消息 據聯商網報導,10月16日,菜鳥裹裹宣布聯合閒魚全面上線
  • 菜鳥裹裹備戰「雙11」,每天可調度上萬網點50萬快遞員
    比如快遞員不提供上門取件、上門時間不確定、價格不透明、快遞丟損無保障等。2013年菜鳥面世,馬雲說準備花十年時間做這個理想主義項目。兩年後,菜鳥面向C端寄件的菜鳥裹裹在內部立項。短短5年,不招一個快遞員的菜鳥裹裹,就獲得了超2億線上寄件用戶,藉助高效的算法,每天調度上萬網點50萬快遞員。雖然「算法」一詞在近期備受爭議。
  • 菜鳥裹裹「國民級應用」養成記:4年前阿里一度想捨棄 明年用戶要破...
    創業初期險被叫停如今,若是以一個「成功者」的姿態來總結菜鳥裹裹的成功經驗,或許不少人會認為,內有阿里生態流量支撐、外有「快遞天團」集體助力、還不用為資本發愁等是菜鳥裹裹的優勢。可你或許不知道,這個現在看上去意氣風發的菜鳥裹裹,四年前在其起步階段,並不順利,甚至還曾險些被內部叫停和放棄。